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采井抗高溫封固劑試驗研究
本文關鍵詞:熱采井抗高溫封固劑試驗研究
【摘要】:河南油田稠油熱采井在多周期、多輪次蒸汽吞吐和蒸汽驅的生產(chǎn)過程中,井下情況日益變差,套管損壞十分嚴重,利用小套管二次固井修復破損套管的工作量與日俱增。針對河南油田的實際情況,本文研究出一種具有固井和封堵雙重功效的熱采井抗高溫封固劑。試驗結果表明,新研究出的熱采井抗高溫封固劑具有漿體流動性好、300℃溫度下試模樣品抗壓強度高于19MPa、鋼管樣品膠結強度(抗竄強度)大于28MPa、封堵性能好、初凝時間可調的優(yōu)點。同時本文通過X射線衍射分析與電鏡掃描分析,發(fā)現(xiàn)熱采井封固劑的抗高溫機理是抗高溫添加劑XHS高溫條件與油井水泥固化體發(fā)生了二次水化反應,生成纖維狀水化硅酸鈣,形成穩(wěn)固的網(wǎng)狀結構。本文的研究對提高熱采井的封竄效果和有效期,修復破損套管,保證熱采井的高產(chǎn)穩(wěn)產(chǎn),恢復管外竄、套損井等低效井的產(chǎn)能具有重要的意義。
【學位授予單位】:西安石油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7
【分類號】:TE39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姜其慧,謝澤英,李運峰,李洪濤,李成章;熱采井開發(fā)影響因素[J];油氣田地面工程;2002年06期
2 曲慧,郭祥元,燕中慶,李紅梅,馬洪亮;通過綜合治理邊底水侵來降低熱采井綜合含水[J];油氣田地面工程;2002年05期
3 呂瑞琪;許明;;熱采井井筒熱應力耦合分析[J];地下空間與工程學報;2011年01期
4 鄭超;劉建軍;何翔;薛強;;熱采井不同注汽速率的儲層壓力場數(shù)值模擬[J];武漢工業(yè)學院學報;2008年04期
5 高連新,金燁,張居勤,嚴雪榮;優(yōu)質熱采井用石油套管的研制[J];上海交通大學學報;2004年10期
6 馬新玉,袁美,徐東,王樹海;提高熱采井多輪次吞吐經(jīng)濟效益的配套措施[J];油氣田地面工程;2005年02期
7 紀佑軍;劉建軍;程林松;廉培慶;;基于熱-流-固耦合的熱采井受力數(shù)值計算[J];工程力學;2011年03期
8 毛東風,崔孝秉,張宏;熱采井首次注蒸汽后井筒應力分析[J];石油礦場機械;1998年02期
9 王富民,馬傳忠,隋建國,劉利梅;中二北熱采井轉周工藝優(yōu)化[J];油氣田地面工程;2003年05期
10 韓來聚;賈江鴻;閆振來;;基于應變的熱采井套管設計方法[J];中國石油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4年03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胡秉仁;盧小慶;方華;張冬梅;;高強度熱采井專用套管TP100H的開發(fā)[A];2001中國鋼鐵年會論文集(下卷)[C];2001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3條
1 周金云;華菱衡鋼高抗扭熱采井套管成功下井[N];中國冶金報;2011年
2 任厚毅 岳振玉;國內(nèi)首口熱采井不壓井作業(yè)現(xiàn)場試驗獲成功[N];中國能源報;2013年
3 通訊員 張希文 雷廷和;河南油田首次熱采井復雜取換套管獲得成功[N];現(xiàn)代物流報;2005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張永貴;注蒸汽熱采井套管強度理論與試驗研究[D];燕山大學;2008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7條
1 王曉軍;熱采井抗高溫封固劑試驗研究[D];西安石油大學;2017年
2 秦滔;歡西油田熱采井套損機理及影響因素分析[D];東北石油大學;2015年
3 楊杰;熱采井套管應力的彈塑性分析[D];燕山大學;2016年
4 張孝;熱采井套管損壞數(shù)學模型的建立和分析[D];西安石油大學;2012年
5 葉延勝;熱采井外加厚套管受力分析[D];中國石油大學;2007年
6 郝明;熱采井套管強度計算方法與損傷機理研究[D];燕山大學;2014年
7 朱磊;注蒸汽熱采井套管及螺紋熱應力分析及強度評價[D];東北石油大學;2013年
,本文編號:130281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oufeilunwen/boshibiyelunwen/13028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