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論文分為五個部分第一部分:文獻綜述對中藥復方配伍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及其實際應用進行了綜述,并對中藥復方配伍規(guī)律研究進行展望;總結了四妙勇安湯及其組方藥味金銀花、玄參、當歸、甘草的化學成分(部分揮發(fā)性成分),共633個化合物。共引用文獻188篇。第二部分:四妙勇安湯入血成分研究采用LCMS-IT-TOF法鑒定了四妙勇安湯中14個入血成分,其中9個為原型成分,5個可能是四妙勇安湯在體內(nèi)的代謝成分。通過對比四妙勇安湯復方與組方藥味含藥血清總離子流色譜圖,發(fā)現(xiàn)所鑒定的復方入血成分中化合物2、馬錢苷(4)、當藥苷(5)、金絲桃苷(7)和異綠原酸C(11)來自于方中君藥金銀花,哈巴苷(1)、安格洛苷C(10)和哈巴俄苷(13)來自于方中臣藥玄參,甘草素硫酸和葡萄糖醛酸酯結合物(8)、甘草素-7-O-硫酸-4'-O-葡萄糖醛酸酯(12)、甘草素-4'-O-葡萄糖醛酸酯或其異構體(14)和甘草苷(6)來自于方中使藥甘草,綠原酸(3)來自于君藥金銀花和佐藥當歸兩個組方藥味,化合物9未發(fā)現(xiàn)存在于任一組方藥味中。通過對比四妙勇安湯復方及其組方藥味體外供試品溶液與四妙勇安湯含藥血清總離子流色譜圖,確認哈巴苷(1)、綠原酸(3)、馬錢苷(4)、當藥苷(5)、甘草苷(6)、金絲桃苷(7)、安格洛苷C(10)、異綠原酸C(11)和哈巴俄苷(13)為原型入血成分。通過對比四妙勇安湯復方含藥血清與組方藥味含藥血清總離子流色譜圖,確認化合物2、甘草素硫酸和葡萄糖醛酸酯結合物(8)、化合物9、甘草素-7-O-硫酸-4'-O-葡萄糖醛酸酯(12)和甘草素-4'-O-葡萄糖醛酸酯或其異構體(14)為代謝入血成分。在后續(xù)研究中,可進一步考察這些入血成分的生物活性,將有助于更好地闡明四妙勇安湯的體內(nèi)藥效物質,并可為四妙勇安湯復方及其組方單味藥質量控制標準的建立提供參考。第三部分:基于血清原型成分的復方煎煮配伍研究采用UPLC-MSn法建立了四妙勇安湯水煎液中9種入血成分(哈巴苷、綠原酸、當藥苷、馬錢苷、甘草苷、金絲桃苷、異綠原酸C、安格洛苷C、哈巴俄苷)的含量測定方法。采用負離子檢測模式,分別以哈巴苷(m/z 183.06)、綠原酸(m/z 191.04)、當藥苷(m/z 125.00)、馬錢苷(m/z227.03)、甘草苷(m/z 135.02)、金絲桃苷(m/z300.07)、異綠原酸C(m/z353.11)、安格洛苷C(m/z175.05)、哈巴俄苷(m/z345.13)為定量離子,其回歸方程分別為:Y= 13.6102 X+ 1555.7450(r = 0.9995)、Y = 85.9195 X +74658.0895(r = 0.9994)、Y= 6.7546X+401.3286(r = 0.9998)、Y= 27.4063X+89.7270(r = 0.9990)、Y= 570.4144X+4628.2593(r= 1.0000)、Y=356.9293X-825.7706(r =0.9996)、Y=93.8354X+7178.6005(r= 0.9993)、Y=218.7902X+4923.2821(r = 0.9992)、Y= 135.1618X-130.4727(r= 1.0000),各成分分別在 139.156~10095.587、683.126~24962.377、56.881~4126.646、10.019~726.861、54.441~3949.616、4.190~304.014、115.297~8364.659、37.065~1354.404、10.816~784.711 μg·g-1 范圍內(nèi)呈良好線性關系,其含量分別為 0.1977%、0.8555%、0.1317%、0.0355%、0.1496%、0.0035%、0.1655%、0.0524%、0.0440%(n = 6),平均回收率在 84.125%~113.376%之間,RSD 在 2.211%~10.265%之間,且方法精密度、穩(wěn)定性和重復性良好。