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例賁門失弛緩癥患者POEM術后臨床癥狀與生活質量分析
本文關鍵詞:31例賁門失弛緩癥患者POEM術后臨床癥狀與生活質量分析
更多相關文章: 賁門失弛緩癥 POEM術 生活質量 SF-36
【摘要】:背景:賁門失弛緩癥是一種少見的食管動力障礙性疾病,以食管下擴約肌松弛功能受損,食管蠕動功能減低或消失,食管同步收縮為特征。本病的發(fā)病率為1/100000,雖然發(fā)病率不高,但此病吞咽困難、反流、胸骨后疼痛等癥狀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近些年經口內鏡下肌切開術(peroral endoscopic myotomy POEM)作為一種微創(chuàng)手術在治療賁門失弛緩癥方面受到廣泛關注。既往研究主要集中在POEM術平均手術時間、切開肌肉的平均長度、平均住院時間、術中及術后并發(fā)癥分析、治療前后食管下擴約肌(LES)壓力變化等方面。目前國內外關于POEM術后患者癥狀、生活質量變化的研究尚少。本研究旨在POEM術前、POEM術后2周及術后3個月分別對賁門失弛緩癥患者癥狀、生活質量進行評估,從而了解本地區(qū)POEM術在患者生活質量方面的療效。此外賁門失弛緩癥目前病因尚不明確,本研究調查了患者部分生活狀況,分析賁門失弛緩癥的可能誘發(fā)因素。方法:對2013年8月至2014年12月間就診于大連醫(y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符合賁門失遲緩癥診斷標準的31名患者POEM術前、術后2周、術后3個月進行:(1)一般狀況調查,以填寫調查表的形式,向患者詳細解釋表中內容,并指導填寫,表中內容包括患者一般資料:性別、年齡、病程、體重指數(BMI)、文化程度、職業(yè)、婚姻狀況、經濟狀況、飲食習慣、有無賁門失弛緩癥家族史。(2)發(fā)病誘因和癥狀加重原因:情緒低落、工作強度大、作息不規(guī)律、不良事件等。(3)臨床癥狀:吞咽困難、胸骨后疼痛、反流、體重下降。(4)生活質量:采用漢化版簡明健康調查表SF-36,賁門失弛緩癥患者根據POEM術前、術后2周、術后3個月的狀況回答量表中的問題。使用SPSS l9.0軟件系統(tǒng)進行試驗數據的錄入、處理、計算和統(tǒng)計學分析。首先對POEM術治療前及治療后2周、3個月患者賁門失弛緩癥癥狀評分、SF-36生活質量評分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符合正態(tài)分布的計量資料均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且兩組間進行比較用配對樣本t檢驗。非正態(tài)分布資料均用中位數及四分位數表示,且兩組間進行比較采用配對樣本Wilcoxon符號秩和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X結果1.一般資料:31位患者接受POEM手術治療,共收集隨訪資料31份。性別:男性67%(21例),女性33%(10例);年齡:16—71歲,平均年齡為43.3±13.5歲。病程:3個月-13年,平均病程為4年零6個月。BMI(Kg/m2)26.2±6.4:文化程度:文化水平高中以上者占58.0%(18例);職業(yè):體力勞動和非體力勞動者分別占51.7%(16例)和48.3%(15例);婚姻狀況:已婚者占90%(28例),未婚者占10%(3例)。飲食習慣:喜食刺激性食物占77.4%(24例),不喜食刺激性食物占22.6%(7例)。31例患者均無賁門失弛緩癥家族史。食道測壓:LES靜息壓28.1±14.2mm Hg,LES殘余壓14.2±11.3mm Hg;食道測壓分型I型3例,II型27例,III型1例。4例患者的上消化道造影有典型的“鳥嘴”狀改變。31例患者的胃鏡結果均符合賁門失弛緩癥胃鏡診斷標準。2.臨床癥狀:POEM術后2周吞咽困難、反流較治療前明顯改善,但胸骨后疼痛及體重無明顯變化。POEM術后3個月吞咽困難、反流、胸骨后疼痛、體重均較治療前明顯改善。臨床癥狀Eckardt分級POEM術后2周無明顯改變,術后3個月分級明顯降低。3.生活質量:POEM術后2周,患者SF-36量表中8個維度與術前比較均無明顯差異,但術后3個月患者生理機能、生理職能、軀體疼痛、一般健康狀況、精力、情感職能等維度與術前比較均明顯升高。