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近代化論稿
發(fā)布時間:2022-01-17 18:27
近代化是晚清以來中國社會發(fā)展的一條主線。無論是通過政治史、經濟史還是社會史,我們都能非常直觀地感受到中國由傳統(tǒng)社會步入近代社會的巨大變化。然而奇怪地是,當我們檢視當下的漢語史書寫,卻看不到一絲一毫時代震蕩的遺跡,而只有那超然世外的語言本體。漢語在中國近代化的歷史進程中到底扮演了什么樣的角色,近代化又給予漢語發(fā)展哪些社會的結構性轉變呢?迄今不得而知。本研究所要探詢的問題正是近代中國社會轉型時期漢語社會結構的改變,以及漢語對于中國近代化進程所起到的真正作用。由于近代化選題的特殊性,牽扯新舊之間的許多問題,我們不得不花費大量篇幅討論傳統(tǒng)社會的漢語及其所發(fā)揮的社會功能。只有通過比較研究,才能展現出近代化化而行之的轉變過程。又因為此前的漢語史論述疑點重重、諸多誤說在前,因此,本文更多地以史論的形式展開敘事,但這并不妨礙我們了解這段歷史,我們認為這恰好是書寫這段歷史的最佳方式。第一章我們論證了傳統(tǒng)中國只有一種叫做雅言的標準文字,標準語言乃是近代化的產物。由于當前的漢語史敘事對于語言外部結構認知上的誤區(qū),往往將雅言誤作古代的標準語言,抽象的漢語史的割裂式研究,其弊端由此可見一斑。此外,我們還論證了葉...
【文章來源】:廈門大學福建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214 頁
【學位級別】:博士
【文章目錄】:
中文摘要
Abstract
導論 找尋漢語史
一、歷史的缺席
二、新風
三、漢語與近代化
第一章 標準文字與標準語言
第一節(jié) 標準漢語
一、標準化
二、官話
三、雍正正音
四、切音新字
五、取經東洋
六、新老國音
第二節(jié) 雅言
一、書同文
二、反語言
三、正音韻
四、“雅言”辯
第三節(jié) 葉音
一、葉音
二、回歸文本
三、文字特權
四、文字的回音
第二章 文字書寫與語言書寫
第一節(jié) 北葉《中原》,南遵《洪武》
一、中原雅音
二、北葉《中原》,南遵《洪武》
三、聲音的轉化
第二節(jié) 進化的漢字
一、虛構的漢語史
二、白話的誕生
三、庸俗的白話
第三節(jié) 新白話文運動
一、白話維新
二、新白話文運動
三、保守派的攻擊
四、文言的污名化
五、五四白話的近代性
第三章 未完成的方言書寫
第一節(jié) 無聲的方言
一、方言實在
二、輕視口語的傳統(tǒng)
三、有音無字
第二節(jié) 方言小說的誕生
一、一步之遙
二、虛無所指:抽象的白話
三、拼音語言
四、方言小說的誕生
五、文字幻象
六、逃離文字的迷宮
第四章 文字政治與語言政治
第一節(jié) 語言分裂
一、抽象語言
二、語言的斷裂
三、廟堂文字
四、分裂的社會
第二節(jié) 語言革命
一、語音中心主義
二、近代中國的語言革命
第三節(jié) 語言危機
一、漢語方言
二、客家意識
三、正宗漢語
四、民系與民族
結語
附錄一 閩南方言的讀書音與讀書傳統(tǒng)
一、文白異讀的“名詞史”
二、文白異讀的現代詮釋——歷史層次理論
三、閩南方言的讀書音與讀書的傳統(tǒng)
附錄二 閩南方言千字文白異讀情況表
參考文獻
后記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臺灣外志五虎傳》考證[J]. 楊偉忠. 福建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8(04)
[2]德里達思考漢字的方法[J]. 曾軍. 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8(01)
[3]十九世紀影響漢語漢字觀的三大西方理論探析[J]. 文貴良. 中國文學研究. 2017(04)
[4]吳稚暉與《何典》[J]. 江鳳鳴. 太湖. 2017(04)
[5]沉寂的化學用字[J]. 宋林青. 中國科技術語. 2016(04)
[6]《蒙古字韻》編撰與近代官話語音史問題[J]. 張民權,田迪. 山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6(02)
[7]雍乾時期閩粵地區(qū)的“正音運動”與“大一統(tǒng)”[J]. 張昂霄. 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6(01)
[8]“漢語是一種語言”:中國現代國語運動與漢語“方言”的成立[J]. 王東杰. 學術月刊. 2015(11)
