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碩博論文 > 社科博士論文 >

基于“雙能”提升的高職大學生自我管理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10-25 21:13

  本文關鍵詞:基于“雙能”提升的高職大學生自我管理研究


  更多相關文章: 自我管理 雙能 通用能力 專業(yè)能力 職業(yè)能力


【摘要】:高等職業(yè)教育為社會生產(chǎn)、建設、服務和管理一線培養(yǎng)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技能人才。職業(yè)能力是高職院校人才培養(yǎng)的目標,構成職業(yè)能力的因素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與特定職業(yè)崗位密切相關的能力,即專業(yè)能力;另一個是可以遷移、泛化到其他職業(yè)崗位的能力,即通用能力。長期以來,高職院校通過課程體系改革、健全師資隊伍、深化校企合作等重要舉措培養(yǎng)學生的雙能,卻未能充分發(fā)揮自我管理在提升雙能方面的積極作用。與普通高校本科學生相比,高職大學生由于學習基礎較差等因素導致職業(yè)能力不強,且由于對通用能力的認識和訓練不足導致專業(yè)能力頗有欠缺。兩方面不足的究因交叉點,是缺乏自我管理意識。因此,本文從雙能提升視角提出高職大學生自我管理研究這個課題,在此視角下展開理論思考、數(shù)據(jù)分析與實踐反思。 首先,從理論層面分析建構模型。能力形成機理包含了遺傳因素、環(huán)境和教育因素、實踐活動因素、人的主觀能動性因素等的復雜互動作用。提升雙能的途徑有改革課程體系、增加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推進校園文化建設、加強師資隊伍建設等多種舉措。外因需要借助內因發(fā)揮作用。因此,學校的各項重要舉措都需要高職大學生個體發(fā)揮主觀能動作用才得以實現(xiàn)。本文運用建構主義理論、人的全面發(fā)展理論、人本主義理論、人的身心發(fā)展理論、學習型組織理論等原理構建了基于雙能提升的高職大學生自我管理綜合評價模型。 其次,通過文獻檢索,結合追蹤訪談,編制高職大學生自我管理分量表和雙能分量表。運用項目分析、探索性因素分析和信度分析方法修改量表,并運用二階驗證性因素分析驗證量表,得到自我管理分量表包括自我認知、自我規(guī)劃、自我協(xié)調、自我激勵、自我控制五個因子;通用能力分量表包括交流表達、人際協(xié)調、學習創(chuàng)新三個因子,專業(yè)能力包括專業(yè)意識、專業(yè)知識、專業(yè)技能三個因子。通過實際例證調查分析自我管理對雙能的作用機理。實證調研6個省份13所高職院校10000個樣本,有效樣本6375份,分析結果顯示自我管理對雙能有正向影響,且對通用能力(0.93)的影響大于對專業(yè)能力(0.67)的影響。通過單因素方差分析得知個體背景變量不同則自我管理和雙能均有差異。 第三,運用扎根理論研究方法,通過團體訪談收集和分析對高職大學生自我管理發(fā)揮重要作用的具體情境要素,進而探究影響高職大學生自我管理的深層次因素。結果發(fā)現(xiàn),培養(yǎng)理念、師源性支持、培養(yǎng)方式、校園氛圍、大學生感知到的家庭支持度、大學生感知到的社會支持度、社會自律價值觀、內外控人格特質、自尊感、成就感等10個要素對自我管理存在顯著影響。運用結構方程驗證10個要素構成三個層面的影響因素模型。通過實證研究學校、社會、個體三類因素對自我管理的總體影響狀況:個體因素對自我管理影響最大,社會因素其次,第三是學校因素。 第四,通過綜合評價模型進一步驗證自我管理對雙能的作用機理,并考察學校因素、社會因素和個體因素通過自我管理的中介效應對雙能的影響機理。調研結果顯示學校因素和社會因素共同直接影響到個體因素。學校因素對雙能既有直接效果,也有間接效果,間接效果通過自我管理發(fā)揮中介作用。社會因素對雙能沒有直接效果,但通過自我管理發(fā)揮間接作用。個體因素對通用能力既有直接效果,也有間接效果,,個體因素對專業(yè)能力沒有直接效果,僅通過自我管理發(fā)揮間接作用。進一步驗證了自我管理在提升雙能中的重要作用,與理論假設一致。 最后,綜合實證研究結果,針對高職大學生自我管理現(xiàn)狀分析其成因,從學校、社會、高職大學生自身三個層面提出改進高職大學生自我管理的對策和建議。
【關鍵詞】:自我管理 雙能 通用能力 專業(yè)能力 職業(yè)能力
【學位授予單位】:中國礦業(yè)大學
【學位級別】:博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4
【分類號】:G717
【目錄】:
  • 致謝4-6
  • 摘要6-8
  • Abstract8-10
  • Extended Abstract10-14
  • 目錄14-16
  • Contents16-18
  • 圖清單18-21
  • 表清單21-27
  • 1 緒論27-53
  • 1.1 研究背景27-31
  • 1.2 核心概念界定31-32
  • 1.3 國內外研究現(xiàn)狀32-47
  • 1.4 研究意義47-48
  • 1.5 研究內容、方法與技術路線48-52
  • 1.6 本章小結52-53
  • 2 研究理論構建53-67
  • 2.1 雙能形成機理53-57
  • 2.2 自我管理理論依據(jù)57-61
  • 2.3 研究模型61-66
  • 2.4 本章小結66-67
  • 3 研究設計67-91
  • 3.1 研究工具與程序67-68
  • 3.2 自我管理分量表初測稿調研分析68-76
  • 3.3 自我管理分量表預測稿調研分析76-84
  • 3.4 雙能分量表設計84-90
  • 3.5 本章小結90-91
  • 4 高職大學生自我管理影響因素研究91-123
  • 4.1 自我管理影響因素研究方法91-92
  • 4.2 自我管理影響因素訪談設計92-93
  • 4.3 自我管理影響因素的扎根分析93-96
  • 4.4 自我管理影響因素的結構驗證96-101
  • 4.5 自我管理影響因素實證分析101-122
  • 4.6 本章小結122-123
  • 5 高職大學生自我管理對雙能影響實證研究123-157
  • 5.1 自我管理、雙能調查設計123-125
  • 5.2 自我管理、雙能量表質量125-128
  • 5.3 自我管理對雙能的影響路徑檢驗128-137
  • 5.4 自我管理、雙能現(xiàn)狀137-155
  • 5.5 本章小結155-157
  • 6 高職大學生自我管理綜合評價157-169
  • 6.1 綜合評價概念模型157-158
  • 6.2 綜合評價模型驗證158-167
  • 6.3 研究假設匯總167-168
  • 6.4 本章小結168-169
  • 7 提升高職大學生自我管理對策和建議169-179
  • 7.1 高職大學生自我管理實證調研結果分析169-172
  • 7.2 提升高職大學生自我管理對策和建議172-178
  • 7.3 本章小結178-179
  • 8 結論與展望179-182
  • 8.1 主要研究結論179-180
  • 8.2 研究創(chuàng)新之處180-181
  • 8.3 研究不足與展望181-182
  • 參考文獻182-190
  • 附錄190-198
  • 作者簡歷198-201
  • 學位論文數(shù)據(jù)集201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楊玲;何培宇;張國禮;;大學生自我管理影響因素及其相關研究[J];高等理科教育;2008年06期

