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脂異常肝腎陰虛、氣滯血瘀、陰虛陽亢三證的代謝組學研究
本文關鍵詞:血脂異常肝腎陰虛、氣滯血瘀、陰虛陽亢三證的代謝組學研究 出處:《北京中醫(yī)藥大學》2017年博士論文 論文類型:學位論文
更多相關文章: 代謝組學 血脂異常 血脂指標 炎癥因子 中醫(yī)證候
【摘要】:目的1.通過觀察血脂異常不同中醫(yī)證候單核細胞趨化蛋白1(Monoc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 1,MCP-1)、巨噬細胞移動抑制因子(Macrophage migration inhibitory factor,MIF)、乳脂球表皮生長因子8(milk fat globule EGF factorⅧ,MFG-E8)的特點及其與證候評分的相關性,旨在發(fā)現(xiàn)中醫(yī)證候的嚴重程度與炎癥因子的關系,為中醫(yī)證候的標準化、客觀化辨證提供一定的依據(jù)。2.研究血脂指標、血漿致動脈硬化指數(shù)(atherogenic index of plasma,AIP)在血脂異常不同中醫(yī)證候間的特點,并進一步研究他們與證候評分的相關性,旨在發(fā)現(xiàn)中醫(yī)證候的嚴重程度與動脈粥樣硬化的關系(AS),為中醫(yī)辨證論治治療血脂異常和AS提供一定的臨床依據(jù)。3.運用代謝組學手段研究血脂異常不同中醫(yī)證候間代謝模式的差別,探尋血脂異常不同中醫(yī)證候間的差異代謝物,得到代謝圖譜,進而分析不同證候間差異代謝通路,可以反映不同證候間代謝網(wǎng)絡的變化,豐富證候的科學內(nèi)涵,豐富證治代謝體系,拓展證候辨識體系提供依據(jù),為中醫(yī)辨證防治血脂異常提供堅實的科學依據(jù)。分析血脂異;颊吆徒】祵φ栈颊叩拇x模式的差別,探討血脂異常發(fā)生的標志代謝物和代謝通路。方法1.不同證候血脂異;颊哐逖装Y因子的研究:采用流行病學橫斷面研究方法,應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Elisa)測定120例不同中醫(yī)證候患者的MCP-1、MIF、MFG-E8的濃度,并完成中醫(yī)證候評分,分析不同證候患者MCP-1、MIF、MFG-E8的特點,并對MCP-1、MIF、MFG-E8指標與中醫(yī)證候積分進行相關性分析。2.不同證候血脂異;颊哐笜、AIP的研究:采用流行病學橫斷面方法研究120不同中醫(yī)證候血脂異;颊,于本院檢驗科行血脂檢測(TC、TG、HDL、LDL),同時對中醫(yī)證候進行評分,研究不同中醫(yī)證候間血脂指標、AIP的特點,并對血脂指標、AIP與中醫(yī)證候積分進行相關性分析。3.不同中醫(yī)證候血脂異;颊哐宕x組學研究:采用流行病學橫斷面的研究方法,納入54例血脂異;颊,其中肝腎陰虛證、氣滯血瘀證、陰虛陽亢證患者各18例,10例健康體檢者作為對照組;進行血清樣品采集后,應用氣相色譜質(zhì)譜(GC-MS)方法,應用氣相色譜-飛行時間質(zhì)譜聯(lián)用儀(GC-TOFMS),用SIMCA軟件進行多元數(shù)據(jù)分析,應用通過PCA(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分析,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別分析(OPLS-DA)等分析方法獲得不同證候間的血清代謝輪廓;并繪制載荷圖,然后進行差異化合物篩選和鑒定,再經(jīng)過層次聚類分析,篩選采用KEGG數(shù)據(jù)庫,代謝通路分析通過MetaboAnalySt3.0代謝通路分析,最后再進行代謝通路拓撲分析。結果1.不同中醫(yī)證候與炎癥因子的相關性:①實驗組與對照組比較,實驗組炎癥因子明顯高于對照組,且P0.05;②實驗組不同中醫(yī)證候間炎癥因子有差異:MCP-1的濃度比較:陰虛陽亢組肝腎陰虛組氣滯血瘀組;MIF的濃度比較:陰虛陽亢組肝腎陰虛組氣滯血瘀組;MFG-E8的濃度在不同組間的比較:氣滯血瘀組肝腎陰虛組陰虛陽亢組;③不同中醫(yī)證候積分與炎癥因子的相關性:a.肝腎陰虛證證候積分同MCP-1(r=0.322,P=0.043)、MFG-E8(r=0.322,P=0.043)呈正相關 b.陰虛陽亢組證候評分與MCP-1(r=0.324,P=0.042)、MFG-E8(r=0.321,P=0.043)呈正相關 c.氣滯血瘀組證候積分同MIF(r=0.366,P=0.020)呈正相關;2.不同中醫(yī)證候間血脂指標、AIP的相關性研究:①血脂指標研究:a.實驗組與對照組比較,實驗組的TC、TG、HDL、LDL的水平均高于對照組,且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5;b.不同中醫(yī)證候評分與血脂指標間有相關性:肝腎陰虛組證候評分與TC呈正相關(r=0.491);陰虛陽亢組證候評分與HDL呈負相關(r=-0.413),且具有顯著意義(P<0.01);氣滯血瘀組證候評分與HDL呈負相關(r=-0.282)。②不同中醫(yī)證候與AIP的關系:a.濃度比較:氣滯血瘀組肝腎陰虛組陰虛陽亢組;b.不同中醫(yī)證候積分與AIP的相關性,肝腎陰虛證(R=0.459,P=0.003)與氣滯血瘀證(R=0.358,P=0.023)與AIP呈正相關,R0.3,P0.05;③血脂異常的發(fā)生與年齡、有無穩(wěn)定職業(yè)、體重指數(shù)、家族史有關。3.不同中醫(yī)證候血脂異;颊叽x組學特征分析:①血脂異常組患者與健康對照組患者在代謝模式上有顯著差異:a.血脂異;颊叩母视、1,3丙二胺、丙苯氨酸、月桂酸、二十炭-11-烯酸、甘油單油酸脂代謝較正常組比較是上調(diào)的;b.血脂異;颊咴诖x通路上與健康對照組有差別:ABC轉(zhuǎn)運蛋白、脂肪酸生物合成、β丙氨酸代謝途徑。②不同中醫(yī)證候血脂異;颊叽x模式有差異:a.