[9]《尚書》《史記》異文的訓詁價值研究[J]. 黎千駒. 湖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5(05)
[10]海峽兩岸典型性政治話語比較分析[J]. 劉國深,梁穎. 臺灣研究集刊. 2015(04)
博士論文
[1]文體、國體與國民:近代白話書寫研究[D]. 靳志朋.南開大學 2014
[2]粵方言書面化及其歷史演變研究[D]. 鄧小琴.南京大學 2011
[3]《中原音韻》與《洪武正韻》比較研究[D]. 童琴.華中科技大學 2009
本文編號:3595223
【文章來源】:廈門大學福建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214 頁
【學位級別】:博士
【文章目錄】:
中文摘要
Abstract
導論 找尋漢語史
一、歷史的缺席
二、新風
三、漢語與近代化
第一章 標準文字與標準語言
第一節(jié) 標準漢語
一、標準化
二、官話
三、雍正正音
四、切音新字
五、取經東洋
六、新老國音
第二節(jié) 雅言
一、書同文
二、反語言
三、正音韻
四、“雅言”辯
第三節(jié) 葉音
一、葉音
二、回歸文本
三、文字特權
四、文字的回音
第二章 文字書寫與語言書寫
第一節(jié) 北葉《中原》,南遵《洪武》
一、中原雅音
二、北葉《中原》,南遵《洪武》
三、聲音的轉化
第二節(jié) 進化的漢字
一、虛構的漢語史
二、白話的誕生
三、庸俗的白話
第三節(jié) 新白話文運動
一、白話維新
二、新白話文運動
三、保守派的攻擊
四、文言的污名化
五、五四白話的近代性
第三章 未完成的方言書寫
第一節(jié) 無聲的方言
一、方言實在
二、輕視口語的傳統(tǒng)
三、有音無字
第二節(jié) 方言小說的誕生
一、一步之遙
二、虛無所指:抽象的白話
三、拼音語言
四、方言小說的誕生
五、文字幻象
六、逃離文字的迷宮
第四章 文字政治與語言政治
第一節(jié) 語言分裂
一、抽象語言
二、語言的斷裂
三、廟堂文字
四、分裂的社會
第二節(jié) 語言革命
一、語音中心主義
二、近代中國的語言革命
第三節(jié) 語言危機
一、漢語方言
二、客家意識
三、正宗漢語
四、民系與民族
結語
附錄一 閩南方言的讀書音與讀書傳統(tǒng)
一、文白異讀的“名詞史”
二、文白異讀的現代詮釋——歷史層次理論
三、閩南方言的讀書音與讀書的傳統(tǒng)
附錄二 閩南方言千字文白異讀情況表
參考文獻
后記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臺灣外志五虎傳》考證[J]. 楊偉忠. 福建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8(04)
[2]德里達思考漢字的方法[J]. 曾軍. 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8(01)
[3]十九世紀影響漢語漢字觀的三大西方理論探析[J]. 文貴良. 中國文學研究. 2017(04)
[4]吳稚暉與《何典》[J]. 江鳳鳴. 太湖. 2017(04)
[5]沉寂的化學用字[J]. 宋林青. 中國科技術語. 2016(04)
[6]《蒙古字韻》編撰與近代官話語音史問題[J]. 張民權,田迪. 山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6(02)
[7]雍乾時期閩粵地區(qū)的“正音運動”與“大一統(tǒng)”[J]. 張昂霄. 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6(01)
[8]“漢語是一種語言”:中國現代國語運動與漢語“方言”的成立[J]. 王東杰. 學術月刊. 2015(11)
[9]《尚書》《史記》異文的訓詁價值研究[J]. 黎千駒. 湖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5(05)
[10]海峽兩岸典型性政治話語比較分析[J]. 劉國深,梁穎. 臺灣研究集刊. 2015(04)
博士論文
[1]文體、國體與國民:近代白話書寫研究[D]. 靳志朋.南開大學 2014
[2]粵方言書面化及其歷史演變研究[D]. 鄧小琴.南京大學 2011
[3]《中原音韻》與《洪武正韻》比較研究[D]. 童琴.華中科技大學 2009
本文編號:359522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oufeilunwen/rwkxbs/35952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