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薄二維納米材料的電子結構調(diào)控及其在光催化領域的應用
本文選題:超薄 切入點:二維 出處:《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17年博士論文 論文類型:學位論文
【摘要】:近些年來,由于人類對化石燃料的過度開發(fā)和使用,當今社會面臨著嚴峻的能源與環(huán)境危機。因此,我們亟需開發(fā)新型的環(huán)境友好型能源以實現(xiàn)社會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在能源轉換領域中,半導體光催化反應能直接將太陽能轉化為清潔的化學能源,它被認為是一種解決環(huán)境污染與能源危機的有效途徑;诖,如何提升半導體材料的光催化效率成為該研究領域的熱點問題。近年來發(fā)展起來的超薄二維納米材料因其獨特的電子與結構優(yōu)勢受到了研究者的廣泛關注,為實現(xiàn)高效的光催化反應帶來了巨大契機。本論文旨在以超薄二維納米材料為基礎建立研究模型,通過調(diào)控材料的電子結構和分析光催化反應中的關鍵影響因素,設計和開發(fā)具有高效光催化性能的半導體材料,為它們在能源轉換領域的實際應用開辟了道路。本論文的主要內(nèi)容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元素摻雜是一種修飾材料電子結構并提高光催化性能的有效途徑。雖然最近有很多關于元素摻雜的報道,但摻雜原子在光催化過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并不清楚,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元素摻雜的進一步發(fā)展。為此,我們首次合成了具有超薄結構的氧摻雜-ZnIn2S_4納米片光催化劑,并將其作為原型材料建立結構與性能之間的關系,研究摻雜原子在光催化過程中的重要作用。在本章工作中,我們首先建立了 DFT模型來研究摻雜劑對催化劑電子結構的影響,理論計算表明氧摻雜能明顯增加ZnIn2S_4納米片價帶頂附近的電荷密度,這一特征有利于產(chǎn)生更多的電荷直接參加反應,提高光催化產(chǎn)氫的能力。通過超快光譜測試我們進一步發(fā)現(xiàn),氧摻雜可以有效地提高催化中光生電子與空穴的分離效率,其光生載流子的平均壽命提高了 1.53倍。光催化測試結果表明,氧摻雜的超薄ZnIn2S_4納米片具有比未摻雜樣品更高的光催化產(chǎn)氫活性,其產(chǎn)氫速率達到2120 μmol·h~(-1)·g~(-1),為后者的4.5倍。2.在本章工作中,我們提出了一種Ag納米顆粒負載的方法來促進光生電荷轉移,并以Ag-K_4Nb_6O_(17)雜化體系為催化模型深入理解Ag納米顆粒在光催化反應中的重要作用。超快吸收光譜證明Ag納米顆粒能捕獲光生電子,提高光生載流子的遷移速率,促進光催化體系中光生電子與空穴的有效分離。光催化性能測試表明,Ag納米顆粒的負載能顯著提高超薄K_4Nb_6O_(17)納米片的光催化活性,其模擬太陽光照射下的產(chǎn)氫速率相對于單一的K_4Nb_6O_(17)納米片提升了近20倍;可見光照射下的光催化產(chǎn)氫測試證明,Ag-K_4Nb_6O_(17)復合體系中不存在由Ag納米顆粒向超薄K_4Nb_6O_(17)納米片的熱電子注入。進一步的光催化對比實驗顯示,雜化體系能大幅提高產(chǎn)氫活性的主要因素不僅僅是Ag納米顆粒能促進體系中電荷遷移,也包括Ag納米顆粒自身的表面等離子效應所帶來的附加電磁場。本章工作不僅為高效光催化劑的合成提供了一種簡單可靠的途徑,也為理解貴金屬在光催化反應中的重要作用提供了新思路。3.結構扭曲能顯著地改變半導體材料的電子結構,引起光催化材料光吸收和能帶結構的調(diào)整,從而影響其光催化性能。本章工作中,我們提出了一種快速加熱的方法成功地在g-C_3N_4樣品中引入結構扭曲,此方法相對于傳統(tǒng)的熱處理法更加簡單、快速。X射線吸收精細譜測試表明,改變快速加熱的溫度可以有效調(diào)節(jié)樣品中結構扭曲的程度,并且隨溫度提升其扭曲程度逐漸增加。