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生物質炭對土壤重金屬有效性和作物吸收影響的整合分析及田間試驗

發(fā)布時間:2017-12-26 12:12

  本文關鍵詞:生物質炭對土壤重金屬有效性和作物吸收影響的整合分析及田間試驗 出處:《南京農業(yè)大學》2016年博士論文 論文類型:學位論文


  更多相關文章: 生物質炭 重金屬污染 土壤改良 水稻品種 整合分析 吸收和轉運


【摘要】:近年來,我國農田土壤重金屬污染的問題引起極大的關注。對重金屬污染的農田進行改良、修復,提高農產品安全顯得必要且緊迫。已有研究表明,將秸稈、畜禽糞便等固體廢棄物通過熱裂解制備成生物質炭后施入土壤可有效降低土壤中重金屬的有效性并減少作物對重金屬的吸收。然而,由于土壤條件、生物質炭類型、重金屬種類及作物種類的差異,不同研究之間生物質炭對植物重金屬吸收的影響程度有很大差別。為了提高生物質炭對重金屬污染土壤的修復效果,在更大程度上降低作物對重金屬的吸收,以提高農產品的安全性,本文首先通過搜集已發(fā)表的文獻資料,運用整合分析(Meta-analysis)的方法從總體上評估了生物質炭對土壤重金屬(Cd、Pb、Cu、Zn及類金屬元素As)有效性、植物重金屬吸收及土壤主要性質(pH、有機碳、CEC等)的影響;并分析了不同土壤性質(pH、有機碳和質地等),不同生物質炭(來源、性質、用量)及不同植物類型對生物質炭降低植物重金屬吸收效應的影響。在整合分析的基礎上,通過田間試驗重點研究了小麥秸稈生物質炭對不同品種水稻Cd吸收、轉運和積累的影響;以及小麥秸稈生物質炭對小麥、玉米籽粒中Cd和Pb積累的影響。主要研究結果如下:1.整合分析結果表明,生物質炭處理顯著提高了土壤pH值、有機碳、CEC、EC等,平均增加幅度分別為9%、69%、123%及93%。生物質炭能顯著降低土壤中有效態(tài)Cd、Pb、Cu及Zn的含量,平均降幅分別為52%、46%、29%和36%;而生物質炭顯著增加了 土壤中有效態(tài)As的含量,平均增幅為64%。生物質炭施入土壤后,植物體內Cd、Pb、Cu及Zn的濃度平均分別降低了 38%、39%、25%及17%。盡管生物質炭增加了 土壤中有效態(tài)As的含量,但植物體內As的濃度整體上是顯著降低的,平均降幅為12%。2.生物質炭對植物吸收重金屬的影響效應會受到土壤條件,生物質炭性質、用量及植物類型等因素的影響,對不同種類重金屬的影響也不同?傮w來說,在酸性土壤中施用生物質炭,植物體內Cd和Pb的降低幅度較大,Cu和As則相反。在砂性土壤中施用生物質炭,植物體內Cd、Pb和As的降低幅度較大。土壤有機碳含量越高,施用生物質炭后植物體內Cd、Pb、Cu、Zn和As的降低幅度越大。3.畜禽糞便制備的生物質炭比其他原料制備的生物質炭能更大幅度地降低植物體內Cd和Pb的濃度,降低幅度分別為73%和65%;污泥生物質炭對植物吸收Cd的影響不顯著,不確定性較大;除此之外,其他來源的生物質炭(秸稈等農業(yè)廢棄物生物質炭、木炭及綠色廢棄物生物質炭等)均能有效降低Cd、Pb及Cu在植物體內的積累;不同原料生物質炭對植株吸收Zn及As的影響并不一致,農業(yè)廢棄物生物質炭和綠色廢棄物生物質炭能顯著降低植物體內Zn的濃度,綠色廢棄物生物質炭和污泥炭能顯著降低植物體內As的含量。生物質炭的pH越高,植物體內Cd、Cu和Zn的下降幅度越大,但是對Pb影響不大,對As有相反的影響。在一定施用范圍內,生物質炭用量越高,植物體內重金屬的下降幅度越大。4.施用生物質炭能顯著降低植物不同部位(地上部、地下部以及可食部位、不可食部位)重金屬的含量。其中,植物地上部Cd的下降幅度顯著大于地下部,植物可食部分As的含量顯著降低,不可食部分無顯著變化。除個別植物類型外,生物質炭總體上能顯著降低不同類型植物體內的Cd、Pb和Cu的含量;而不同類型植物體內Zn及As濃度的變化并不一致;不同類型植物體內重金屬濃度的變化存在顯著差異。此外,在土壤重金屬含量較高和生物質炭本身重金屬含量較低的條件下,施用生物質炭對降低植物重金屬吸收的效果較好。5.連續(xù)兩年的田間試驗表明,施用20和40 t ha-1小麥秸稈生物質炭可持續(xù)提高水稻土的pH值、有機碳并降低有效態(tài)Cd的含量;40 tha-1生物質炭效果更佳,連續(xù)四個水稻季土壤中CaCl2浸提態(tài)Cd的濃度與對照相比分別降低了 70%、85%、54%和43%。施用生物質炭顯著降低了 Cd從水稻根向莖的轉運,轉運系數降低了 20-80%。施用生物質炭或采用低Cd積累品種均能顯著降低水稻籽粒中Cd的濃度,除第一季外,在后面三個水稻季中生物質炭處理均顯著降低了不同水稻品種籽粒中Cd的濃度,最大降幅分別為61%、86%及57%;秈型常規(guī)稻籽粒中Cd的濃度要低于對應的秈型雜交稻。施用生物質炭后,低積累品種籽粒中Cd的降幅要大于高積累品種。在兩個晚稻季中,生物質炭結合低Cd積累品種水稻籽粒中Cd的濃度降低了 69-80%,降幅大于單獨施用生物質炭或者單獨種植低積累品種。6.生物質炭顯著降低了水稻土中有效態(tài)Zn的含量(35-91%),而水稻籽粒中Zn的濃度卻沒有顯著變化。秈型雜交稻籽粒中Cd的濃度顯著高于秈型常規(guī)稻,但前者籽粒中Zn的濃度卻顯著低于后者,秈型常規(guī)稻籽粒的Cd/Zn比更低,其食用安全性更高。施用生物質炭后部分水稻品種籽粒中的Cd/Zn比與對照相比降低了 31-85%。生物質炭配合低Cd吸收品種能更有效降低水稻籽粒的Cd/Zn比(降幅在72-80%之間),從而更有效地提高稻米的食用安全。7.連續(xù)兩個作物季的田間試驗表明,與對照相比,在旱地土壤中施用生物質炭后,小麥和玉米季土壤容重均顯著降低(18-29%), 土壤有機碳含量顯著增加(45-218%);土壤pH和EC僅在第一季(小麥季)顯著增加,在玉米季與對照相比無顯著差異。生物質炭施用對小麥、玉米產量沒有顯著影響。生物質炭顯著降低了小麥、玉米季不同污染程度土壤中有效態(tài)Cd和Pb的含量,并降低了小麥籽粒中Cd和Pb的濃度(最大降幅分別為21%和43%);但生物質炭對玉米籽粒中Cd和Pb的濃度無顯著影響。玉米籽粒中Cd和Pb的含量顯著低于小麥籽粒,且處于國家食品污染物限量標準規(guī)定的安全范圍之內。綜上所述,生物質炭在顯著改善土壤性質、增加作物產量的同時,能有效降低土壤中不同重金屬的有效性(As除外)和重金屬在作物體內的積累,從而有利于農產品的安全生產;而田間試驗的結果也表明生物質炭的上述效應具有可持續(xù)性。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生物質炭鈍化土壤重金屬、降低作物吸收的效果在不同作物品種、不同作物種類、不同土壤.條件下有很大不同;而且還受生物質炭本身的性質以及不同重金屬種類和含量的影響。在應用生物質炭治理土壤重金屬污染時要綜合考慮上述因素,從而更高效、更有針對性地施用生物質炭,以更好地達到農產品安全生產的目的。
【學位授予單位】:南京農業(yè)大學
【學位級別】:博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X53;S141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鄔飛波,張國平;植物螯合肽及其在重金屬耐性中的作用[J];應用生態(tài)學報;2003年04期

