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了解本透析中心維持血液透析患者合并透析高血壓的臨床特點、中醫(yī)證型分布,探討透析高血壓的危險因素,探討透析高血壓與中醫(yī)證型的相關性規(guī)律,進一步深化對透析高血壓的臨床認識。為中醫(yī)辨治透析高血壓提供思路,充分發(fā)揮中醫(yī)藥治療透析高血壓的優(yōu)勢,進而改善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預后。方法:采用橫斷面研究方法分析所收集的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臨床資料,對比不同血壓情況分組下的臨床指標。利用logistic回歸分析透析高血壓的危險因素。對所收集的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進行中醫(yī)辨證分型,繼而分析維持性血液透析中醫(yī)證型與透析高血壓的相關性。結果:1.一般情況:共收集符合標準且資料完整的病例數(shù)合計280例。其中男性174例(62.1%),女性106例(37.9%)。280例MHD患者中,原發(fā)病為原發(fā)性腎小球疾病的有119例(42.5%),其次為糖尿病腎病84例(30.0%)、高血壓腎損害37例(13.2%)。1周透析2次的患者有56例(20%),1周透析3次有224人(80%);間斷接受血液透析濾過的患者有97人(34.6%)。Kt/V達標的有181例,達標率64.6%。2.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高血壓的特點及一般情況分析:280例MHD患者中,患有透析間期高血壓的有240例,患病率85.7%,透析前血壓達標的高血壓患者有61例,未達標179例,達標率25.4%。透析前血壓達標的MHD患者共101例(36.1%)。發(fā)生透析中高血壓的患者有64例(22.9%)。透析間期高血壓患者中服用降壓藥治療的有217例。用到CCB的有184例(84.8%),用到ACEI/ARB的有169例(77.9%),用到β受體阻滯劑的有135例(62.2%),用到α受體阻滯劑的有66例(30.4%)。四聯(lián)用藥的有39例(18.0%),三聯(lián)用藥的有70例(32.3%),二聯(lián)用藥的有68例(31.3%),單用的有40例(18.4%)。使用ACEI/ARB的達標率最高,使用二聯(lián)降壓的達標率最高。3.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前高血壓的相關因素分析:體重增加量、體重增加率、Kt/V達標率、EPO劑量、血鈉及MMP-9在透前血壓達標組、血壓未達標組兩組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logistic回歸分析發(fā)現(xiàn)體重增加率、EPO劑量、血鈉及MMP-9是透析前血壓不達標的獨立危險因素,而Kt/V達標是其保護因素。4.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中高血壓的相關因素分析:透前血壓達標率、血鈉及腎素在透析中高血壓組、非高血壓組兩組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logistic回歸分析發(fā)現(xiàn)透前血壓達標、腎素及MMP-9是透中高血壓的獨立危險因素。5.透析對血壓、腎素及MMP-9的影響:透前收縮壓、MMP-9及透中高血壓患病率在不同透析頻次組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1周2次組患者透前收縮壓及MMP-9較高;1周3次組患者透中高血壓患病率較高;而腎素水平在不同透析頻次組間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腎素在不同透析方式組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HD+HDF組腎素水平較高;而透前血壓、MMP-9與透中高血壓患病率在不同透析方式組間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6.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醫(yī)癥狀與舌脈:280例MHD患者最常見的癥狀依次為倦怠乏力(85.0%)、尿少(80.4%)、身重困倦(66.4%)、氣短懶言(61.4%)、口渴(60.0%)、眠差(59.6%)、皮膚瘙癢(56.4%)、面色萎黃(48.2%)、面色晦暗(45.0%)、頭暈及腰膝酸軟(39.6%)。舌象以淡白舌、白苔、厚苔最為多見。脈象則弦、數(shù)、細、沉、滑等脈均較多見。7.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醫(yī)證候研究:本虛證分5型,280例患者以脾腎氣虛證為主,占40.7%(n=114),其次為氣陰兩虛證28.6%(n=80),肝腎陰虛證占17.1%(n=48),脾腎陽虛證占7.1%(n=20),最少為陰陽兩虛證,只占6.4%(n=18)。