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碩博論文 > 經管博士論文 >

宏觀與微觀:影響巴基斯坦銀行盈余和盈余質量的決定因素

發(fā)布時間:2017-03-29 14:07

  本文關鍵詞:宏觀與微觀:影響巴基斯坦銀行盈余和盈余質量的決定因素,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一、研究背景及意義本研究用盈利能力來評估盈余,同時用會計穩(wěn)健性和收益持續(xù)性來評估盈余質量,經驗性地考察了影響銀行業(yè)盈余和盈余質量的微觀和宏觀因素。為了測定銀行業(yè)的盈利能力,我運用微觀和宏觀經濟變量,找出了對投資者和研究者具有重要意義的相關結論。為了考查盈余質量,我利用兩個十分重要的盈余質量屬性——會計穩(wěn)健型和收益持續(xù)性,觀察了不同的微觀和宏觀經濟因素對這兩個屬性的影響。這些結果給出了新的見解,因為這是第一篇運用巴基斯坦銀行業(yè)數(shù)據進行的研究。一些文獻曾討論過不同時期不同國家銀行業(yè)的盈利能力,但絕大多數(shù)文獻都是針對發(fā)達國家進行的研究。在評估銀行盈利能力的文獻中,Short(1979)、Bourke(1989)、Molyneux and Thornton(1992)、Demerguc-Kunt and Huizinga(1999)、Goddard et al(2004)以及其他人,均運用線性模型來解釋銀行業(yè)績。雖然這些研究關注的是發(fā)達國家,但卻都指出了對發(fā)展中國家進行延伸研究的必要,因此這留給本文一個對發(fā)展中國家比如巴基斯坦進行研究的機會。巴基斯坦的銀行業(yè)正在不斷增強其市場資本化(率),活躍的外國銀行家也正對在巴基斯坦的業(yè)務拓展充滿了興趣,由于競爭,他們將增加了其資產規(guī)模并擴張其業(yè)務范圍。本研究將有助于巴基斯坦政府對銀行業(yè)的全面監(jiān)管;同時本研究也有助于銀行家發(fā)現(xiàn)其盈利能力的薄弱之處。不少文獻曾討論過盈余質量及其不同屬性,但是這些文獻,例如Kormendi and Lipe(1987)、Francis et al.(2004)和Freeman et al(1982),都主要聚焦于發(fā)達國家,因此這也為本文理解發(fā)展中國家盈余質量及其不同屬性創(chuàng)造了機會。眾所周知,有關銀行業(yè)績和盈余質量的數(shù)據為投資者和利益相關者提供了企業(yè)的會計信息。銀行業(yè)績是需要投資者特別關注的關鍵領域,有關銀行業(yè)績的清楚信息為投資者提供了更為清晰的畫面。盈余質量也提供了企業(yè)的會計信息,從廣義上講,財務報告是許多研究者和投資者感興趣的關鍵領域。正如我們所知,盈余的質量意味著財務報告的質量。由此,有兩個重要的評估屬性——會計穩(wěn)健性和收益持續(xù)性,可以提供銀行盈余質量的更為清晰的畫面。在本研究中,我首先從盈利能力的決定因素入手,這些因素會影響企業(yè)的盈余。在過去的二十年中,全球的商業(yè)銀行都面臨著形勢變化的重大改變,這對銀行的業(yè)績產生了不容忽視的影響。宏觀經濟和微觀經濟因素正在以多種方式影響著銀行的業(yè)績表現(xiàn)。將影響商業(yè)銀行業(yè)績的關鍵成功因素分類,就會產生有意義 的計劃指引,從而提高銀行業(yè)的整體業(yè)績和收益質量。在給定商業(yè)銀行重要性的前提下,Panayiotis et al.(2005)的研究發(fā)現(xiàn):影響銀行業(yè)績和盈余質量決定因素的研究吸引了教育調查、銀行管理、經濟市場和銀行管理者的注意。因此,在持續(xù)且不斷變化的,可能會對全球許多國家的銀行業(yè)帶來重要影響的金融和經濟危機中,有關銀行業(yè)績的研究具有重要意義。盡管許多國家都加強了銀行非居間業(yè)務的監(jiān)督管理,但是銀行在一般和多樣化的企業(yè)融資領域仍占據中心地位。有實驗證據顯示:一個健全且盈利的銀行業(yè),在抵抗不利沖擊和保持金融系統(tǒng)穩(wěn)定方面,具有優(yōu)勢地位。