4.發(fā)病誘因和癥狀加重原因:發(fā)病有明顯誘因者占67.7%(21例),其中受情緒低落影響占48%(15例),工作強度大7%(2例),作息不規(guī)律3%(1例),不良事件10%(3例)。癥狀加重有明顯誘因者占61.2%(19例),其中情緒低落影響占45%(14例),工作強度大占7%(2例),作息不規(guī)律占3%(1例),不良事件占6%(2例)。結論1.POEM術后2周患者的吞咽困難、反流明顯改善,術后3個月患者吞咽困難、反流、胸骨后疼痛、體重下降均有明顯改善。臨床癥狀Eckardt分級POEM術后2周無明顯改變,術后3個月分級明顯降低。2.POEM術后2周患者的生活質量無明顯變化,但術后3個月患者的生活質量得到明顯改善。3.精神心理因素可誘發(fā)、加重賁門失弛緩癥癥狀。
【關鍵詞】:賁門失弛緩癥 POEM術 生活質量 SF-36
【學位授予單位】:大連醫(yī)科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R571
【目錄】:
- 中文摘要6-9
- 英文摘要9-12
- 前言12-13
- 材料和方法13-17
- 1. 研究對象13-14
- 2. 調查內容及研究方法14-17
- 結果17-22
- 討論22-25
- 結論25-26
- 參考文獻26-31
- 綜述31-42
- 參考文獻36-42
- 致謝42-43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黃斌,蔡洪培,張忠兵;賁門失弛緩癥的內鏡治療進展[J];臨床薈萃;2001年01期
2 陸飛鵬;中西藥結合治療賁門失弛緩癥[J];江西中醫(yī)藥;2001年03期
3 朱德禮,褚愛連;中西醫(yī)結合治療賁門失弛緩癥[J];中國中西醫(yī)結合消化雜志;2001年04期
4 路小玲,陳忠玉;賁門失弛緩癥誤診1例[J];四川醫(yī)學;2002年09期
5 蘇海燕,王邦茂,劉文天,楊玉龍,呂宗舜,姜葵,張潔,方維麗,汪培山,李海欣;探討賁門失弛緩癥病因的回顧性研究[J];基礎醫(yī)學與臨床;2003年S1期
6 蘇海燕,劉文天,王邦茂,楊玉龍,呂宗舜,姜葵,張潔,方維麗;賁門失弛緩癥治療療效的對比觀察[J];基礎醫(yī)學與臨床;2003年S1期
7 孟繁萍,孫春梅,裴惠蘭;兒童賁門失弛緩癥1例[J];黑龍江醫(yī)學;2003年10期
8 吳耀光,孫玉桂;賁門失弛緩癥44例肺功能改變的臨床分析[J];護理研究;2003年14期
9 袁鶴鳴,張國政,何池義,汪玉蘭,吳萬春,韓真;經內鏡球囊擴張術治療賁門失弛緩癥擴張持續(xù)時間的研究[J];皖南醫(yī)學院學報;2003年04期
10 帥曉瑋,謝鵬雁;賁門失弛緩癥[J];中國醫(yī)刊;2003年10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虞潔;郭繼中;;賁門失弛緩癥的治療策略[A];第二十二屆全國中西醫(yī)結合消化系統(tǒng)疾病學術會議暨消化疾病診治進展學習班論文匯編[C];2010年
2 陳焰;宋震亞;唐訓球;錢可大;杜勤;;賁門失弛緩癥患者的食管運動功能障礙的研究[A];中華醫(yī)學會2001年全國胃電圖和胃腸動力研討會論文摘要集[C];2001年
3 張宏博;吳開春;丁杰;樊代明;;內鏡球囊擴張治療賁門失弛緩癥療效的前瞻性研究-附415例隨訪觀察結果[A];中華醫(yī)學會消化病學分會——2005年全國胃腸激素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4 李野;王俊峰;楊春文;徐進志;張學峰;;復發(fā)性賁門失弛緩癥的治療[A];中華醫(yī)學會第六次全國胸心血管外科學術會議論文集(胸外科分冊)[C];2006年
5 李弼民;朱萱;鐘名榮;劉志堅;呂農華;徐萍;喻國花;何懷純;陳幼祥;;賁門失弛緩癥球囊擴張治療10年回顧分析[A];中華醫(yī)學會第七次全國消化病學術會議論文匯編(上冊)[C];2007年
6 朱敬松;王傳平;宋靜;;球囊擴張術治療賁門失弛緩癥76例結果分析[A];第八屆全國腫瘤介入診療學術大會、第一屆中國抗癌協會腫瘤介入學護理專業(yè)學組會議暨國家級介入診療繼續(xù)教育學習班、腫瘤介入治療新進展研討會論文匯編[C];2007年
