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多肽靶點Kisspeptin和MOTS-c在肺纖維化中的作用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2-01-22 01:19
特發(fā)性肺纖維化(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IPF)是一種慢性進行性肺病,其特征是進行性肺瘢痕形成和尋常型間質性肺炎(UIP)的組織學圖像。臨床表現(xiàn)為咳嗽和呼吸困難以及生活質量受損。IPF患者在全球范圍內約320萬人,隨著年齡的增長,發(fā)病率快速增加,病程進展迅速、中位生存期短、死亡率高。診斷方法包括排除其他間質性肺病,并取決于UIP病理模式的識別,通常采用高分辨率CT來判斷,某些患者可能需要進行肺活檢。IPF典型的病理特點是雙肺外周牽張性支氣管擴張和胸膜下囊性氣腔相關的網(wǎng)狀變化。IPF的生物學過程被認為反映了遺傳易感的衰老個體對反復肺泡上皮損傷的異常修復反應,盡管目前如何定義易感性存在許多問題。最近在IPF的臨床治療方面取得了實質性進展,兩種抗纖維化治療藥物吡非尼酮和尼達尼布的使用減緩了病程的進展并可能改善無進展生存期。目前的研究方向旨在盡早識別IPF,這依賴于包括循環(huán)因子、流行病學和成像數(shù)據(jù)的生物標志物的組合診斷;而另一個研究方向是期待研究者尋找更多的治療新靶點。多肽藥物靶點是一類重要的藥物靶點,而Kisspeptin(KP)是一種由KISS1基因和G...
【文章來源】:蘭州大學甘肅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85 頁
【學位級別】:博士
【部分圖文】:
特發(fā)性肺纖維化的肺泡損傷,引自NatRevDisPrimers,2017,3:17074
蘭州大學博士學位論文新多肽靶點Kisspeptin和MOTS-c在肺纖維化中的作用研究1圖2.特發(fā)性肺纖維化的肺泡損傷,引自NatRevDisPrimers,2017,3:17074。第一章前言1.特發(fā)性肺纖維化(IPF)1.1特發(fā)性肺纖維化簡介特發(fā)性肺纖維化(idiopathicpulmonaryfibrosis,IPF)是一種病因不明的慢性進行性間質性肺病[1](interstitiallungdisease,ILD),大約占了間質性肺病的20%,見圖1。IPF在全球范圍的患者約320萬人,隨著患者的衰老,發(fā)病率快速增加,病程進展迅速、中位生存期短、死亡率高[2]。世界各國醫(yī)療機構對IPF顯示出了極高的重視,近年來對IPF流行病學、病因學并發(fā)病機制和診斷方法都有了進一步的認識,據(jù)此美國胸科學會/歐洲呼吸學會/日本呼吸學會/拉丁美洲胸科學會(ATS/ERS/JRS/ALAT)分別在2011年、2015年聯(lián)合頒布了最新的IPF治療指南[3,4],2018年頒布了共同制定的IPF診斷指南[5]。同時我國由中華醫(y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間質性肺疾病學組在2016年發(fā)布了《特發(fā)性肺纖維化診斷和治療中國專家共識》[6],2018年由中華醫(yī)學會病理學分會胸部疾病學組發(fā)布了《中國特發(fā)性肺纖維化臨床-影像-病理診斷規(guī)范》[7]。以上的診斷指南和治療指南規(guī)范了IPF圖1.美國間質性肺病的分類和所占比例,引自NEnglJMed,2018.378:1811。
蘭州大學博士學位論文新多肽靶點Kisspeptin和MOTS-c在肺纖維化中的作用研究4圖3.特發(fā)性肺纖維化的病理生理過程,引自NEnglJMed,2018.378:1811,其中A部分顯示了IPF的病理模型,B和C部分顯示了普通型間質性肺炎的組織學特征。1.3.1肺纖維化的基因組學最近的數(shù)據(jù)表明基因組學在肺纖維化易感性和進展機制中的重要作用。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這些基因組標記對藥物治療的影響及其對結果的貢獻[37]。關于散發(fā)性IPF的遺傳因素和目前已知的其家族形式突變的研究突出了肺上皮在疾病發(fā)展中的作用。幾種罕見的基因TERT(編碼端粒酶逆轉錄酶)和TERC(編碼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中國特發(fā)性肺纖維化臨床-影像-病理診斷規(guī)范[J]. The Group of Respiration Diseases of Chinese Society of Pathology;. 中華病理學雜志. 2018 (02)
