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開州區(qū)城區(qū)小學“開齊開足體育課”困境與出路研究
【學位單位】:武漢體育學院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年份】:2020
【中圖分類】:G623.8
【部分圖文】:
幣頗??贗瓿桑??淺<?腦碩?樾饔氳骺胤椒ā⒒?本的體育道德內涵是需要學生知曉的,因此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方面必然包含常見運動情緒與調控方法、體育品德等認知類內容。而對于“培養(yǎng)堅強的意志品質”“形成合作意識與能力”目標,以及運動參與方面的“學生參與體育學習與鍛煉”“體驗運動樂趣與成功”目標,都屬于思想意識范疇,并無直接承接內容,需要借助于運動技能和身體健康方面的內容,在體育運動參與和學習過程中予以達成。整體而言,達成《課程標準》目標所需要的課程內容可進行三級劃分,具體體系如圖4-1所示。圖4-12011版《課程標準》課程內容體系學校體育義務教育階段和普通高中雖然有著各自的《課程標準》,但在課程“一體化”思想的要求下,二者的課程內容在類目上實際并無多大差異,只是在難易程度上有所區(qū)分。普通高中又于2017年修訂了新的課程標準,其課程內容體系相比于2011版義務教育階段的課程內容更貼近時代步伐,更符合當下要求,因此普通高中的課程內容體系對小學階段的課程內容體系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普通高中《課程標準》(2017版)
017版普通高中《課程標準》課程內容體系除教育部組織修訂的《課程標準》外,于素梅、毛振明等專家對體育與健康課程的
圖 4-2 2017 版普通高中《課程標準》課程內容體系除教育部組織修訂的《課程標準》外,于素梅、毛振明等專家對體育與健康課程的內容體系也有研究。于素梅教授根據學生全面發(fā)展、健全人格的育人要求,將體育課程內容劃分為如圖 4-3 所示的體育文化類、動作技能類、體能類、生命教育四個板塊。該課程內容體系與 2011 版《課程標準》內容體系比較有如下變化:一是將體育知識部分提升為體育運動文化;二是用動作技能代替了運動技能,于素梅教授認為學生學習的是各種動作技能,而非運動,并且國際上多用動作技能這一概念;三是體能部分同普通高中《課程標準》一樣從健康教育板塊中獨立出來;四是生命教育類代替了健康教育,將健康教育與安全教育并列作為生命教育的下屬指標[41]。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潘凌云;王健;樊蓮香;;我國學校體育政策執(zhí)行的制約因素與路徑選擇——基于史密斯政策執(zhí)行過程模型的分析[J];體育科學;2015年07期
2 馮鑫;亓仲臣;;對“停、挪、霸、擾”課現(xiàn)狀剖析與解策[J];體育師友;2015年03期
3 付曉蒙;毛振明;;中小學體育與健康知識教學內容體系的研究:Ⅰ.通過《中國大百科全書》分析探討體育知識量[J];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015年01期
4 葉琳;李翀;;民族地區(qū)中小學傳統(tǒng)文化教育之問題樣態(tài)——以內蒙古自治區(qū)為例[J];教學與管理;2014年36期
5 李琴;蘇利群;;基于體育三大領域發(fā)展態(tài)勢探討中國體育發(fā)展趨勢[J];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14年06期
6 黃偉明;;農村中小學體育課:開課率低、課程內容單一[J];中小學管理;2014年11期
7 周叢改;;體育課場地器材利用效果的多維評價[J];體育學刊;2014年05期
8 李首一;李書泉;高健;李鐵建;;普通高校體育課內外一體化建設研究[J];山東體育學院學報;2014年04期
9 隋紅;王健;;美國學校體育督導制度的經驗與啟示[J];體育文化導刊;2014年03期
10 陳桃;;我國中小學教師在職培訓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教學與管理;2014年03期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7條
1 楊玲;小學室內體育課的設計與實施[D];成都體育學院;2018年
2 趙銀銀;濟南市大眾網球俱樂部合作開展小學短式網球的調查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8年
3 王瑞霞;太原市霧霾天中學室內體育教學研究[D];太原理工大學;2018年
4 岳月;小學體育課開展現(xiàn)狀、問題與對策研究[D];渤海大學;2017年
5 陳波軍;北京市海淀區(qū)小學室內體育課開展現(xiàn)狀及存在問題的研究[D];北京體育大學;2017年
6 奉仰亞;湖南省永州市瑤族聚居區(qū)初中學校體育課現(xiàn)狀與發(fā)展對策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6年
7 張曉鴻;U-G-S運行機制下高校體育師范生實習支教現(xiàn)狀研究[D];閩南師范大學;2015年
本文編號:286038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oufeilunwen/shuoshibiyelunwen/28603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