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制裝配式混凝土斗拱節(jié)點抗震性能試驗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01-13 11:50
斗拱以其獨具特色的結構體系和豐富的歷史文化成為了中國木結構建筑的典型構件,同樣在現(xiàn)代仿古建筑中也不可缺少。但是由于自身材料特性的限制,在耐腐蝕、耐火性、耐久性等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而且修復困難。所以隨著社會與科技的不斷進步,現(xiàn)代仿古建筑中的斗拱已不再使用木結構,而是采用了混凝土材料?紤]到材料特性的差異,安裝工藝與古代木結構也存在著差異,故斗拱的一些力學性能與破壞形態(tài)也會隨之改變。本文采用實際工程中的斗拱與混凝土柱的連接方式,開展低周往復加載試驗來研究斗拱節(jié)點的抗震性能,并對斗拱薄弱部位進行加固處理,明確其破壞形態(tài),可為實際工程提供指導。本文共設計了 5組預制裝配式混凝土斗拱試件,并開展了低周往復荷載作用下的試驗研究,對不同軸壓比及斗拱上部不同配重進行參數(shù)分析。得到了各試件的滯回曲線、骨架曲線、剛度退化及延性和耗能性能,分析了裝配式混凝土斗拱節(jié)點處的破壞機理和節(jié)點區(qū)域的應變分布,并且分析了裝配式混凝土斗拱節(jié)點的破壞主要是由于櫨斗為素混凝土的自身開裂引起的。試件的滯回曲線飽滿,裝配式混凝土斗拱節(jié)點處結構的塑性變形能力充分發(fā)揮,其耗能性能突顯,軸壓比越大,試件的剛度退化就越明顯。通過數(shù)值仿...
【文章來源】:西安理工大學陜西省
【文章頁數(shù)】:81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仿古建筑
緒論3斗拱這一結構在漢之前并未得到較為可靠的依據(jù),可是從形態(tài)上來看可以發(fā)現(xiàn),斗拱最早出現(xiàn)在戰(zhàn)國時期的青銅器上,斗拱的原始雛形期,如圖1-2所示的中山國出土的銅方案,此時的斗拱已經(jīng)起到了承托與懸挑的作用!霸跐h時,斗拱更見于東漢的石閨、崖墓和明器上的建筑中”[4],故可以推測出在秦漢時期斗拱就已經(jīng)存在了,乃至于在漢朝時期斗拱已經(jīng)開始在建筑結構中運用了,如圖1-3所示。在這個時期的斗拱于外表尺度方面較為壯大,都是放在柱頭上即可,其的特點在于實現(xiàn)承托、懸挑、減小彎矩等功能,該結構這一階段內(nèi)發(fā)展為后期的雛形。圖1-2戰(zhàn)國中山王墓出土的銅方案Fig.1-2CopperschemeunearthedfromthetombofthekingofZhongshanintheWarringStatesPeriod圖1-3漢高頤墓闕斗拱Fig.1-3DuelarchinGaoyiTombofHanDynasty在進入兩晉、南北朝時期,斗栱在形式上逐漸變得規(guī)范化,其類型有一斗二升、一斗三升、人字拱和華拱。斗拱在構造和形式上不僅僅只是柱頭鋪作,這時廣泛運用人字拱作為補間鋪作,在斗拱出跳不多的情況下,人字形補間鋪作與柱頭鋪作極為協(xié)調(diào),相映成趣[4]。斗拱在最常見的一斗三升的基礎上發(fā)展了長達千余年的時間。隋唐時期,斗拱在形式上已經(jīng)變得較為成熟,這個時期的斗拱尺寸一般都較為碩大,起著重要的結構性和支撐性作用[5]。在造型上給人以沉穩(wěn)、大方得體的印象。而在遼金時期的建筑,其建筑體系風格大都延續(xù)唐代的做法,有二分之一柱身的高度,三四米的尺寸,在構造、結構、裝飾等不同維度上均得到了迅猛的發(fā)展,與此同時,于結構機能以及藝術造型方面也趨于完美的和諧與統(tǒng)一。至宋朝時期,斗拱在規(guī)格以及建筑風格上都大為不同,這個時期的斗拱增加了其數(shù)量卻把斗拱的尺寸減小了,這使得建筑物在結構上變得更為復雜,?