Mamatzakis and Remoundos(2003)實證檢驗了希臘商業(yè)銀行1989年-2000年間銀行業(yè)績的決定因素;在他們的研究中,ROA和ROE用來評估商業(yè)銀行的盈利能力,其解釋因素包括內部因素——如管理政策決策和外部因素,如經濟環(huán)境;研究結果表明:有關管理政策決策的變量對希臘商業(yè)銀行的盈利能力產生了主要影響。同時,該文還指出:今后更進一步的研究應該聚焦于國家層面的研究,因為國家層面研究的數(shù)據可得性依賴于相關政策的自然實驗。不同時期不同國家影響銀行結構和銀行業(yè)績的因素多種多樣。盡管許多國家銀行非居間業(yè)務的增長趨勢明顯,但是銀行在一般和特定市場的企業(yè)融資領域仍占據中心地位。一個健全且盈利的銀行業(yè)能夠更好地抵抗不利沖擊,并有助于金融系統(tǒng)的穩(wěn)定。因此,銀行業(yè)績的決定因素引起了學術研究、銀行管理、金融市場和銀行監(jiān)管者的興趣。隨著近年來接連曝出的大型公司,例如安然、世通和南方保健的丑聞,盈余質量的理論引起了金融家、管理者和學者的極大關注。在一個有效的資本市場中,股價隨新信息而調整。不充分的信息會影響股票價格和價格發(fā)現(xiàn)。會計信息(或會計質量)的價值在于這個信息能夠影響到股票價格和價格發(fā)現(xiàn)。會計質量就是財務報告向投資者提供公司可預見現(xiàn)金流信息的準確性(Dechow et al,2010)。二、文獻回顧及評述在會計質量分類工作中,官方并沒給出一個可行框架(Verleun et al.2011)。由于財務報告的廣泛使用,這個問題也將是一個難以理解的概念(Chen et al.2010)。然而,會計信息使用者如能認識到會計質量的概念,他們的思想可能會被提升(Eugene,1988)。在會計質量背后的核心決定因素就是提升財務報告發(fā)展的可靠性、透明性和平等性(Waroonkun and Ussawanitchakit,2011)。因此,盈余質量能夠指明財務報告的主要目標,為投資者、債權人和其他使用者提供觸手可得的信息,以評估公司未來的現(xiàn)金流場景(Entwistle and Phillips,2003)。簡而言之,會計質量就是指財務報告是否顯示出基本的經濟狀況(Chen et al.2010)。為了了解基本的經 濟狀況,會計質量在對收益持續(xù)性、更為合適的損失估計或者會計穩(wěn)健性的表達中能夠明確定義(chen et al.2010,Basu,1997)。理解盈余質量的決定因素及其對企業(yè)的財務影響,是會計學者特別感興趣的。由于盈余質量是無法觀察的,研究者為此設計了多種程序。在我的論文中,對盈余質量我運用了兩個最為重要的度量特征,即為會計穩(wěn)健性和盈余持續(xù)性。本研究運用了兩種盈余質量的度量特征:會計穩(wěn)健性和盈余持續(xù)性。眾所周知,關于盈余質量沒有固定的度量特征,在現(xiàn)存研究中運用的是兩種一般性的度量特征。第一種盈余質量度量特征是以會計數(shù)據為基礎,它又有兩個被廣泛運用的度量特征:盈余持續(xù)性(freeman et al 1982.kermandi and lipe 1985,Ohlson 1995)和會計穩(wěn)健性(Basu,1997.Ball and Shiva Kumar,2005,Nicholas,2009)。第二種方法是以股價為基礎來度量盈余質量(Francis and Schipper,1999以及Ecker、Francis、Kim、Olsson and Schipper,2006)。在此我利用第一種方式來度量盈余質量。首先,會計穩(wěn)健性吸引了對收益質量感興趣的人們,它被認為是盈余質量的主要特征。簡而言之,我將盈余報告質量概述為財務報表對投資者、債權人、管理者和所有與銀行簽約的其他當事人的有用性。繼Basu(1997)之后,人們度量了一個雖然單一但又十分重要的報告質量特征:在財務報表中確認經濟虧損的及時性。虧損的及時確認通常能增加財務報表的有用性,尤其是在公司治理和債務協(xié)議方面。公司治理方面之所以會受到虧損及時確認的影響,是因為虧損的及時確認使管理層能避免投資于事前凈現(xiàn)值就為負的投資項目,同時也可能不會在事后繼續(xù)經營現(xiàn)金流為負的投資項目。債務協(xié)議方面之所以會受到虧損及時確認的影響,是因為虧損的及時確認能夠提供有關貸款定價更為準確的信息,并且基于事后的會計比率,還能迅速地觸及由于違約引發(fā)的債務協(xié)議權力(比如年金、杠桿、投資和分紅等限制)。