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癸固體分散體的工藝優(yōu)化及對1型糖尿病心肌損傷的保護作用研究
本文選題:T1DM 切入點:心肌細胞凋亡 出處:《吉林大學(xué)》2017年碩士論文
【摘要】:作為臨床治療腹瀉的經(jīng)典藥物,黃連素(Berberine,BBR)因其廣泛的藥理活性,如抗氧化、降血糖、降血脂、抗癌、治療心腦血管疾病等,越來越受到國內(nèi)外研究者的關(guān)注。不過黃連素腸道吸收功能不佳,生物利用率差,長時間服藥會造成胃腸道損傷。課題組前期將促腸道吸收劑癸酸鈉和黃連素用溶劑法制備成黃癸固體分散體,且獲得國家專利(專利號:ZL2008 1 0050679.X,201310095595.9),且課題組的前期工作表明黃癸固體分散體抗糖尿病作用顯著優(yōu)于純品黃連素和市售黃連素。由于制備黃癸固體分散體過程中需要將黃連素溶解于無水乙醇中加熱溶解,而在實際大規(guī)模工業(yè)化制備過程中無水乙醇存在成本高以及制備過程危險性較高的缺點,所以文章的第一部分對黃癸固體分散體進行工藝優(yōu)化,具體研究法是:①通過溶劑蒸發(fā)法逐級降醇條件下制備黃癸固體分散體,研究黃癸固體分散體中黃連素與各原始物料之間是否發(fā)生化學(xué)反應(yīng),所選用的方法是X-射線衍射檢測法、紅外光譜檢測法、電子掃描電鏡檢測法。②由工藝成本和溶出曲線篩選出最佳工藝黃癸固體分散體。③對最佳工藝黃癸固體分散體進行生物利用度考察。④急性毒性和亞急性毒性考察,確保其安全性。實驗結(jié)果表明:①不同制備條件下的黃癸固體分散體含量并沒有明顯的差別,黃癸固體分散體的紅外光譜圖顯示為各原始物料的特征峰疊加,可以說明各物料之間均沒有發(fā)生任何化學(xué)反應(yīng);X-RD表明對于各物料物理混合樣品來說,黃連素晶體峰并未消失,而對于黃癸固體分散體而言,其主要特征吸收峰一共有三個,即PEG6000的兩個特征峰和黃連素特征峰,黃連素特征峰明顯減弱,由此來看黃癸固體分散體中的大部分黃連素是無定型狀態(tài);電子掃描電鏡顯示黃連素純品外層相對光滑,并且其外形呈針狀,一些聚合為束。將基本物料物理混合的樣品中,黃連素以晶體形式存在,PEG6000的形態(tài)則為形狀不一、尺寸不一的癸酸鈉與黃連素的附著物,黃癸固體分散體卻與其完全不同,黃連素晶體的結(jié)晶度明顯減弱,幾乎不存在晶體附著物,癸酸鈉、黃連素主要存在于PEG6000載體中,形態(tài)為無定型狀態(tài)。我們發(fā)現(xiàn)70%濃度以下的乙醇溶劑條件下制備的黃癸固體分散體黃連素晶體漸多,說明這些條件下制備的黃癸固體分散體的分散效果不佳。②70%,60%,50%濃度的乙醇溶劑條件下的樣品的溶出度都有明顯下降,而100%,90%,80%乙醇溶劑條件下制備的黃癸固體分散體溶出度明顯高于原研片和鹽酸小檗堿,并且沒有顯著性差異。80%乙醇溶劑條件下的HGSD制備過程中溶解和烘干時間與100%及90%溶劑條件條件下制備的HGSD沒有很大區(qū)別,成本和危險性綜合考慮,將黃連素與PEG6000置于80%的乙醇溶液中加熱溶解并得出最佳工藝,并進行中試。③與市售黃連素相比,Tmax由60 min提前到40 min,Cmax明顯增加,生物利用度也顯著提高;與原工藝相比,沒有明顯變化。④急性毒性方面,隨著黃連素投放量的增加,小鼠活動能力及食欲均無明顯變化,不過針對新工藝黃癸固體分散體而言,其劑量分別為1 g/Kg、2 g/Kg、4g/Kg、6 g/Kg的條件下,小鼠全部存活,但給藥劑量為6g/Kg時,小鼠的活動能力及食欲明顯降低,給予8 g/Kg的新工藝黃癸固體分散體,小鼠死亡1只,由于繼續(xù)增加給藥濃度時發(fā)現(xiàn)黃癸固體分散體無法在溶媒中溶解,藥物呈糊狀無法進行灌胃,我們沒有對更高給藥劑量對小鼠存活率及活動能力的影響進行探討。