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劑化富勒烯的高壓新結構和性質研究:摻雜溶劑分子的調控作用
【圖文】:
吉林大學博士學位論文如圖 1.1(a)所示,C60分子是由 12 個五元環(huán)和 20 個六元環(huán)(共 60 個碳原子)所拼接而成的足球型三十二面體(又稱為截角二十面體),其碳籠直徑為 0.71nm,點群為 Ih。這種高度對稱的球型結構,使得 C60分子碳籠球面上的碳原子能夠分攤一定的外部壓力,,從而使單分子 C60異常堅固。理論預測單個 C60分子的體模量甚至會超過金剛石[1,2]。此外,C60分子碳籠上每個五元環(huán)都被相鄰的五個六元環(huán)所隔開,這種原則被稱為“孤立五元環(huán)原則”。由于五環(huán)上的 σ 鍵中存在張力,如果相連就會使分子中張力增大,導致分子不穩(wěn)定,因此五元環(huán)需被沒有張力的六元環(huán)隔開。另外,由于 C60分子是一個封閉的球型分子,所以碳籠表面呈彎曲狀,這將導致 C60分子含有部分的 sp3雜化的共價鍵。C60分子的基本物理參數(shù),在表 1.1 中給出[3]。
[10]。圖1.2 低溫條件下sc結構的C60晶體結構模型(a)[3]和C70晶體中C70分子取向隨溫度變化示意圖(b)[10]1.1.3 富勒烯的特殊性質通過對富勒烯材料的研究,人們發(fā)現(xiàn)富勒烯材料有著很多優(yōu)異的特性,在光電器件,磁性材料,超硬材料等方向都有著巨大的應用潛力。1.1.3.1 發(fā)光特性C60晶體是半導體材料,其禁帶寬度為 1.69eV[3],但是由于其分子結構的高度對稱性,使得其導帶到價帶間的電子躍遷被嚴格禁止,因此在真空條件下發(fā)光強度很弱。C70晶體也是一種半導體材料,其禁帶寬度為 1.8eV[3],在空氣中具有較強的發(fā)光峰
【學位授予單位】:吉林大學
【學位級別】:博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7
【分類號】:O521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楊金龍,李群祥,陳招英;富勒烯的理論研究[J];科技導報;2004年10期
2 李玉良,劉輝彪,朱道本;富勒烯科學的若干研究進展[J];科技導報;2004年10期
3 鄧順柳;譚元植;謝素原;黃榮彬;鄭蘭蓀;;富勒烯新結構的研究進展[J];廈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年02期
4 韋禾;;英研制成新型富勒烯材料[J];科學;1993年05期
5 張欣;;王春儒:讓“納米王子”走向大眾[J];科學中國人;2014年05期
6 何法信,趙世允;碳家族中的新成員[J];曲阜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98年02期
7 錢江,徐宏,錢士雄,汪長春;高聚物-富勒烯體系薄膜微微秒三倍頻效應研究[J];光學學報;1997年10期
8 ;科研進展[J];中國科學院院刊;2006年04期
9 楊國偉,袁放成;富勒烯薄膜的波導Raman散射增強效應[J];科學通報;1996年14期
10 傅柔勵,葉紅娟,傅榮堂,于志剛,孫鑫;C_(60)中非線性激發(fā)的動力學研究[J];物理學報;1994年08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2條
1 王春儒;;打破富勒烯的獨立五元環(huán)規(guī)則[A];中國化學會第二十五屆學術年會論文摘要集(上冊)[C];2006年
2 王培杰;方炎;;富勒烯C_(60)、C_(70)分子在金納米顆粒表面的吸附趨向的SERS以及群理論研究[A];第十五屆全國光散射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09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條
1 華凌;新方法合成的富勒烯硬度超鉆石[N];科技日報;2014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崔金星;大碳籠富勒烯和內嵌金屬富勒烯的高壓研究[D];吉林大學;2016年
2 郝彤;基于富勒烯的支架材料研制及在心肌組織工程的應用[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6年
3 杜明潤;溶劑化富勒烯的高壓新結構和性質研究:摻雜溶劑分子的調控作用[D];吉林大學;2017年
4 任小元;富勒烯及其衍生物的理論與實驗研究[D];浙江大學;2005年
5 許磊;大富勒烯結構與穩(wěn)定性的理論研究[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07年
6 廖照江;非經(jīng)典C_(60)的捕獲和富勒烯形成機理研究[D];廈門大學;2007年
7 袁勇波;原子小團簇激發(fā)態(tài)性質及摻雜富勒烯密度泛函計算研究[D];南京理工大學;2007年
8 崔雯;新型富勒烯摻雜復合材料的合成及其高壓相變研究[D];吉林大學;2014年
9 岳鋅;原子與富勒烯籠的相互作用的第一性原理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07年
10 陳晨;基于富勒烯、卟啉和咔咯的新穎二元體系的構筑及性質研究[D];南開大學;2013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楊婷;內嵌原子簇富勒烯的制備,結構表征及化學反應性的研究[D];蘇州大學;2015年
2 龔文林;富勒烯聚縮水甘油醚硝酸酯及其鉛/銅鹽的合成與熱性能研究[D];西南科技大學;2015年
3 顧艷;手性C_(60)富勒烯液晶的合成及表征[D];蘇州大學;2014年
4 馬麗霞;富勒烯材料修飾電極的制備及其在電催化中的應用[D];東華大學;2016年
5 蘇強;非富勒烯有機受體/共扼聚合物太陽能電池的研究[D];蘭州交通大學;2016年
6 趙劍鋒;富勒烯衍生物合成、表征及金屬富勒烯高壓結構形變研究[D];中國計量大學;2016年
7 陳微微;n-型自摻雜富勒烯銨鹽構效關系研究[D];浙江大學;2016年
8 朱峰;微環(huán)境影響的富勒烯電弧合成[D];廈門大學;2009年
9 韓曉晨;金屬富勒烯合成及提取方法的研究[D];東北大學;2008年
10 徐莉;內嵌金屬富勒烯的計算研究[D];西南大學;2012年
本文編號:255166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oufeilunwen/jckxbs/25516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