氫鍵參與的超分子鑷合識別組裝體系
本文選題:氫鍵 切入點:主客體識別 出處:《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17年碩士論文
【摘要】:超分子化學是一門研究化學物質(zhì)通過非共價鍵相互作用而組裝成高度有序的組裝體的科學。與傳統(tǒng)的共價鍵化學不同,超分子化學關注的是分子之間的弱相互作用力,主要包括氫鍵、金屬配位、主客體識別、π-π共軛作用和親疏水作用等。正是由于這些弱的非共價鍵相互作用具有動態(tài)可逆的特點,這些超分子體系通常具有環(huán)境響應性。探索新的超分子驅(qū)動力以及拓展新型的識別基元,對于超分子化學的發(fā)展是非常重要的。在這一方面,鉑炔基"鑷子型"分子因其具有獨特的平面幾何結(jié)構及迷人的光物理學特性,且能將Pt-Pt金屬-金屬相互作用與供體-受體作用進行高效加合,做為一種新型的超分子構筑基元而備受關注。本論文在課題組之前關于鑷子/芘主客體識別的研究基礎上,通過引入分子間O-H---N氫鍵的作用,以增強鑷子主體分子和一系列客體的絡合作用,并基于此構筑了含有π-共軛高分子的超分子交聯(lián)網(wǎng)絡,進一步發(fā)展了"鑷合導向自組裝"的策略。主要工作分為以下兩個部分:第一部分,我們將氫鍵作用引入到鑷合體系的超分子識別中。我們首先證明了分子間O-H---N的氫鍵的存在能顯著地提高三聯(lián)吡啶鉑炔基鑷子主體和一系列萘衍生物的結(jié)合強度。并在此基礎上,利用"caging"策略將萘衍生物上的氫鍵供體基團保護起來,成功構筑了多組分的光響應超分子體系。因此,我們實現(xiàn)了通過氫鍵的參與來遠程地調(diào)控鑷合體系的分子識別,同時這一過程還伴隨著有趣的光物理特性的變化,以便發(fā)展新型的化學和生物傳感器。在第二部分中,我們證明了 "氫鍵增強鑷合體系的主客體識別"可以作為一種很好的策略來構筑新穎的主鏈型的π-共軛高分子交聯(lián)網(wǎng)絡。聚咔唑高分子能夠通過供體-受體和分子間氫鍵的協(xié)同作用部分進入雙頭鑷子的空腔中,形成刺激響應性的三維超分子交聯(lián)網(wǎng)絡,并在高濃度條件下制備了凝膠材料。由于結(jié)合了共軛高分子的導電性和凝膠材料的可加工性,有望應用于柔性電子器件等領域。
[Abstract]:Supramolecular chemistry is a science that studies how chemicals are assembled into highly ordered assemblies through noncovalent bond interactions. Unlike traditional covalent bonding chemistry, supramolecular chemistry focuses on the weak interaction between molecules. It mainly includes hydrogen bond, metal coordination, host and guest recognition, 蟺-蟺 conjugation and hydrophilic interaction. These supramolecular systems are generally environmentally responsive. Exploring new supramolecular driving forces and expanding new recognition primitives are important for the development of supramolecular chemistry. Because of its unique planar geometry and attractive photophysical properties, platinylene-based "tweezers" molecules can efficiently adduct Pt-Pt metal-metal interaction with donor-acceptor interaction. As a new type of supramolecular construction unit, this paper has attracted much attention. Based on the previous research on tweezers / pyrene host-guest recognition, we introduce the effect of intermolecular O-H---N hydrogen bond. A supramolecular crosslinking network containing 蟺 -conjugated polymer was constructed based on the enhancement of the complexation between the host molecule of tweezers and a series of guest molecules. The strategy of "tweezers oriented self-assembly" is further developed. The main work is divided into the following two parts: the first part, We introduce hydrogen bonding into supramolecular recognition of tweezers. Firstly, we prove that the existence of hydrogen bonds of intermolecular O-H---N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binding strength of tripyridine platinum alkynyl tweezers and a series of naphthalene derivatives. The hydrogen bond donor group on naphthalene derivatives was protected by "caging" strategy, and a multicomponent photo-responsive supramolecular system was successfully constructed. Therefore, the molecular recognition of tweezers can be remotely regulated by the participation of hydrogen bonds. This process is accompanied by interesting changes in photophysical properti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new chemical and biological sensors. We have proved that "Host-guest recognition of hydrogen Bond Enhancement tweezers" can be used as a good strategy to construct novel host-chain 蟺 -conjugated polymer crosslinked networks. The synergistic effect of the hydrogen bond between molecules enters the cavity of the double-headed tweezers. Three-dimensional supramolecular crosslinking network was formed and gel materials were prepared at high concentration. Due to the combination of the conductivity of conjugated polymers and the processability of gel materials, it is expected to be used in flexible electronic devices and other fields.