因此,毫無疑問地講,經濟虧損的及時確認是財務報告質量的一個重要特征(Ball et al.2005)。在本研究中,我使用了條件穩(wěn)健性。目前的會計學者指出穩(wěn)健性有加速確認財務虧損和推遲確認經濟利得的結果(Basu,1997;Watts,2003a)。因此,在穩(wěn)健性下,經濟虧損比經濟利得在收益中得以更早確認。Basu(1997)將穩(wěn)健性的本質描述為盈余的不對稱的及時性,它已主導了近幾年許多關于會計穩(wěn)健性的實證和學術研究。Kanagaretnam et al.(2013)的研究強調了兩個主要的研究問題,即國家文化維度中的個人主義和不確定性規(guī)避是否影響以及如何影響銀行業(yè)的會計穩(wěn)健性及其風險承擔。為此,他們分析了金融危機之前,2000-2006年間來自70個國家的銀行樣本,隨后他們探究了在2007-2009的金融危機期間,文化與銀行破產和財務困難之間的關系。他們的實驗結果表明:處于低個人主義和高度不確定性規(guī)避社會中的銀行比那些處于高度個人主義和低不確定性規(guī)避社會中的銀行在報告盈余方面更加穩(wěn)健。所以,許多影響會計穩(wěn)健性的其他因素值得研究。盈余持續(xù)性的提高意味著財務報告的高質量或高盈余質量,因而盈余持續(xù)性是重要的。Revsine et al.(1999)和Bodie et al.(2002)認為持續(xù)性較好的盈余具有較好的質量。同時他們闡明了持續(xù)性、應計項和盈余質量之間的相互關系,認為低水平的應計項會產生盈余的高持續(xù)性,從而產生盈余的高質量。從可持續(xù)盈利是高質量盈利的觀點出發(fā),盈余持續(xù)性是盈余的一種度量。盈余持續(xù)性的定義將盈余分為兩類,一類即是所謂的可持續(xù)盈余,另一類則是偶然性盈余?沙掷m(xù)盈余指的是那些能作為未來盈余良好信號的盈余,即企業(yè)在一個長時期內重復產生的盈余;而偶然性盈余指的是那些暫時產生的盈余,不它能重復產出,因而不能作為未來盈余的良好信號。大多數(shù)盈余持續(xù)性研究的重心是盈余對股東進行價值評估的有用性。根據Dechow,et al(2010)的觀點,驅動該研究主流之一的假設是:持續(xù)性更好的盈余是股權價值評估模型的較好的輸入變量,因而一個持續(xù)性更好的盈余數(shù)字會比不太持續(xù)的盈余數(shù)字擁有更高的質量。在這一點上,盈余持續(xù)性反映了盈余創(chuàng)新對預期未來盈余的影響,這將有助于解釋盈余和企業(yè)價值之間的關系(KormendiLipe,1987)。Ohlson(1995)指出:在給定盈余時間序列特征的前提下,對會計文獻而言,盈余創(chuàng)新的概念有相關含義,即它能將會計信息納入到價值評估程序中。三、研究過程與結果1.銀行盈利能力的影響因素為了檢驗各種因素對銀行盈利能力的影響,本研究沿用了Vong等(2009)的方法。鑒于我們所用數(shù)據和模型的動態(tài)特性,最小二乘估計方法將會產生偏差和不穩(wěn)定的估計結果。因此,我們采用了動態(tài)面板估計方法,該方法能處理數(shù)據偏差和似然值的不一致性。研究結果表明:資產平減后的營業(yè)現(xiàn)金流對銀行的盈利能力有正向影響,這正好說明本文研究期間為什么巴基斯坦的銀行要有效利用銀行主要資產來創(chuàng)造現(xiàn)金。在我的研究中,發(fā)現(xiàn)融資成本會對銀行的盈利能力產生顯著的負面影響,這正好說明為什么巴基斯坦的銀行不吸收廉價存款或其銀行管理未能將廉價存款轉化為銀行的盈利能力。這取決于銀行支付給存款人的利息費用是否可以轉嫁到作為資產負債表資產方的借款人頭上。如果銀行能夠采用加成定價策略,那么支付給存款人的融資成本本身將不會是影響銀行盈利能力的因素。當我把銀行分為大型銀行和小型銀行后,本文發(fā)現(xiàn):銀行的規(guī)模也會對銀行的盈利能力產生顯著影響,對大銀行而言,銀行的規(guī)模大小是判斷一個銀行盈利能力的重要因素。因為 大銀行更關注盈利能力,而小銀行更關注他們的成長性,即使以犧牲盈利為代價也在所不惜,他們通常要的是市場份額。用來檢驗影響銀行盈利能力的宏觀經濟因素主要包括國內生產總值(GDP)、利率和金融危機。