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長石在下地殼溫度及多種正應力條件下的摩擦滑動
發(fā)布時間:2022-10-08 20:00
前人對大陸地震震源深度進行研究發(fā)現(xiàn),大陸震源絕大多數(shù)分布在20 km以內(nèi),發(fā)震層多位于中、上部地殼,因此一般認為中、上地殼為脆性,而下地殼具有韌性的巖石力學特征。而近年來通過對地震深度的重新定位,發(fā)現(xiàn)在下地殼至上地幔仍有一定的地震:赤峰地震震源深度25±2 km(韋生吉等,2009),深度已達下地殼:曾融生等(2000)討論了雅魯藏布江和南藏的地殼俯沖帶的地震學證據(jù),證實在莫霍面以下80-100 km存在地震帶:印度西隆高原的地震經(jīng)過精確定位也被定位在下地殼(Maggi et al.,2000;Bai et al.,2012).近年來圣安德烈斯斷層在下地殼深度上震顫的發(fā)現(xiàn)使下地殼的力學性質引起了更多的關注,對這一問題的研究首先需要對下地殼巖石力學性質的了解,尤其是其摩擦滑動的力學性質,為此已開展了一些實驗研究。以往的實驗表明,從輝長巖中分離出來的輝石和斜長石以及二者的混合樣品在有效正應力為200 MPa的實驗條件下,均在下地殼溫度范圍表現(xiàn)為速度弱化,即可以產(chǎn)生不穩(wěn)定滑動。為了探究上述斜長石的速度弱化行為是否具有代表性,考察其在更廣的有壓力下是否表現(xiàn)出相同的性質,本研究對斜長石斷層泥在不...
【文章頁數(shù)】:72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選題依據(jù)及意義
1.2 研究思路
1.3 研究背景
2 摩擦滑動實驗
2.1 實驗樣品
2.2 實驗裝置與條件
2.3 實驗數(shù)據(jù)處理
3 實驗結果
3.1 力學曲線
3.2 摩擦強度
3.3 速度依賴性
3.4 數(shù)值擬合
3.5 微觀結構
4 討論
4.1 有效正應力對摩擦強度的影響
4.2 有效正應力對滑動穩(wěn)定性的影響
4.3 有效正應力對直接響應參數(shù)的影響
4.4 影響速率依賴性參數(shù)的可能熱活化微觀變形機制
5 結論
致謝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Focal depth estimates of earthquakes in the Himalayan-Tibetan region from teleseismic waveform modeling[J]. Ling Bai,Jeroen Ritsema,Junmeng Zhao. Earthquake Science. 2012(Z1)
[2]熱水條件下角閃石斷層泥的摩擦滑動性質——與斜長石斷層泥的對比[J]. 蘭彩云,何昌榮,姚文明,靖晨. 地球物理學報. 2010(12)
[3]熱水條件下斜長石和輝石斷層泥的摩擦滑動研究[J]. 羅麗,何昌榮. 地震地質. 2009(01)
[4]2003年8月16日赤峰地震:一個可能發(fā)生在下地殼的地震?[J]. 韋生吉,倪四道,崇加軍,鄭勇,陳颙. 地球物理學報. 2009(01)
[5]高溫高壓條件下輝長巖的摩擦強度及其速率依賴性[J]. 何昌榮,陶青峰,王澤利. 地震地質. 2004(03)
[6]雙差地震定位法在我國中西部地區(qū)地震精確定位中的應用[J]. 楊智嫻,陳運泰,鄭月軍,于湘?zhèn)? 中國科學(D輯:地球科學). 2003(S1)
[7]An experimental study on semi-brittle and plastic rheology of Panzhihua gabbro[J]. 何昌榮,周永勝,桑祖南. Science in China(Series D:Earth Sciences). 2003(07)
[8]中國大陸震源機制深度變化反映的地殼-地幔流變特征[J]. 石耀霖,朱守彪. 地球物理學報. 2003(03)
[9]中國大陸地震震源深度及其構造含義[J]. 張國民,李麗,馬宏生,汪素云,張曉東. 科學通報. 2002(09)
[10]喜馬拉雅及南藏的地殼俯沖帶——地震學證據(jù)[J]. 曾融生,丁志峰,吳慶舉,吳建平. 地球物理學報. 2000(06)
本文編號:3688338
【文章頁數(shù)】:72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選題依據(jù)及意義
1.2 研究思路
1.3 研究背景
2 摩擦滑動實驗
2.1 實驗樣品
2.2 實驗裝置與條件
2.3 實驗數(shù)據(jù)處理
3 實驗結果
3.1 力學曲線
3.2 摩擦強度
3.3 速度依賴性
3.4 數(shù)值擬合
3.5 微觀結構
4 討論
4.1 有效正應力對摩擦強度的影響
4.2 有效正應力對滑動穩(wěn)定性的影響
4.3 有效正應力對直接響應參數(shù)的影響
4.4 影響速率依賴性參數(shù)的可能熱活化微觀變形機制
5 結論
致謝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Focal depth estimates of earthquakes in the Himalayan-Tibetan region from teleseismic waveform modeling[J]. Ling Bai,Jeroen Ritsema,Junmeng Zhao. Earthquake Science. 2012(Z1)
[2]熱水條件下角閃石斷層泥的摩擦滑動性質——與斜長石斷層泥的對比[J]. 蘭彩云,何昌榮,姚文明,靖晨. 地球物理學報. 2010(12)
[3]熱水條件下斜長石和輝石斷層泥的摩擦滑動研究[J]. 羅麗,何昌榮. 地震地質. 2009(01)
[4]2003年8月16日赤峰地震:一個可能發(fā)生在下地殼的地震?[J]. 韋生吉,倪四道,崇加軍,鄭勇,陳颙. 地球物理學報. 2009(01)
[5]高溫高壓條件下輝長巖的摩擦強度及其速率依賴性[J]. 何昌榮,陶青峰,王澤利. 地震地質. 2004(03)
[6]雙差地震定位法在我國中西部地區(qū)地震精確定位中的應用[J]. 楊智嫻,陳運泰,鄭月軍,于湘?zhèn)? 中國科學(D輯:地球科學). 2003(S1)
[7]An experimental study on semi-brittle and plastic rheology of Panzhihua gabbro[J]. 何昌榮,周永勝,桑祖南. Science in China(Series D:Earth Sciences). 2003(07)
[8]中國大陸震源機制深度變化反映的地殼-地幔流變特征[J]. 石耀霖,朱守彪. 地球物理學報. 2003(03)
[9]中國大陸地震震源深度及其構造含義[J]. 張國民,李麗,馬宏生,汪素云,張曉東. 科學通報. 2002(09)
[10]喜馬拉雅及南藏的地殼俯沖帶——地震學證據(jù)[J]. 曾融生,丁志峰,吳慶舉,吳建平. 地球物理學報. 2000(06)
本文編號:368833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oufeilunwen/benkebiyelunwen/3688338.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