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核電“走出去”戰(zhàn)略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09-25 16:10
本文關鍵詞:中國核電“走出去”戰(zhàn)略研究
更多相關文章: 中國核電 “走出去”戰(zhàn)略 研究
【摘要】:核能的開發(fā)和利用,是人類20世紀最偉大的科研成果之一。最初核能的開發(fā),僅用于軍事目的,如眾所周知的原子彈、氫彈及核潛艇等。隨著核能技術的不斷進步和提升,人類已經能成功地將核能用于發(fā)電,實現了核能的民用化轉變。經過幾十年的發(fā)展,核電技術已經從第一代發(fā)展到目前的第三代,而且第四代核電技術也正在積極的研發(fā)和實驗當中。目前,核電作為一種高效的清潔能源,被越來越多的國家所接受和采用。美國、法國、俄羅斯等傳統(tǒng)核電強國以及韓國等新興核電國家,不斷完善和提高本國第三代核電技術的競爭力,在加快本國核電建設的同時,都在積極開拓國際核電市場,并已制定詳盡的核電出口政策,指引本國的核電技術和裝備走出國門,搶占國際市場。中國核電技術的發(fā)展經歷了引進、消化、吸收和再創(chuàng)新的過程,經過幾十年的積累和實踐,中國目前也已經掌握了成熟的核電技術,尤其是自主知識產權第三代核電技術的開發(fā)。在抓好本國核電站建設的同時,中國核電走出國門也迫在眉睫。如何抓住當前全球范圍內這難得的核電發(fā)展機遇,擴大本國在核能此類高科技領域的競爭力,帶動我國裝備、技術、標準、服務、管理“走出去”,提升本國的國際形象,顯得刻不容緩。目前,黨和國家領導人已經充分意識到核電“走出去”的意義和重要性,在國際上多個場合親自推銷中國的核電技術和裝備,核電“走出去”已經上升為國家戰(zhàn)略。自從核電“走出去”戰(zhàn)略這個概念提出之后,政府各有關部委、各企業(yè)以及核電出口的相關參與方,都紛紛發(fā)表了各自的看法。各核電企業(yè)也都施展自身的本領爭相出海,甚至出現了嚴重的內部競爭。但是,真正關于中國核電“走出去”的優(yōu)勢和劣勢、以什么產品走出去、如何“走出去”、要達到什么目標、各參與方的職責分工等系統(tǒng)性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卻很少。為此,我國需加快完善和提升核電“走出去”戰(zhàn)略的具體內容以及詳細對策,用以指導核電出口,保障戰(zhàn)略的穩(wěn)妥實施和推進,最終在國際核電市場上取得豐碩成果。本論文研究的目的便在于此。本文以核電“走出去”戰(zhàn)略理論和實踐為基礎,問題分析為重點,按照理論和實際相結合的原則,采用歷史分析和邏輯分析相補充、宏觀分析和微觀分析相統(tǒng)一、實證分析和規(guī)范分析相呼應、案例分析和經驗分析相協調、國際比較分析法、內外因分析法,系統(tǒng)分析了當前的美國、法國、俄羅斯、韓國、加拿大、日本等核電強國的發(fā)展歷史和出口經驗、中國核電具備的能力,從理論角度分析了核電“走出去”戰(zhàn)略概念的形成過程,并用SWOT-PEST分析工具系統(tǒng)深入分析中國核電走出去的優(yōu)勢、劣勢、機會和挑戰(zhàn),比較了走出去的幾種模式。本論文主要的研究成果在于,首次提出了核電“走出去”戰(zhàn)略的完整內容,并根據該戰(zhàn)略提煉出了詳細的戰(zhàn)略實施對策建議。對于核電“走出去”理論研究和實踐都有很強的參考價值。總而言之,中國核電“走出去”戰(zhàn)略應該是一個完整的體系,不能僅僅停留在一個名詞或者定義上。應該涵蓋具體的內容,如實施戰(zhàn)略擬達到的目標、實現的方式、戰(zhàn)略實施的主體、主要產品及品牌等。在此基礎上,再細分出政府、企業(yè)等各參與方的分工與職責,落實各自承擔的具體工作并形成合力。只有保證核電“走出去”戰(zhàn)略內容的完整性、科學性以及可操作性,才能最終成功實現核電安全穩(wěn)妥“走出去”,在國際市場獲得豐碩的成果。
【關鍵詞】:中國核電 “走出去”戰(zhàn)略 研究
【學位授予單位】:中共中央黨校
【學位級別】:博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F125;F426.23
【目錄】:
- 摘要4-6
- Abstract6-12
- 導論12-22
- 一、本文的背景及意義12-13
- (一) 背景12-13
- (二) 意義13
- 二、“走出去”戰(zhàn)略相關理論回顧13-19
- (一) 馬克思主義國際投資理論14-15
- (二) 對外貿易理論15-17
- (三) 區(qū)域經濟一體化理論17-19
- 三、關于核電“走出去”戰(zhàn)略的研究綜述19-20
- 四、研究目標、研究內容及研究方法20-22
- (一) 研究目標20-21
- (二) 研究內容21
- (三) 研究方法21-22
- 第一章 世界主要核電國家核電發(fā)展綜述22-57
