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基斯坦媒體對中巴經(jīng)濟走廊的差異化建構研究 ——基于《黎明報》《國民報》和《論壇快報》的社論分析
發(fā)布時間:2020-12-22 14:04
自2013年我國提出“一帶一路”戰(zhàn)略至今已是第8個年頭,中巴經(jīng)濟走廊作為“一帶一路”倡議的樣板工程和旗艦項目,標志著整個“一帶一路”倡議能否順利開展,因此在國際上備受矚目。而自中巴經(jīng)濟走廊提出之后,以美國為主的西方媒體就在對中巴經(jīng)濟走廊等為代表的“一帶一路”相關報道中形成了一系列的負面話語體系。目前在學界,大多研究都是從“一帶一路”的相關報道出發(fā),對中巴經(jīng)濟走廊的研究較少。因此,本研究聚焦于中巴經(jīng)濟走廊,試圖從微觀角度出發(fā),為“一帶一路”在轉向國別研究的趨勢中提供一定的參考和借鑒。本研究的研究議題為巴基斯坦主流英文報刊關于中巴經(jīng)濟走廊的社論,以評價理論為分析框架,通過內容分析法,對搜集到的社論樣本做定量與定性分析研究。旨在回答以下3個研究問題:《黎明報》《國民報》和《論壇快報》對于中巴經(jīng)濟走廊的輿論建構差異性如何?《黎明報》《國民報》和《論壇快報》在不同時期的輿論建構有無變化和規(guī)律?三大報刊建構中巴經(jīng)濟走廊輿論的影響因素有哪些?研究發(fā)現(xiàn),通過報刊間的社論對比,《黎明報》關注中巴經(jīng)濟走廊項目發(fā)展進程及其后果的負面情況,《國民報》偏重于國際問題和項目自身問題,《論壇快報》則對外交關系和外貿...
【文章來源】: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廣東省
【文章頁數(shù)】:98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情感子系統(tǒng)
231.3.2.2介入系統(tǒng)介入是關于語篇中態(tài)度表達的來源,即誰是評價主體的語言使用者。介入可以分為自言(單聲)和借言(多聲)。前者事實陳述和假定,沒有對話性。而后者可分為對話擴展和對話壓縮。對話擴展包括引發(fā)和摘引,是指語篇引入多種聲音后對其中某些聲音進行限制,以縮小對話空間。對話收縮包括否認和聲明。否認類詞匯如“not”“didn’t”,也通過“but”“still”等轉折詞匯來體現(xiàn)。聲明類詞匯如“obviously”“undoubted”等,圖1-2介入系統(tǒng)框架1.3.2.3極差系統(tǒng)級差系統(tǒng)分為語勢和聚焦。前者針對態(tài)度的可分級性,指用詞程度的高低,包括隱喻、詛咒語等語言資源。一般通過副詞、形容詞、動詞、名詞來監(jiān)測,明顯性詞匯如“true”“complete”,模糊性詞匯如“kindof”“sortof”等。聚焦則是指語言對象的精確性?煞譃槊黠@和模糊。圖1-3極差系統(tǒng)框架1.4研究設計1.4.1研究方法與研究范圍1.4.1.1研究方法根據(jù)上文提出的研究問題,本文主要以兩種研究方法展開研究。首先,在對巴基斯坦三大報刊社論關于中巴經(jīng)濟走廊的輿論態(tài)勢分析時,主要通過內容分析法,通過定量和定性相結合的方式再現(xiàn)巴基斯坦三大報刊社論對中巴經(jīng)濟走廊的
261.4.2基于評價理論的類目建構與編碼設計圖1-4本研究的類目建構與編碼設計本文在評價理論三個系統(tǒng)介入、態(tài)度和極差的基礎上,結合巴基斯坦三大媒體關于中巴經(jīng)濟走廊的社論文本特點,通過量化和質化結合的內容分析法對建構類目指標和體系進行針對性的增補和刪減。在這里,定量是統(tǒng)計介入和極差系統(tǒng)的分布情況和數(shù)量,定性是指找出態(tài)度系統(tǒng)下文本態(tài)度的指向性。1.4.2.1介入系統(tǒng)上的類目建構按照馬丁和懷特的定義,介入系統(tǒng)分為單聲和多聲。其中,單聲是指該篇社論文本中僅出現(xiàn)語言使用者一個人的“聲音”,而不參照其他的聲音和觀點。而在多聲資源下,對話收縮分為了否認和聲明,否認即不同意,拒絕某種意見或聲音的表達,聲明則認為某種意見是正當?shù)摹⒖尚诺。兩者的共同點都為單一外部聲音的出現(xiàn)。