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普通高校健美操“運動教育模式”的理論構建與實證研究
本文關鍵詞:我國普通高校健美操“運動教育模式”的理論構建與實證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高等教育是大部分人接受全日制學校教育的最后階段,也是青少年步入社會前接受系統(tǒng)的體育教育的最后機會。如何不斷探索新的體育教學模式,更好地開展體育教學工作,是我國高校體育教學改革與發(fā)展的重要內容。 本研究運用文獻資料法、德爾菲法、實驗法、問卷調查法、訪談調查法,挖掘“運動教育模式”的內涵和精髓,構建我國普通高校健美操“運動教育模式”的理論體系,探索“運動教育模式”在我國普通高校健美操教學中的運用價值,以期促進我國高校體育教學的改革與發(fā)展。 研究得出了以下結論: 1、我國普通高校健美操“運動教育模式”的構成要素包括:教學目標體系、教學過程結構、教學策略系統(tǒng)、教學評價體系。 2、我國普通高校健美操“運動教育模式”的教學目標體系包括:發(fā)展健美操技術與專項身體素質,增強戰(zhàn)術意識,理解項目規(guī)則,提升責任感,培養(yǎng)領導力,增強團隊凝聚力,發(fā)展公平競爭意識,培養(yǎng)終身體育觀念。 3、我國普通高校健美操“運動教育模式”的教學過程結構包括:賽季日程和課堂教學過程。 4、我國普通高校健美操“運動教育模式”的教學策略系統(tǒng)包括:課堂管理與行為發(fā)展策略,學生分組策略,分配角色與職責策略,設計比賽策略,創(chuàng)造節(jié)日氛圍策略。 5、我國普通高校健美操“運動教育模式”的教學評價體系包括:對健美操技術的評價,對運動強度的評價、對健美操項目理論知識的評價,對角色職責完成情況的評價,對公平競爭行為的評價。 6、在我國普通高校健美操教學中,“運動教育模式”有利于提高學生中等強度以上活動時間,其中,較大強度以上活動時間和中等強度活動時間均得到了提高,從而達到更好的鍛煉效果,促進了學生身體健康水平的發(fā)展。 7、在我國普通高校健美操教學中,“運動教育模式”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內部動機、任務定向、掌握動機氛圍水平,從而促進了學生鍛煉效果的增強。 8、在我國普通高校健美操教學中,大部分學生對“運動教育模式”持積極的態(tài)度,對“運動教育模式”教學目標的實現情況持肯定的態(tài)度。 我國普通高校健美操“運動教育模式”具備獨特的優(yōu)勢,有利于實現多重教育目的,是我國普通高校體育教學改革過程中,非常值得借鑒和推廣的教學模式。
【關鍵詞】:普通高校 健美操 運動教育模式
【學位授予單位】:北京體育大學
【學位級別】:博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3
【分類號】:G831.3-4
【目錄】:
- 摘要5-7
- ABSTRACT7-9
- 目錄9-11
- 1 前言11-17
- 1.1 選題依據11-15
- 1.1.1 教學模式改革是高校體育教學改革與發(fā)展的重要內容11-12
- 1.1.2 我國普通高校健美操教學需要不斷探索新的教學模式12-13
- 1.1.3 “運動教育模式”是發(fā)展成熟且值得借鑒的教學模式13-15
- 1.2 研究的目的、內容和創(chuàng)新點15-17
- 1.2.1 研究目的15
- 1.2.2 研究內容15
- 1.2.3 主要創(chuàng)新點15-17
- 2 文獻綜述17-43
- 2.1 關于教學模式的研究17-21
- 2.1.1 教學模式概念的研究17-18
- 2.1.2 教學模式基本要素的研究18-20
- 2.1.3 教學模式分類的研究20-21
- 2.2 關于體育教學模式的研究21-28
- 2.2.1 體育教學模式概念的研究21-24
- 2.2.2 體育教學模式構成要素的研究24-25
- 2.2.3 體育教學模式分類的研究25-27
- 2.2.4 我國傳統(tǒng)的體育教學模式27-28
- 2.3 關于我國普通高校健美操教學模式的研究28-31
- 2.3.1 我國普通高校健美操教學模式的理論探索28-29
- 2.3.2 我國普通高校健美操教學模式的實踐研究29-31
- 2.4 關于“運動教育模式”的研究31-43
- 2.4.1 “運動教育模式”相關理論31-37
- 2.4.2 國外學者對“運動教育模式”的研究37-42
- 2.4.3 我國學者對“運動教育模式”的研究42-43
- 3 研究對象與方法43-56
- 3.1 研究對象43
- 3.2 研究方法43-56
- 3.2.1 文獻資料法43
- 3.2.2 德爾菲法43-46
- 3.2.3 實驗法46-50
- 3.2.4 問卷調查法50-54
- 3.2.5 訪談調查法54-56
- 4 結果與分析56-114
- 4.1 我國普通高校健美操“運動教育模式”的理論構建56-87
- 4.1.1 我國普通高校健美操“運動教育模式”的構成要素56
- 4.1.2 我國普通高校健美操“運動教育模式”的教學目標體系56-61
- 4.1.3 我國普通高校健美操“運動教育模式”的教學過程結構61-65
- 4.1.4 我國普通高校健美操“運動教育模式”的教學策略系統(tǒng)65-82
- 4.1.5 我國普通高校健美操“運動教育模式”的教學評價體系82-85
- 4.1.6 小結85-87
- 4.2 我國普通高校健美操“運動教育模式”的實證研究結果與分析87-114
- 4.2.1 學生運動強度的研究結果與分析87-93
- 4.2.2 學生運動動機的研究結果與分析93-103
- 4.2.3 學生訪談調查結果與分析103-111
- 4.2.4 小結111-114
- 5 結論與建議114-116
- 5.1 結論114
- 5.2 建議114-116
- 致謝116-117
- 參考文獻117-124
- 附錄124-133
- 個人簡歷 在讀期間發(fā)表的學術論文與研究成果133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趙立;體育教學模式群結構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0年04期
2 邵偉德,王恬;體育教學模式的分類與選用策略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4年07期
3 高嶸;楊慈州;張建華;高航;;當代運動教育探討[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6年07期
4 楊楠;體育教學模式與主體教學淺論[J];北京體育師范學院學報;2000年01期
5 何克抗;論現代教育技術與教育深化改革(上)——關于ME命題的論證[J];電化教育研究;1999年01期
6 于劍;韓雁;;教學模式的改革探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年04期
7 毛振明;關于體育教學模式的研究[J];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00年04期
8 王海宏;;《全國健美操大眾鍛煉標準》運動強度與普通大學生生理特點的研究[J];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07年05期
9 龔萬達;王俊杰;邱淑女;;體育賽會大學生志愿者內部動機的因子分析[J];杭州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7年04期
10 陳堅,姒剛彥;《運動中任務定向和自我定向問卷》與《學業(yè)中任務定向和自我定向問卷》的初步檢驗[J];湖北體育科技;1998年03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條
1 蘇煜;運用自我決定理論對高中生體育學習缺乏動機機制的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條
1 蔣曉培;運動教育模式引入普通高校體育選項課的理論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6年
本文關鍵詞:我國普通高校健美操“運動教育模式”的理論構建與實證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34161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oufeilunwen/sklbs/3416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