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乒乓球文化傳播 ——國家形象的多維塑造及傳播策略
發(fā)布時間:2020-12-11 01:37
隨著全球化及現(xiàn)代化進程的加深,各國綜合國力的競爭性顯著增強,國家形象在國際間事務的作用日益重要。現(xiàn)今中國在全世界的地位不斷提升,中國國際形象的建構和塑造也被提上重要議程。作為中國“國球”的乒乓球,是競技體育和群眾體育中少有的讓人喜歡的運動項目,也是國際社會認識中國的重要名片。如何利用乒乓球“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成為當下我國乒乓球文化傳播的重要議題。本文主要運用文獻資料法、比較分析法、訪談法、問卷調(diào)查法、數(shù)理統(tǒng)計法、邏輯分析法、卡方分析法、線性回歸法等,對我國乒乓球文化呈現(xiàn)國家形象的歷程及外國人對中國乒乓球文化的認知情況深入分析與探討,以便為中國乒乓球文化在國際推廣中更好地塑造國家形象提供針對性應對。本研究結果顯示:1.不同的歷史時期中國乒乓球運動呈現(xiàn)的國家形象特點:(1)1949-1978年間,乒乓球改變了世界對中國“東亞病夫”的認知,展示了我國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國家形象;(2)1979-1992年間,乒乓球積極主動,創(chuàng)新發(fā)展,展示了我國勇于改革及繁榮富強的國家形象;(3)1993-2012年間,乒乓球沖向巔峰,融入世界,展示了我國多元發(fā)展的國家形象;(4)2012年-至今...
【文章來源】:上海體育學院上海市
【文章頁數(shù)】:49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十年核心期刊“乒乓球”主題論文發(fā)表情況
,突破中國在國際社會中的冷戰(zhàn)影響[38]。在新中國建立以前,中國共參加了三次奧運會,但從未贏得過世界冠軍。國外人譏諷中國人,并將其稱之為“東亞病夫”。新中國建立以后,體育對國家事業(yè)的建設起著重要的作用,像打開了新中國時期體育外交大門的第十屆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39],使中國的體育走上了國家的舞臺。以及新運動會的創(chuàng)辦,使中國的體育走向了世界的舞臺[40]。中國體育開始面對復雜多變的國際形勢砥礪奮進,進入了一個全新時期。如圖2所示,中國從1958年到1971年同326多個國家和地區(qū)進行了體育交往達1000多次。圖21958-1971年國際體育活動統(tǒng)計隨著各個國家和中國正常關系的逐漸緩沖,中國的體育對外交流次數(shù)日趨上升。如圖3[38]丁慶建.現(xiàn)代體育決策系統(tǒng)分析[J].山東體育科技,2000(22).[39]黃冶,陶錦.我國體育外交70年:回顧、特征和推進路徑[J].沈陽體育學院學報,2019,38(05):35-40.[40]伍紹祖.中華人民共和國體育史[M].北京:中國書籍出版社,1999.