【學位授予單位】: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7
【分類號】:O641.3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周成飛;超分子材料的發(fā)展[J];化工新型材料;2001年10期
2 郭劍峰;;衛(wèi)敏:無處不在的超分子[J];科技潮;2009年05期
3 陳強,譚民裕,劉偉生;超分子中分子間弱相互作用力的研究方法概述[J];化學通報;2001年04期
4 李長順;;超分子材料研究進展[J];廣東化工;2006年09期
5 詹海鶯;劉海洋;胡軍;江煥峰;;卟啉超分子的組裝合成及其應用新進展[J];中國科學(B輯:化學);2009年03期
6 Э.П.Высоцкая;倪宜平;;聚酯長絲的染料得色量與其超分子結(jié)構的關系[J];國外紡織技術(化纖、染整、三廢治理分冊);1980年12期
7 咸文淑;纖維的超分子結(jié)構與力學性質(zhì)[J];合成纖維;1981年04期
8 劉漢興,蘭興文;高模量維綸濕法長絲超分子結(jié)構和力學性能[J];合成纖維;1981年06期
9 許長安;;煤的超分子結(jié)構與煤塵致病作用的特點[J];鐵道勞動衛(wèi)生通訊;1983年01期
10 梁伯潤;;熱致性羥丙基纖維素液晶的超分子結(jié)構[J];中國紡織大學學報;1990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蘇成勇;;金屬-有機超分子與環(huán)境能源材料[A];2012年中西部地區(qū)無機化學化工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2年
2 蘇成勇;;金屬-有機超分子結(jié)構、組裝與應用[A];第六屆全國物理無機化學會議論文摘要集[C];2012年
3 蘇成勇;;金屬-有機超分子材料與能源環(huán)境[A];第十二屆固態(tài)化學與無機合成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12年
4 ;超分子結(jié)構與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A];中國化學會第十四屆膠體與界面化學會議論文摘要集-第6分會:膠體與界面化學技術、應用與產(chǎn)品[C];2013年
5 ;超分子結(jié)構與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A];中國化學會第十四屆膠體與界面化學會議論文摘要集-第4分會:膠體分散與多組分體系[C];2013年
6 王憲龍;梁昌萍;周成合;;磺胺雙三唑新化合物的設計合成及其銀超分子抗菌藥物研究[A];大環(huán)化學和超分子化學的新發(fā)展——當前學科交叉的一個重要橋梁——中國化學會全國第十五屆大環(huán)化學暨第七屆超分子化學學術討論會論文摘要集[C];2010年
7 張鋒;陳慧蘭;;芳香碘基在新型配位超分子構筑中的應用[A];大環(huán)化學和超分子化學研究進展——中國化學會全國第十二屆大環(huán)第四屆超分子化學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2004年
8 ;超分子結(jié)構與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A];中國化學會第十四屆膠體與界面化學會議論文摘要集-大會報告[C];2013年
9 孫炎;王宏;方銘清;肖蕭;楊亞江;;圓二色譜研究具有手性結(jié)構的超分子凝膠的相轉(zhuǎn)變行為[A];2010年兩岸三地高分子液晶態(tài)與超分子有序結(jié)構學術研討會(暨第十一次全國高分子液晶態(tài)與超分子有序結(jié)構學術論文報告會)會議論文集[C];2010年
10 崔艷杰;劉麗;孟河;龐文琴;;一個新穎的具有超分子結(jié)構的有機無機雜化化合物的水熱合成與表征[A];大環(huán)化學和超分子化學研究進展——中國化學會全國第十二屆大環(huán)第四屆超分子化學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2004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2條
1 超艾;超分子結(jié)構與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通過論證[N];中國質(zhì)量報;2007年
2 記者:游雪晴 實習生:姜靖;超分子:探索在化學學科前沿陣地[N];科技日報;2006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馬新賢;苯并咪唑類衍生物超分子凝膠的制備及其發(fā)光性能研究[D];蘭州大學;2015年
2 李亞男;芳香磺酸有機超分子晶態(tài)網(wǎng)絡結(jié)構的設計合成與性能研究[D];黑龍江大學;2015年
3 李杰偉;氟/氰基取代對超分子弱作用及其光電性質(zhì)影響的理論研究[D];南京郵電大學;2015年
4 丁雪華;基于氫鍵構筑的含氮雜環(huán)超分子晶體結(jié)構及其理論研究[D];南京郵電大學;2015年
5 譚麗麗;基于柱芳烴的有機功能材料的制備與應用[D];吉林大學;2016年
6 周瓊波;葫蘆脲與多位點雜環(huán)客體的超分子研究[D];武漢大學;2014年
7 李學召;含Ir(Ⅲ)配合物金屬—有機超分子的可控構筑及性能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6年
8 鄭珍;生物分子誘導的超分子水凝膠組裝過程研究及成像分析[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17年
9 閆毅;多金屬氧簇超分子復合物動態(tài)自組裝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10 任玲玲;超分子結(jié)構層柱型固定化青霉素;傅牟鍖咏M裝[D];北京化工大學;200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連潔;加壓熱水中廢紙纖維超分子結(jié)構對其制取5-羥甲基糠醛影響的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5年
2 郭偉瑩;基于手性配體與含氮輔助配體配合物的合成、晶體結(jié)構及熒光性能的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5年
3 馬叢;啞鈴型和V型剛—柔分子自組裝及超分子手性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5年
4 徐丞龍;多配位三聯(lián)吡啶配體與Fe~(2+)自組裝成超分子的核磁共振研究[D];蘇州大學;2015年
5 向菲菲;表面化學反應誘導的超分子結(jié)構研究[D];南昌大學;2015年
6 王寧;苯并三氮唑/β-環(huán)糊精系超分子緩蝕劑的制備及其對銅的緩蝕性能研究[D];北京化工大學;2015年
7 郭晉升;插層結(jié)構紫外阻隔材料的限域組裝及其超分子作用研究[D];北京化工大學;2015年
8 劉苗青;杯形大環(huán)分子的合成及其性能研究[D];杭州師范大學;2015年
9 劉佳敏;以砷鎢為構筑基元的無機—有機雜化物的合成及抗腫瘤活性的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5年
10 王碩;以{BW_(12)}為建筑塊的雜化材料的合成、結(jié)構與性質(zhì)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6年
,本文編號:168311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oufeilunwen/boshibiyelunwen/16831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