對話擴展下屬次子系統(tǒng)為為引發(fā)和摘引,引發(fā)是指將某種聲音表述為語言使用者自己的看法,摘引則可以直接表述“sb+think/believe/suspect”或者“accordingto”等等,意為表述別人的看法,摘引于其他的外部聲音來源。而結合本研究文本,主要是有以下幾類典型代表:“say”“might”,投射句“Ithink/suspect”等等。具體判斷標準如下表所示: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巴基斯坦《論壇快報》建構的中巴經(jīng)濟走廊面臨的問題[J]. 古俊偉. 新聞傳播. 2019(16)
[2]基于評價理論的中國反腐話語構建與傳播——以中國主流媒體反腐報道為例[J]. 康俊英,賈夢茹. 山西大同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9(02)
[3]“一帶一路”背景下我國體育文化的傳播研究[J]. 秦棟. 遼寧體育科技. 2019(02)
[4]《朝日新聞》上的中國形象研究——基于該報2014-2016年涉華社論的內容分析[J]. 林子博,謝金文. 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 2018(12)
[5]“一帶一路”倡議在海外輿論場的話語建構與報道框架——以巴基斯坦主流媒體為例[J]. 毛偉. 中國記者. 2018(12)
[6]“一帶一路”與新聞傳播的研究綜述[J]. 王芳. 重慶工商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8(06)
[7]“一帶一路”倡議的理論論述——從新自由主義全球化到包容性全球化(英文)[J]. 劉衛(wèi)東,Michael DUNFORD,高菠陽.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2018(09)
[8]巴基斯坦媒體簡介[J]. 拉扎·汗,李叢. 中國投資. 2018(05)
[9]探析中巴經(jīng)濟走廊新聞報道比較——以2015年4月CCTV新聞頻道與PTV新聞頻道報道為例[J]. 劉旭. 傳播力研究. 2018(07)
[10]基于評價理論的“態(tài)度系統(tǒng)”對中國主流英文媒體中特定新聞語篇的研究[J]. 陳睿,樊永仙. 湖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 2018(01)
碩士論文
[1]《人民日報》中巴經(jīng)濟走廊新聞報道框架研究[D]. 李照偉.新疆大學 2018
[2]框架理論視閾下的印巴媒體涉華報道對比研究[D]. 劉文.大連理工大學 2016
本文編號:2931889
【文章來源】: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廣東省
【文章頁數(shù)】:98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情感子系統(tǒng)
231.3.2.2介入系統(tǒng)介入是關于語篇中態(tài)度表達的來源,即誰是評價主體的語言使用者。介入可以分為自言(單聲)和借言(多聲)。前者事實陳述和假定,沒有對話性。而后者可分為對話擴展和對話壓縮。對話擴展包括引發(fā)和摘引,是指語篇引入多種聲音后對其中某些聲音進行限制,以縮小對話空間。對話收縮包括否認和聲明。否認類詞匯如“not”“didn’t”,也通過“but”“still”等轉折詞匯來體現(xiàn)。聲明類詞匯如“obviously”“undoubted”等,圖1-2介入系統(tǒng)框架1.3.2.3極差系統(tǒng)級差系統(tǒng)分為語勢和聚焦。前者針對態(tài)度的可分級性,指用詞程度的高低,包括隱喻、詛咒語等語言資源。一般通過副詞、形容詞、動詞、名詞來監(jiān)測,明顯性詞匯如“true”“complete”,模糊性詞匯如“kindof”“sortof”等。聚焦則是指語言對象的精確性?煞譃槊黠@和模糊。圖1-3極差系統(tǒng)框架1.4研究設計1.4.1研究方法與研究范圍1.4.1.1研究方法根據(jù)上文提出的研究問題,本文主要以兩種研究方法展開研究。首先,在對巴基斯坦三大報刊社論關于中巴經(jīng)濟走廊的輿論態(tài)勢分析時,主要通過內容分析法,通過定量和定性相結合的方式再現(xiàn)巴基斯坦三大報刊社論對中巴經(jīng)濟走廊的
