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ER導體異型鎧甲無損檢測技術研究
【學位授予單位】: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學位級別】:博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7
【分類號】:TL64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衍;;超聲相控陣技術 第五部分 相控陣超聲主要公式和基本參數(續(xù))[J];無損探傷;2008年06期
2 趙俊;巫世晶;;火車車輪輪輞超聲相控陣檢測[J];無損檢測;2009年09期
3 楊天雪;;延時分辨率對超聲相控陣檢測性能的影響[J];質量技術監(jiān)督研究;2009年06期
4 王海濤;史振;程繼隆;蔣俊;梁斌;;超聲相控陣技術的仿真試驗[J];無損檢測;2011年02期
5 劉曉睿;強天鵬;鄔冠華;孫忠波;肖雄;鄭凱;;無楔塊條件下超聲相控陣的聚焦特性測試[J];無損檢測;2012年03期
6 劉冬冬;師芳芳;張碧星;;超聲相控陣技術在管材檢測中的應用[J];無損檢測;2013年05期
7 李衍;;提高超聲相控陣對裂紋端部衍射信號的分辨力[J];無損探傷;2007年03期
8 燕會明;宋文愛;陳以方;;超聲相控陣成像方法研究[J];無損檢測;2009年01期
9 蒲波;杜堅;陳學鋒;劉瀚檐;;基于超聲相控陣技術的粘接性能檢測研究[J];儀表技術;2011年06期
10 李衍;;標準超聲相控陣檢測技術[J];無損探傷;2012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姜衛(wèi)東;;超聲相控陣——超聲檢測技術的一場革命[A];晉冀魯豫鄂蒙云貴川滬甘湘渝十三省(市區(qū))機械工程學會2008年學術年會——機電工程類技術應用論文集[C];2008年
2 李亞奇;汪承灝;宮俊杰;;超聲相控陣電子系統(tǒng)研制[A];2007’促進西部發(fā)展聲學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07年
3 張碧星;;超聲相控陣聚焦與掃描方法研究[A];泛在信息社會中的聲學——中國聲學學會2010年全國會員代表大會暨學術會議論文集[C];2010年
4 譚宜濤;蔡明飛;施成龍;張碧星;;一種超聲相控陣系統(tǒng)的故障在線檢測方法[A];2013中國西部聲學學術交流會論文集(下)[C];2013年
5 郭濤;曾益;張建秋;;超聲相控陣的數字相位控制系統(tǒng)[A];2009全國虛擬儀器大會論文集(二)[C];2009年
6 李亞奇;張迪;;基于USB接口的超聲相控陣系統(tǒng)設計與實現(xiàn)[A];2006’和諧開發(fā)中國西部聲學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06年
7 師芳芳;鄧方青;吳先梅;張碧星;柯宜京;宮俊杰;;超聲相控陣井壁成像研究[A];2008年全國聲學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8年
8 張蕾;;超聲相控陣檢查A320系列飛機大翼頂部后緣蒙皮下表面腐蝕[A];2012陜西省第十三屆無損檢測年會論文集[C];2012年
9 程繼隆;王海濤;田貴云;蔡佳慧;朱永凱;;基于FPGA的超聲相控陣發(fā)射與接收系統(tǒng)的實現(xiàn)[A];第七屆全國信息獲取與處理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9年
10 柯宜京;宮俊杰;李亞奇;吳先梅;;超聲相控陣檢測系統(tǒng)研制[A];2008年全國聲學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8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條
1 吳先梅 張碧星;國內首臺超聲相控陣管材無損檢測設備研制成功[N];世界金屬導報;2011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4條
1 劉小川;ITER導體異型鎧甲無損檢測技術研究[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17年
2 孫亞杰;基于超聲相控陣原理的結構健康監(jiān)測技術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10年
3 楊曉霞;超聲相控陣汽車發(fā)動機內腔腐蝕檢測關鍵技術研究[D];天津大學;2014年
4 孫芳;超聲相控陣技術若干關鍵問題的研究[D];天津大學;2012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胡夢雪;基于FPGA超聲相控陣檢測設備的研究[D];南昌航空大學;2015年
2 宋靖宇;基于電磁超聲相控陣的管道檢測方法研究[D];沈陽工業(yè)大學;2016年
3 劉會彬;超聲相控陣檢測中的信號散射特征研究[D];南昌航空大學;2016年
4 駱曉祥;32通道模塊化超聲相控陣硬件系統(tǒng)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16年
5 劉志浩;對接焊縫的超聲相控陣檢測及三維成像分析[D];南昌航空大學;2016年
6 鄧勇;曲軸超聲相控陣檢測方法研究[D];南昌航空大學;2016年
7 周一亮;U肋角焊縫的超聲相控陣檢測技術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6年
8 徐靜;橋梁錨具的超聲相控陣檢測技術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6年
9 汪文;超聲相控陣成像系統(tǒng)技術研究及軟件實現(xiàn)[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16年
10 仲光明;基于FPGA的超聲相控陣檢測系統(tǒng)的研究與設計[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16年
,本文編號:254840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oufeilunwen/gckjbs/25484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