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細菌戰(zhàn)的媒介記憶與個體記憶
發(fā)布時間:2021-11-05 08:48
常德細菌戰(zhàn)是日本侵華戰(zhàn)爭時期日軍對華細菌戰(zhàn)的分支,是一樁極端反人道主義的戰(zhàn)爭罪行,也是不容忘卻的重大歷史事件。它不應該只是少數(shù)受害者、見證者和歷史學家的個體記憶,而應該借助作為中介的新聞媒體,逐步從個體記憶、地方記憶上升為中華民族乃至全世界范圍內(nèi)的集體記憶和歷史記憶。在高度媒介化的社會,新聞媒體憑借其傳播公共信息的功能,成為生產(chǎn)、建構和保存集體記憶的主體,并由此生成以新聞報道為代表的媒介記憶。論文選取湖南地區(qū)五家主流媒體對常德細菌戰(zhàn)的報道作為媒介記憶樣本,以細菌戰(zhàn)親歷者的口述史料作為個體記憶樣本,試圖通過比較分析,探究二者的分歧與共識。研究發(fā)現(xiàn),常德細菌戰(zhàn)的媒介記憶與個體記憶,呈現(xiàn)出對立與統(tǒng)一、差異與互補的關系。在記憶主體上,個體記憶以親歷者為單一主體,媒介記憶則選擇了包括受害者在內(nèi)的多元記憶主體。在記憶主題上,媒介記憶與個體記憶分別對應現(xiàn)實之殤和歷史之痛。在主導敘事框架上,媒介記憶采取宏觀的抗戰(zhàn)敘事框架,與個體記憶微觀的創(chuàng)傷敘事相對。以上均體現(xiàn)了雙方的差異性。而二者采用凸顯加害與弱化救助、受害見證與創(chuàng)傷敘述兩種相同的話語策略,共享紀念碑等物質(zhì)性、紀念日等象征性、受害者協(xié)會等功能性三個...
【文章來源】:湖南師范大學湖南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頁數(shù)】:109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緒論
一、研究緣起
二、文獻綜述
三、研究思路與研究方法
第一章 常德細菌戰(zhàn)媒介與個體記憶的文本特征
第一節(jié) 媒介記憶的樣本總貌
一、時間分布:集中于關鍵紀念時刻
二、報道體裁:以消息為主
三、報道版面:集中于靠前版面
四、新聞來源:以媒體自采為主
第二節(jié) 個體記憶的樣本總貌
一、鼠疫的投放與擴散
二、鼠疫的救治與防疫
三、常德地區(qū)的細菌戰(zhàn)受害全貌
第二章 常德細菌戰(zhàn)媒介與個體記憶的差異化建構
第一節(jié) 不同的記憶主體
一、媒介記憶:多元記憶主體
二、個體記憶:單一記憶主體
第二節(jié) 區(qū)別化的記憶主題
一、媒介記憶:關注現(xiàn)實之殤
二、個體記憶:強調(diào)歷史之痛
第三節(jié) 分歧化的敘事框架
一、媒介記憶:宏觀的抗戰(zhàn)敘事
二、個體記憶:微觀的創(chuàng)傷敘事
第三章 常德細菌戰(zhàn)媒介與個體記憶的統(tǒng)一性建構
第一節(jié) 相同的話語策略
一、凸顯加害與弱化救助
二、受害見證與創(chuàng)傷敘述
第二節(jié) 共同的記憶場
一、紀念碑等物質(zhì)性記憶場
二、紀念日等象征性記憶場
三、受害者協(xié)會等功能性記憶場
第三節(jié) 一致的記憶訴求
一、現(xiàn)實的政治訴求
二、長遠的歷史訴求
第四章 常德細菌戰(zhàn)媒介記憶建構的啟示與策略
第一節(jié) 彌合媒介記憶與個體記憶
一、個體記憶對媒介記憶的增補
二、媒介記憶對個體記憶的升華
第二節(jié) 理性建構媒介記憶
一、呼喚受害者主體性的回歸
二、呼喚復合敘事框架的拓展
結語
參考文獻
附錄
致謝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記憶的微光”:“恢復高考”的自傳式書寫與新媒介記憶研究[J]. 王潤. 新聞記者. 2019(09)
[2]“好消息”:中國大陸“民族新聞”的話語分析——基于中文報紙“獨龍新聞”的討論[J]. 郭建斌,王笑一,張馨月. 新聞記者. 2018(11)
[3]文化記憶、崇高儀式與游戲表意:論原創(chuàng)文化類節(jié)目的美育功能[J]. 張晶,谷疏博. 現(xiàn)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 2018(09)
[4]新聞與記憶:回歸媒體記憶研究的核心議題[J]. 龔新瓊. 新聞界. 2017(11)
[5]記憶的微光的社會學分析——兼評阿萊達·阿斯曼的文化記憶理論[J]. 劉亞秋. 社會發(fā)展研究. 2017(04)
[6]對抗遺忘:媒介記憶研究的現(xiàn)狀、困境與未來趨勢[J]. 周穎. 浙江學刊. 2017(05)
[7]以數(shù)字標識“記憶之所”——對南京大屠殺紀念館的個案研究[J]. 黃順銘. 新聞與傳播研究. 2017(08)
[8]香港回歸以來《人民日報》相關報道的集體記憶研究[J]. 林世華. 教育傳媒研究. 2017(04)
[9]全球傳播語境中的國家創(chuàng)傷與媒介記憶——中、日、美、英“南京大屠殺”相關報道(1949-2014年)的內(nèi)容分析[J]. 余霞. 華中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2016(05)
[10]“經(jīng)濟效果”:侵華日軍細菌戰(zhàn)之重要目標——以常德細菌戰(zhàn)為例[J]. 朱清如. 湘潭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6(05)