研究結果表明:在我研究的2006-2012年間,GDP增長對銀行盈利能力產生了正向影響,這個正好說明本文研究期間寬松的貨幣政策所導致。當經濟增長,貸款的違約風險也降低了。寬松的貨幣政策會給借款人帶來更多的便利,此時借款人很容易在資本市場以低廉的利率獲得貸款,這會對銀行的盈利能力有正向作用。我的研究顯示:利率對銀行的盈利能力也有顯著的正向影響。利率的影響作用取決于銀行資產組合在短期和長期的變化程度和速度。通貨膨脹與國內銀行的盈利能力成正相關關系,因為銀行能夠預期通貨膨脹水平并且能相應地調整利率,從而獲得更高的盈利性。在我的研究期間,金融危機沒有影響銀行的盈利能力,這說明銀行管理完全可以抵御金融風暴。2.銀行會計穩(wěn)健型的影響因素為了檢驗宏觀經濟因素對會計穩(wěn)健性的影響,本研究借鑒了Ball and Shiva Kumar(2005)和Nicholas(2009)模型。一般而言,我們信奉的穩(wěn)健原則見證了識別好消息比識別壞消息需要更好的確認標準(Basu 1997)。本文的研究發(fā)現(xiàn):巴基斯坦的銀行業(yè)存在會計穩(wěn)健。它表明我的樣本中收益增加的確認是更不及時,也是更持續(xù)的。結果清楚表明:與報告盈余增加相比,銀行更及時地報告了盈余下降,此時只需要較低的可驗證標準,意味著巴基斯坦的銀行經理們穩(wěn)健地報告了銀行收益。關于影響會計穩(wěn)健性的宏觀經濟因素,本文的研究發(fā)現(xiàn):金融危機與會計穩(wěn)健性顯著負相關。這可以解釋為,在金融危機時期,巴基斯坦的銀行并未穩(wěn)健地進行財務報告;還表明銀行更喜歡盈余持續(xù)性并且存在導致未來盈余下降更高的盈余反轉。在金融危機中,投資者持懷疑態(tài)度占據了主導地位,同時任何好消息與壞消息都重疊在一起。大部分投資者通過進一步削減公司資本來應對壞消息。為了努力應對這些負面反應,銀行經理有動力比平時更多地確認好消息。在我的研究中,國民生產總值(GDP)是最為重要的影響因素。本文的研究發(fā)現(xiàn):經濟增長使財務報告變得更加穩(wěn)健。它還表明,確認收益下降比確認收益增加更及時。這也可以解釋為:當GDP增加時,銀行經理更關注好消息而不是壞消息。關于通貨膨脹影響會計穩(wěn)健性的研究結果表明:國內通貨膨脹的加劇降低了巴基斯坦銀行的會計穩(wěn)健性水平。關于利率影響會計穩(wěn)健性的研究結果表明:利率與會計穩(wěn)健性呈負相關關系。這可以解釋為,利率的上升將減少會計報告的穩(wěn)健水平。這也表明識別盈余下降比識別收益增加更及時。3.銀行盈余持續(xù)性的影響因素為檢驗影響盈余持續(xù)性微觀和宏觀經濟因素,本研究利用了Freeman和Ohlson(1992)模型。我的研究結果表明:銀行規(guī)模是影響其盈余持續(xù)性的特定變量,盈余持續(xù)性與銀行規(guī)模之間存在正相關關系。在我的樣本研究期間,銀行規(guī)模增加也增加了盈余的持續(xù)性進而提高了盈余質量水平,因為在我的研究中,采用盈余持續(xù)性作為盈余質量的屬性。這在廣義的術語表明會計信息對投資者決策有用的質量。關于影響盈余持續(xù)性的宏觀經濟因素,本文的研究結果表明:一些顯著的發(fā)現(xiàn)和我的期望一致。金融危機與盈余持續(xù)性負相關,顯示在金融風暴中報告盈余的質量低;GDP與盈余持續(xù)性正相關,意味著經濟增長改善了盈余質量。伴隨經濟增長而帶來的盈余質量改善,為投資者進行價值評估提供了質量不斷提高的財務報告利潤。本文的研究結果還表明:通貨膨脹與盈余持續(xù)性負相關,這可解釋為經理對通貨膨脹的非準確預期使一些非正常盈余增長,這反過來又降低了盈余的持續(xù)性。利息是影響盈余持續(xù)性的最后一個宏觀經濟變量,它也可能對盈余持續(xù)性產生影響。本文的研究結果表明,盈余持續(xù)性與利率存在正相關關系,即利率的增加也增加了盈余的質量,表明基本沒有異常收益。
【關鍵詞】:盈余質量 盈利能力 會計穩(wěn)健性 收益持續(xù)性 巴基斯坦銀行業(yè)
【學位授予單位】:重慶大學
【學位級別】:博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F831.2;F830.42
【目錄】:
  • 摘要3-9