- 第一節(jié) 世界主要核電國家發(fā)展歷史及出口經驗總結22-44
- 一、美國23-27
- 二、法國27-30
- 三、俄羅斯30-35
- 四、韓國35-40
- 五、加拿大40-42
- 六、日本42-44
- 第二節(jié) 世界核電當前總體情況以及主要技術路線44-50
- 一、世界核電當前總體情況44-48
- 二、當前主要技術路線48-50
- 第三節(jié) 國際核電市場競爭現狀50-57
- 一、國際核電發(fā)展形勢50-53
- 二、核電強國競爭態(tài)勢以及中國核電的競爭機會53-56
- 三、當前國際核電市場競爭的主要特點56-57
- 第二章 中國核電發(fā)展的歷史、現狀及有關“走出去”成果57-83
- 第一節(jié) 中國核工業(yè)發(fā)展的歷史57-61
- 第二節(jié) 我國核電發(fā)展現狀61-66
- 一、我國核電事業(yè)的發(fā)展進程61-65
- 二、我國核電當前的技術路線65-66
- 第三節(jié) 我國核電已具備“走出去”的能力66-73
- 一、我國核電產業(yè)已具備的能力66-69
- 二、我國當前主要核電出口技術的競爭力69-73
- 第四節(jié) 中國主要核電企業(yè)及其“走出去”成果73-83
- 一、中國核工業(yè)集團公司73-77
- 二、中國廣核集團公司77-79
- 三、國家核電技術有限公司79-80
- 四、中國核工業(yè)建設集團公司80
- 五、核電設備企業(yè)80-83
- 第三章 中國核電“走出去”戰(zhàn)略的提出及其意義83-97
- 第一節(jié) “走出去”戰(zhàn)略理論的形成和發(fā)展83-87
- 第二節(jié) 中國核電“走出去”戰(zhàn)略的提出87-90
- 第三節(jié) 中國核電“走出去”的必要性90-94
- 第四節(jié) 中國核電“走出去”的重要意義94-97
- 第四章 中國核電“走出去”的戰(zhàn)略環(huán)境分析(SWOT-PEST)97-112
- 第一節(jié) SWOT-PEST分析模式的提出97-98
- 第二節(jié) 中國核電“走出去”戰(zhàn)略環(huán)境的SWOT-PEST分析98-112
- 一、中國核電“走出去”內部資源及能力的優(yōu)勢分析(S)98-100
- 二、中國核電“走出去”內部資源及能力的劣勢分析(W)100-103
- 三、中國核電“走出去”的外部機遇分析(O)103-108
- 四、中國核電“走出去”的外部威脅分析(T)108-112
- 第五章 中國核電“走出去”戰(zhàn)略實施的基本方式選擇112-134
- 第一節(jié) 以工程總承包方式“走出去”112-118
- 一、以E+P+C模式“走出去”113-114
- 二、以E+P+CM模式“走出去”114-115
- 三、以E+P模式“走出去”115-116
- 四、以其他工程模式“走出去”116
- 五、工程總承包方式的優(yōu)劣分析116-118
- 第二節(jié) 以直接對外投資方式“走出去”118-122
- 一、我國企業(yè)對外投資的主要動因118-120
- 二、核電行業(yè)的對外直接投資120-121
- 三、直接投資方式的優(yōu)劣分析121-122
- 第三節(jié) 以貿易方式“走出去”122-131
- 一、核電技術出口122-123
- 二、核電設備出口123-127
- 三、以貿易方式“走出去”的模型分析127-130
- 四、貿易方式的優(yōu)劣分析130-131
- 第四節(jié) 其他模式(BOT、PPP模式)131-134
- 一、BOT模式131-132
- 二、PPP模式132-134
- 第六章 中國核電“走出去”戰(zhàn)略的內容及推動其實施的對策134-160
- 第一節(jié) 中國核電“走出去”戰(zhàn)略的內容134-135
- 第二節(jié) 推動中國核電“走出去”戰(zhàn)略實施的主要對策135-160
- 一、政府應采取的對策135-146
- 二、企業(yè)應采取的對策146-155
- 三、金融及保險機構應采取的對策155-157
- 四、行業(yè)協會和中介機構應采取的對策157-160
- 結論160-162
- 參考文獻162-174
- 后記174-175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條
1 齊守智;;世界鈾礦業(yè)正步入快車道[J];世界有色金屬;2011年04期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1條
1 本報記者 朱學蕊;[N];中國能源報;2014年
,本文編號:91830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oufeilunwen/jjglbs/918303.html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