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yǎng)陰清熱法治療外感高熱(重癥肺部感染)的臨床研究
本文關鍵詞:養(yǎng)陰清熱法治療外感高熱(重癥肺部感染)的臨床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目的觀察臨床上符合外感高熱(重癥肺部感染)診斷標準的患者,運用養(yǎng)陰清熱法進行扶正祛邪治療,其它抗菌、營養(yǎng)支持、對癥治療按西醫(yī)相關診療常規(guī)進行;通過對臨床指標的評分和相關臟器功能、感染和免疫指標的觀察對照,判斷病情的轉歸與預后,從而評估養(yǎng)陰清熱法對治療外感高熱(重癥肺部感染)患者的臨床療效,并了解養(yǎng)陰清熱法治療外感高熱(重癥肺部感染)的優(yōu)勢之處,通過該課題的研究結果,明確陰陽二氣的同等地位,改善外感高熱陰液損傷期患者的臨床癥狀,力爭提高臨床療效。方法根據導師在長期的臨床實踐中對治療外感高熱獨特的見解和其深刻的證治體會,以祖國醫(yī)學理論傳承和發(fā)展為基礎,結合國內外文獻的研究資料,采用養(yǎng)陰清熱法治療外感高熱(重癥肺部感染)的中醫(yī)治療方案。治療組在西醫(yī)常規(guī)抗感染、化痰止咳、給氧、霧化吸入、營養(yǎng)支持療法等治療的基礎上,用導師經驗養(yǎng)陰清熱協(xié)定方辨證論治同步治療,對照組采用西醫(yī)常規(guī)抗感染、化痰止咳、給氧、霧化吸入、營養(yǎng)支持療法。通過對比患者治療前后的理化指標(血常規(guī)、胸片浸潤影、PCT指標、肝腎功能等)以及患者臨床癥狀前后對比:咳嗽、咯痰(痰量、顏色)、出汗情況(汗量)、體溫、大便質地、水腫程度變化、營養(yǎng)狀況、舌脈變化,并結合治療組與對照組的療程長短、患者體溫下降時間、抗生素DDD使用值、肺部感染評分等情況,最終評估養(yǎng)陰清熱法對外感高熱(重癥肺部感染)的臨床療效。結果在納入本臨床研究的40例外感高熱(重癥肺部感染)患者中,男性21人,女性19人。在體溫療效方面,治療組20例患者服藥后,19例在4小時內體溫下降0.5℃,1例在4小時之內體溫沒有下降0.5℃;對照組20例患者7例在4小時內體溫下降0.5℃,13例在4小時內沒有下降0.5℃,并且兩組對比后得出P0.05,具有顯著性統(tǒng)計學差異。在退熱時間方面,治療組有效率為95%,對照組有效率為35%。且通過對照后得出P0.05,有統(tǒng)計學差異。由此可以看出,養(yǎng)陰清熱法對外感高熱(重癥肺部感染)患者的體溫療效顯著。在臨床療效方面,治療組痊愈人數為12例,顯效人數為4例,有效人數為3例,無效人數1例;對照組痊愈人數為3例,顯效人數為5例,有效人數7為例,無效人數5例,治療組總有效率為95%,對照組總有效率為75%。且通過兩組對照得出P0.05,有顯著性統(tǒng)計學差異。其中,治療組影像學顯示治療后炎癥較治療前吸收的有17例(85%),3例(15%)影像學無明顯改善,對照組吸收明顯的有12例(60%),8例(40%)影像學無明顯改善,兩紺樣本經x2#檢驗,統(tǒng)計得出P0.05,故治療組與對照組影像學療效有統(tǒng)計學差異。治療組20例治療前平均氧合指數為209.49±35.46 (mmHg),治療后平均氧合指數為307.24±59.97 (mmHg),對照組20例治療前平均氧合指數為207.13±.56 (mmHg),治療后平均氧合指數為267.24±37.29 (mmHg),兩組樣本經方差分析,統(tǒng)計得出P=0.000,有統(tǒng)計。學差異,故治療組與對照組氧合指數療效方面有顯著統(tǒng)計學差異。治療組20例患者治療前平均白細胞計數為14.13±5.47(×109/L),治療后平均白細胞計數為8.66±4.39(×109/L),對照組20例患者治療前平均白細胞計數為12.73±6.66(×109/L),治療后平均自細胞計數為9.06±2.09(×109/L),兩組樣本經方差分析,統(tǒng)計得出P0.05,故治療組與對照組白細胞計數變化有統(tǒng)計學差異;治療組20例患者治療前平均中性粒細胞百分比為83.25±8.53,治療后平均中性粒細胞百分比為75.60±9.54,對照組20例患者治療前平均中性粒細胞百分比為81.62±10.96,治療后平均中性粒細胞百分比為76.16±7.76,兩組樣本經方差分析,統(tǒng)計得出P0.05,故治療組與對照組中性粒細胞百分比變化無統(tǒng)計學差異。