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淋巴結陰性的非小細胞肺癌預后影響因素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12-25 20:38

  本文關鍵詞:淋巴結陰性的非小細胞肺癌預后影響因素研究 出處:《山東大學》2017年博士論文 論文類型:學位論文


  更多相關文章: 上皮間質轉化 肺癌 預后 免疫組織化學 肺葉切除術 亞肺葉切除術 預后 老年 中性粒細胞-淋巴細胞比值 肺癌 預后


【摘要】:肺癌是當今世界發(fā)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惡性腫瘤。盡管隨著醫(yī)學的不斷進步與發(fā)展,肺癌的診斷和治療有了較大進展,但肺癌尤其是非小細胞肺癌(NSCLC)仍具有較高的死亡率,仍是威脅人類健康和生命的重大疾病。預后因子對于疾病臨床治療方案的選擇以及指導個體化的治療非常重要;颊叩臋C體狀況(如性別、年齡、免疫功能、心肺功能)、疾病本身特點(如腫瘤大小、病理類型、分化程度、TNM分期、生長部位等)以及治療措施(手術方式、化療方案)等都對NSCLC患者的預后具有重要影響。造成肺癌患者術后生存率較低的主要原因為腫瘤的轉移,這也是肺癌治療失敗的主要原因之一。越來越多的證據(jù)表明,在肺癌的轉移過程中,上皮間質轉化(EMT)起重要的作用。EMT的一個重要標志為E-cadherin表達的降低,多種轉錄因子如Twist,Snail等調節(jié)E-cadherin表達。NSCLC組織中Twist,Snail和E-cadherin的表達對判定預后具有重要價值。對于可切除的尤其是早期NSCLC,以手術為主的綜合治療仍是重要的治療方法。肺癌的手術方式包括肺葉切除術和亞肺葉切除術,選擇不同的術式對患者的預后有著不同的影響。在術式的選擇方面,年齡為重要的影響因素。隨著年齡的增加,尤其是老年人,心肺功能逐漸衰退,亞肺葉切除能夠最大程度保留患者肺功能,提高術后生活質量。盡管肺葉切除術仍為肺癌治療的標準術式,但近年來一些研究中也報道,在老年Ⅰ期NSCLC患者中亞肺葉切除和肺葉切除可以獲得相同的生存期,并且具有更低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因此對于此類患者,尤其是合并心肺疾病的患者,亞肺葉切除為安全有效的優(yōu)先選擇;颊叩拿庖吖δ芤彩怯绊懛伟┥嫫诘闹匾颉H梭w的炎癥反應對獲得性免疫功能會有影響,引起外周血中白細胞及其各組成成分的改變。而腫瘤相關炎癥細胞對腫瘤具有促進作用,在NSCLC進展過程中起重要誘導因素。人體的炎癥狀態(tài)反映在外周血中則為淋巴細胞、中性粒細胞以及C反應蛋白的含量。其中外周血中性粒細胞淋巴細胞比率(NLR)在多種實體腫瘤中被證實為獨立預后因素,但關于NLR在Ⅰ期NSCLC術后患者中的作用卻少有研究,為此,我們對Ⅰ期NSCLC中NLR的預后作用進行了研究,并證實NLR為NSCLC的獨立預后因素。本研究將對N0期NSCLC中EMT相關分子表達情況、老年Ⅰ期NSCLC患者手術方式以及Ⅰ期NSCLC患者術前外周血NLR進行分析,探討其對患者術后生存期的影響,進一步指導患者治療方案的選擇和預后的判定。第一部分N0期非小細胞肺癌中Twist,Snail和E-cadherin預后作用研究研究目的:肺癌是當今世界發(fā)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惡性腫瘤。手術為早期肺癌的主要治療措施,但由于術后的局部復發(fā)和遠處轉移,N0期非小細胞肺癌術后五年生存率僅為56%左右。越來越多的證據(jù)表明,在肺癌的轉移過程中,上皮間質轉化起重要的作用。Twist和Snail作為上皮間質轉化的重要調控因子,通過下調E-cadherin的表達促進上皮間質轉化。本研究的目的在于評估Twist,Snail和E-cadherin在可切除的N0期非小細胞肺癌中的預后作用。研究方法:應用免疫組織化學的方法檢測78例病理分期為NO期的非小細胞肺癌患者腫瘤組織中 Twist,Snail 和 E-cadherin 的表達,并研究 Twist,Snail 和 E-cadherin的表達與病人臨床病理特點及生存期之間的關系。Kaplan-Meier曲線以及COX風險回歸模型用來分析三種分子表達和生存率的關系。結果:1.23.8%,20.5%和50%的非小細胞肺癌標本中分別可以檢測到Twist,Snail和E-cadherin的高表達。2.非小細胞肺癌標本中Twist、Snail的高表達,E-cadherin的低表達,與患者的無復發(fā)生存期(P=0.010,P=0.012,和P=0.001)及總生存期(P=0.010,P=0.018,和P=0.001)密切相關。3.在"Twist高表達/Snail高表達/E-cadherin低表達"組合中,出現(xiàn)其中兩項或兩項以上,與不良的總生存期(P0.001)和無復發(fā)生存期(P0.001)相關,而且多因素分析顯示,其為總生存期(P=0.010)和無復發(fā)生存期(P=0.013)獨立的預后因子。