標實證分5型,其中以血瘀證最多(n=89,31.8%),其后依次為濕熱證(n=87,31.1%),濕濁證(n=69,24.6%),水氣證(n=26,9.3%),最少為風動證(n=9,3.2%)。8.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間期血壓與中醫(yī)證型相關性研究:在本虛證中,透析間期高血壓患者以脾腎氣虛證最多,其后其次為肝腎陰虛證,氣陰兩虛證,陰陽兩虛證,脾腎陽虛證,不同本虛證血壓達標率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在標實證中,透析間期高血壓患者以濕濁證、濕熱證最多,其后依次為血瘀證、水氣證、風動證,濕濁證的達標率最低(20.3%)。不同標實證的血壓達標率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在虛實夾雜證中,以脾腎氣虛證為本的不同實證間血壓達標率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其中脾腎氣虛兼濕濁證的血壓達標率明顯低于其他證候(7.7%)。9.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中高血壓與中醫(yī)證型相關性研究:本虛證中,透析中高血壓患者以脾腎氣虛證最多,其后其次為氣陰兩虛證,肝腎陰虛證,陰陽兩虛證,脾腎陽虛證。在標實證中,透析中高血壓患者以血瘀證、濕熱證最多,其后依次為濕濁證,水氣證,風動證。不同本虛證、標實證的透中高血壓患病率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在虛實夾雜證中,透析中高血壓患者最多見脾腎氣虛兼血瘀證(11例),其后依次為氣陰兩虛兼血瘀證、氣陰兩虛兼濕熱證(均為9例),脾腎氣虛兼濕熱證、氣陰兩虛兼濕濁證、肝腎陰虛兼濕熱證(均為6例),其組間患病率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10.維持性血液透析中醫(yī)證型與各臨床指標的相關性研究:在不同本虛證候組間,只有PTH在組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脾腎陽虛證患者PTH水平較低。在不同標實證候組間,性別、透前收縮壓、透中MAP差、透后MAP差、MMP-9在組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濕濁證患者男性比例最高(72.5%)、風動證患者男性比例最低(22.2%)。MMP-9水平最高的是水氣證患者,而濕濁證患者的透前收縮壓水平、MMP-9水平均較高。而血瘀證患者透中MAP差、透后MAP差最高。在虛實夾雜證中,以脾腎氣虛證為本的不同標實證間透前收縮壓、透后MAP差、血鈣、MMP-9在組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其中脾腎氣虛兼濕濁證的透前收縮壓、MMP-9均較高,脾腎氣虛兼風動證的透后MAP差較大。以氣陰兩虛證為本的不同標實證間體重增加率、MMP-9在組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其中氣陰兩虛兼水氣證的體重增加率、MMP-9均較高。以肝腎陰虛證為本的不同標實證間CRP在組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其中肝腎陰虛兼風動證的CRP水平均最高。11.性別與各臨床指標的相關性研究:透前體重、Kt/V、Kt/V達標率、血肌酐、血紅蛋白、EPO劑量、血鈣、腎素在男女兩組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男性患者Kt/V、Kt/V達標率較低,EPO劑量較低,而透前體重、透前肌酐、血紅蛋白、血鈣、腎素均較高。推測男性濕濁證比例較多,可能是與其對小分子尿毒癥毒素的清除較差相關。12.證候與透析的相關性研究:本虛證與標實證的患病率在不同透析頻次兩組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本虛證中,陰陽兩虛證、脾腎陽虛證、脾腎氣虛證進行1周2次透析的比例較高;標實證中,風動證、水氣證、濕濁證進行1周2次透析的比例較高。本虛證與標實證的患病率在不同透析方式兩組間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13.證候與降壓藥使用情況的相關性研究:證候與降壓藥種類方面,本虛證中,脾腎陽虛證患者不需使用降壓藥的比例較大(30.0%),肝腎陰虛證患者更常使用CCB類(70.8%),脾腎氣虛證患者較多使用CCB類及ACEI/ARB類(均為73例,64.0%),肝腎陰虛證患者使用β受體阻滯劑、α受體阻滯劑比例最大(分別為62.5%、31.3%),而陰陽兩虛證患者較少使用α受體阻滯劑。標實證中,水氣證患者不需使用降壓藥的比例較大(38.5%),濕濁證患者較少有不需使用降壓藥的,而濕濁證患者較多使用CCB類(76.8%),及ACEI/ARB類(71.0%),風動證患者使用β受體阻滯劑比例最大(55.6%),濕濁證患者使用α受體阻滯劑比例最大(27.5%)。