  • ABSTRACT9-14
  • CHAPTER 1 INTRODUCTION14-24
  • 1.1 OVERVIEW14-21
  • 1.2 CONTRIBUTIONS OF STUDY21-22
  • 1.3 ORGANIZATION OF THESIS22-24
  • CHAPTER 2 THEORETICAL BACK GROUND24-40
  • 2.1 FUNCTION OF BANKS24-25
  • 2.2 RATIONAL FOR REGULATION AND SUPERVISION25-26
  • 2.3 RECENT DEVELOPMENT IN REGULATION OF BANKS26-28
  • 2.4 PAKISTANI BANKING SECTOR28-31
  • 2.4.1 1940 - 195929
  • 2.4.2 1960  197429-30
  • 2.4.3 1991  199730
  • 2.4.4 Privatization of Banks 1992-200030-31
  • 2.4.5 Current Status of Banks in Pakistan31
  • 2.5 ISLAMIC BANKS IN PAKISTAN31-35
  • 2.5.1 Prohibition of Interest in Islamic Banking31
  • 2.5.2 Prohibition of Interest in the Holy Quran31-32
  • 2.5.3 Functions of Islamic Bank32-33
  • 2.5.4 Operations and Products of Islamic Bank33-34
  • 2.5.5 Financing pattern and Products of Islamic banks34-35
  • 2.6 GENERAL IMPACT OF BANK PROFITABILITY35-37
  • 2.7 ACCOUNTING COSERVATISM37-39
  • 2.8 EARNING PERSISTENCE39-40
  • CHAPTER 3 LITERARTURE REVIEW40-59
  • 3.1 DETERMINANT OF BANK PROFITABILITY40
  • 3.2 LITERATURE ON MICROECONOMIC DETERMINANTS40-48
  • 3.3 LITERATURE ON MACROECONOMIC DETERMINANTS48-53
  • 3.3.1 GDP48
  • 3.3.2 Interest Rates48-50
  • 3.3.3 Inflation Rates50-51
  • 3.3.4 Financial crisis51-53
  • 3.4 LITERATURE ON ACCOUNTING CONSERVATISM53-57
  • 3.5 LITERATURE ON EARNING PERSISTENCE57-59
  • CHAPTER 4 CONCEPTUAL FRAMEWORK59-72
  • 4.1 THEORETICAL FRAME WORK FOR BANKS PROFITABILITY59-62
  • 4.1.1 Traditional accounting measures of profitability59-60
  • 4.1.2 Economic measures of profitability60-61
  • 4.1.3 Model for profitability61
  • 4.1.4 Linear regression model61-62
  • 4.2 THEORETICAL FRAMEWORK FOR ACCOUNTING CONSERVATISM MEASURES62-67
  • 4.2.1 Asymmetrical Timeliness Measure for Conservatism63-64
  • 4.2.2 Book-to-Market Ratio Measure for Conservatism64