說明養(yǎng)陰清熱協(xié)定方對重癥肺部感染患者的血象、氧合指數、影像學等改善較明顯。在中醫(yī)癥狀療效方面,治療組痊愈15例,顯效2例,有效2例,無效1例,治療組總有效率為95%;對照組痊愈2例,顯效2例,有效14例,無效2例,對照組總有效率為90%。兩組樣本經x2檢驗,統(tǒng)計得出P0.05,無統(tǒng)計學差異。但是,治療組總有效率較對照組高,還是可以說明中藥對中醫(yī)臨床癥狀有一定的改善作用。結論本研究中,治療組在藥物作用時間、退燒時間、臨床療效(包括肺炎指數積分、氧合指數、影像學、血象等)方面均優(yōu)于對照組(P0.05),具有顯著的統(tǒng)計學差異。養(yǎng)陰清熱法通過改善患者相應的臨床指標,從而降低了肺炎指數積分,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質量,對縮短患者的住院時間,降低病死率有積極的影響,同時降低了危險并發(fā)癥發(fā)生的風險。在中醫(yī)癥狀療效方面,治療組與對照組療效對比,P0.05,但治療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觀察結果表明,養(yǎng)陰清熱法對外感高熱(重癥肺部感染)療效確切,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關鍵詞】:外感高熱 重癥肺部感染 養(yǎng)陰清熱 臨床療效
【學位授予單位】:南京中醫(yī)藥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R259
【目錄】:
- 摘要7-9
- Abstract9-11
- 前言11-12
- 第一部分 理論研究12-21
- 1. 西醫(yī)對重癥肺部感染的研究現狀與進展12-16
- 1.1 定義12
- 1.2 影響因素和發(fā)病機制12
- 1.3 臨床表現及診斷標準和治療原則12-13
- 1.4 西醫(yī)治療手段13-16
- 2. 中醫(yī)治療外感高熱的現狀與優(yōu)勢16-20
- 2.1 現代中醫(yī)對外感高熱的認識16
- 2.2 病因病機16
- 2.3 辨證論治16-18
- 2.4 中醫(yī)外治法治療18-19
- 2.5 中西醫(yī)結合治療的優(yōu)勢19-20
- 3. 總結20-21
- 第二部分 臨床研究21-30
- 1. 研究目的21
- 2. 研究對象21-22
- 2.1 適用對象21
- 2.2 診斷標準21-22
- 2.3 納入標準22
- 2.4 排除標準22
- 3. 治療方案22-23
- 3.1 基礎治療22-23
- 3.2 中醫(yī)治療23
- 4. 臨床觀察指標及時間節(jié)點23-24
- 5. 療效評價指標24
- 5.1 體溫療效標準評價24
- 5.2 癥狀積分療效評價24
- 5.3 綜合療效評價24
- 6. 統(tǒng)計方法24-25
- 7 技術路線圖25
- 8 結果25-30
- 8.1. 一般資料比較25-26
- 8.2. 療效評價26-30
- 第三部分 討論30-33
- 1.“養(yǎng)陰清熱”法在外感高熱(重癥肺部感染)中的應用30
- 2. 養(yǎng)陰清熱方的方義探討30-31
- 3. 滋陰清熱法對外感高熱(重癥肺部感染)的作用31-32
- 3.1 降低體溫31
- 3.2 緩解咳痰喘等癥狀31
- 3.3 改善外周血、影像學、氧合指數等臨床觀察指標31-32
- 3.4 降低肺炎指數積分32
- 4. 不足與展望32-33
- 結論33-34
- 參考文獻34-37
- 附錄37-40
- 附表1:體溫記錄表37-38
- 附表2:入院后及觀察開始第1-7天及回訪日(8)中醫(yī)臨床癥狀觀察表38-39
- 附表3:臨床肺部感染評分表(CPIS)39-40
- 致謝40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孫嵐英;老年人重癥肺部感染150例臨床分析[J];中國民康醫(yī)學;2005年07期