測定了四妙勇安湯及其不同拆方組合中上述9種入血成分的提取率。發(fā)現(xiàn)兩藥配伍均能提高金銀花中綠原酸的提取率(8.53%~12.00%),三藥配伍均降低綠原酸的提取率(8.99%~13.74%),而復方中綠原酸的提取率較單味藥和兩藥配伍時明顯降低(8.97%~12.44%),較三藥配伍時有所提高(8.55%~13.30%)。兩藥配伍和三藥配伍均降低了金銀花中異綠原酸C的提取率(2.09%~66.48%),復方中異綠原酸C的提取率較單味藥和任意配伍時都有所提高(22.75%~87.14%)。配伍當歸后提高了金銀花中當藥苷的提取率(1.27%),其他配伍組合均降低了當藥苷的提取率(10.24%~37.76%)。不同配伍組合均降低了金銀花中馬錢苷的提取率(41.30%~90.78%),金銀花配伍當歸或甘草均明顯提高金絲桃苷的提取率(9.68%、13.38%),金銀花、當歸和甘草三藥配伍后,金絲桃苷的提取率較單味藥有所提高(2.44%)。復方中金絲桃苷的提取率明顯低于任意配伍組合后金絲桃苷的提取率(2.62%~18.59%)。不同配伍組合均可降低玄參中哈巴苷的提取率(9.82%~99.78%),復方中哈巴苷的提取率最低(49.40%)。不同配伍組合均可降低玄參中安格洛苷C的提取率(22.76%~42.87%),三藥配伍組合對于安格洛苷C提取率的降低作用明顯高于兩藥配伍組合對于安格洛苷C提取率的降低作用。不同配伍組合均可降低玄參中哈巴俄苷的提取率(7.46%~83.74%),兩藥配伍組合對于哈巴俄苷提取率的降低作用明顯高于三藥配伍組合對于哈巴俄苷提取率的降低作用。不同配伍組合均可降低甘草中甘草苷的提取率(51.02%~93.03%),其中甘草配伍金銀花和玄參后甘草苷的提取率最低,三藥配伍組合對甘草苷提取率的抑制作用稍高于兩藥配伍組合對甘草苷的抑制作用。第四部分:基于血清原型成分在體腸吸收的配伍研究采用UPLC-MSn法建立了四妙勇安湯水煎液中9種入血成分(哈巴苷、綠原酸、當藥苷、馬錢苷、甘草苷、金絲桃苷、異綠原酸C、安格洛苷C、哈巴俄苷)的在體腸吸收含量測定方法。采用負離子檢測模式,分別以哈巴苷(m/z 183.11)、綠原酸(m/z 191.05)、當藥苷(m/z 125.07)、馬錢苷(m/z227.12)、甘草苷(m/z255.13)、金絲桃苷(m/z 300.20)、異綠原酸 C(m/z 353.18)、安格洛苷 C(m/z 175.05)、哈巴俄苷(m/z 147.03)為定量離子,各成分回歸方程分別為:Y= 13.4291 X+ 1855.7552(r= 0.9993)、Y=91.4800 X+ 50080.5633(r = 0.9992)、Y= 6.9746 X+ 180.1241(r = 0.9999)、Y= 30.1934 X-184.5150(r = 0.9995)、Y=568.2259X+5623.1312(r= 1.0000)、Y=351.2752X-489.7681(r = 0.9998)、Y=94.0494X+8443.4213(r=0.9996)、Y=220.0985X+5120.6526(r =0.9991)、Y= 134.0560X+36.0185(r= 1.0000),分別在 138.857~10073.892、681.647~24908.336、56.758~4117.722、9.954~722.159、54.375~3944.814、4.181~303.358、115.047~8346.553、36.985~1351.469、10.793~783.013 μg·g-1 范圍內(nèi)呈良好線性關系,低劑量含量分別為 0.2162%、0.9211%、0.1357%、0.0261%、0.1550%、0.0036%、0.1504%、0.0518%、0.0456%(n = 6);中劑量含量分別為 0.1971%、0.8676%、0.1285%、0.0228%、0.1497%、0.0036%、0.1756%、0.0582%、0.0444%(n = 6);高劑量含量分別為 0.1968%、0.8895%、0.1318%、0.0223%、0.1485%、0.0036%、0.1883%、0.0596%、0.0441%(n =6),低劑量回收率在83.834%~112.324%之間,RSD在4.850%~14.141%之間;中劑量回收率在84.524%~117.079%之間,RSD在1.639%~13.814%之間;高劑量回收率在85.176%~119.501%之間,RSD在2.102%~7.149%之間,且方法精密度、穩(wěn)定性和重復性良好。比較了 9種入血成分在十二指腸、空腸、回腸、結腸藥物吸收速率常數(shù)(Ka)和藥物表觀吸收系數(shù)(Papp)的差異,確定了十二指腸和回腸兩個考察腸段。十二指腸:復方中綠原酸的腸吸收參數(shù)高于單味金銀花和任一配伍組合。當歸與金銀花為伍的任一配伍組合都會提高綠原酸在十二指腸段的吸收,但甘草與金銀花配伍后會影響綠原酸在十二指腸段的吸收。不同配伍組合當藥苷與馬錢苷的腸吸收參數(shù)Ka、Papp值在復方和單味金銀花中較高,但其統(tǒng)計學結果并不具有顯著性差異。不同配伍組合金絲桃苷的腸吸收參數(shù)Ka、Papp值在金銀花與甘草配伍組合時最高,其統(tǒng)計學結果具有顯著性差異(P0.01)。異綠原酸C在單味金銀花和復方中腸吸收參數(shù)較高,其統(tǒng)計學結果具有顯著性差異(P0.05),在金銀花、玄參、甘草三藥配伍時腸吸收情況最好,其統(tǒng)計學結果具有顯著性差異(P0.01)。復方和金銀花、玄參、甘草三藥配伍組合哈巴苷的腸吸收參數(shù)Ka、Papp值明顯高于單味藥和其他配伍組合哈巴苷的腸吸收參數(shù)值,統(tǒng)計學結果具有顯著性差異(P0.01)。不同配伍組合安格洛苷C的腸吸收參數(shù)均明顯高于單味玄參中安格洛苷C的腸吸收參數(shù),且統(tǒng)計學結果具有顯著性差異(P0.05)。其中復方中安格洛苷C的腸吸收參數(shù)值最高,但復方與其他配伍組合相比較并不具有顯著性差異。不同配伍組合哈巴俄苷的腸吸收參數(shù)Ka、Papp值以復方最高,單味玄參最低,但其兩兩比較并不具有顯著性差異。甘草與當歸配伍后甘草苷的腸吸收情況最好,其統(tǒng)計學結果具有顯著性差異(P0.05)。回腸:復方中綠原酸的腸吸收參數(shù)高于單味金銀花和任一配伍組合。當歸與金銀花為伍的任一配伍組合都會提高綠原酸在回腸段的吸收,但甘草與金銀花配伍后會影響綠原酸在回腸段的吸收。不同配伍組合當藥苷與馬錢苷的腸吸收參數(shù)Ka、Papp值在復方和單味金銀花中都處于較低水平。不同配伍組合金絲桃苷的腸吸收參數(shù)Ka、Papp值在金銀花與甘草配伍組合后都有所降低,金銀花、玄參、當歸三藥配伍時金絲桃苷的吸收處于最高水平。復方中金絲桃苷的吸收參數(shù)值未見高于所有拆方配伍組合。異綠原酸C在復方中腸吸收參數(shù)最高,但其統(tǒng)計學結果不具有顯著性差異。玄參中三個指標成分哈巴苷、安格洛苷C、哈巴俄苷的腸吸收參數(shù)均在金銀花、玄參、當歸三藥配伍時最高,在單味玄參中呈現(xiàn)較高的腸吸收水平,但在復方中三個指標成分的腸吸收參數(shù)值都較低,其中安格洛苷C與哈巴俄苷在復方中腸吸收參數(shù)值最低。單味甘草中甘草苷的回腸吸收參數(shù)最高,復方中甘草苷的吸收處于不同配伍的中等水平。第五部分:基于血清原型成分藥代動力學的配伍研究采用UPLC-MSn法建立了四妙勇安湯水煎液中7種入血成分(哈巴苷、綠原酸、當藥苷、馬錢苷、甘草苷、安格洛苷C、哈巴俄苷)的血漿樣品含量測定方法。