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學與國際理論——馬
發(fā)布時間:2024-04-13 05:06
本研究基于馬丁·懷特對國際關系理論的早期探索。以早年懷特人生經歷為參照,分析不同人生階段對國際關系學所產生的階段性貢獻,解釋歷史學對其在國際思想形成中產生的影響與缺陷,進一步分析國際關系學發(fā)展過程中呈現的不足以及英國學派后期延續(xù)懷特歷史方法過程中呈現的方法論偏離與主題相悖等現象。通過對懷特國際思想的探索可以明晰歷史學與國際關系學的必要關系,指出國際關系學目前遇到的困境和不足,為兩個學科相互促進尋找平衡點。此外,從國內研究背景而言,懷特國際思想的探討可以為我國學界理解歷史學與國際關系學之間的對話提供新思路。從全人類命運和秩序探索而言,解讀懷特對政治與歷史辨析可以明晰人類未來命運中的“缺陷”,汲取歷史教訓,避免“悲劇”與“諷刺”,為人類探索國際秩序提供預言性指導。認識論與方法論方面,本研究給予整體而全面的分析和批判。在認識論方面,對懷特典型的“歐洲中心論”視角給予保留意見,對懷特濃厚的宗教視角給予部分肯定,本著主客觀一致性原則,對懷特“神秘性”與“預言”采取選擇性接納與批判性對待;方法論方面,本次研究運用對比、類比、歸納、演繹、隱喻、歷史分析等方法,其中隱喻方法比較特殊,由于懷特生前對文學...
【文章頁數】:246 頁
【學位級別】:博士
【文章目錄】: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一、選題背景與意義
二、國內外研究現狀
三、研究思路與方法
四、創(chuàng)新點和不足之處
第一章 馬丁·懷特的學術生涯與身份定位
1.1 馬丁·懷特生平階段劃分
1.2 馬丁·懷特學術與職業(yè)生涯狀況
1.2.1 懷特學術生涯啟蒙期:歷史學初探
1.2.2 懷特學術生涯成就期:歷史學成就與國際理論初探
1.2.3 懷特學術生涯成就期:典型的國際理論思想家
1.3 馬丁·懷特的身份定位
第二章 歷史學與基督教思想來源
2.1 基督教環(huán)境下的歷史學家癥結
2.1.1 簡析五大癥結
2.1.2 對基督教癥結的思考
2.2 教誨與回報:與基督教的淵源
2.2.1 對敵基督的批判
2.2.2 現實主義轉向與基督教復興
2.3 國際思想來源:四位重要思想家
2.3.1 現實主義來源:馬基雅維利
2.3.2 理性主義來源:格勞秀斯
2.3.3 革命主義來源:康德
2.3.4 潛在核心來源:馬志尼
第三章 歷史學向國際思想的轉向
3.1 對殖民地問題的關切
3.1.1 殖民地憲法的發(fā)展史
3.1.2 對非洲殖民地的態(tài)度
3.2 權力政治與理性主義的糾纏
3.2.1 《權力政治》的來源與差異性對比
3.2.2 理性主義傳統(tǒng)的傾向
3.3 繼承與探討:與湯因比的對話
3.3.1 懷特心中的湯因比
3.3.2 歷史觀的繼承與分享
3.3.3 共性與差異的對話
第四章 從國家體系到當代政治末世論
4.1 國家體系的來源與發(fā)展
4.1.1 歷史上的國家體系
4.1.2 《國家體系》的拓展與貢獻
4.1.3 《國家體系》的缺陷
4.2 基督教與世俗視角下的末世論
4.2.1 基督教末世論與政治危機
4.2.2 “世俗視角下的末世論”:“國家體系”的消亡
4.3 命運與諷刺:對政治的思考
4.3.1 核心概念解讀
4.3.2 歷史對政治的解讀:諷刺與悲劇
第五章 三個傳統(tǒng)與國際理論
5.1 三個傳統(tǒng)的不確定性
5.1.1 三個傳統(tǒng)的來源
5.1.2 三個傳統(tǒng)的內涵與外延拓展
5.1.3 三個傳統(tǒng)的意義與缺陷
5.2 文明與野蠻的區(qū)分
5.2.1 國際關系中的西方價值
5.2.2 “野蠻”的涵義與定位
5.2.3 拓展敘事下的“文明標準”
5.3 為什么沒有國際理論
5.3.1 “國際理論”的爭議
5.3.2 國家理論與國際理論的差異
5.3.3 國際理論的剖析
第六章 馬丁·懷特的“遺產”與爭議