2 吳益春;趙元鳳;呂景才;付晚濤;劉長發(fā);;水生生物對重金屬吸收和積累研究進展[J];生物技術通報;2006年S1期

3 黃白飛;辛俊亮;;植物積累重金屬的機理研究進展[J];草業(yè)學報;2013年01期

4 丁瑞興,孫玉華,黃曉瀾,殷儀華,冉煒,李建;南京市東郊菜地的土壤重金屬積累及蔬菜品質評價[J];農村生態(tài)環(huán)境;1987年03期

5 楊世勇,王方,謝建春;重金屬對植物的毒害及植物的耐性機制[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4年01期

6 陳宏,陳玉成,楊學春;化學添加劑對重金屬在植物體內分配的影響研究[J];農業(yè)環(huán)境科學學報;2004年02期

7 許文峰,康蓮薇,賀中慶;邯鄲市區(qū)土壤中重金屬含量測定及存在形態(tài)[J];吉首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4年03期

8 王學松,秦勇;論城市表層土壤中重金屬的可持續(xù)管理與發(fā)展[J];科技導報;2005年09期

9 符娟林;張履勤;章明奎;;種植馬尾松對污染土壤重金屬移動性的影響[J];浙江林業(yè)科技;2005年06期

10 柯慶明;梁康逕;朱燕;肖美秀;林文雄;;基因型與環(huán)境互作對食用稻米重金屬積累特性遺傳相關性的影響研究[J];中國生態(tài)農業(yè)學報;2006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石拴成;馬聰;岳長運;;煙草重金屬的影響因素及其預防對策[A];2013中國環(huán)境科學學會學術年會論文集(第五卷)[C];2013年