亞急性毒性方面,采用200-220g wistar大鼠雌雄各半,分為Control,100mg/kg,200mg/kg,400mg/kg,800mg/kg劑量組,每組10只,分別給藥14天后,取臟器,測血常規(guī)和全血生化,凝血因子等指標(biāo)。其余鼠停止給藥,停藥7天后測相關(guān)指標(biāo)。研究發(fā)現(xiàn)體重,心,肝臟,腦的臟器系數(shù),平均紅細胞血紅蛋白濃度,白細胞計數(shù),血小板計數(shù),凝血酶原時間,谷丙轉(zhuǎn)氨酶,尿素氮,肌酐,總蛋白,白蛋白,血糖,總膽固醇,鉀,氮,鈉的濃度都沒有顯著性差異。谷丙轉(zhuǎn)氨酶,谷草轉(zhuǎn)氨酶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但是100mg/kg,200mg/kg,400mg/kg停藥7天后恢復(fù)正常,800mg/kg仍有小幅度增加。證明,亞急性毒性方面,黃癸固體分散體在100mg/kg,200mg/kg,400mg/kg的劑量下是安全的。實驗結(jié)果證明新工藝制備下的黃癸固體分散體與前期研究的固體分散體并無明顯差別。研究1結(jié)果表明新工藝制備黃癸固體分散體與前期研究的原工藝黃癸固體分散體在理化性質(zhì)上并無顯著性差別,而課題組前期工作已經(jīng)證明黃連素以及以黃連素為主藥的黃癸固體分散體對2型糖尿病具有降糖作用,并且其對糖尿病引起的心肌損傷尤其是1型糖尿病引起的心肌損傷是否具有保護作用及其機制尚不清楚。因此,本研究第二部分進行新工藝黃癸固體分散體對1型糖尿病心肌損傷的保護作用研究。具體研究內(nèi)容如下:①通過腹腔注射鏈脲佐菌素(簡稱STZ)構(gòu)建Wistar大鼠1型糖尿病模型。將大鼠進行隨機分組為對照組(Con),模型組(Model),給藥組,每組15只。將1型糖尿病大鼠灌胃等量的生理鹽水;給藥組T1DM大鼠灌胃HGSD-3(200mg/kg);給藥時間為4周。②超聲心動圖顯示各組大鼠心功能的變化,HE染色檢測各組大鼠心臟病理學(xué)變化,TUNEL染色檢測各組大鼠心肌細胞凋亡。③Western blotting檢測每組大鼠的心肌凋亡相關(guān)蛋白、自噬相關(guān)蛋白、P-AMPK/AMPK、P-m TOR/m TOR的表達水平。結(jié)果表明:①與對照組(Con)相比,Model組體重明顯降低,HGSD-3給藥4周后體重有明顯回升。與對照組(Con)相比,Model組空腹血糖明顯升高,HGSD-3給藥4周后,空腹血糖有所降低,但并不明顯。②與Con組比較,T1DM組大鼠室間隔(IVS)明顯升高,心臟射血分?jǐn)?shù)(EF%)水平降低,心功能(E/A)水平降低,HGSD-3組明顯改善這種心功能不全現(xiàn)象。心肌HE染色結(jié)果得出,對照組核染色清晰,心肌排列整齊;模型組心肌排列錯雜,核染色深、心肌細胞肥大、有明顯間質(zhì)纖維化出現(xiàn);給藥組心肌排序稍錯雜但核染色清晰,心肌細胞形態(tài)完整。TUNEL染色結(jié)果顯示Model組相對于Con組,TUNEL陽性細胞數(shù)目增多,給藥組與Model組相比陽性細胞數(shù)目減少。