采用負離子檢測模式,以蒙花昔為內(nèi)標,分別以哈巴苷(m/z 183.11)、綠原酸(m/z 191.05)、當藥苷(m/z 125.07)、馬錢苷(m/z 227.12)、甘草苷(m/z 255.13)、安格洛苷 C(m/z 175.05)、哈巴俄苷(m/z 147.03)、蒙花苷(m/z 283.15)為定量離子,各成分分別在0.667~1558.660、0.807~1886.321、5.813~13580.340、1.690~3948.969、0.161~1003.754、0.121~2157.445、0.029~580.335 μg·mL-1線性范圍內(nèi)呈良好線性關系,低劑量基質效應在80.590%~111.896%之間,RSD在2.420%~9.730%之間;中劑量基質效應在81.085%~113.569%之間,RSD在1.155%~5.733%之間;高劑量基質效應在82.892%~105.884%之間,RSD在1.355%~10.577%之間,低劑量提取回收率在84.869%~97.436%之間,RSD在1.044%~13.620%之間;中劑量提取回收率在82.900%~99.485%之間,RSD在3.017%~6.776%之間;高劑量提取回收率在86.785%~98.187%之間,RSD在0.810%~8.572%之間,方法精密度、準確度良好,方法穩(wěn)定性、短期穩(wěn)定性、長期穩(wěn)定性、凍融穩(wěn)定性良好,符合生物樣品檢測分析要求。采用所建立的血漿樣品含量測定方法測定了不同拆方組合大鼠灌胃給藥后目標成分的藥代動力學差異。哈巴苷:復方中哈巴苷的達峰時間(Tmax)明顯延長(P0.01),且三藥配伍組合后哈巴苷的達峰時間(Tmax)均高于兩藥配伍組合后的達峰時間(Tmax)(p0.05)。其藥時曲線下面積AUC在單味玄參中最高,在復方與其他配伍組合中未見明顯差異。復方中哈巴苷的平均駐留時間(MRT)值僅低于玄參與甘草配伍組合,在其他配伍組合中處于較高水平(P0.05)。不同配伍組合后哈巴苷的半衰期(t1/2)未見明顯差異,其藥峰濃度(Cmax)在單味玄參和復方中都處于較高水平,高于除金銀花、玄參、當歸三藥配伍的任一配伍組合(P0.05),且三藥配伍組合的藥峰濃度值(Cmax)均高于兩藥配伍組合。綠原酸:復方中綠原酸的半衰期(t1/2)和其他配伍組合相比明顯延長(P0.01)。其藥時曲線下面積(AUC)在單味金銀花中呈現(xiàn)最高值(P0.01),其他配伍組合中此參數(shù)水平未見明顯差異。其平均駐留時間(MRT)值在金銀花與玄參配伍后最高,其他配伍組合中此參數(shù)未見明顯差異。復方配伍后綠原酸的達峰時間(Tmax)有所延長,其參數(shù)值高于除金銀花、當歸、甘草配伍之外的任一配伍組合(P0.05)。綠原酸的藥峰濃度(Cmax)在單味金銀花中處于最高水平(P0.05),復方中此參數(shù)值高于除金銀花、玄參配伍之外的任一配伍組合(P0.05)。當藥苷:當藥苷在復方中的平均駐留時間(MRT)和達峰濃度(Tmax)都明顯高于單味金銀花和其他配伍組合,但其統(tǒng)計學結果并不具有顯著性差異。其在不同配伍組合中的半衰期(t1/2)變化較為明顯,單味金銀花和復方中當藥苷的半衰期(t1/2)較其他配伍組合顯著縮短(P0.05),且復方中此參數(shù)值最小。馬錢苷:復方中馬錢苷的藥時曲線下面積(AUC)明顯高于其他配伍組合(P0.05),其平均駐留時間(MRT)明顯高于其他配伍組合(P0.01),其達峰濃度(Tmax)值有所提高,但其統(tǒng)計學結果并不具有顯著性差異。馬錢苷在單味金銀花與復方中的其半衰期(t1/2)和藥峰濃度(Cmax)都較其他配伍組合有所縮短(P0.01)和降低(P0.05)。甘草苷:復方中甘草苷的半衰期(t1/2)較其他配伍組合明顯延長(P0.01),其他配伍組合之間此參數(shù)值未見明顯差異。不同配伍組合中甘草苷的平均駐留時間(MRT)均較單味甘草明顯提高(P0.05),復方中甘草苷的平均駐留時間(MRT)值最高,但與其他配伍組合相比較未見統(tǒng)計學差異。