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哲學探討
本文關鍵詞:對“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哲學探討,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和諧社會,這一人類代代相傳的社會理想,正成為中國共產黨 的執(zhí)政目標。因此,從哲學的高度,對什么是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如何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進行探討,對于增強我們構建社會主義 和諧社會的自覺意識,提高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能力,無疑是 必要的。 從思想史上考察,和諧與和諧社會思想可以追溯到公元前5世 紀。在這一時期,在中國和古希臘,都不約而同地開始了對和諧的 探索和實踐。這些探索和實踐雖然具有歷史、階級的局限性,但其 中所蘊涵的合理內容為我們今天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提供了寶貴 的精神財富。而把和諧社會理想建立在科學基礎之上的當推馬克思, 他從唯物史觀出發(fā),設想了未來和諧社會的理想范——共產主義社 會。這是我們黨提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理論基礎。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大任務,是中國共產黨主動提出來 的,是我們黨根據(jù)時代發(fā)展潮流、當代中國的發(fā)展趨勢以及中國最 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和愿望要求而作出的戰(zhàn)略決策。我們所構建的 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強調社會主義制度基礎,是體現(xiàn)社會主義本質 要求的。其基本特征是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 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過程中, 我們必須樹立和落實科學發(fā)展觀;以發(fā)展為主線,增強構建的物質 基礎;正確協(xié)調各利益主體之間的關系,擴大構建的群眾基礎;推 進社會管理體制的創(chuàng)新,夯實構建的社會基礎;發(fā)展循環(huán)經濟,促 進人與自然和諧相處。
【關鍵詞】:構建 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哲學 探討
【學位授予單位】:福建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5
【分類號】:D61-02
【目錄】:
- 引言9-10
- 第一部分 追尋和諧:對和諧與和諧社會思想的歷史考察10-28
- 第一章、馬克思主義的和諧觀10-20
- 一、中西方思想史上的和諧觀10-12
- 1、西方哲學中的和諧觀10-11
- 2、傳統(tǒng)哲學中的和諧觀11-12
- 二、馬克思主義的和諧觀12-20
- 1、和諧的內涵與本質12-15
- 2、和諧的外延15-20
- 第二章、和諧社會的理論與實踐的軌跡20-28
- 一、中國歷史上的和諧社會的理論和實踐20-23
- 二、西方歷史上的和諧社會的理論和實踐23-25
- 三、馬克思主義對未來和諧社會的構想25-28
- 第二部分 追求和諧:全面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28-56
- 第三章、和諧社會: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客觀要求28-45
- 一、和諧社會:歷史關口的中國抉擇28-32
- 二、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科學內涵32-42
- 三、和諧社會: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深化與拓展42-45
- 第四章、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途徑分析45-56
- 一、以科學發(fā)展觀為統(tǒng)領,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45-47
- 二、以發(fā)展為主線,,增強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物質基礎47-48
- 三、正確協(xié)調各利益主體的關系,擴大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群眾基礎48-51
- 四、推進社會管理體制的創(chuàng)新,夯實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社會基礎51-53
- 五、發(fā)展循環(huán)經濟,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53-56
- 注釋56-57
- 參考文獻57-59
【引證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9條
1 孫浩然;道教與社會主義和諧社會[J];安徽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5年02期
2 王玉春;潘常青;徐根興;洪江;孫寶貴;;市場經濟條件下和諧醫(yī)患關系的構建[J];解放軍醫(yī)院管理雜志;2006年06期
3 李合亮;;論思想政治教育的和諧發(fā)展[J];理論與改革;2005年06期
4 崔成男,高輝,鄧笑冬;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民族理論思考[J];滿族研究;2005年03期
5 尉偉;牟海林;;構建未來和諧社會的經濟學選擇[J];商場現(xiàn)代化;2010年30期
6 李毅,李合亮;和諧理念觀照下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J];思想·理論·教育;2005年09期
7 楊俊英;;論先秦和諧思想及其借鑒價值[J];學術論壇;2006年06期
8 張祖群;;試論中國共產黨“發(fā)展”思想體系淵源[J];學園;2011年05期
9 張永光;衛(wèi)小將;;社會建設與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J];中共云南省委黨校學報;2007年04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梁麗琪;;加強農村職業(yè)學校建設 構建農村和諧社會[A];“職業(yè)教育與構建和諧社會,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qū)”研討會暨第十三次職業(yè)教育理論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李翠玲;和諧社會構建中和諧度評價指標體系研究[D];天津理工大學;2009年
2 趙維;何心隱的心理學思想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1年
3 王亞坤;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和諧發(fā)展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6年
4 胡濤;和諧社會視角下的社會保障公平問題研究[D];江西財經大學;2006年
5 賈書明;哲學視野下的“和諧社會”[D];山東大學;2006年
6 梁皓;論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價值建構[D];廣西師范大學;2007年
7 鄭功帥;和諧社會建設必須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D];浙江師范大學;2007年
8 陳建偉;大學和諧校園文化建設探析[D];華中師范大學;2008年
9 劉耀星;從《理想國》看柏拉圖的和諧社會理論[D];湖南師范大學;2008年
10 劉麗芳;平等語境下的和諧社會[D];云南師范大學;2009年
本文關鍵詞:對“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哲學探討,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26096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oufeilunwen/shuoshibiyelunwen/2609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