中國乒乓球文化傳播:國家形象的多維塑造及傳播策略10圖31971-1979年國際體育活動乒乓球競技運動在隨著體育交往次數(shù)頻繁的情況下逐漸形成了一套專屬訓練制度,推動了競技乒乓球連綿不斷的在國際比賽中取得優(yōu)異成績,如圖4。圖41959-1970年中國在世兵賽中冠軍所獲次數(shù)中華全國體育總會乒乓球部于1952年成立。從此揭開了新中國乒乓球發(fā)展新旋律,由弱小到強大,從低谷走向世界、沖向高峰、全面崛起,開始躋身世界乒壇的強隊行列。1958年,中國與國際奧委會和許多體育組織斷絕關系之后,只有國際乒乓球聯(lián)合會仍與中國保持正常關系。這為我國的國際體育外交打破國際封鎖做出了重要貢獻。1959年容國團奪得了中國體育史上第一個世界冠軍,讓世界矚目,徹底擺脫了國外人對中國“東亞病夫”的諷刺,極大鼓舞了社會的發(fā)展進步。這是中國乒乓球文化對國家形象塑造的最為有力的見證。以及第26屆世乒賽在北京的舉辦,有利的向國際社會展現(xiàn)了國際形象。尤其在當時,中國處于物資供不應求的狀態(tài),但中國的乒乓球運動員卻一路擊敗敵人,贏得了男子單打和女子單打冠軍和男子、女子雙打前八名的不錯成績,得到了國際社會的高度評價。并通過此次比賽向世界乒壇展示了“中國時代的到來”。1971年,中國走向一個重要的轉(zhuǎn)折點的時間。在這一年,中國的“乒乓外交”開通了連接中美關系的紐帶。此次事件,它不僅開創(chuàng)了中美之間的來往,而且對中日建交的正常化也產(chǎn)生了重大作用。
本文編號:2909662
【文章來源】:上海體育學院上海市
【文章頁數(shù)】:49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十年核心期刊“乒乓球”主題論文發(fā)表情況
,突破中國在國際社會中的冷戰(zhàn)影響[38]。在新中國建立以前,中國共參加了三次奧運會,但從未贏得過世界冠軍。國外人譏諷中國人,并將其稱之為“東亞病夫”。新中國建立以后,體育對國家事業(yè)的建設起著重要的作用,像打開了新中國時期體育外交大門的第十屆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39],使中國的體育走上了國家的舞臺。以及新運動會的創(chuàng)辦,使中國的體育走向了世界的舞臺[40]。中國體育開始面對復雜多變的國際形勢砥礪奮進,進入了一個全新時期。如圖2所示,中國從1958年到1971年同326多個國家和地區(qū)進行了體育交往達1000多次。圖21958-1971年國際體育活動統(tǒng)計隨著各個國家和中國正常關系的逐漸緩沖,中國的體育對外交流次數(shù)日趨上升。如圖3[38]丁慶建.現(xiàn)代體育決策系統(tǒng)分析[J].山東體育科技,2000(22).[39]黃冶,陶錦.我國體育外交70年:回顧、特征和推進路徑[J].沈陽體育學院學報,2019,38(05):35-40.[40]伍紹祖.中華人民共和國體育史[M].北京:中國書籍出版社,1999.
中國乒乓球文化傳播:國家形象的多維塑造及傳播策略10圖31971-1979年國際體育活動乒乓球競技運動在隨著體育交往次數(shù)頻繁的情況下逐漸形成了一套專屬訓練制度,推動了競技乒乓球連綿不斷的在國際比賽中取得優(yōu)異成績,如圖4。圖41959-1970年中國在世兵賽中冠軍所獲次數(shù)中華全國體育總會乒乓球部于1952年成立。從此揭開了新中國乒乓球發(fā)展新旋律,由弱小到強大,從低谷走向世界、沖向高峰、全面崛起,開始躋身世界乒壇的強隊行列。1958年,中國與國際奧委會和許多體育組織斷絕關系之后,只有國際乒乓球聯(lián)合會仍與中國保持正常關系。這為我國的國際體育外交打破國際封鎖做出了重要貢獻。1959年容國團奪得了中國體育史上第一個世界冠軍,讓世界矚目,徹底擺脫了國外人對中國“東亞病夫”的諷刺,極大鼓舞了社會的發(fā)展進步。這是中國乒乓球文化對國家形象塑造的最為有力的見證。以及第26屆世乒賽在北京的舉辦,有利的向國際社會展現(xiàn)了國際形象。尤其在當時,中國處于物資供不應求的狀態(tài),但中國的乒乓球運動員卻一路擊敗敵人,贏得了男子單打和女子單打冠軍和男子、女子雙打前八名的不錯成績,得到了國際社會的高度評價。并通過此次比賽向世界乒壇展示了“中國時代的到來”。1971年,中國走向一個重要的轉(zhuǎn)折點的時間。在這一年,中國的“乒乓外交”開通了連接中美關系的紐帶。此次事件,它不僅開創(chuàng)了中美之間的來往,而且對中日建交的正常化也產(chǎn)生了重大作用。
本文編號:290966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oufeilunwen/shuoshibiyelunwen/2909662.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