基于DNA甲基化的結直腸癌分子標志物的篩
發(fā)布時間:2023-05-13 08:56
研究背景和目的結直腸癌(colorectal cancer,CRC)是常見的消化道惡性腫瘤之一。世界范圍內,結直腸癌的發(fā)病率和死亡率居常見惡性腫瘤的第三位和第四位。在我國,結直腸癌的發(fā)病率和死亡率正不斷地增加,已然成為重大公共衛(wèi)生問題。由于早期診斷對結直腸癌患者預后的判定、治療方案的選擇有著重要的意義。因此,尋找出能夠早期發(fā)現(xiàn)結直腸癌的腫瘤標志物顯得尤為重要。結直腸癌的發(fā)生發(fā)展是一個涉及多因素、多步驟的復雜過程,除與生活方式、飲食習慣等環(huán)境因素相關外,其主要發(fā)病機制涉及到一系列遺傳學和表觀遺傳學的積累改變。DNA甲基化是重要的表觀遺傳調節(jié)機制之一,并與結直腸癌的發(fā)生發(fā)展密切相關;騿幼訁^(qū)域的異常甲基化導致腫瘤抑癌基因的轉錄沉默和原癌基因的轉錄激活,可促進結直腸癌的發(fā)生發(fā)展。研究DNA甲基化的異常改變可以為發(fā)現(xiàn)結直腸癌相關原癌基因或抑癌基因提供新線索,對于闡明結直腸癌發(fā)生的分子機制有著重要的意義。同時,亦可為結直腸癌的診斷、治療和預后等方面提供新思路。因此,為了系統(tǒng)地探索結直腸癌的甲基化分子標志物,本研究首先基于全基因組DNA甲基化和表達譜篩選結直腸癌相關分子標志物,隨后對篩選的標志...
【文章頁數(shù)】:142 頁
【學位級別】:博士
【文章目錄】:
致謝
摘要
ABSTRACT
縮略語
1. 引言
2. 材料與方法
2.1 研究對象
2.2 臨床資料收集和標本采集
2.3 實驗室檢測
2.4 公共數(shù)據(jù)庫
2.5 儀器設備
2.6 主要生物化學制劑
2.7 所用溶劑配方
2.8 細胞生物學實驗
2.9 統(tǒng)計分析方法
2.10 研究策略和技術路線
第一部分 基于全基因組DNA甲基化和表達譜篩選結直腸癌相關分子標志物
3.1 結果
3.1.1 研究對象的基本描述
3.1.2 結直腸癌組織和正常組織中差異DNA甲基化和表達的基因的篩選
3.1.3 篩選基因在TCGA數(shù)據(jù)庫中的驗證
3.1.4 篩選基因的甲基化水平在122例結直腸癌患者的驗證
3.1.5 甲基化抑制劑對結直腸癌細胞中候選基因表達和甲基化的影響
3.1.6 基因表達改變對結直腸癌細胞生物學行為影響
3.2 討論
第二部分 基于差異DNA甲基化位點的結直腸癌鑒別診斷模型的構建和評估
4.1 結果
4.1.1 鑒別診斷模型的特征CpG位點篩選
4.1.2 結直腸癌患者的甲基化風險指數(shù)的計算
4.1.3 甲基化評分與結直腸癌患者的臨床病理參數(shù)的關系
4.1.4 鑒別診斷模型的驗證和評估
4.2 討論
第三部分 基于差異DNA甲基化位點的結直腸癌預后指數(shù)模型的構建和評估
5.1 結果
5.1.1 預后相關的CpG位點的篩選
5.1.2 預后指數(shù)的計算
5.1.3 預后指數(shù)的評價
5.1.4 預后相關CpG位點及預后指數(shù)的驗證
5.1.5 聯(lián)合預測指數(shù)的構建及驗證
5.2 討論
6. 總結與展望
參考文獻
附錄
文獻綜述
參考文獻
作者簡歷及在讀期間所取得科研成果
本文編號:3815621
【文章頁數(shù)】:142 頁
【學位級別】:博士
【文章目錄】:
致謝
摘要
ABSTRACT
縮略語
1. 引言
2. 材料與方法
2.1 研究對象
2.2 臨床資料收集和標本采集
2.3 實驗室檢測
2.4 公共數(shù)據(jù)庫
2.5 儀器設備
2.6 主要生物化學制劑
2.7 所用溶劑配方
2.8 細胞生物學實驗
2.9 統(tǒng)計分析方法
2.10 研究策略和技術路線
第一部分 基于全基因組DNA甲基化和表達譜篩選結直腸癌相關分子標志物
3.1 結果
3.1.1 研究對象的基本描述
3.1.2 結直腸癌組織和正常組織中差異DNA甲基化和表達的基因的篩選
3.1.3 篩選基因在TCGA數(shù)據(jù)庫中的驗證
3.1.4 篩選基因的甲基化水平在122例結直腸癌患者的驗證
3.1.5 甲基化抑制劑對結直腸癌細胞中候選基因表達和甲基化的影響
3.1.6 基因表達改變對結直腸癌細胞生物學行為影響
3.2 討論
第二部分 基于差異DNA甲基化位點的結直腸癌鑒別診斷模型的構建和評估
4.1 結果
4.1.1 鑒別診斷模型的特征CpG位點篩選
4.1.2 結直腸癌患者的甲基化風險指數(shù)的計算
4.1.3 甲基化評分與結直腸癌患者的臨床病理參數(shù)的關系
4.1.4 鑒別診斷模型的驗證和評估
4.2 討論
第三部分 基于差異DNA甲基化位點的結直腸癌預后指數(shù)模型的構建和評估
5.1 結果
5.1.1 預后相關的CpG位點的篩選
5.1.2 預后指數(shù)的計算
5.1.3 預后指數(shù)的評價
5.1.4 預后相關CpG位點及預后指數(shù)的驗證
5.1.5 聯(lián)合預測指數(shù)的構建及驗證
5.2 討論
6. 總結與展望
參考文獻
附錄
文獻綜述
參考文獻
作者簡歷及在讀期間所取得科研成果
本文編號:381562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oufeilunwen/yxlbs/3815621.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