緒論3斗拱這一結構在漢之前并未得到較為可靠的依據(jù),可是從形態(tài)上來看可以發(fā)現(xiàn),斗拱最早出現(xiàn)在戰(zhàn)國時期的青銅器上,斗拱的原始雛形期,如圖1-2所示的中山國出土的銅方案,此時的斗拱已經(jīng)起到了承托與懸挑的作用!霸跐h時,斗拱更見于東漢的石閨、崖墓和明器上的建筑中”[4],故可以推測出在秦漢時期斗拱就已經(jīng)存在了,乃至于在漢朝時期斗拱已經(jīng)開始在建筑結構中運用了,如圖1-3所示。在這個時期的斗拱于外表尺度方面較為壯大,都是放在柱頭上即可,其的特點在于實現(xiàn)承托、懸挑、減小彎矩等功能,該結構這一階段內(nèi)發(fā)展為后期的雛形。圖1-2戰(zhàn)國中山王墓出土的銅方案Fig.1-2CopperschemeunearthedfromthetombofthekingofZhongshanintheWarringStatesPeriod圖1-3漢高頤墓闕斗拱Fig.1-3DuelarchinGaoyiTombofHanDynasty在進入兩晉、南北朝時期,斗栱在形式上逐漸變得規(guī)范化,其類型有一斗二升、一斗三升、人字拱和華拱。斗拱在構造和形式上不僅僅只是柱頭鋪作,這時廣泛運用人字拱作為補間鋪作,在斗拱出跳不多的情況下,人字形補間鋪作與柱頭鋪作極為協(xié)調(diào),相映成趣[4]。斗拱在最常見的一斗三升的基礎上發(fā)展了長達千余年的時間。隋唐時期,斗拱在形式上已經(jīng)變得較為成熟,這個時期的斗拱尺寸一般都較為碩大,起著重要的結構性和支撐性作用[5]。在造型上給人以沉穩(wěn)、大方得體的印象。而在遼金時期的建筑,其建筑體系風格大都延續(xù)唐代的做法,有二分之一柱身的高度,三四米的尺寸,在構造、結構、裝飾等不同維度上均得到了迅猛的發(fā)展,與此同時,于結構機能以及藝術造型方面也趨于完美的和諧與統(tǒng)一。至宋朝時期,斗拱在規(guī)格以及建筑風格上都大為不同,這個時期的斗拱增加了其數(shù)量卻把斗拱的尺寸減小了,這使得建筑物在結構上變得更為復雜,?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新型環(huán)形鋼牛腿轉換節(jié)點的受力性能有限元分析[J]. 陳煒. 建筑結構. 2020(11)
[2]鋼纖維高強混凝土牛腿受剪性能試驗研究[J]. 李樹山,張鋒劍,張召輝,黃鳳達,賈明曉,劉祖軍,解偉. 建筑結構學報. 2020(04)
[3]足尺帶斗拱木結構水平滯回性能試驗研究[J]. 師希望,李鐵英,魏劍偉,陳金永. 浙江大學學報(工學版). 2018(12)
[4]仿古建筑中混凝土柱與木梁連接技術研究[J]. 王海鵬. 建材與裝飾. 2018(22)
[5]仿古建筑中混凝土柱與木梁連接技術研究[J]. 馬相楠,麻建鎖,程嵐,郭騰,齊夢. 江西建材. 2018(04)
[6]傳統(tǒng)風格建筑結構關鍵節(jié)點設計和試驗[J]. 吳琨,車順利,薛建陽,賈俊明,葛鴻鵬. 建筑結構. 2017(22)
[7]傳統(tǒng)風格建筑梭柱節(jié)點抗震性能試驗研究[J]. 張耀,吳琨,賈俊明,車順利,薛建陽. 建筑結構. 2017(22)
[8]混凝土結構與木結構仿古建筑的對比[J]. 王鋒. 門窗. 2017(11)
[9]木結構與混凝土結構在仿古建筑中的組合應用[J]. 萬超. 門窗. 2017(11)
[10]斗栱:從受力構件到荷載作用[J]. 魏崇昶. 建筑設計管理. 2017(10)
博士論文