2 陳益民;劉林;張貞;;大學生自我管理與就業(yè)關系研究——以南京林業(yè)大學2011屆本科畢業(yè)生為例[J];高教探索;2012年04期

3 楊哲;肖勤;;增強大學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對策探索[J];產(chǎn)業(yè)與科技論壇;2014年05期

4 徐欣;王兆霞;曹琳琳;劉美滿;王大英;;不同職稱護士通用能力現(xiàn)狀調查分析[J];中國地方病防治雜志;2014年S2期

5 周立新;;德國高校學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養(yǎng)及啟示[J];北京教育(德育);2014年02期

6 黎鴻雁;邵彩玲;安濤;;大學生自我管理能力培養(yǎng)研究[J];河北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農(nóng)林教育版);2008年01期

7 吳春卿;任筱梅;;大學生的自我管理與學習活動相關分析——華北電力大學在校大學生個案研究[J];華北電力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1期

8 匡瑛;;究竟什么是職業(yè)能力——基于比較分析的角度[J];江蘇高教;2010年01期

9 閻建平;王美蘭;;能力新論——簡談人的能力及其發(fā)展規(guī)律[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6年07期

10 喬剛;;高等職業(yè)院校通用能力教育思想與實踐[J];教育與職業(yè);2008年06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4條

1 楊廷鈁;知識員工自我管理內容結構及其相關研究[D];暨南大學;2010年

2 龐世俊;職業(yè)教育視域中的職業(yè)能力研究[D];天津大學;2010年

3 苗春霞;基于和諧理念的大學生生命質量及其評價[D];中國礦業(yè)大學;2010年

4 閻國華;工科大學生創(chuàng)新素質的提升研究[D];中國礦業(yè)大學;2012年



本文編號:1095521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oufeilunwen/sklbs/1095521.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a36f7***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