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網絡政治參與問題及治理策略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08-25 16:26
本文關鍵詞:公民網絡政治參與問題及治理策略研究
【摘要】: 互聯網的迅速發(fā)展,對公民政治參與產生了巨大的影響,網絡為公民的政治參與提供了一種全新的環(huán)境,開辟了公民政治參與的新機制,拓寬了公民政治參與的渠道,發(fā)揮了公民參政的自主性和自覺性,提高了公民的政治參與能力,使公民政治參與在廣度和深度都得到了進一步的提高。 公民網絡政治參與是公民通過網絡試圖影響政府決策的活動。公民網絡政治參與以其直接性、平等性、匿名性、高效性、群體性等嶄新的特點,越來越吸引多個學科領域學者的研究興趣及注意力。 一方面,治理理論在公共管理領域的應用標志著行政主體多元化和公民參與的興起,公民網絡政治參與對于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的建設、服務型政府構建、和諧社會的發(fā)展、公民社會的孕育有著自己獨特的作用;另一方面,由于網絡的雙刃劍作用,公民網絡政治參與中暴露出的種種問題和局限又給社會主義政治參與的有序發(fā)展提出了嚴峻挑戰(zhàn)。本文將嘗試依據治理理論,在探討公民網絡政治參與存在問題之解決出路時,提出多元治理的模式,即在政府主導下,公民社會及網絡媒體共同運作,共同完善,探索公民網絡政治參與和諧有序的發(fā)展之路。 文章的第一部分介紹了本文的研究背景、選題意義以及國內外的研究現狀。文章的第二部分首先從政治參與的概念入手,界定了公民網絡政治參與的概念,闡述了公民網絡政治參與的特點,論述公民網絡政治參與的理論基礎——治理理論的主要內容。文章的第三部分介紹了我國公民網絡政治參與的興起背景、分析了公民網絡政治參與興起的原因,詳細說明了公民網絡政治參與的形式和途徑,并且具體指出公民網絡政治參與中存在的問題。文章的第四部分介紹了國外如美國、日本、韓國、加拿大等國的治理經驗,以求對下文針對我國公民網絡政治參與中存在的問題提出對策得到啟示。文章的第五部分,針對公民網絡政治參與機制中存在的問題,在電子政務、法制、網絡輿論、公民、技術環(huán)境等層面提出對策和建議,具體有政府網站建設,開放式決策機制,網絡輿論的收集、反饋和引導機制,網絡立法和網絡監(jiān)管,參與型政治文化培養(yǎng),網絡倫理道德規(guī)范,信息化建設,網絡媒體自律等措施。
【關鍵詞】:政治參與 公民網絡政治參與 治理理論 治理
【學位授予單位】:中國海洋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9
【分類號】:D621;G206
【目錄】: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第一章 緒論10-16
- 第一節(jié) 研究的背景和選題意義10-11
- 第二節(jié) 國內外研究現狀11-15
- 一、國外研究現狀11-12
- 二、國內研究現狀12-15
- 第三節(jié) 本文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15-16
- 一、研究方法15
- 二、研究思路15-16
- 第二章 公民網絡政治參與的概念界定及相關理論16-25
- 第一節(jié)公民網絡政治參與的概念16-17
- 一、政治參與的概念16-17
- 二、公民網絡政治參與的概念17
- 第二節(jié) 公民網絡政治參與的特點17-19
- 一、直接性17-18
- 二、平等性18
- 三、匿名性18
- 四、高效性18
- 五、群體性18-19
- 第三節(jié) 公民網絡政治參與的相關理論——治理理論19-25
- 一、治理的概念和特征19-21
- 二、治理理論的基本內容21-25
- 第三章 公民網絡政治參與的現狀和問題25-48
- 第一節(jié) 公民網絡政治參與興起的背景25-26
- 第二節(jié) 公民網絡政治參與興起的原因分析26-30
- 一、網絡本身的特性26-28
- 二、制度性參與程序的低效與匱乏28-29
- 三、基于政治效能感提高的連鎖反應29-30
- 第三節(jié) 公民網絡政治參與的形式30-36
- 一、獲取政治信息30
- 二、通過網絡論壇、政治博客進行民意表達30-32
- 三、與官員在線交流32-33
- 四、網絡輿論監(jiān)督33-35
- 五、在線投票35
- 六、通過民意征集參與政策制定35-36
- 第四節(jié) 公民網絡政治參與存在的問題36-48
- 一、公民網絡政治參與的不均衡性36-41
- 二、公民網絡政治參與的非理性41-42
- 三、公民網絡政治參與的群體極化42-44
- 四、法律監(jiān)管缺位44-45
- 五、公民網絡政治參與的非規(guī)范性45-46
- 六、政府網站建設的滯后46-48
- 第四章 國外治理經驗48-55
- 第一節(jié) 美國治理經驗48-51
- 一、政府治理經驗48-49
- 二、網絡道德治理經驗49-50
- 三、網絡立法治理經驗50-51
- 四、數字鴻溝治理經驗51
- 第二節(jié) 其他國家治理經驗51-55
- 一、日本51-52
- 二、加拿大52-53
- 三、韓國53-55
- 第五章 公民網絡政治參與問題的治理策略55-68
- 第一節(jié) 電子政務層面55-58
- 一、推進政府網站建設55-56
- 二、建立開放式決策系統56-58
- 第二節(jié) 網絡輿論層面58-60
- 一、健全網絡民意收集和反饋制度58-59
- 二、引導和規(guī)范網絡輿論59-60
- 第三節(jié) 法制建設層面60-62
- 一、加快網絡立法建設60-61
- 二、加強網絡監(jiān)管61-62
- 第四節(jié) 參與主體層面62-64
- 一、培育參與型的政治文化62-63
- 二、遵守網絡倫理道德規(guī)范63-64
- 第五節(jié) 技術環(huán)境層面64-68
- 一、加速信息化建設,消除數字鴻溝64-65
- 二、加強網絡媒體建設,促進行業(yè)誠信自律65-68
- 結束語68-69
- 參考文獻69-72
- 致謝72-73
- 個人簡歷73
- 發(fā)表的學術論文73
【引證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條
1 李大芳;白慶華;;國內網絡參與研究文獻綜述[J];圖書與情報;2012年03期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劉德彰;論網絡環(huán)境下的公民政治參與權[D];南昌大學;2010年
2 張娟;網絡時代中國公民政治參與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3 夏云;網絡政治參與有效性的研究[D];西北大學;2011年
4 朱佳佳;淺析網絡公共領域中的網絡輿情[D];北京郵電大學;2011年
5 朱同慶;我國政府公共決策過程中回應機制的建構研究[D];鄭州大學;2011年
6 崔利利;公民網絡參與對政策制定的影響及對策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1年
7 欒穎;政府網絡發(fā)言人制度的民主價值及路徑選擇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1年
8 孫泉;網絡民意對公共決策的影響研究[D];蘇州大學;2011年
9 王潔;網絡公共領域的政治意蘊及政府回應[D];南京理工大學;2010年
10 黃芳娟;論中國民主政治進程中的網絡政治參與[D];新疆大學;2010年
,本文編號:73746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oufeilunwen/shuoshibiyelunwen/7374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