  • 4.2.3 Negative Accruals Measure for Conservatism64-65
  • 4.2.4 Hidden Reserves Measure for Conservatism65-66
  • 4.2.5 Asymmetrical Accruals to Cash Flows Measure for Conservatism66-67
  • 4.2.6 Model for Accounting Conservatism67
  • 4.3 THEORETICAL FRAMEWORK FOR EARNINGS PERSISTENCE67-72
  • 4.3.1 Ohlson (1995) Model a Background67-69
  • 4.3.2 Freeman and Ohlson(1982)69-70
  • 4.3.3 Model for earning persistence70-72
  • CHAPTER 5 BANKS PROFOTABILITY72-88
  • 5.1 DETERMINANT SELECTION72
  • 5.2 DEPENDENT VARIABLES72-73
  • 5.2.1 Return on Equity73
  • 5.2.2 Net interest Margin73
  • 5.3 INDEPENDENT VARIABLES73-77
  • 5.3.1 Microeconomic Variables74-75
  • 5.3.2 Macroeconomic Variables75-77
  • 5.4 DATA77
  • 5.5 DATA SOURCE77
  • 5.6 SAMPLES77-78
  • 5.7 DESCRIPTIVE STATISTICS78
  • 5.8 MODEL78-81
  • 5.8.1 The Linear Regression79
  • 5.8.2 Empirical Model79-81
  • 5.9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VARIABLES81
  • 5.10 T TESTS OF MEAN DIFFERENCE81-84
  • 5.11 REGRESSION RESULTS FOR PROFITABILITY MEASURE ROE84-86
  • 5.12 REGRESSION RESULTS FOR PROFITABILITY MEASURE NIM86
  • 5.13 SUMMARY86-88
  • CHAPTER 6 ACCOUNTING CONSERVATISM88-104
  • 6.1 DATA AND RESEARCH DESIGN88
  • 6.2 DATA SOURCE88
  • 6.3 SAMPLES88-89
  • 6.4 DESCRIPTIVE STATISTIC89-90
  • 6.6 CORRELATION90
  • 6.7 MODEL90-92
  • 6.8 THE EMPIRICAL MODEL FOR THE EFFECT OF FINANCIAL CRISIS ON ACCOUNTINGCONSERVATISM92-94
  • 6.9 THE EMPIRICAL MODEL USED FOR THE EFFECT OF GDP ON ACCOUNTING CONSERVATISM94-95
  • 6.10 THE EMPIRICAL MODEL FOR THE EFFECT OF INFLATION ON ACCOUNTINGCONSERVATISM95-97
  • 6.11 THE EMPIRICAL MODEL FOR THE EFFECT OF INTEREST ON ACCOUNTING CONSERVATISM97-98
  • 6.12 ROBUST TESTS FOR MACROECONOMIC VARIABLES98-101
  • 6.13 SUMMARY101-104
  • CHAPTER 7 EARNING PERSISTENCE104-120
  • 7.1 DATA AND RESEARCH DESIGN104
  • 7.2 DATA SOURCE104
  • 7.3 SAMPLES104-105