7 朱敬松;王傳平;宋靜;;球囊擴張術治療賁門失弛緩癥76例結果分析[A];第二屆全國非血管性與血管性介入新技術學術研討會暨第三屆介入放射學新技術提高班論文匯編[C];2005年
8 胡曉鋼;;大球囊擴張術治療賁門失弛緩癥35例體會[A];2008年浙江省放射學年會論文匯編[C];2008年
9 孫桂華;李有志;黃小讓;曾海平;張連軍;;賁門失弛緩癥的內鏡治療[A];中國中西醫(yī)結合學會第十三次全國消化系統(tǒng)疾病學術研討會論文匯編[C];2001年
10 竺楊文;王躍東;謝志杰;;腹腔鏡手術治療賁門失弛緩癥[A];2006年浙江省微創(chuàng)外科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6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特約記者 李君;治療賁門失弛緩癥 腹腔鏡手術有優(yōu)勢[N];衛(wèi)生與生活報;2008年
2 江蘇南京明基醫(yī)院消化內科主任 王壽九 劉洋 程守勤整理;兩法合一治賁門失弛緩癥[N];健康報;2009年
3 高國起;賁門失弛緩癥治療有高招[N];中國醫(yī)藥報;2004年
4 齊賀彬 徐慧媛;賁門失弛緩癥證治探討[N];健康報;2006年
5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yī)院內鏡中心 姚禮慶 周平紅 陳惠芬 整理;經口內鏡技術根治賁門失弛緩癥[N];健康報;2010年
6 于磊 宮小飛;北京同仁醫(yī)院完成全國首例3D腹腔鏡治療賁門失弛緩癥[N];光明日報;2013年
7 靖九江;賁門失弛緩癥腹腔鏡治療有優(yōu)勢[N];中國醫(yī)藥報;2005年
8 保健時報特約記者 陳惠芬;治療賁門失弛緩癥有新招[N];保健時報;2010年
9 高國起;應用胸腔鏡治療賁門失弛緩癥[N];中國醫(yī)藥報;2002年
10 周嶸;賁門失弛緩癥的中醫(yī)治療[N];中國中醫(yī)藥報;2001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5條
1 徐恩斌;乙酰膽堿酯酶基因治療賁門失弛緩癥的實驗研究[D];第二軍醫(yī)大學;2004年
2 任渝棠;賁門失弛緩癥飲熱水治療研究[D];北京協和醫(yī)學院;2010年
3 寧守斌;內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基因轉移治療實驗性賁門失弛緩癥[D];第二軍醫(yī)大學;2003年
4 崔釗;超聲內鏡及定時吞鋇檢查在賁門失弛緩癥診療中的應用價值[D];復旦大學;2013年
5 劉慶森;內鏡下注射A型肉毒毒素治療賁門失弛緩癥的研究[D];中國人民解放軍軍醫(yī)進修學院;2004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張彩鳳;經口內鏡下肌切開術治療賁門失弛緩癥的療效分析[D];石河子大學;2015年
2 毛艷會;經口內鏡肌切開術治療賁門失弛緩癥的近期療效分析[D];四川醫(yī)科大學;2015年
3 馬蓉霞;經口內鏡下食管環(huán)形肌切開術治療賁門失弛緩癥的效果評價[D];蘭州大學;2015年
4 李紅敏;31例賁門失弛緩癥患者POEM術后臨床癥狀與生活質量分析[D];大連醫(yī)科大學;2015年
5 宋子穎;經口內鏡下肌切開術治療賁門失弛緩癥的臨床評價[D];大連醫(yī)科大學;2015年
6 唐紅娟;經內鏡球囊擴張治療賁門失弛緩癥的臨床研究[D];中國醫(yī)科大學;2006年
7 曠小春;新型暫時性賁門金屬支架治療犬賁門失弛緩癥的實驗研究[D];蘇州大學;2010年
8 吳瑕;賁門失弛緩癥內鏡下治療進展[D];山東大學;2012年
9 向正國;一氧化氮在犬賁門失弛緩癥模型食管下括約肌中的作用[D];第二軍醫(yī)大學;2000年
10 鐘名榮;賁門失弛緩癥內鏡下擴張治療的臨床研究[D];江西醫(yī)學院;2005年
,本文編號:85712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oufeilunwen/mpalunwen/8571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