[1]宋式傳統(tǒng)木結構抗震性能及抗震機理研究[D]. 孟憲杰.太原理工大學 2019
碩士論文
[1]鋼管混凝土牛腿柱與牛腿力學性能分析[D]. 胡國慶.沈陽工業(yè)大學 2019
[2]四鋪作插昂造斗拱的材料與結構性能研究[D]. 李哲瑞.南京林業(yè)大學 2017
[3]焊接錨固牛腿承載力試驗與仿真研究[D]. 王暉.華北水利水電大學 2017
[4]西安仿古建筑的現(xiàn)代技術應用與表達[D]. 楊東澍.山東建筑大學 2017
[5]古建筑木結構榫卯節(jié)點力學性能分析及精細化數(shù)值模擬[D]. 應鵬杰.西安建筑科技大學 2016
[6]四川木結構古建筑斗栱的力學性能分析[D]. 王慧琴.西南交通大學 2016
[7]古建筑木結構典型構件受力及抗震性能數(shù)值模擬[D]. 敖偉超.太原理工大學 2015
[8]不同松動程度下古建筑燕尾榫節(jié)點抗震性能試驗研究[D]. 李義柱.西安建筑科技大學 2015
[9]鋼結構仿古建筑帶斗栱檐柱節(jié)點抗震性能試驗研究[D]. 馬林林.西安建筑科技大學 2015
[10]斗拱抗震機理研究[D]. 張貝貝.南京林業(yè)大學 2014
本文編號:2974824
【文章來源】:西安理工大學陜西省
【文章頁數(shù)】:81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仿古建筑
緒論3斗拱這一結構在漢之前并未得到較為可靠的依據(jù),可是從形態(tài)上來看可以發(fā)現(xiàn),斗拱最早出現(xiàn)在戰(zhàn)國時期的青銅器上,斗拱的原始雛形期,如圖1-2所示的中山國出土的銅方案,此時的斗拱已經(jīng)起到了承托與懸挑的作用!霸跐h時,斗拱更見于東漢的石閨、崖墓和明器上的建筑中”[4],故可以推測出在秦漢時期斗拱就已經(jīng)存在了,乃至于在漢朝時期斗拱已經(jīng)開始在建筑結構中運用了,如圖1-3所示。在這個時期的斗拱于外表尺度方面較為壯大,都是放在柱頭上即可,其的特點在于實現(xiàn)承托、懸挑、減小彎矩等功能,該結構這一階段內(nèi)發(fā)展為后期的雛形。圖1-2戰(zhàn)國中山王墓出土的銅方案Fig.1-2CopperschemeunearthedfromthetombofthekingofZhongshanintheWarringStatesPeriod圖1-3漢高頤墓闕斗拱Fig.1-3DuelarchinGaoyiTombofHanDynasty在進入兩晉、南北朝時期,斗栱在形式上逐漸變得規(guī)范化,其類型有一斗二升、一斗三升、人字拱和華拱。斗拱在構造和形式上不僅僅只是柱頭鋪作,這時廣泛運用人字拱作為補間鋪作,在斗拱出跳不多的情況下,人字形補間鋪作與柱頭鋪作極為協(xié)調(diào),相映成趣[4]。斗拱在最常見的一斗三升的基礎上發(fā)展了長達千余年的時間。隋唐時期,斗拱在形式上已經(jīng)變得較為成熟,這個時期的斗拱尺寸一般都較為碩大,起著重要的結構性和支撐性作用[5]。在造型上給人以沉穩(wěn)、大方得體的印象。而在遼金時期的建筑,其建筑體系風格大都延續(xù)唐代的做法,有二分之一柱身的高度,三四米的尺寸,在構造、結構、裝飾等不同維度上均得到了迅猛的發(fā)展,與此同時,于結構機能以及藝術造型方面也趨于完美的和諧與統(tǒng)一。至宋朝時期,斗拱在規(guī)格以及建筑風格上都大為不同,這個時期的斗拱增加了其數(shù)量卻把斗拱的尺寸減小了,這使得建筑物在結構上變得更為復雜,?
