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袍創(chuàng)新設計研究與實踐
本文關鍵詞:旗袍創(chuàng)新設計研究與實踐 出處:《武漢紡織大學》2017年碩士論文 論文類型:學位論文
更多相關文章: 旗袍 現(xiàn)代時尚 應用實踐
【摘要】:旗袍作為中國傳統(tǒng)服裝文化的代表之一,是東西方文化碰撞與交融的產物,也是中國千年文明的審美體現(xiàn),在人們重新審視并呼吁本國傳統(tǒng)文化回歸的需求下,筆者對旗袍創(chuàng)新設計的應用進行研究。研究期間,筆者進行了大量的旗袍文獻理論研究和旗袍創(chuàng)新設計實踐調查,從而為論文提供了確切的理論基礎和實踐依據(jù)。本文以旗袍傳統(tǒng)文化和當代時尚設計手法的相結合為切入點展開深入研究。首先,對旗袍的發(fā)展進行了概述,包括旗袍的淵源和演變,以及其演變因素,為旗袍的創(chuàng)新設計提供理論參考。其次,對當代旗袍創(chuàng)新設計的案例進行分析歸納,包括旗袍的款式創(chuàng)新、面料創(chuàng)新、搭配創(chuàng)新等,為旗袍創(chuàng)新設計做借鑒參考。然后,進行問卷調查和訪談,包括對消費者發(fā)放問卷,以及對旗袍品牌設計師等進行訪談,為旗袍創(chuàng)新設計提供選擇參考。最后,結合論文的理論研究和調查實踐,從筆者自身實踐出發(fā),通過系列設計的嘗試,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并對筆者所做的研究與實踐進行相關性的總結與展望,指出研究與實踐的的不足之處,為后續(xù)旗袍創(chuàng)新研究做方向性的指導。
【學位授予單位】:武漢紡織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7
【分類號】:TS941.717.8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鄒玉雪;;從旗袍的發(fā)展歷程探傳統(tǒng)服飾文化的傳承[J];中國民族博覽;2015年08期
2 鄧海娟;潘超男;王夢敏;曹愿愿;王躍躍;;論民國時期女性的服飾造型特點[J];遼寧絲綢;2015年01期
3 劉濤;;民國時期旗袍的創(chuàng)新與傳播[J];遼寧絲綢;2014年03期
4 趙明;;文化的碰撞與融合——中國傳統(tǒng)旗袍研究[J];藝術設計研究;2013年03期
5 秦穎;;從旗袍的發(fā)展軌跡看審美意識的歷史變遷[J];滿族研究;2013年02期
6 梁萍;陳斯雅;;旗袍發(fā)展演變的文化傳播學視角解讀[J];東南傳播;2009年12期
7 吳小兵;;民國時期旗袍的改良與發(fā)展[J];遼東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4期
8 王耘;;清代服飾變化與滿漢文化交融[J];紡織科技進展;2008年06期
9 趙莉;陳明珍;;從旗袍發(fā)展看創(chuàng)新[J];武漢科技學院學報;2008年01期
10 余梓東;鄢瑩;;論滿族服飾的特點及其對中華民族服飾發(fā)展的貢獻[J];滿族研究;2007年03期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倩;旗袍內在審美文化特征的解讀[D];鄭州大學;2014年
2 張丹櫟;民國旗袍的裝飾研究及現(xiàn)代設計創(chuàng)新[D];北京服裝學院;2012年
3 劉偉偉;對中國旗袍文化之美的符號學解讀[D];山東師范大學;2010年
4 國文;從旗袍的演變及設計特色看服飾民族化與國際化[D];山東大學;2010年
5 高明君;旗袍設計傳承滿族旗裝元素的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6 陳淵峰;近代中國婦女解放運動與女性服飾劇變[D];蘇州大學;2009年
7 于振華;民國旗袍[D];東華大學;2009年
8 韓純宇;明代至現(xiàn)代漢族婚禮服飾600年變遷[D];北京服裝學院;2008年
9 滕騰;旗袍的文化意蘊與審美特征[D];山東大學;2008年
10 葛芳;旗袍與西方女裙的比較[D];浙江大學;2007年
,本文編號:133345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oufeilunwen/boshibiyelunwen/13334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