電子順磁共振譜表明,結構扭曲的引入能引起g-C_3N_4樣品的電子重排,這一點能有效降低g-C_3N_4樣品的帶隙寬度,拓寬光吸收范圍。光催化產(chǎn)氫測試表明,結構扭曲的引入能顯著提高g-C_3N_4的光催化活性,在太陽光照射下,g-C_3N_4-700樣品的產(chǎn)氫速率可達255.0μmol·h~(-1),其性能相對于原始g-C_3N_4樣品提升了 3倍。此外,由于具有合適的光吸收和能帶結構排列,g-C_3N_4-700樣品顯示出最高的產(chǎn)氫活性,表明適度的結構扭曲對實現(xiàn)光催化性能的最優(yōu)化非常重要。本工作不僅為理解結構扭曲在光催化反應中的作用建立了定量關系,也為提高材料的光催化活性提供了一條簡單、可行的有效途徑。
[Abstract]:......
【學位授予單位】: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學位級別】:博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7
【分類號】:O643.36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陸必志,陳振興,黃巧萍,周濤;納米片狀鋁粉的制備及其發(fā)展動態(tài)[J];材料與冶金學報;2004年01期
2 陸必志,陳振興,黃巧萍,劉輝;納米片狀鋁粉的制備及其發(fā)展動態(tài)[J];粉末冶金工業(yè);2004年02期
3 曾樂勇;王維彪;梁靜秋;夏玉學;雷達;趙海峰;;碳纖維襯底上定向碳納米片陣列的制備[J];功能材料與器件學報;2008年03期
4 母建林;劉穎;王輝;葉金文;文曉剛;谷林;;微波法合成金納米片[J];化工新型材料;2010年07期
5 高凌云;;單原子層納米片新技術[J];現(xiàn)代物理知識;2011年02期
6 唐春娟;楊慧琴;張永勝;蘇劍峰;;鉍納米線和納米片的制備[J];材料研究學報;2011年03期
7 龍麗珍;謝亞;黃小林;劉新利;王世良;賀躍輝;趙中偉;;氧化鋁納米片的氣相合成及其力學性能[J];粉末冶金材料科學與工程;2011年06期
8 任蘭正;王金秀;孫開蓮;;羥基離子液體中單晶金納米片的制備與表征(英文)[J];材料科學與工程學報;2012年03期
9 高燁;王曉菊;邊江魚;;氫氧化鎂納米片的合成及其潤滑性能的研究[J];分子科學學報;2012年04期
10 莫博;闞彩俠;柯善林;從博;徐麗紅;;銀納米片的研究進展[J];物理化學學報;2012年1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楊曉華;楊化桂;李春忠;;{001}晶面主導的銳鈦二氧化鈦納米片的熱穩(wěn)定性研究[A];顆粒學最新進展研討會——暨第十屆全國顆粒制備與處理研討會論文集[C];2011年
2 楊曉晶;;無機納米片的制備和再配列的進展[A];中國化學會第26屆學術年會無機與配位化學分會場論文集[C];2008年
3 劉德宇;葉澤中;林海昕;任斌;田中群;;銅納米片及其復雜合金納米結構的合成及應用[A];中國化學會第28屆學術年會第4分會場摘要集[C];2012年
4 張東陽;丁書江;Xiong Wen(David)Lou;;二硫化鉬納米片復合材料的制備及其鋰離子存儲性能[A];中國化學會第28屆學術年會第5分會場摘要集[C];2012年
5 虞夢娜;杜祝祝;林進義;解令海;黃維;;萘酰亞胺基有機納米片的二維生長和納米復合[A];中國化學會第29屆學術年會摘要集——第33分會:納米材料合成與組裝[C];2014年
6 崔聰穎;成英文;李文靜;邱翠翠;馬厚義;;金納米片的刻蝕過程及其腐蝕機理[A];2010年全國腐蝕電化學及測試方法學術會議摘要集[C];2010年
7 張橋;;銀納米片的膠體合成[A];中國化學會第29屆學術年會摘要集——第26分會:膠體與界面[C];2014年
8 陳圓;丁歡歡;劉天晴;;層狀液晶中金屬納米片的制備[A];中國化學會第29屆學術年會摘要集——第26分會:膠體與界面[C];2014年
