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溫超導復合帶材力學行為及變形對臨界特性影響的研究
本文關鍵詞:高溫超導復合帶材力學行為及變形對臨界特性影響的研究
更多相關文章: 高溫復合超導帶材 變形-臨界參數(shù)關系 剝離 空穴濃度 有限元 第一性原理計算 鍵價和計算
【摘要】:高溫超導材料因其在高能物理、高載流輸電、強磁場等現(xiàn)代高新科學和技術領域表現(xiàn)出的卓越性能,得到了廣泛關注并逐漸進入商業(yè)化應用。但由于高溫超導材料在熱處理、加工、冷卻、線圈繞制、磁體結構運行等過程中不可避免地受到機械力以及強電磁力作用,進而引起其超導性能的改變,甚至導致超導臨界特性的不可逆退化,嚴重制約了高溫超導帶材的工程應用。這些問題直接關聯(lián)到力學變形對超導多場性能的影響機制和工程實際應用,成為超導科學界和技術應用領域的熱點課題。圍繞高溫超導復合帶材的力學分析以及力學變形對超導帶材臨界特性影響,綜合運用定量化數(shù)值模擬,理論建模和實驗測試等方法,本論文較為系統(tǒng)地從宏微觀角度針對YBCO高溫超導涂層復合帶材應力/應變狀態(tài)以及對Bi系超導帶材在不同變形模式下臨界特性的影響等開展了研究。首先,針對YBCO涂層復合超導帶材多層結構的應力/應變狀態(tài),結合結構特征建立了高效的3D/2D混合維度有限元數(shù)值模型,實現(xiàn)了從超導帶材熱處理加工到外荷載作用下的全過程彈塑性力學行為分析。研究結果表明:YBCO涂層超導帶材熱處理加工過程中,各層材料熱膨脹系數(shù)的不匹配導致強的殘余熱應力,并使得超導薄層處于壓縮狀態(tài);單軸拉伸與彎曲變形下,復合帶材各層包括銀覆蓋層、銅包裹層、哈氏合金基底、超導層和緩沖層依次達到屈服極限,計算結果與實驗結果吻合良好。進一步,基于內(nèi)聚力模型建立了YBCO涂層復合超導帶材層間剝離失效和破壞問題的3D/2D混合維度有限元數(shù)值模型,實現(xiàn)了對超導復合帶材在橫向拉伸荷載作用下的剝離力學行為的定量仿真。結果表明:層間剝離過程中出現(xiàn)兩個應力集中區(qū)域,一個位于加載邊界處,另一個位于裂紋尖端附近,剝離層發(fā)生位置與界面結合強度有關;帶材的橫向拉伸加載面以及初始缺陷均對剝離強度產(chǎn)生顯著影響等。該3D/2D混合維度模型不僅具有較高的計算精度,而且相比于3D模型計算效率得到很大提高。其次,針對Bi系高溫超導帶材在不同變形模式:拉伸、彎曲、扭轉(zhuǎn)三種基本力學變形下的臨界電流退化問題開展了實驗與理論研究。自主搭建了低溫力-電耦合超導測試系統(tǒng)并實施了不同變形模式下的實驗研究,對比研究了三種變形模式下的臨界電流特征。結果顯示:存在臨界應變值,低于此值時臨界電流不發(fā)生顯著退化,并呈現(xiàn)可逆過程,當材料內(nèi)部應變大于該值時,臨界電流發(fā)生急劇的不可逆退化行為;相對于另外兩種變形模式,軸向變形下的臨界電流的不可逆退化更顯著。在此基礎上,從實驗觀測的電流退化現(xiàn)象及復合超導帶材橫截面的芯絲破壞微觀機制出發(fā),基于超導脆性纖維-金屬基復合材料損傷理論以及Weibull分布函數(shù),我們建立了統(tǒng)一的變形對臨界電流退化影響的唯象模型。其可以實現(xiàn)對單軸拉壓、彎曲、扭轉(zhuǎn)三種變形模式下應變-電流退化行為的揭示,理論預測結果與實驗結果吻合良好,并有望推廣應用于超導帶材多種變形模式耦合作用情形。為了嘗試從微觀角度揭示力學變形對超導臨界特性的影響機制,論文中還以具有特定組分的YBCO高溫超導材料——YBa2Cu3O6.95為研究對象,開展了靜水壓力作用下的材料變形對其超導特性和臨界溫度影響的微觀機理研究。從第一性原理計算出發(fā),結合材料微觀鍵價計算和空穴濃度分析,研究了靜水壓下YBCO高溫超導材料微觀結構變化以及影響臨界狀態(tài)的微觀物理量的變化。數(shù)值仿真結果表明:隨著壓強的增大材料內(nèi)部連接CuO2平面和Cu-O鏈的氧原子向CuO2平面移動,Cu(2)-O(2,3)-Cu(2)鍵角直接關聯(lián)于超導臨界溫度;CuO2平面的空穴濃度隨外加壓力的增大而增加,是一種自摻雜過程并進而影響超導臨界特性;谶@些微觀機制的刻畫,提出了一自摻雜過程中YBCO臨界溫度隨壓強變化的修正模型,揭示了臨界溫度隨壓強的非對稱關系,預測結果與實驗結果吻合良好。
