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村官激勵機制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03-27 12:15
本文關(guān)鍵詞:大學生村官激勵機制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隨著大學生村官計劃的普及,大學生村官這一特殊群體日益受到社會各界的密切關(guān)注。大學生村官計劃的實施雖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由于缺乏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大學生村官激勵機制,使得對大學生村官的激勵難以產(chǎn)生預期的效果。激勵是管理的核心要素和永恒話題。大學生村官激勵機制是大學生村官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在充分挖掘大學生村官的潛力、調(diào)動大學生村官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大學生村官的工作效率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 美國著名行為科學家愛德華·勞勒和萊曼·波特于1968年在《管理態(tài)度和成績》一書中提出了一個含有努力程度、工作績效、個人能力、工作環(huán)境、角色感知、工作報酬、公平感和滿意程度等多個變量在內(nèi)并使它們能夠兼容并蓄為一體的波特——勞勒綜合激勵模型。波特——勞勒綜合激勵模型作為諸多激勵理論中的一種,已被廣泛應用于企業(yè)人力資源管理中,如何將其有效地運用到我國大學生村官的激勵過程中,從而激勵大學生村官,提高大學生村官服務(wù)于新農(nóng)村建設(shè)的積極性,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本文以波特——勞勒綜合激勵模型為分析框架,對我國大學生村官激勵機制進行研究,提出了一些對大學生村官激勵機制建設(shè)的可能性探索。強調(diào)在大學生村官隊伍的激勵過程中應正確認識努力——績效——報酬——滿足之間的關(guān)系,要善于應用崗位激勵、績效激勵、報酬激勵來消除大學生村官對工作的不滿,激發(fā)大學生村官的工作積極性和主動性。 全文共分為四個部分。第一部分是引言,簡要闡述了本文選題背景及選題意義、文獻綜述、研究方法和框架以及本文的創(chuàng)新之處;第二部分是理論概述,主要介紹大學生村官計劃及其激勵機制以及本文的分析框架:波特——勞勒的綜合激勵模型;第三部分是現(xiàn)狀剖析,先介紹了大學生村官激勵機制的政策措施,接著介紹了關(guān)于大學生村官現(xiàn)狀問題的問卷調(diào)查,然后分析了大學生村官激勵機制中存在的問題,主要是以波特——勞勒綜合激勵模型為分析框架來全面、系統(tǒng)分析了在大學生村官管理過程中努力——績效——報酬——滿足之間存在的一些問題;第四部分是對策探討,基于波特——勞勒綜合激勵模型的分析,構(gòu)建大學生村官崗位激勵、績效激勵、報酬激勵的3P激勵機制。
【關(guān)鍵詞】:大學生村官 波特—勞勒綜合激勵模型 激勵機制
【學位授予單位】:華中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1
【分類號】:D422.6
【目錄】: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引言10-22
- (一) 選題背景及意義10-13
- 1. 選題背景10-11
- 2. 選題意義11-13
- (二) 國內(nèi)外研究綜述13-20
- 1. 國內(nèi)研究綜述13-18
- 2. 國外研究綜述18-20
- (三) 本文的研究方法、框架及創(chuàng)新之處20-22
- 1. 研究方法20
- 2. 框架20-21
- 3. 創(chuàng)新之處21-22
- 一、大學生村官激勵機制與波特——勞勒綜合激勵模型概述22-26
- (一) 大學生村官計劃及其激勵機制22-25
- 1. 大學生村官計劃實施的歷程22-23
- 2. 大學生村官激勵機制23-25
- (二) 波特——勞勒綜合激勵模型25-26
- 二、大學生村官激勵機制的現(xiàn)狀分析26-42
- (一) 大學生村官激勵機制的政策措施評析26-27
- 1. 實施取消加分,定向招考制度26
- 2. 注重物質(zhì)激勵,建立配套保障制度26
- 3. 注重村官出路,建立正常流動制度26-27
- (二) 大學生村官對目前激勵機制的滿意度調(diào)查分析27-35
- 1. 問卷設(shè)計27
- 2. 樣本結(jié)構(gòu)27-28
- 3. 滿意度統(tǒng)計28-35
- (三) 大學生村官激勵機制中存在的問題分析:以波特——勞勒綜合激勵模型為分析框架35-42
- 1. 努力與績效間的糾結(jié)35-37
- 2. 績效與報酬間的差距37-39
- 3. 報酬與滿足間的困惑39-42
- 三、大學生村官3P激勵機制的構(gòu)建42-48
- (一) 崗位激勵42-44
- 1. 加強崗位培訓,確保人崗匹配42-43
- 2. 健全流動機制,拓寬發(fā)展空間43-44
- 3. 完善法律法規(guī),明確角色定位44
- (二) 績效激勵44-46
- 1. 明確評估目標,注重結(jié)果運用44-45
- 2. 量化評估指標,明確崗位職責45
- 3. 多元化評估主體,確?陀^公正45-46
- (三) 報酬激勵46-48
- 1. 減小地域差距,實現(xiàn)內(nèi)部公平46-47
- 2. 建立工資市場平衡機制,確保外部公平47-48
- 參考文獻48-50
- 附錄50-52
- 致謝52
【引證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黃海燕;陳杰;;大學生村官成長環(huán)境與激勵機制分析[J];現(xiàn)代物業(yè)(中旬刊);2012年10期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3條
1 唐娜;大學生村官激勵機制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13年
2 夏勝陽;基層稅務(wù)機關(guān)納稅服務(wù)人員激勵機制研究[D];湘潭大學;2012年
3 李振華;大學生“村官”角色進入的矛盾分析與困境破解[D];青海民族大學;2013年
本文關(guān)鍵詞:大學生村官激勵機制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27039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oufeilunwen/shuoshibiyelunwen/270396.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