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岷江上游理縣晚更新世湖相沉積的年代學和地震事件初步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05-25 10:03

  本文關鍵詞:岷江上游理縣晚更新世湖相沉積的年代學和地震事件初步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古地震活動歷史的連續(xù)性是將活動斷裂與古地震研究應用于地震危險性預測的基礎和前提。如何確保古地震記錄的連續(xù)性和完整性一直是活動構造和古地震研究的難點。沉積連續(xù)的湖相地層記錄了豐富的古環(huán)境信息和構造事件,有可能記錄了該地區(qū)連續(xù)的古地震序列,為研究古地震提供了一個新視角。岷江上游位于青藏高原東緣龍門山斷裂帶,活動斷裂發(fā)育,地震活動頻繁。由于強烈的侵蝕作用和長期的人為破壞,很難利用探槽研究其古地震序列。野外調查中我們發(fā)現岷江上游理縣雜谷腦鎮(zhèn)保存有出露良好的連續(xù)湖相沉積,厚約23 m,且在該湖相地層中發(fā)現了液化卷曲構造、微斷層、微褶皺、火焰狀構造等典型古地震事件標志。因此,本文以岷江上游理縣雜谷腦鎮(zhèn)湖相沉積為研究對象,采用粒度、磁化率微觀指標和震積層軟沉積變形宏觀指標對岷江上游理縣地區(qū)湖相沉積記錄進行綜合分析,并利用OSL測年建立研究剖面的年代框架。初步區(qū)分了構造與氣候因素對研究區(qū)沉積記錄造成的影響,并初步建立了研究區(qū)地震事件序列。對岷江上游理縣晚更新世湖相沉積的古地震事件進行研究,一方面可以建立岷江上游理縣地區(qū)古地震事件發(fā)生序列,揭示該地區(qū)及其周邊的構造活動性;另一方面,可以進一步拓展微觀指標和宏觀指標相結合在湖相沉積物地震信號識別和提取方面的廣泛應用。本論文主要得到以下研究成果:(1)通過OSL測年方法建立了岷江上游理縣雜谷腦鎮(zhèn)湖相沉積的年代框架,得出該剖面距今約15.81-5.96 ka。(2)從研究剖面識別出28層軟沉積變形構造,主要有液化脈、液化卷曲構造、火焰狀構造、假結核、微斷層、微褶皺及枕狀構造等變形類型。根據研究區(qū)變形構造的形態(tài)特征、變形規(guī)模、空間分布、構造背景及剖面地層性質等特點,初步排除了水流作用、冰川作用和凍融作用的影響,我們認為在強烈地震構造背景下的理縣湖相沉積剖面軟沉積變形構造的最可能觸發(fā)機制為地震。(3)通過對剖面的粒度分析,發(fā)現理縣剖面粒度分布與蘭州范家坪黃土剖面、疊溪新磨村剖面的粒度分布近似,有一明顯的最高峰,粒徑集中在10-15μm,35-45μm,表明了其為粉砂為主的風成沉積特征。根據粉塵沉積學研究,剖面中20μm的組分應為近源沉積,其隨時間突然增加后逐漸減少的特征反復出現,我們認為這種顯著波動主要是由于晚更新世以來的地震在研究區(qū)觸發(fā)大量滑坡使粉塵物源顯著增加引起的。(4)研究剖面粒度、磁化率記錄突然升高緩慢降低的特征反復出現。我們將粒度、磁化率曲線與高分辨氣候記錄(南京葫蘆洞石筍δ18O、GISP2冰芯61801進行對比,排除氣候變化所致。結合研究區(qū)軟沉積變形特征,我們初步推測粒度和磁化率突然變粗緩慢變細的變化特征可能揭示了研究區(qū)在15.81-5.96 ka期間發(fā)生35次地震事件,平均復發(fā)間隔為0.28 ka。15.81-14.7 ka期間,地震活動非常頻繁,可能揭示了11次古地震事件,平均復發(fā)間隔0.11 ka; 14.7-9.6 ka期間,地震活動相對減弱,可能揭示了9次地震事件,平均復發(fā)間隔為0.57 ka;9.6-5.96ka期間,地震又開始頻繁,可能揭示了15次地震事件,平均復發(fā)間隔為0.24 ka。將理縣剖面與疊溪新磨村剖面進行對比發(fā)現,在年齡誤差范圍內兩者可對比事件達13次。(5)通過對岷江上游滑坡成因的初步分析我們可以得出,在降雨方面,與滑坡災害嚴重的尼泊爾相比,岷江上游無論是累積降雨量還是日降雨量均未達到觸發(fā)滑坡的關鍵閾值。在坡形方面,岷江上游的滑坡不具有暴雨觸發(fā)滑坡形成的坡底峽谷地形特征,而具有地震觸發(fā)滑坡形成的自上而下較為平坦的坡形坡面特征。在震級大小與滑坡面積對應關系中,岷江上游大面積滑坡分布支持地震觸發(fā),與暴雨觸發(fā)的局部小面積滑坡形成鮮明對比。據此,我們初步認為,岷江上游地區(qū)晚更新世以來發(fā)育的大量滑坡由降雨觸發(fā)的可能性很小,絕大部分可能為地震觸發(fā)。這也為我們在研究區(qū)利用粒度與磁化率微觀指標反映古地震事件的機制提供了理論支撐。岷江上游地區(qū)地震頻繁,地震不僅使得研究區(qū)地表和山坡上細顆粒沉積物變得疏松而易于搬運,而且導致該區(qū)發(fā)生大量新滑坡,為研究區(qū)提供大量粉塵物源,隨后被風搬運到湖里沉積下來,表現為粒度突然上升。伴隨著植被的恢復和河流的搬運,粉塵逐漸減少,粒度緩慢下降。因此,構造活動地區(qū)的湖相沉積物有潛力連續(xù)記錄該地區(qū)的地震活動歷史。同時,這也為研究亞洲粉塵沉積的來源提供嶄新的視角。