證候與藥物聯(lián)用情況方面,本虛證中,脾腎氣虛證患者使用單一種類降壓藥的比例最大(17.5%),氣陰兩虛證患者較多為二聯(lián)(32.5%),脾腎氣虛證、肝腎陰虛證、陰陽兩虛證患者較多為三聯(lián)用藥(分別為27.2%、33.3%、27.8%),肝腎陰虛證患者四聯(lián)用藥的比例最大(18.8%)。標實證中,濕濁證患者使用單一種類降壓藥的比例最大(15.9%),血瘀證、濕熱證患者較多為二聯(lián)用藥(分別為25.8%、28.7%),濕濁證、風動證患者較多為三聯(lián)用藥(分別為31.9%、55.6%),而濕熱證患者四聯(lián)用藥比例最大(16.1%)。本虛證與標實證在藥物聯(lián)用方面組間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結論:1.MMP-9是透析高血壓的危險因素之一,MMP-9的增高可能與透析不充分、微炎癥相關,通過延長透析時間或增加透析頻次可能對MMP-9有一定作用。2.在證候分布上,本虛證以脾腎氣虛證為主,其次為氣陰兩虛證,肝腎陰虛證,脾腎陽虛證,陰陽兩虛證。標實證以血瘀證最多,其后依次為濕熱證,濕濁證,水氣證,風動證。而總的證候以脾腎氣虛夾濕濁證最為多見,其次為脾腎氣虛夾血瘀證。3.影響MHD患者高血壓證候分布的因素為標實證中的濕濁證。維持性血液透析高血壓的中醫(yī)治療應有別于原發(fā)性高血壓的中醫(yī)治療,中醫(yī)辨治透析高血壓當注重化濕、降濁。4.濕濁證的透析高血壓患者其小分子尿毒癥毒素的清除較差。在臨床治療上,對于濕濁證MHD患者,需注意其血壓控制情況;而且對于這部分患者,當建議其延長透析時間或增加透析次數(shù)。
[Abstract]:......
【學位授予單位】:廣州中醫(yī)藥大學
【學位級別】:博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7
【分類號】:R259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洪國保;羅福漳;黃勝;黃桂芳;石成鋼;;單中心透析中高血壓發(fā)生率及相關因素的橫斷面研究[J];中華臨床醫(yī)師雜志(電子版);2016年23期
2 曹云松;丁昕宇;任可;;“養(yǎng)陰三法”治療規(guī)律血液透析患者難治性高血壓的經(jīng)驗淺談[J];陜西中醫(yī);2015年03期
3 艾松園;;耳穴貼壓配合中醫(yī)護理對糖尿病腎病血液透析患者高血壓的影響[J];中西醫(y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4年09期
4 朱靈妍;姚成增;韓棟;蔣梅先;王龍;;近20年高血壓病相關中醫(yī)證候特征研究的文獻分析[J];中華中醫(yī)藥學刊;2014年04期
5 吳建波;;尿毒癥規(guī)律血液透析階段的中醫(yī)證候學特點[J];當代醫(yī)學;2014年08期
6 楊一玲;方顯明;;原發(fā)性高血壓中醫(yī)證型的調查研究[J];中西醫(y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14年02期
7 王莉;;慢性腎臟病礦物質和骨異常診治進展[J];中國血液凈化;2013年10期
8 許焱;史振偉;王質剛;;透析患者的高血壓——非容量依賴因素[J];中國血液凈化;2013年03期
9 宋銀枝;葉仁群;宋群利;尹建平;曹媛;彭俊杰;;498例原發(fā)性高血壓病患者中醫(yī)體質特點及與證候的關系[J];中醫(yī)藥導報;2012年09期
10 張靜;王梅;;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中高血壓的臨床分析[J];腎臟病與透析腎移植雜志;2011年06期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6條
1 石青松;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中醫(yī)證候學臨床研究[D];浙江中醫(yī)藥大學;2014年
2 趙子淇;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壓水平與中醫(yī)證候規(guī)律的研究[D];湖北中醫(yī)藥大學;2014年
3 陳院;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醫(yī)證候分布的臨床研究[D];廣州中醫(yī)藥大學;2011年
4 林書洲;平衡針灸治療血液透析過程中高血壓的短期臨床療效觀察[D];廣州中醫(yī)藥大學;2010年
5 陳慧敏;透析患者中高血壓病中醫(yī)證型與動脈順應性關系研究[D];廣州中醫(yī)藥大學;2008年
6 董陽;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高血壓的中醫(yī)證候研究[D];中國中醫(yī)科學院;2006年
,
本文編號:
2349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