結論:共表達"Twist高表達/Snail高表達/E-cadherin低表達"組合中的兩項或兩項以上,可以作為NO期非小細胞肺癌術后的預后因子。第二部分:手術方式對老年Ⅰ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預后的影響研究目的:早期肺癌的主要治療措施為手術。不同手術方式的選擇取決于患者的年齡、心肺功能、腫瘤大小及位置等,而且不同的手術方式對患者的近期恢復和遠期預后有著不同的影響。本文研究選取行肺葉切除及亞肺葉切除的Ⅰ期NSCLC老年患者,對其臨床病理特點及術后遠期生存率進行研究,評估不同術式的選擇對患者預后的影響。研究方法:我們回顧性分析了 2006年1月-2013年12月在山東大學附屬省立醫(yī)院行肺葉切除和亞肺葉切除的病理分期為Ⅰ期的老年(年齡≥65歲)NSCLC患者資料,共285例,并對手術時間、出血量、術后胸管留置時間、住院時間和患者遠期生存率進行統(tǒng)計和分析。結果:1.共有45(15.8%)例患者行亞肺葉切除術,240(84.2%)例患者行肺葉切除術。與肺葉切除組患者相比,亞肺葉切除組具有更多的COPD(18.8%vs7.5%,p=0.044)患者且肺功能低于肺葉切除組(79.34%vs 87.93%,p=0.032)患者。亞肺葉切除組具有更短的手術時間(101.2min vs 124.8min,p=0.001)、術中出血量(67.12ml vs 122.35ml,p0.001)、胸管留置時間(4.50 天 vs 5.45 天,p=0.001)以及住院時間(9.72 天 vs 11.83 天,p=0.028)。2.肺葉切除組患者的1年、3年、5年生存率分別為91.0%、76.9%和64.3%,而亞肺葉切除組患者的1年、3年、5年生存率分別為86.%9、74.1%和61.8%,兩組之間相比并沒有統(tǒng)計學差異。3.亞組分析顯示,對于腫瘤直徑2cm或者%FEV180%的患者,行肺葉或亞肺葉切除的兩者之間并沒有統(tǒng)計學差異。但是對于腫瘤直徑≥2cm,或者%FEV1≥80%的患者來說,行肺葉切除具有較好的預后。結論:在老年Ⅰ期NSCLC患者中,行肺葉切除和亞肺葉切除可以獲得相同的生存期,尤其是對于低肺功能和腫瘤直徑小于2cm的Ⅰ A期患者。第三部分:外周血中性粒細胞-淋巴細胞比值對Ⅰ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預后作用研究研究目的:大量研究表明,炎癥反應在腫瘤的發(fā)生及進展中起重要作用。中性粒細胞-淋巴細胞比值(NLR)被認為是全身炎癥反應的重要指標。關于NLR在NSCLC尤其是早期NSCLC患者中的預后作用研究較少,本文主要研究NLR對行根治性切除的Ⅰ期NSCLC患者預后作用以及NLR與患者臨床病理特征之間的關系。研究方法:回顧性分析了 2006年1月-2013年12月在山東大學附屬省立醫(yī)院行根治性切除且病理分期為Ⅰ期的NSCLC患者資料,共504例,并對術前最后一次外周血中性粒細胞數(shù)、淋巴細胞數(shù)、術后病理資料和患者遠期生存率進行統(tǒng)計和分析,Kaplan-Meier曲線以及COX風險回歸模型用來分析NLR和生存率的關系。結果:1.高NLR與年齡≥67歲(p = 0.025)、血清白蛋白水平40 g/L(p = 0.007)、血清CRP≥5mg/L(p0.001)和非腺癌組織學分型(p=0.042)明顯相關。2.單因素分析中,高NLR組與低NLR組患者相比,具有不良的RFS(p0.001)和 OS(p0.001)。3.NLR對OS及RFS均為獨立的預后因子。4.高NLR組的遠處轉移的比率,明顯高于低NLR組(p0.001),而且高NLR組局部復發(fā)的比例也高于低NLR組(p=0.034)。結論:在行根治性切除的Ⅰ期NSCLC患者中,術前高NLR為預后不良的指示因子,并且與術后腫瘤局部復發(fā)和遠處轉移相關。NLR計算簡單,易于獲取,對于指導Ⅰ期NSCLC患者術后預后具有重要意義。
【學位授予單位】:山東大學
【學位級別】:博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7
【分類號】:R734.2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黃波;;腫瘤微環(huán)境中免疫與炎癥的調節(jié)[J];中國腫瘤生物治療雜志;2012年02期



本文編號:1334368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oufeilunwen/yxlbs/1334368.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All Rights Reserved | 網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09092***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