6.1 馬丁·懷特的“遺產”:締造英國學派
6.1.1 對英國學派的締造
6.1.2 馬丁·懷特的“遺產”
6.1.3 對英國學派的批判
6.2 英國學派的“拋棄”
6.2.1 基督教神學視角的完全擯棄
6.2.2 經濟因素的缺席
6.2.3 對道德倫理議題的爭論
6.3 對懷特國際思想的評估
6.3.1 謎團還是錯誤
6.3.2 超越英國學派的影響與思考
6.3.3 懷特思想的外延探索
結語
參考文獻
附錄
作者簡介及在學期間的攻讀成果
致謝
本文編號:3952524
【文章頁數】:246 頁
【學位級別】:博士
【文章目錄】: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一、選題背景與意義
二、國內外研究現狀
三、研究思路與方法
四、創(chuàng)新點和不足之處
第一章 馬丁·懷特的學術生涯與身份定位
1.1 馬丁·懷特生平階段劃分
1.2 馬丁·懷特學術與職業(yè)生涯狀況
1.2.1 懷特學術生涯啟蒙期:歷史學初探
1.2.2 懷特學術生涯成就期:歷史學成就與國際理論初探
1.2.3 懷特學術生涯成就期:典型的國際理論思想家
1.3 馬丁·懷特的身份定位
第二章 歷史學與基督教思想來源
2.1 基督教環(huán)境下的歷史學家癥結
2.1.1 簡析五大癥結
2.1.2 對基督教癥結的思考
2.2 教誨與回報:與基督教的淵源
2.2.1 對敵基督的批判
2.2.2 現實主義轉向與基督教復興
2.3 國際思想來源:四位重要思想家
2.3.1 現實主義來源:馬基雅維利
2.3.2 理性主義來源:格勞秀斯
2.3.3 革命主義來源:康德
2.3.4 潛在核心來源:馬志尼
第三章 歷史學向國際思想的轉向
3.1 對殖民地問題的關切
3.1.1 殖民地憲法的發(fā)展史
3.1.2 對非洲殖民地的態(tài)度
3.2 權力政治與理性主義的糾纏
3.2.1 《權力政治》的來源與差異性對比
3.2.2 理性主義傳統(tǒng)的傾向
3.3 繼承與探討:與湯因比的對話
3.3.1 懷特心中的湯因比
3.3.2 歷史觀的繼承與分享
3.3.3 共性與差異的對話
第四章 從國家體系到當代政治末世論
4.1 國家體系的來源與發(fā)展
4.1.1 歷史上的國家體系
4.1.2 《國家體系》的拓展與貢獻
4.1.3 《國家體系》的缺陷
4.2 基督教與世俗視角下的末世論
4.2.1 基督教末世論與政治危機
4.2.2 “世俗視角下的末世論”:“國家體系”的消亡
4.3 命運與諷刺:對政治的思考
4.3.1 核心概念解讀
4.3.2 歷史對政治的解讀:諷刺與悲劇
第五章 三個傳統(tǒng)與國際理論
5.1 三個傳統(tǒng)的不確定性
5.1.1 三個傳統(tǒng)的來源
5.1.2 三個傳統(tǒng)的內涵與外延拓展
5.1.3 三個傳統(tǒng)的意義與缺陷
5.2 文明與野蠻的區(qū)分
5.2.1 國際關系中的西方價值
5.2.2 “野蠻”的涵義與定位
5.2.3 拓展敘事下的“文明標準”
5.3 為什么沒有國際理論
5.3.1 “國際理論”的爭議
5.3.2 國家理論與國際理論的差異
5.3.3 國際理論的剖析
第六章 馬丁·懷特的“遺產”與爭議
6.1 馬丁·懷特的“遺產”:締造英國學派
6.1.1 對英國學派的締造
6.1.2 馬丁·懷特的“遺產”
6.1.3 對英國學派的批判
6.2 英國學派的“拋棄”
6.2.1 基督教神學視角的完全擯棄
6.2.2 經濟因素的缺席
6.2.3 對道德倫理議題的爭論
6.3 對懷特國際思想的評估
6.3.1 謎團還是錯誤
6.3.2 超越英國學派的影響與思考
6.3.3 懷特思想的外延探索
結語
參考文獻
附錄
作者簡介及在學期間的攻讀成果
致謝
本文編號:395252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oufeilunwen/rwkxbs/39525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