2 應少聰;;無痛纖維支氣管鏡治療重癥肺部感染的護理[J];中國藥業(yè);2010年21期
3 高曉來,陳燕明;泰能治療重癥肺部感染33例療效觀察[J];中國航天工業(yè)醫(yī)藥;2000年03期
4 金莉英,管慧;重癥肺部感染辨證一則[J];黔南民族醫(yī)專學報;2003年04期
5 楊佳琳,武強;1例高齡老人復雜重癥肺部感染的護理[J];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05年05期
6 卓瑪;;痰熱清佐治肺結核合并重癥肺部感染的療效評價[J];青海醫(yī)藥雜志;2006年06期
7 卓瑪;;痰熱清佐治肺結核合并重癥肺部感染療效評價[J];中國中醫(yī)急癥;2006年09期
8 郝建;張益群;彭曉露;陸學丹;黃媛;趙洪;;重癥肺部感染患者缺氧與肝功能損害的相關性研究[J];實用肝臟病雜志;2008年01期
9 楊煒;王瑩;郭華;余果;;經纖維支氣管鏡注藥治療重癥肺部感染35例[J];中國民族民間醫(yī)藥;2009年10期
10 侯終君;;慢性腎臟病應用糖皮質激素后重癥肺部感染8例臨床分析[J];中國實用醫(yī)藥;2009年33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汪曄;;纖支鏡吸痰治療重癥肺部感染痰阻病人臨床分析[A];華東地區(qū)第6屆中青年呼吸醫(yī)師論壇暨浙江省第29屆呼吸疾病學術年會論文匯編[C];2007年
2 華鋒;崔恩海;王斌;;粒-巨噬細胞集落刺激因子在重癥肺部感染機械通氣中的作用[A];華東地區(qū)第6屆中青年呼吸醫(yī)師論壇暨浙江省第29屆呼吸疾病學術年會論文匯編[C];2007年
3 周慶九;郜玉萍;鄭金艷;;經纖維支氣管鏡治療重癥肺部感染23例的護理體會[A];河南省內科護理學術交流暨糖尿病護理新進展培訓班資料匯編[C];2006年
4 陳維;李壯江;陳寶玉;聶峰;;移植術后重癥肺部感染連續(xù)性腎臟替代治療的護理[A];2012中國器官移植大會論文匯編[C];2012年
5 周瑞祥;翁方中;嚴駿;范學朋;;谷氨酰胺和生長激素強化營養(yǎng)對重癥肺部感染患者免疫調理作用的臨床觀察[A];首屆全國中西醫(yī)結合重癥醫(yī)學學術會議暨中國中西醫(yī)結合學會重癥醫(yī)學專業(yè)委員會成立大會論文匯編[C];2010年
6 郭偉;張杰;唐明忠;劉義;張維;楊中華;;保護性毛刷在肺部重癥感染中應用價值的探討[A];中華醫(yī)學會第七次全國呼吸病學術會議暨學習班論文匯編[C];2006年
7 黃嵐;;一例甲流感染治療后繼發(fā)重癥肺部感染的藥歷[A];2010年臨床藥學學術年會暨第六屆臨床藥師論壇論文集[C];2010年
8 仲繼紅;陳雪蓮;張樹云;孟春紅;黃紅麗;;21例高齡老年患者開胸術后重癥肺部感染的監(jiān)護[A];全國第13屆老年護理學術交流暨專題講座會議、全國中醫(yī)、中西醫(yī)結合護理學術交流暨專題講座會議論文匯編[C];2010年
9 黃寶莉;;紫草油治療重癥肺部感染合并壓瘡患者的護理體會[A];全國內科護理學術交流暨專題講座會議、全國心臟內、外科護理學術交流暨專題講座會議論文匯編[C];2008年
10 劉加良;;免疫抑制患者(ICH)重癥肺部感染4例[A];華東地區(qū)第6屆中青年呼吸醫(yī)師論壇暨浙江省第29屆呼吸疾病學術年會論文匯編[C];2007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2條
1 周運航;養(yǎng)陰清熱法治療外感高熱(重癥肺部感染)的臨床研究[D];南京中醫(yī)藥大學;2015年
2 胡小劍;腎移植術后重癥肺部感染危險及預后因素分析[D];暨南大學;2013年
本文關鍵詞:養(yǎng)陰清熱法治療外感高熱(重癥肺部感染)的臨床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31885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oufeilunwen/mpalunwen/3188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