【關鍵詞】:湖相沉積 古地震 粒度 磁化率 軟沉積變形 OSL測年 晚更新世 岷江上游
【學位授予單位】:中國地震局地質研究所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P534.631;P315
【目錄】:
  • 碩士論文摘要4-5
  • 摘要5-7
  • Abstract7-12
  • 前言12-19
  • 1 科學問題12-14
  • 2 研究現狀、研究目標與技術路線14-17
  • 3 論文工作量17-19
  • 第一章 岷江上游區(qū)域地質地貌背景19-25
  • 引言19
  • 1.1 研究區(qū)自然地理概況19-22
  • 1.1.1 研究區(qū)地理位置19-20
  • 1.1.2 研究區(qū)地形、地貌特征20-21
  • 1.1.3 研究區(qū)水文氣象特征21-22
  • 1.2 研究區(qū)區(qū)域構造背景22-25
  • 1.2.1 研究區(qū)地層特征22-23
  • 1.2.2 區(qū)域地質構造及地震23-25
  • 第二章 岷江上游理縣湖相沉積剖面的年代學研究25-36
  • 引言25
  • 2.1 研究剖面地層特征25-26
  • 2.2 研究剖面的年代學研究26-36
  • 2.2.1 光釋光測年原理26-27
  • 2.2.2 樣品的采集和處理27-28
  • 2.2.3 等效劑量的測量28-33
  • 2.2.4 環(huán)境劑量率的測量33
  • 2.2.5 測年結果及分析33-36
  • 第三章 岷江上游理縣湖相沉積剖面的軟沉積變形研究36-51
  • 引言36
  • 3.1 震積層軟沉積變形研究現狀36-38
  • 3.2 理縣湖相沉積剖面軟沉積變形的類型及特征38-48
  • 3.3 討論與結論48-51
  • 第四章 理縣湖相沉積剖面的粒度記錄與地震事件研究51-61
  • 引言51
  • 4.1 粒度樣品的采集和測試51-52
  • 4.2 粒度結果分析52-53
  • 4.3 研究剖面物源探討53-56
  • 4.4 粒度記錄可能揭示的構造事件56-61
  • 第五章 理縣湖相沉積剖面的磁化率記錄與地震事件研究61-68
  • 引言61
  • 5.1 磁化率測試61-62
  • 5.2 分粒級磁化率測試62
  • 5.3 磁化率結果分析62-65
  • 5.4 分粒級磁化率結果分析65-66
  • 5.5 磁化率可能揭示的構造事件66-68
  • 第六章 岷江上游滑坡促發(fā)因素分析68-76
  • 引言68
  • 6.1 岷江上游降雨引起滑坡的可能性68-71
  • 6.2 岷江上游滑坡形態(tài)特征71-72
  • 6.3 岷江上游滑坡的空間分布支持地震促發(fā)72-74
  • 6.4 討論與結論74-76
  • 第七章 結論76-79
  • 1 主要結論及認識76-77
  • 2 論文研究特色與創(chuàng)新點77
  • 3 論文不足之處77-79
  • 附錄79-81
  • 1 岷江上游歷史地震目錄(Ms≥4.0)79-81
  • 參考文獻81-95
  • 致謝95-97
  • 個人簡介97-98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H.P.Eugster ,王聲遠 ,張麗潔;湖相沉積:從油頁巖到蒸發(fā)巖[J];地質地球化學;1982年05期

2 朱大崗;邵兆剛;孟憲剛;雷偉志;王津;韓建恩;余佳;呂榮平;錢程;;青海巴顏喀拉山北麓古高位湖相沉積的分布與特征[J];地質通報;2009年05期

3 胡春燕,劉立;高頻湖相沉積節(jié)律研究的新進展[J];世界地質;1998年02期

4 王書兵;李毅;夏雄剛;范振飛;傅建利;王燕;蔣復初;;四川茂縣較場湖相沉積磁性地層初步研究[J];地質力學學報;2006年04期

5 鄭綿平;劉喜方;袁鶴然;張成君;王海雷;;青藏高原第四紀重點湖泊地層序列和湖相沉積若干特點[J];地球學報;2008年03期

6 鐘巍,韓淑Z,

本文編號:393373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oufeilunwen/benkebiyelunwen/393373.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All Rights Reserved | 網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8cd1f***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