261.4.2基于評價理論的類目建構與編碼設計圖1-4本研究的類目建構與編碼設計本文在評價理論三個系統(tǒng)介入、態(tài)度和極差的基礎上,結合巴基斯坦三大媒體關于中巴經(jīng)濟走廊的社論文本特點,通過量化和質化結合的內容分析法對建構類目指標和體系進行針對性的增補和刪減。在這里,定量是統(tǒng)計介入和極差系統(tǒng)的分布情況和數(shù)量,定性是指找出態(tài)度系統(tǒng)下文本態(tài)度的指向性。1.4.2.1介入系統(tǒng)上的類目建構按照馬丁和懷特的定義,介入系統(tǒng)分為單聲和多聲。其中,單聲是指該篇社論文本中僅出現(xiàn)語言使用者一個人的“聲音”,而不參照其他的聲音和觀點。而在多聲資源下,對話收縮分為了否認和聲明,否認即不同意,拒絕某種意見或聲音的表達,聲明則認為某種意見是正當?shù)摹⒖尚诺。兩者的共同點都為單一外部聲音的出現(xiàn)。對話擴展下屬次子系統(tǒng)為為引發(fā)和摘引,引發(fā)是指將某種聲音表述為語言使用者自己的看法,摘引則可以直接表述“sb+think/believe/suspect”或者“accordingto”等等,意為表述別人的看法,摘引于其他的外部聲音來源。而結合本研究文本,主要是有以下幾類典型代表:“say”“might”,投射句“Ithink/suspect”等等。具體判斷標準如下表所示: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巴基斯坦《論壇快報》建構的中巴經(jīng)濟走廊面臨的問題[J]. 古俊偉. 新聞傳播. 2019(16)
[2]基于評價理論的中國反腐話語構建與傳播——以中國主流媒體反腐報道為例[J]. 康俊英,賈夢茹. 山西大同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9(02)
[3]“一帶一路”背景下我國體育文化的傳播研究[J]. 秦棟. 遼寧體育科技. 2019(02)
[4]《朝日新聞》上的中國形象研究——基于該報2014-2016年涉華社論的內容分析[J]. 林子博,謝金文. 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 2018(12)
[5]“一帶一路”倡議在海外輿論場的話語建構與報道框架——以巴基斯坦主流媒體為例[J]. 毛偉. 中國記者. 2018(12)
[6]“一帶一路”與新聞傳播的研究綜述[J]. 王芳. 重慶工商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8(06)
[7]“一帶一路”倡議的理論論述——從新自由主義全球化到包容性全球化(英文)[J]. 劉衛(wèi)東,Michael DUNFORD,高菠陽.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2018(09)
[8]巴基斯坦媒體簡介[J]. 拉扎·汗,李叢. 中國投資. 2018(05)
[9]探析中巴經(jīng)濟走廊新聞報道比較——以2015年4月CCTV新聞頻道與PTV新聞頻道報道為例[J]. 劉旭. 傳播力研究. 2018(07)
[10]基于評價理論的“態(tài)度系統(tǒng)”對中國主流英文媒體中特定新聞語篇的研究[J]. 陳睿,樊永仙. 湖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 2018(01)
碩士論文
[1]《人民日報》中巴經(jīng)濟走廊新聞報道框架研究[D]. 李照偉.新疆大學 2018
[2]框架理論視閾下的印巴媒體涉華報道對比研究[D]. 劉文.大連理工大學 2016
本文編號:293188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oufeilunwen/xixikjs/2931889.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