緒論3斗拱這一結構在漢之前并未得到較為可靠的依據(jù),可是從形態(tài)上來看可以發(fā)現(xiàn),斗拱最早出現(xiàn)在戰(zhàn)國時期的青銅器上,斗拱的原始雛形期,如圖1-2所示的中山國出土的銅方案,此時的斗拱已經(jīng)起到了承托與懸挑的作用!霸跐h時,斗拱更見于東漢的石閨、崖墓和明器上的建筑中”[4],故可以推測出在秦漢時期斗拱就已經(jīng)存在了,乃至于在漢朝時期斗拱已經(jīng)開始在建筑結構中運用了,如圖1-3所示。在這個時期的斗拱于外表尺度方面較為壯大,都是放在柱頭上即可,其的特點在于實現(xiàn)承托、懸挑、減小彎矩等功能,該結構這一階段內(nèi)發(fā)展為后期的雛形。圖1-2戰(zhàn)國中山王墓出土的銅方案Fig.1-2CopperschemeunearthedfromthetombofthekingofZhongshanintheWarringStatesPeriod圖1-3漢高頤墓闕斗拱Fig.1-3DuelarchinGaoyiTombofHanDynasty在進入兩晉、南北朝時期,斗栱在形式上逐漸變得規(guī)范化,其類型有一斗二升、一斗三升、人字拱和華拱。斗拱在構造和形式上不僅僅只是柱頭鋪作,這時廣泛運用人字拱作為補間鋪作,在斗拱出跳不多的情況下,人字形補間鋪作與柱頭鋪作極為協(xié)調(diào),相映成趣[4]。斗拱在最常見的一斗三升的基礎上發(fā)展了長達千余年的時間。隋唐時期,斗拱在形式上已經(jīng)變得較為成熟,這個時期的斗拱尺寸一般都較為碩大,起著重要的結構性和支撐性作用[5]。在造型上給人以沉穩(wěn)、大方得體的印象。而在遼金時期的建筑,其建筑體系風格大都延續(xù)唐代的做法,有二分之一柱身的高度,三四米的尺寸,在構造、結構、裝飾等不同維度上均得到了迅猛的發(fā)展,與此同時,于結構機能以及藝術造型方面也趨于完美的和諧與統(tǒng)一。至宋朝時期,斗拱在規(guī)格以及建筑風格上都大為不同,這個時期的斗拱增加了其數(shù)量卻把斗拱的尺寸減小了,這使得建筑物在結構上變得更為復雜,?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新型環(huán)形鋼牛腿轉換節(jié)點的受力性能有限元分析[J]. 陳煒. 建筑結構. 2020(11)
[2]鋼纖維高強混凝土牛腿受剪性能試驗研究[J]. 李樹山,張鋒劍,張召輝,黃鳳達,賈明曉,劉祖軍,解偉. 建筑結構學報. 2020(04)
[3]足尺帶斗拱木結構水平滯回性能試驗研究[J]. 師希望,李鐵英,魏劍偉,陳金永. 浙江大學學報(工學版). 2018(12)
[4]仿古建筑中混凝土柱與木梁連接技術研究[J]. 王海鵬. 建材與裝飾. 2018(22)
[5]仿古建筑中混凝土柱與木梁連接技術研究[J]. 馬相楠,麻建鎖,程嵐,郭騰,齊夢. 江西建材. 2018(04)
[6]傳統(tǒng)風格建筑結構關鍵節(jié)點設計和試驗[J]. 吳琨,車順利,薛建陽,賈俊明,葛鴻鵬. 建筑結構. 2017(22)
[7]傳統(tǒng)風格建筑梭柱節(jié)點抗震性能試驗研究[J]. 張耀,吳琨,賈俊明,車順利,薛建陽. 建筑結構. 2017(22)
[8]混凝土結構與木結構仿古建筑的對比[J]. 王鋒. 門窗. 2017(11)
[9]木結構與混凝土結構在仿古建筑中的組合應用[J]. 萬超. 門窗. 2017(11)
[10]斗栱:從受力構件到荷載作用[J]. 魏崇昶. 建筑設計管理. 2017(10)
博士論文
[1]宋式傳統(tǒng)木結構抗震性能及抗震機理研究[D]. 孟憲杰.太原理工大學 2019
碩士論文
[1]鋼管混凝土牛腿柱與牛腿力學性能分析[D]. 胡國慶.沈陽工業(yè)大學 2019
[2]四鋪作插昂造斗拱的材料與結構性能研究[D]. 李哲瑞.南京林業(yè)大學 2017
[3]焊接錨固牛腿承載力試驗與仿真研究[D]. 王暉.華北水利水電大學 2017
[4]西安仿古建筑的現(xiàn)代技術應用與表達[D]. 楊東澍.山東建筑大學 2017
[5]古建筑木結構榫卯節(jié)點力學性能分析及精細化數(shù)值模擬[D]. 應鵬杰.西安建筑科技大學 2016
[6]四川木結構古建筑斗栱的力學性能分析[D]. 王慧琴.西南交通大學 2016
[7]古建筑木結構典型構件受力及抗震性能數(shù)值模擬[D]. 敖偉超.太原理工大學 2015
[8]不同松動程度下古建筑燕尾榫節(jié)點抗震性能試驗研究[D]. 李義柱.西安建筑科技大學 2015
[9]鋼結構仿古建筑帶斗栱檐柱節(jié)點抗震性能試驗研究[D]. 馬林林.西安建筑科技大學 2015
[10]斗拱抗震機理研究[D]. 張貝貝.南京林業(yè)大學 2014
本文編號:297482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oufeilunwen/boshibiyelunwen/2974824.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