【學位授予單位】:蘭州大學
【學位級別】:博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7
【分類號】:TM26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國內(nèi)百米級超導帶材[J];技術與市場;2013年03期
2 ;我國研發(fā)成功百米級二代超導帶材[J];稀土;2011年02期
3 ;我國研發(fā)成功百米級二代超導帶材[J];稀土信息;2011年02期
4 高應俊,宋輝,張?zhí)?賴永智,孟冬芳;用光電法作帶材邊緣位置檢測[J];量子電子學;1991年01期
5 ;新型鐵基超導線帶材研制獲進展[J];硅谷;2011年24期
6 ;新型鐵基超導線帶材研制獲進展[J];儲能科學與技術;2013年02期
7 王醒東;;國內(nèi)外參與超導帶材技術開發(fā)的公司簡況[J];新材料產(chǎn)業(yè);2013年01期
8 林鶴;馬衍偉;;新型鐵基超導線帶材的研究進展[J];中國材料進展;2013年09期
9 劉玨;周迪帆;曾敏;朱紅妹;張義邴;;非鐵磁性管套法硼化鎂帶材的基本物理特性[J];低溫與超導;2009年04期
10 錢磊;王雷;;鐵基超導線帶材研究進展[J];功能材料;2013年06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李江波;陳德傳;張培娟;;基于相鄰兩軸速度信號的帶材張力觀測方法[A];浙江省信號處理學會2012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2年
2 段鎮(zhèn)忠;周廉;;鉍系超導帶材制備技術及其強電應用[A];西部大開發(fā) 科教先行與可持續(xù)發(fā)展——中國科協(xié)2000年學術年會文集[C];2000年
3 馮日寶;袁冠森;姚永勛;段鎮(zhèn)忠;李月南;王媛;欒文洲;;內(nèi)切軋制Bi-2223/Ag多芯帶材的形變特征研究[A];2002年材料科學與工程新進展(上)——2002年中國材料研討會論文集[C];2002年
4 胡乃軍;鄒貴生;王延軍;吳愛萍;王實敏;王慶;易漢平;宗軍;宋秀華;董寧波;韓征和;史鍇;;熱和力作用對多芯Bi系超導成品帶材性能的影響[A];2005年全國計算材料、模擬與圖像分析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5年
5 唐曉東;鄭會玲;李成山;馮勇;周廉;;裝管密度對Bi-2223/Ag帶材加工中“香腸”問題的影響[A];2002年材料科學與工程新進展(上)——2002年中國材料研討會論文集[C];2002年
6 王金星;呂朝陽;;Bi系帶材的機械性能研究[A];加入WTO和中國科技與可持續(xù)發(fā)展——挑戰(zhàn)與機遇、責任和對策(下冊)[C];2002年
7 艾科;戴蘭宏;;Bi-2223/Ag超導帶材納米壓痕研究[A];中國力學學會學術大會'2005論文摘要集(上)[C];2005年
8 王文強;劉世宇;宋致勇;范培巖;;5×××系合金罐蓋料帶材表面質(zhì)量的優(yōu)化[A];全國第十四屆輕合金加工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09年
9 李成山;張平祥;吳怡芳;鄭會玲;奚正平;周廉;A.Sulpice;D.Bourgault;E.Mossang;;工藝參數(shù)對雙粉法Bi2223/Ag帶材性能影響及高性能長帶制備[A];2000年材料科學與工程新進展(上)——2000年中國材料研討會論文集[C];2000年