  • 7.4 MODEL105-106
  • 7.5 DESCRIPTIVE STATISTIC106
  • 7.6 CORRELATION106-107
  • 7.7 EFFECT OF MACROECONOMIC VARIABLES ON EARNING PERSISTENCE107-111
  • 7.7.1 Effect of Financial Crisis on Earning Persistence107-108
  • 7.7.2 Effect of GDP on Earning Persistence108-109
  • 7.7.3 Effect of Inflation on Earning Persistence109-110
  • 7.7.4 Effect of Interest on Earning Persistence110-111
  • 7.8 BANK-LEVEL INFLUENCE FACTORS TO EARNING PERSISTENCE111-113
  • 7.8.1 Effect of Size on earning persistence111-112
  • 7.8.2 Effect of funding cost on earning persistence112-113
  • 7.9 ROBUST TESTS113-118
  • 7.9.1 Robust Test for earning persistence113-114
  • 7.9.2 Robust Test for macroeconomic variables114-117
  • 7.9.3 Robust tests for bank specific variables117-118
  • 7.10 SUMMARY118-120
  • CHAPTER 8 CONCLUSION AND RECOMMENDATIONS120-124
  • 8.1 DETERMINANT OF PROFITABILITY120-121
  • 8.2 DETERMINANT OF ACCOUNTING CONSERVATISM121-122
  • 8.3 DETERMINANT OF EARNINGS PERSISTENCE122
  • 8.4 LIMITATION AND FUTURE RESEARCH RECOMMENDATIONS122-124
  • ACKNOWLEDGEMENT124-126
  • REFERENCES126-132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侯曉紅;;上市公司盈余質量的六維分析[J];財會月刊;2006年25期

2 孫建華;;論上市公司盈余質量治理[J];會計之友(上旬刊);2008年01期

3 王妍;;股權結構、代理沖突與盈余質量分析[J];中國商界(下半月);2008年11期

4 郭磊;劉蘇雨;;新會計準則與盈余質量[J];黑龍江對外經貿;2008年11期

5 王勇;孫翠萍;;國內外盈余質量研究綜述[J];財會月刊;2009年36期

6 陳輝發(fā);蔣義宏;;會計協(xié)調、會計準則與盈余質量——來自歐盟上市公司的經驗證據[J];中國地質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3期

7 呂久琴;惠豐廷;;民營化上市公司盈余質量下降的影響因素[J];杭州電子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2期

8 唐建榮;陳鈺s,

本文編號:274640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oufeilunwen/jjglbs/274640.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All Rights Reserved | 網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2ea3f***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