[2]中國大陸間質性肺疾病流行病學資料及研究進展[J]. 王柳盛,李惠萍. 中華內科雜志. 2014 (08)
本文編號:3601299
【文章來源】:蘭州大學甘肅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85 頁
【學位級別】:博士
【部分圖文】:
特發(fā)性肺纖維化的肺泡損傷,引自NatRevDisPrimers,2017,3:17074
蘭州大學博士學位論文新多肽靶點Kisspeptin和MOTS-c在肺纖維化中的作用研究1圖2.特發(fā)性肺纖維化的肺泡損傷,引自NatRevDisPrimers,2017,3:17074。第一章前言1.特發(fā)性肺纖維化(IPF)1.1特發(fā)性肺纖維化簡介特發(fā)性肺纖維化(idiopathicpulmonaryfibrosis,IPF)是一種病因不明的慢性進行性間質性肺病[1](interstitiallungdisease,ILD),大約占了間質性肺病的20%,見圖1。IPF在全球范圍的患者約320萬人,隨著患者的衰老,發(fā)病率快速增加,病程進展迅速、中位生存期短、死亡率高[2]。世界各國醫(yī)療機構對IPF顯示出了極高的重視,近年來對IPF流行病學、病因學并發(fā)病機制和診斷方法都有了進一步的認識,據(jù)此美國胸科學會/歐洲呼吸學會/日本呼吸學會/拉丁美洲胸科學會(ATS/ERS/JRS/ALAT)分別在2011年、2015年聯(lián)合頒布了最新的IPF治療指南[3,4],2018年頒布了共同制定的IPF診斷指南[5]。同時我國由中華醫(y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間質性肺疾病學組在2016年發(fā)布了《特發(fā)性肺纖維化診斷和治療中國專家共識》[6],2018年由中華醫(yī)學會病理學分會胸部疾病學組發(fā)布了《中國特發(fā)性肺纖維化臨床-影像-病理診斷規(guī)范》[7]。以上的診斷指南和治療指南規(guī)范了IPF圖1.美國間質性肺病的分類和所占比例,引自NEnglJMed,2018.378:1811。
蘭州大學博士學位論文新多肽靶點Kisspeptin和MOTS-c在肺纖維化中的作用研究4圖3.特發(fā)性肺纖維化的病理生理過程,引自NEnglJMed,2018.378:1811,其中A部分顯示了IPF的病理模型,B和C部分顯示了普通型間質性肺炎的組織學特征。1.3.1肺纖維化的基因組學最近的數(shù)據(jù)表明基因組學在肺纖維化易感性和進展機制中的重要作用。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這些基因組標記對藥物治療的影響及其對結果的貢獻[37]。關于散發(fā)性IPF的遺傳因素和目前已知的其家族形式突變的研究突出了肺上皮在疾病發(fā)展中的作用。幾種罕見的基因TERT(編碼端粒酶逆轉錄酶)和TERC(編碼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中國特發(fā)性肺纖維化臨床-影像-病理診斷規(guī)范[J]. The Group of Respiration Diseases of Chinese Society of Pathology;. 中華病理學雜志. 2018 (02)
[2]中國大陸間質性肺疾病流行病學資料及研究進展[J]. 王柳盛,李惠萍. 中華內科雜志. 2014 (08)
本文編號:360129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oufeilunwen/yxlbs/3601299.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