10 熊曉梅;劉奉生;于澤銘;鄭會玲;徐曉燕;紀平;李成山;;前驅(qū)粉粒度對(Bi,Pb)2223/Ag帶材性能影響[A];2004年材料科學與工程新進展[C];2004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劉虹 記者 王春;上海交大首創(chuàng)國內(nèi)百米級超導帶材[N];科技日報;2011年
2 劉虹 王春;上海交大首創(chuàng)百米級超導帶材[N];中國技術市場報;2011年
3 吉文;自主創(chuàng)新結碩果[N];科技日報;2006年
4 余金海;帶材扎制中的側彎控制[N];中國有色金屬報;2005年
5 百木牛;近終形連鑄新進展——直接澆鑄薄帶材[N];中國冶金報;2006年
6 嚴鋒;能夠同步測量帶材厚度和電阻的測量系統(tǒng)[N];世界金屬導報;2005年
7 孔德昭;中國鋁加工業(yè)的后起之秀[N];中國有色金屬報;2005年
8 余萬華;HPH退火帶鋼質(zhì)量問題分析[N];世界金屬導報;2009年
9 李瑞華 汪恒玉;中鋁洛銅批量生產(chǎn)純鋁深沖帶材[N];中國有色金屬報;2009年
10 記者 劉曉軍;非晶產(chǎn)業(yè)創(chuàng)新示范基地在京成立[N];科技日報;2009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高配峰;高溫超導復合帶材力學行為及變形對臨界特性影響的研究[D];蘭州大學;2017年
2 莫灼強;半固態(tài)粉末軋制B_4C/AA2024復合帶材的過程原理與工藝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6年
3 吳志強;周期變厚度帶材軋制控制系統(tǒng)開發(fā)研究[D];東北大學;2012年
4 楊華哲;化學法制備BSCCO和MgB_2新型超導帶[D];東北大學;2008年
5 李鳳華;YBaCuO超導帶材制備的基礎研究[D];東北大學;2005年
6 李鳳仙;噴射軋制7050鋁帶材的過程原理與數(shù)值模擬[D];華南理工大學;2012年
7 蔣婧;不同外磁場中高溫超導塊材懸浮特性實驗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15年
8 嵇敏;高溫超導太赫茲輻射源自熱效應的研究[D];南京大學;2017年
9 郝璐瑤;高溫超導太赫茲輻射源的性能優(yōu)化[D];南京大學;2017年
10 勒聰聰;高溫超導電子結構基因理論和臨界拓撲半金屬材料[D];中國科學院大學(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2017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王琦;金屬帶材卷取機卷取軸徑向壓力及過程研究[D];沈陽理工大學;2015年
2 黎朝仁;超導帶材用雙面LaMnO_3緩沖層的制備研究[D];電子科技大學;2015年
3 林柏樺;超導限流器設計中超導帶材電氣性能測試[D];上海交通大學;2013年
4 唐蛟;生物醫(yī)用近β型TLM鈦合金薄帶材組織與性能的研究[D];東北大學;2014年
5 萬星星;高溫超導復合帶材的交流損耗及失超行為的數(shù)值分析[D];蘭州大學;2016年
6 吳傳輝;帶材糾偏電液伺服控制策略的研究[D];燕山大學;2016年
7 馬永富;Zr-Sn-Nb合金冷軋退火帶材的組織與性能研究[D];湖南大學;2015年
8 郭菁;鉍系超導帶材的溶膠—凝膠法制備及其工藝優(yōu)化[D];東北大學;2008年
9 劉末;易開啟式瓦楞紙箱撕裂帶材的研究與開發(fā)[D];天津科技大學;2011年
10 顧才鑫;半固態(tài)粉末軋制2024鋁合金帶材的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5年
,本文編號:130566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oufeilunwen/gckjbs/13056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