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北部灣海域溢油遷移擴散數(shù)值模擬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3-04-16 14:22
隨著廣西北部灣沿海經(jīng)濟的快速發(fā)展,石化行業(yè)已成為廣西未來的重要產(chǎn)業(yè)之一。隨著石化行業(yè)的興起,廣西沿海進出港船舶數(shù)量的增加,北部灣海域發(fā)生大規(guī)模溢油污染的風險不斷提高。溢油事故一旦發(fā)生,對周圍生態(tài)環(huán)境造成巨大損失。因此,本文利用數(shù)值模擬的方式對海上溢油過程進行研究,為溢油事故發(fā)生后,制定相關的應急防控措施提供可靠依據(jù)。以欽州灣為研究海域,基于高精度的岸線數(shù)據(jù)和欽州灣海域的水深數(shù)據(jù),通過SMS建立海域模型。利用MIKE 21 FM模式建立欽州灣水動力模型,通過北部灣大模型獲取欽州灣模型的邊界條件來確保模型的精確、可靠。研究分析欽州灣海域的水動力環(huán)境,結合當?shù)氐膶崪y數(shù)據(jù),確保能準確反應當?shù)氐某绷髑闆r,為溢油模型提供可靠有效的水動力數(shù)據(jù)。利用MIKE 21 PT模式,結合水動力模型,耦合當?shù)仫L場、流場等環(huán)境因素,建立二維溢油模型,研究溢油運動規(guī)律。結合Fay經(jīng)典理論,研究擴散系數(shù)對油粒子的影響。研究四個風況和兩個潮時的組合下,油粒子的漂移軌跡以及其擴散情況。結合實際情況,研究不同點源的溢油掃海面積,同時研究圍油欄對處理溢油的影響。結果表明:潮流、風場決定溢油的擴散軌跡和掃海面積。不同潮時發(fā)生的...
【文章頁數(shù)】:90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緒論
1.1 研究意義
1.2 國內外研究現(xiàn)狀
1.2.1 水動力模型研究進展
1.2.2 溢油模型研究進展
1.3 技術路線
1.4 研究內容與創(chuàng)新點
第二章 研究區(qū)域概況
2.1 地貌概況
2.2 氣象條件
2.2.1 氣候
2.2.2 風況
2.3 水文條件
2.3.1 潮流特征
2.3.2 潮汐特征
2.4 海上交通分析
2.4.1 航道概況
2.4.2 航運概況
2.5 小結
第三章 北部灣水動力模擬
3.1 海洋動力模型概述
3.2 水動力模塊原理
3.2.1 控制方程
3.2.2 空間離散
3.2.3 邊界條件
3.3 模擬區(qū)域和網(wǎng)格分布
3.3.1 模擬區(qū)域
3.3.2 網(wǎng)格分布
3.4 地形
3.4.1 開邊界條件
3.4.2 模型參數(shù)選取
3.5 水動力模型驗證
3.5.1 潮位驗證
3.5.2 流速流向驗證
3.6 近岸水動力分析
3.7 小結
第四章 北部灣溢油預測模型
4.1 溢油模擬概述
4.2 溢油的運動過程
4.2.1 自身擴散
4.2.2 輸移過程
4.2.3 風化過程
4.2.4 生物降解
4.2.5 溢油物理化學性質變化
4.3 模型擴散系數(shù)參數(shù)設置
4.4 小結
第五章 溢油數(shù)值模擬
5.1 溢油模擬參數(shù)選取
5.1.1 風況設置
5.1.2 油品設置
5.1.3 擴散系數(shù)
5.1.4 溢油設置
5.2 溢油油粒子漂移軌跡
5.2.1 落憩
5.2.2 漲憩
5.3 溢油油粒子掃海面積
5.4 蒸發(fā)
5.4.1 不同溫度
5.4.2 不同油品
5.5 風況
5.6 乳化含水量
5.7 溢油模擬結果分析
5.8 小結
第六章 溢油影響因素
6.1 溢油移動點源的影響
6.2 不同風況下的掃海面積
6.2.1 落憩時
6.2.2 漲憩時
6.3 圍油欄對溢油的影響
6.3.1 落憩最大風況(S)
6.3.2 漲憩最不利風況(SSE)
6.3.3 漲憩常風1(SW)
6.3.4 漲憩常風2(SE)
6.4 小結
第七章 結論與展望
7.1 結論
7.2 展望
參考文獻
致謝
在讀期間發(fā)表的學術論文及研究成果
本文編號:3791435
【文章頁數(shù)】:90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緒論
1.1 研究意義
1.2 國內外研究現(xiàn)狀
1.2.1 水動力模型研究進展
1.2.2 溢油模型研究進展
1.3 技術路線
1.4 研究內容與創(chuàng)新點
第二章 研究區(qū)域概況
2.1 地貌概況
2.2 氣象條件
2.2.1 氣候
2.2.2 風況
2.3 水文條件
2.3.1 潮流特征
2.3.2 潮汐特征
2.4 海上交通分析
2.4.1 航道概況
2.4.2 航運概況
2.5 小結
第三章 北部灣水動力模擬
3.1 海洋動力模型概述
3.2 水動力模塊原理
3.2.1 控制方程
3.2.2 空間離散
3.2.3 邊界條件
3.3 模擬區(qū)域和網(wǎng)格分布
3.3.1 模擬區(qū)域
3.3.2 網(wǎng)格分布
3.4 地形
3.4.1 開邊界條件
3.4.2 模型參數(shù)選取
3.5 水動力模型驗證
3.5.1 潮位驗證
3.5.2 流速流向驗證
3.6 近岸水動力分析
3.7 小結
第四章 北部灣溢油預測模型
4.1 溢油模擬概述
4.2 溢油的運動過程
4.2.1 自身擴散
4.2.2 輸移過程
4.2.3 風化過程
4.2.4 生物降解
4.2.5 溢油物理化學性質變化
4.3 模型擴散系數(shù)參數(shù)設置
4.4 小結
第五章 溢油數(shù)值模擬
5.1 溢油模擬參數(shù)選取
5.1.1 風況設置
5.1.2 油品設置
5.1.3 擴散系數(shù)
5.1.4 溢油設置
5.2 溢油油粒子漂移軌跡
5.2.1 落憩
5.2.2 漲憩
5.3 溢油油粒子掃海面積
5.4 蒸發(fā)
5.4.1 不同溫度
5.4.2 不同油品
5.5 風況
5.6 乳化含水量
5.7 溢油模擬結果分析
5.8 小結
第六章 溢油影響因素
6.1 溢油移動點源的影響
6.2 不同風況下的掃海面積
6.2.1 落憩時
6.2.2 漲憩時
6.3 圍油欄對溢油的影響
6.3.1 落憩最大風況(S)
6.3.2 漲憩最不利風況(SSE)
6.3.3 漲憩常風1(SW)
6.3.4 漲憩常風2(SE)
6.4 小結
第七章 結論與展望
7.1 結論
7.2 展望
參考文獻
致謝
在讀期間發(fā)表的學術論文及研究成果
本文編號:379143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oufeilunwen/benkebiyelunwen/3791435.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