9 楊海麗;劉益江;周鵬;王啟光;梁福鑫;楊振忠;;響應性聚合物/無機復合Janus納米片的制備及其性能研究[A];2013年全國高分子學術論文報告會論文摘要集——主題J:高分子復合體系[C];2013年
10 陳小蘭;師賽鴿;黃藝專;陳美;湯少恒;莫世廣;鄭南峰;;不同表面修飾對鈀納米片活體行為的影響[A];中國化學會第29屆學術年會摘要集——第05分會:無機化學[C];2014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2條
1 記者 劉霞;科學家利用超薄沸石納米片造出高效催化劑[N];科技日報;2012年
2 馮衛(wèi)東;新型透明塑料薄如紙硬如鋼[N];科技日報;2007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蔣金剛;層狀分子篩的層間修飾與結構解析[D];華東師范大學;2015年
2 郭琬;鉍系氧酸鹽的形貌調(diào)控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5年
3 張文東;BiOBr和C_3N_4的制備、表征及可見光催化氧化羅丹明B性能研究[D];重慶大學;2015年
4 尹莉;氧化鎢納米片與石墨烯基多級復合納米材料的構筑與氣敏性能研究[D];鄭州大學;2015年
5 李秀萬;氧化錳電極的納米結構設計、制備及其儲鋰性能研究[D];蘭州大學;2015年
6 劉飛;氮化硼基納米材料與薄膜的催化劑輔助生長及其性能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5年
7 李蓓蓓;富含{001}晶面二氧化鈦光催化劑的可控制備及性能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5年
8 朱金保;3d過渡金屬氧化物超薄納米片的合成及其儲能性質研究[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13年
9 錢紅梅;金屬、半導體納米片的調(diào)控合成、組裝及光電性能研究[D];北京理工大學;2015年
10 胡晨暉;基于層狀鈮酸鉀和α-磷酸鋯的光降解和烯烴環(huán)氧化催化劑研究[D];南京大學;2013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濤;基于氧化鎢納米片多級復合納米結構的制備與光催化性能研究[D];鄭州大學;2012年
2 鄒浩琳;功能化石墨烯與二硫化鉬納米片的制備及其在電化學傳感器中的應用[D];西南大學;2015年
3 李幫林;二維與零維二硫化鉬納米材料的制備及生物傳感應用研究[D];西南大學;2015年
4 胡連仁;二硫化鉬(MoS_2)基復合納米材料的制備及其電化學儲鋰性能研究[D];鄭州大學;2015年
5 王楠;超臨界二氧化碳輔助構筑的乳液環(huán)境中制備二維層狀材料及其功能化應用研究[D];鄭州大學;2015年
6 韓美勝;球磨法制備六方氮化硼納米片的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5年
7 吳敢敢;石墨烯(石墨納米片)/環(huán)氧樹脂船用涂料防腐性能的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5年
8 鄒志娟;共軛分子/二氧化鈦復合材料的結構設計與催化性質[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5年
9 何亞飛;二維納米鉬化合物及其功能復合材料的制備與性能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5年
10 孫亞健;二維層狀Ti_3C_2納米片的液相剝離及在LIBs中的充放電特性[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5年
,本文編號:163205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oufeilunwen/gckjbs/16320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