博士論文
[1]媒介作為人類記憶的研究[D]. 邵鵬.浙江大學 2014
碩士論文
[1]銘記與傳承:《人民日報》(1949-2016)長征紀念性報道研究[D]. 趙貞旎.陜西師范大學 2017
[2]2005-2015年《人民日報》的抗戰(zhàn)報道研究[D]. 白雪.南京師范大學 2017
[3]我國網(wǎng)絡媒介中的抗戰(zhàn)集體記憶建構研究[D]. 麻月婷.華中師范大學 2016
[4]媒體紀念中的“抗日戰(zhàn)爭”記憶[D]. 袁慧.復旦大學 2014
[5]辛亥紀念的媒介框架偏向[D]. 劉思宇.南京大學 2012
本文編號:3477475
【文章來源】:湖南師范大學湖南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頁數(shù)】:109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緒論
一、研究緣起
二、文獻綜述
三、研究思路與研究方法
第一章 常德細菌戰(zhàn)媒介與個體記憶的文本特征
第一節(jié) 媒介記憶的樣本總貌
一、時間分布:集中于關鍵紀念時刻
二、報道體裁:以消息為主
三、報道版面:集中于靠前版面
四、新聞來源:以媒體自采為主
第二節(jié) 個體記憶的樣本總貌
一、鼠疫的投放與擴散
二、鼠疫的救治與防疫
三、常德地區(qū)的細菌戰(zhàn)受害全貌
第二章 常德細菌戰(zhàn)媒介與個體記憶的差異化建構
第一節(jié) 不同的記憶主體
一、媒介記憶:多元記憶主體
二、個體記憶:單一記憶主體
第二節(jié) 區(qū)別化的記憶主題
一、媒介記憶:關注現(xiàn)實之殤
二、個體記憶:強調(diào)歷史之痛
第三節(jié) 分歧化的敘事框架
一、媒介記憶:宏觀的抗戰(zhàn)敘事
二、個體記憶:微觀的創(chuàng)傷敘事
第三章 常德細菌戰(zhàn)媒介與個體記憶的統(tǒng)一性建構
第一節(jié) 相同的話語策略
一、凸顯加害與弱化救助
二、受害見證與創(chuàng)傷敘述
第二節(jié) 共同的記憶場
一、紀念碑等物質(zhì)性記憶場
二、紀念日等象征性記憶場
三、受害者協(xié)會等功能性記憶場
第三節(jié) 一致的記憶訴求
一、現(xiàn)實的政治訴求
二、長遠的歷史訴求
第四章 常德細菌戰(zhàn)媒介記憶建構的啟示與策略
第一節(jié) 彌合媒介記憶與個體記憶
一、個體記憶對媒介記憶的增補
二、媒介記憶對個體記憶的升華
第二節(jié) 理性建構媒介記憶
一、呼喚受害者主體性的回歸
二、呼喚復合敘事框架的拓展
結語
參考文獻
附錄
致謝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記憶的微光”:“恢復高考”的自傳式書寫與新媒介記憶研究[J]. 王潤. 新聞記者. 2019(09)
[2]“好消息”:中國大陸“民族新聞”的話語分析——基于中文報紙“獨龍新聞”的討論[J]. 郭建斌,王笑一,張馨月. 新聞記者. 2018(11)
[3]文化記憶、崇高儀式與游戲表意:論原創(chuàng)文化類節(jié)目的美育功能[J]. 張晶,谷疏博. 現(xiàn)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 2018(09)
[4]新聞與記憶:回歸媒體記憶研究的核心議題[J]. 龔新瓊. 新聞界. 2017(11)
[5]記憶的微光的社會學分析——兼評阿萊達·阿斯曼的文化記憶理論[J]. 劉亞秋. 社會發(fā)展研究. 2017(04)
[6]對抗遺忘:媒介記憶研究的現(xiàn)狀、困境與未來趨勢[J]. 周穎. 浙江學刊. 2017(05)
[7]以數(shù)字標識“記憶之所”——對南京大屠殺紀念館的個案研究[J]. 黃順銘. 新聞與傳播研究. 2017(08)
[8]香港回歸以來《人民日報》相關報道的集體記憶研究[J]. 林世華. 教育傳媒研究. 2017(04)
[9]全球傳播語境中的國家創(chuàng)傷與媒介記憶——中、日、美、英“南京大屠殺”相關報道(1949-2014年)的內(nèi)容分析[J]. 余霞. 華中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2016(05)
[10]“經(jīng)濟效果”:侵華日軍細菌戰(zhàn)之重要目標——以常德細菌戰(zhàn)為例[J]. 朱清如. 湘潭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6(05)
博士論文
[1]媒介作為人類記憶的研究[D]. 邵鵬.浙江大學 2014
碩士論文
[1]銘記與傳承:《人民日報》(1949-2016)長征紀念性報道研究[D]. 趙貞旎.陜西師范大學 2017
[2]2005-2015年《人民日報》的抗戰(zhàn)報道研究[D]. 白雪.南京師范大學 2017
[3]我國網(wǎng)絡媒介中的抗戰(zhàn)集體記憶建構研究[D]. 麻月婷.華中師范大學 2016
[4]媒體紀念中的“抗日戰(zhàn)爭”記憶[D]. 袁慧.復旦大學 2014
[5]辛亥紀念的媒介框架偏向[D]. 劉思宇.南京大學 2012
本文編號:347747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oufeilunwen/xixikjs/3477475.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