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二維材料異質結的光電類突觸器件制備與性能研究
【文章頁數】:83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圖1-1人類大腦、神經元、神經突觸及整個神經網絡層次結構圖
電子科技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使用了多達102數量級的GPU以及103數量級的CPU,需要占據龐大空間的同時產生巨額能耗。因此,鑒于基于軟件的人工大腦計算體系仍受制于馮·諾依曼瓶頸,我們需要從硬件層面尋求突破,構建一個能夠高效模擬人腦體系的計算機體系,才能夠實現如今急切需要的高并行、....
圖1-2神經系統(tǒng)基本單元結構示意圖
第一章緒論31.2神經突觸1.2.1神經突觸概述經過了數百萬年的進化和演變后,人類的大腦以及神經系統(tǒng)已經成為了最高效同時也是最復雜的計算系統(tǒng)。相對于目前采用傳統(tǒng)馮·諾依曼架構的計算機體系,它在占據更少的時間空間的同時,卻擁有極低的能耗,而正是人類神經系統(tǒng)的高并行性、高容錯性、高穩(wěn)....
圖1-3心理學人類記憶多級模型[25]
第一章緒論5圖1-3心理學人類記憶多級模型[25]短時程突觸可塑性由一系列短促的刺激脈沖引起,其并不會造成永久性的神經元以及神經突觸結構改變,持續(xù)時間為10-3~102s。當神經突觸在先后接收到兩個相同刺激脈沖信號,并且兩個刺激信號之間的間隔足夠小時,第二個刺激信號產生的突觸權重....
圖1-4尖峰頻率依賴可塑性[28]
第一章緒論5圖1-3心理學人類記憶多級模型[25]短時程突觸可塑性由一系列短促的刺激脈沖引起,其并不會造成永久性的神經元以及神經突觸結構改變,持續(xù)時間為10-3~102s。當神經突觸在先后接收到兩個相同刺激脈沖信號,并且兩個刺激信號之間的間隔足夠小時,第二個刺激信號產生的突觸權重....
本文編號:392692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oufeilunwen/xixikjs/39269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