2 藉貴蘇;嚴永路;呂們;杜瑞恒;侯冬利;任漢英;馬雪;王曉昆;劉國慶;李素英;侯升林;郭艷龍;付翠輕;;甜高粱與其它類型的高粱及玉米對土壤中重金屬吸附積累差異研究[A];中國作物學會2013年學術年會論文摘要集[C];2013年

3 楊元根;劉叢強;張國平;吳攀;朱維晃;;鉛鋅礦山開發(fā)導致的重金屬在環(huán)境介質中的積累[A];中國礦物巖石地球化學學會第六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論文集[C];2003年

4 黃紹文;金繼運;和愛玲;唐浩;;農田不同利用方式下土壤重金屬區(qū)域分異與評價[A];第二屆全國農業(yè)環(huán)境科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5 郭穎;;菌根對植物吸收重金屬的影響[A];第七次“土壤與環(huán)境”學術研討會論文摘要[C];2001年

6 李博;吳炯;李元;楊玉梅;湛方棟;;云南會澤鉛鋅礦廢棄地自然生長植物溪生薹草的重金屬耐性[A];農業(yè)環(huán)境與生態(tài)安全——第五屆全國農業(yè)環(huán)境科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3年

7 熊紅霞;;公路沿線土壤重金屬研究進展[A];2013中國環(huán)境科學學會學術年會論文集(第四卷)[C];2013年

8 楊元根;E Paterson;C. Campbell;;城市土壤中重金屬積累的微生物響應——以英國阿伯丁市為例[A];第六屆全國環(huán)境地球化學學術討論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2年

9 孫志洪;;有機酸對土壤重金屬活性以及對PM_(2.5)的制約[A];河北省環(huán)境科學學會六屆三次常務理事會暨貫徹落實清潔生產促進法提升清潔生產審核能力和質量研討會論文集[C];2012年

10 張平;姚焱;馬麗雅;汪珍春;陳永亨;;重金屬鉈脅迫對羽衣甘藍的抑制效應[A];第二屆全國農業(yè)環(huán)境科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陳德;生物質炭對土壤重金屬有效性和作物吸收影響的整合分析及田間試驗[D];南京農業(yè)大學;2016年

2 張要軍;生物質炭施用對大棚菜地N_2O和NO_x排放影響的觀測研究[D];南京農業(yè)大學;2016年

3 安玲瑤;作物間作對重金屬吸收的影響及其機制的研究[D];浙江大學;2012年

4 鄭九華;沉陷地復墾基質效應與重金屬元素的植物修復研究[D];山東農業(yè)大學;2008年

5 張艷峰;金屬耐性植物內生細菌對油菜耐受與富集重金屬的影響及其機制研究[D];南京農業(yè)大學;2011年

6 彭克儉;礦業(yè)廢棄地植物對重金屬的積累及其機理的初步研究[D];南京農業(yè)大學;2006年

7 田生科;超積累東南景天(Sedum alfredii Hance)對重金屬(Zn/Cd/Pb)的解毒機制[D];浙江大學;2010年

8 曹方彬;水稻重金屬積累的品種與環(huán)境效應及調控技術研究[D];浙江大學;2014年

9 周新文;混合重金屬離子在鯽魚(Carassius auratus)中的積累機制與分子毒性研究[D];浙江大學;2001年

10 陳亞華;重金屬污染土壤的誘導性植物提取研究[D];南京農業(yè)大學;2006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雙杰;生物質基炭材料的制備及性能研究[D];河南理工大學;2016年

2 閆玉娥;廢棄鉛冶煉廠場地重金屬污染現狀調查及形態(tài)分析[D];鄭州大學;2015年

3 張靜;贛南鎢礦區(qū)土壤重金屬空間分布及其形態(tài)研究[D];江西理工大學;2015年

4 強小燕;丹江口庫區(qū)新增淹沒區(qū)農田土壤重金屬風險評估[D];華中農業(yè)大學;2015年

5 蘇霄雨;重金屬及農藥對土壤酶活性的影響和吊蘭植物富集Cd,Zn的研究[D];河南師范大學;2015年

6 歐陽達;長期施肥對農田土壤肥力及重金屬化學行為的影響[D];湖南師范大學;2015年

7 李松;重金屬脅迫下毛竹幼苗生理響應及其吸收規(guī)律研究[D];浙江農林大學;2015年

8 孫斐;水環(huán)境重金屬便攜式檢測儀器的分析控制軟件設計[D];浙江大學;2016年

9 刁展;外源重金屬對不同類型土壤養(yǎng)分及微生物活性的影響[D];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16年

10 曾宇斌;土壤添加硒對大豆拮抗重金屬的影響[D];華南理工大學;2016年

,

本文編號:1337204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oufeilunwen/nykjbs/1337204.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All Rights Reserved | 網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d8cac***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