肝腎陰虛組較健康對照組的差異代謝產(chǎn)物有14種,硬脂酸、核酸糖、甘油、尿酸、苯丙氨酸、二十炭-11-烯酸、單油酸酯、月桂酸、氨基異丁酸、己烯二酸、1,3-丙二胺、N乙酰-β-丙氨12種是上調(diào)的,單硬脂酸甘油酯、尿苷2種是下調(diào)的;b.氣滯血瘀組與健康對照組比較有33種差異代謝物:上調(diào)的有尿酸、丙二胺、亞油酸、軟脂酸、硬脂酸、甘油、花生四烯酸、羥胺、胱氨酸、十七烷酸、月硅酸、1,2-環(huán)己烷二酮、N-乙基甘氨酸2、N-乙酰-β-丙氨酸等16種物質(zhì)都是上調(diào)的,苯基丙酸、丙烯酸、順式二十碳-11-烯酸、甘油一硬脂酸酯、甘油單油酸酯、葡庚糖,葡萄庚糖、赤蘚糖、葡庚糖酸、羥基苯甲酸、羥基正纈氨酸、庚二酸、甘油磷酸、羥基脲、環(huán)己基氨基磺酸、苯基乳酸、3-UPA、順芥子酸等17種物質(zhì)都是下調(diào)的;c.陰虛陽亢組與健康對照組比較有20種差異代謝物:十六酸、棕櫚油酸、檸檬酸、甘油、十四酸、葡萄糖-1-磷酸、月桂酸、色氨酸等11種物質(zhì)是上調(diào)的,苯基乳酸、芥子醇、苯丙氨酸、水楊酸等9種物質(zhì)是下調(diào)的。結論1.血脂異常組炎癥因子較正常組反應活躍,要在治療血脂異常時可以配合抗炎治療。AIP、HDL可以作為血脂異常氣滯血瘀證的客觀化的指標之一;TC、AIP、MCP-1、MFG-E8可以作為血脂異常肝腎陰虛證的客觀化指標;MCP-1、MFG-E8、HDL可以作為血脂異常陰虛陽亢的客觀化指標之一。2.代謝組學的研究說明血脂異常不同中醫(yī)證候是可分的,并且篩選出了差異代謝物和代謝通路;實驗組與對照組比較代謝模式有差異,可以嘗試將ABC轉(zhuǎn)運蛋白、脂肪酸生物合成、β丙氨酸代謝通路作為血脂異常的識別通路。從代謝層面證明了中醫(yī)證候的科學性和可辨性,并且為中醫(yī)證候的客觀化、可視化、現(xiàn)代化提供了一定的借鑒。
[Abstract]:Objective 1 . To stud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everity of TCM syndrome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CM syndromes and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CM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and TCM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 and to stud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everity of TCM syndrome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CM syndromes . The serum metabolic profiles of different TCM syndromes were studied by means of PCA (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 and 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 - discriminant analysis ( OPLS - DA ) . There was a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syndrome score of deficiency - yang hyperactivity group ( r = 0.324 , P = 0.042 ) and blood - stasis syndrome ( r = 0.321 , P = 0.043 ) .
【學位授予單位】:北京中醫(yī)藥大學
【學位級別】:博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7
【分類號】:R259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吳柳松;錢民章;;絞股藍總苷對PCSK9基因表達及辛伐他汀降血脂作用的影響[J];中國病理生理雜志;2017年01期
2 許偉明;胡鏡清;江麗杰;;《周易》哲學觀對中醫(yī)辨證論治原則和方法影響芻議[J];環(huán)球中醫(yī)藥;2017年01期
3 蔣月琴;;溫針灸足三里對高脂血癥血脂指標的影響分析[J];醫(yī)學理論與實踐;2016年18期
4 司富國;李萌萌;司季青;司富春;;中醫(yī)治療高脂血癥的證候和方藥分析[J];中醫(yī)研究;2016年10期
5 葛惠男;;葉天士絡病學說及其在內(nèi)傷雜病中的應用[J];南京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16年05期
6 王恒和;張富賡;程剛;劉興磊;侯雅竹;牛子長;張妍;王強;姚鎣;孫伯駒;;“證治代謝組學”假說的研究思路與實踐[J];中國全科醫(yī)學;2016年19期
7 江冰;蔣年新;葛俊煒;鮮玉瓊;;MFG-E8與老年患者MIRI的相關性研究[J];海南醫(yī)學院學報;2016年17期
8 馬叢叢;許繼取;韓領;田光晶;黃鳳洪;;芥子酸及其生物活性研究進展[J];中國油脂;2016年05期
9 蔡丹;;206例原發(fā)性高血壓患者血壓晨峰的年齡相關性分析[J];西藏醫(yī)藥;2016年02期
10 羅朵生;李坤平;樸勝華;郭姣;;高脂血癥大鼠病程進展的尿液代謝組學研究[J];廣東藥學院學報;2016年02期
,本文編號:136381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oufeilunwen/yxlbs/13638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