甘草苷的達峰時間(Tmax)和藥峰濃度(Cmax)在復方中都有所降低。安格洛苷C:復方中安格洛苷C的平均駐留時間(MRT)最長,但其統(tǒng)計學結果并不具顯著性差異。復方中安格洛苷C的藥時曲線下面積(AUC)較三藥配伍組合明顯提高(P0.05)。不同配伍組合后安格洛苷C的半衰期(t1/2)都較單味玄參顯著延長(P0.05),但復方中此參數(shù)值亦處于較低水平。安格洛苷C的達峰時間(Tmax)在不同配伍組合中未見明顯差異,但復方中其藥峰濃度(Cmax)較其他配伍組合明顯提高(P0.05)。哈巴俄苷:不同配伍組合中哈巴俄苷的半衰期(t1/2)變化明顯,復方中其半衰期(t1/2)值最高,統(tǒng)計學差異顯著(P0.01),且三藥配伍組合后此參數(shù)值均顯著高于兩藥配伍組合(P0.05)。復方中哈巴俄苷的藥峰濃度(Cmax)明顯高于其他配伍組合(P0.05),而復方中其達峰時間(Tmax)變化并不明顯。復方中哈巴俄苷的藥時曲線下面積(AUC)較除單味玄參以外其他配伍組合明顯提高(P0.01)。創(chuàng)新性首次采用LCMS-IT-TOF法鑒定和歸屬四妙勇安湯及其組方藥味入血成分;首次采用UPLC-MSn法進行基于血清原型成分的四妙勇安湯煎煮配伍研究;首次采用UPLC-MSn法進行基于血清原型成分在體腸吸收的四妙勇安湯配伍研究;首次采用UPLC-MSn法進行基于血清原型成分藥代動力學的四妙勇安湯配伍研究。
[Abstract]:......
【學位授予單位】:北京中醫(yī)藥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7
【分類號】:R289.5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白冰;徐建;高麗娟;祁樹賢;赫玉芳;南敏倫;趙昱瑋;孫佳明;;消炎片的指紋圖譜分析及多指標成分含量測定[J];中國現(xiàn)代應用藥學;2017年02期
2 遲森森;王衛(wèi)華;劉斌;;四妙勇安湯水提物大鼠吸收入血成分研究[J];北京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16年11期
3 王江;周永學;謝勇波;;半夏瀉心湯拆方對胃潰瘍大鼠胃組織GAS、MTL與血清PAF、ET、NO的影響及其寒熱并用配伍的意義研究[J];中華中醫(yī)藥學刊;2016年11期
4 鄭夢成;杜守穎;賈山;馬軍明;張晴;白潔;陸洋;;人參莖葉提取物及配伍石菖蒲揮發(fā)油的大鼠在體腸吸收動力學的研究[J];中國中藥雜志;2016年21期
5 龐漢青;唐于平;林航;沈娟;樂世俊;瞿城;朱振華;錢大瑋;段金廒;;基于HPLC-PDA分析丹參-紅花藥對配伍的化學物質變化規(guī)律[J];中草藥;2016年18期
6 祝俠麗;田效志;趙文龍;周昌妮;關延彬;韓德恩;賈永艷;;蒼柏納米乳在體腸吸收機理的研究[J];河南科學;2016年09期
7 胡彥君;王雅琪;王勇平;王學成;熊優(yōu);楊明;;中藥藥效組分群篩選、配伍思路及質控模式探討[J];中草藥;2016年17期
8 胡雅凌;游強華;陶姍;劉芳;唐學貴;;小柴胡湯類方應用醫(yī)案處方用藥配伍規(guī)律探討[J];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2016年21期
9 羅朵生;李坤平;榮向路;郭姣;;田黃方降脂作用配伍機制的尿液代謝組學研究[J];中藥藥理與臨床;2016年04期
10 胡少偉;姜艷艷;高堯春;王,
本文編號:217042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oufeilunwen/mpalunwen/21704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