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叔胺—膦酰胺雙功能催化劑的開發(fā)及其在立體發(fā)散性合成中的應用
發(fā)布時間:2021-05-14 02:06
本論文設計合成了兩類新型手性叔胺-膦酰胺雙功能催化劑,并探索了通過改變催化劑中的氫鍵給體來調(diào)控反應非對映選擇性的新策略。在此基礎上,發(fā)展了兩類立體發(fā)散性的α-取代-α-疊氮酮與Michael受體的不對稱催化新反應。具體如下:1)設計合成了兩類新型手性叔胺-膦酰胺雙功能催化劑:一類是基于手性α-氨基酸骨架,其開鏈性質(zhì)富于結(jié)構(gòu)柔性和取代基多樣性;另一類是基于金雞納堿骨架,其C6’和C9位分別含有酚羥基和膦酰胺這兩類氫鍵給體。2)利用苯丙氨酸衍生的叔胺-膦酰胺雙功能催化劑,成功實現(xiàn)了α-疊氮酮與硝基烯烴的立體發(fā)散性的Michael加成反應,以高的產(chǎn)率和優(yōu)秀的立體選擇性得到順式手性三級疊氮。將催化劑中的膦酰胺改為雙氫鍵給體方酰胺時,該反應則以優(yōu)秀的對映和非對映選擇性獲得反式為主的產(chǎn)物。由此通過利用兩種催化劑及其對映異構(gòu)體來分別催化反應,即可同時獲得產(chǎn)物的四種立體異構(gòu)體。理論計算研究表明,兩類叔胺-氫鍵給體催化劑與底物識別模式的不同是成功實現(xiàn)非對映選擇性調(diào)控的關(guān)鍵。3)利用奎寧衍生的膦酰胺雙氫鍵給體催化劑,在六氟異丙醇為添加劑的作用下,實現(xiàn)了α-疊氮酮與β,γ-不飽和-α-酮酸酯的立體發(fā)散性的不...
【文章來源】:華東師范大學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235 頁
【學位級別】:博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立體發(fā)散性合成
1.2 不對稱催化立體發(fā)散性合成的挑戰(zhàn)及主要策略
1.2.1 單手性催化劑
1.2.2 手性催化劑組合
1.3 論文立題
第二章 叔胺-膦酰胺雙功能催化劑的設計與合成
2.1 叔胺-氫鍵給體雙功能催化
2.2 手性胺-膦酰胺雙功能催化劑
2.3 課題設計
2.4 金雞納堿衍生的叔胺-膦酰胺雙功能催化劑124的合成
2.5 α-氨基酸衍生的叔胺-膦酰胺雙功能催化劑127的合成
2.6 本章小結(jié)
第三章 立體發(fā)散性合成手性三級疊氮
3.1 α-手性疊氮化合物的研究價值
3.2 不對稱催化合成α-手性疊氮化合物
3.2.1 不對稱親核疊氮化反應
3.2.2 不對稱親電疊氮化反應
3.2.3 有機疊氮化合物的不對稱官能團化反應
3.3 課題設計
3.4 α-疊氮酮與硝基烯烴的不對稱Michael加成反應研究
3.4.1 條件優(yōu)化
3.4.2 順式選擇性加成的底物普適性考察
3.4.3 反式選擇性加成的底物普適性考察
3.4.4 產(chǎn)物203a的立體發(fā)散性合成及其轉(zhuǎn)化
3.4.5 反應機理研究
3.5 α-疊氮茚酮與β,γ-不飽和-α-酮酸酯的不對稱Michael加成反應研究
3.5.1 順式選擇性加成反應研究
3.5.2 反式選擇性加成反應研究
3.5.3 加成產(chǎn)物227o的立體發(fā)散性合成及其轉(zhuǎn)化
3.5.4 可能的反應過渡態(tài)
3.6 本章小結(jié)
第四章 全文總結(jié)
第五章 實驗部分
5.1 實驗通則
5.2 催化劑與2-疊氮茚酮的合成
5.3 α-疊氮酮與硝基烯烴的不對稱Michael加成反應研究
5.4 α-疊氮酮與β,γ-不飽和-α-酮酸酯的不對稱Michael加成反應研究
5.5 部分單晶數(shù)據(jù)
參考文獻
附錄一 主要化合物一覽表
附錄二 新化合物數(shù)據(jù)一覽表
附錄三 已知化合物一覽表
附錄四 代表性化合物譜圖
作者簡歷及科研成果
致謝
本文編號:3185061
【文章來源】:華東師范大學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235 頁
【學位級別】:博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立體發(fā)散性合成
1.2 不對稱催化立體發(fā)散性合成的挑戰(zhàn)及主要策略
1.2.1 單手性催化劑
1.2.2 手性催化劑組合
1.3 論文立題
第二章 叔胺-膦酰胺雙功能催化劑的設計與合成
2.1 叔胺-氫鍵給體雙功能催化
2.2 手性胺-膦酰胺雙功能催化劑
2.3 課題設計
2.4 金雞納堿衍生的叔胺-膦酰胺雙功能催化劑124的合成
2.5 α-氨基酸衍生的叔胺-膦酰胺雙功能催化劑127的合成
2.6 本章小結(jié)
第三章 立體發(fā)散性合成手性三級疊氮
3.1 α-手性疊氮化合物的研究價值
3.2 不對稱催化合成α-手性疊氮化合物
3.2.1 不對稱親核疊氮化反應
3.2.2 不對稱親電疊氮化反應
3.2.3 有機疊氮化合物的不對稱官能團化反應
3.3 課題設計
3.4 α-疊氮酮與硝基烯烴的不對稱Michael加成反應研究
3.4.1 條件優(yōu)化
3.4.2 順式選擇性加成的底物普適性考察
3.4.3 反式選擇性加成的底物普適性考察
3.4.4 產(chǎn)物203a的立體發(fā)散性合成及其轉(zhuǎn)化
3.4.5 反應機理研究
3.5 α-疊氮茚酮與β,γ-不飽和-α-酮酸酯的不對稱Michael加成反應研究
3.5.1 順式選擇性加成反應研究
3.5.2 反式選擇性加成反應研究
3.5.3 加成產(chǎn)物227o的立體發(fā)散性合成及其轉(zhuǎn)化
3.5.4 可能的反應過渡態(tài)
3.6 本章小結(jié)
第四章 全文總結(jié)
第五章 實驗部分
5.1 實驗通則
5.2 催化劑與2-疊氮茚酮的合成
5.3 α-疊氮酮與硝基烯烴的不對稱Michael加成反應研究
5.4 α-疊氮酮與β,γ-不飽和-α-酮酸酯的不對稱Michael加成反應研究
5.5 部分單晶數(shù)據(jù)
參考文獻
附錄一 主要化合物一覽表
附錄二 新化合物數(shù)據(jù)一覽表
附錄三 已知化合物一覽表
附錄四 代表性化合物譜圖
作者簡歷及科研成果
致謝
本文編號:318506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oufeilunwen/gckjbs/3185061.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