③Western blotting結(jié)果顯示Model組的大鼠心肌組織中,凋亡相關(guān)蛋白Bcl-2表達水平降低,凋亡蛋白Cleaved Caspase-3蛋白表達水平明顯增加,自噬相關(guān)蛋白LC3-II/LC3-I、P-ULK1/ULK1、Beclin-1的蛋白表達水平減少,P-AMPK/AMPK的蛋白表達水平降低,P-m TOR/m TOR蛋白表達水平明顯升高,各蛋白表達量與Con組相比差異顯著,具有統(tǒng)計學(xué)意義(P0.05,P0.01)。與Model組相比,給藥組大鼠心肌組織凋亡相關(guān)蛋白Bcl-2蛋白表達水平增加,凋亡蛋白Cleaved Caspase-3蛋白表達水平降低,自噬相關(guān)蛋白P-ULK1/ULK1、LC3-II/LC3-I,Beclin-1的蛋白表達水平明顯增加,P-AMPK/AMPK蛋白水平增加,P-m TOR/m TOR的蛋白表達水平降低,各蛋白表達情況差異顯著,具有統(tǒng)計學(xué)意義(P0.05,P0.01)。綜上所述,溶劑為80%的制備方案為篩選出的黃癸固體分散體的最優(yōu)生產(chǎn)方案,且安全性較高;同時實驗也證明了新工藝黃癸固體分散體對1型糖尿病造成的心肌損傷具有保護作用,作用機制可能是通過激活A(yù)MPK通路進而激活自噬抑制心肌細胞的凋亡從而保護心肌細胞損傷。
[Abstract]:......
【學(xué)位授予單位】:吉林大學(xué)
【學(xué)位級別】:碩士
【學(xué)位授予年份】:2017
【分類號】:R283.6;R285.5
【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雨來;楊林;盧振;張劍;李紅橋;;黃連素新劑型的研究進展[J];時珍國醫(yī)國藥;2016年04期
2 姚金銘;宋秀玲;王煥君;趙軍玉;尚紅霞;冷玲;廖琳;董建軍;;黃連素(小檗堿)治療糖尿病腎病療效和安全性的系統(tǒng)評價[J];中華臨床醫(yī)師雜志(電子版);2015年23期
3 張瀘;劉新湘;余紅;周建平;;丹皮酚固體分散體的制備和表征[J];中國醫(yī)藥工業(yè)雜志;2015年03期
4 董雅芬;胡濱;楊秋婭;婁月芬;;固體分散體在提高難溶性藥物口服生物利用度中的應(yīng)用[J];藥學(xué)與臨床研究;2015年01期
5 彭俊清;胡功允;徐彪;陳梁;余慧;;托伐普坦固體分散體的制備及體外溶出特性考察[J];中國現(xiàn)代應(yīng)用藥學(xué);2013年04期
6 盧旭波;李金勝;;復(fù)方黃連素分散片的制備工藝研究[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2年21期
7 周琳;王好轉(zhuǎn);古紅梅;阮先樂;;細胞凋亡的信號傳導(dǎo)通路及相關(guān)因子研究進展[J];周口師范學(xué)院學(xué)報;2009年02期
8 楊紅;蘇春梅;武佳;;正交設(shè)計法研究鹽酸小檗堿滴丸制備工藝[J];中外醫(yī)療;2009年02期
9 李妍;郝乘儀;張秀榮;;鹽酸小檗堿控釋片的制備[J];醫(yī)藥導(dǎo)報;2008年11期
10 陳三寶;周蘭姜;;鹽酸小檗堿滴丸成型工藝的研究[J];齊魯藥事;2008年02期
相關(guān)博士學(xué)位論文 前2條
1 孟昭杰;黃癸固體分散體的制備及對2型糖尿病治療作用與機制研究[D];吉林大學(xué);2014年
2 常文光;黃連素對糖尿病心肌病的保護作用及機制研究[D];吉林大學(xué);2013年
,本文編號:166585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oufeilunwen/mpalunwen/16658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