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wèi)星追蹤黑鳶的遷徙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01-27 23:34
黑鳶(Milvus migrans)為國家Ⅱ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IUCN物種紅色名錄無危(LC)物種,隸屬于鷹形目(Accipitriformes)鷹科(Accipitridae)。近年來由于偷獵、非法貿(mào)易及棲息地退化等原因,黑鳶的生存面臨著嚴重威脅。目前關(guān)于黑鳶的遷徙研究多集中在歐洲種群上,有關(guān)國內(nèi)黑鳶的遷徙研究尚未見報道,本研究運用新的衛(wèi)星追蹤技術(shù),對國內(nèi)黑鳶進行了追蹤研究,以期為黑鳶的保護與棲息地研究提供科學資料。2018年9月25日,為河北省保定市救護中心救助放飛的兩只黑鳶佩戴了衛(wèi)星追蹤器(編號YYDZ014和YYDZ010),通過對衛(wèi)星追蹤器回傳數(shù)據(jù)的整理與分析,得到了黑鳶的遷徙路線、中途停歇地、遷飛速度、遷飛高度和日遷飛距離等數(shù)據(jù),同時,將遷飛數(shù)據(jù)與氣象因素(天氣、風向、風力、氣溫)結(jié)合,了解氣象因素對黑鳶遷徙的影響,并根據(jù)黑鳶在繁殖地與越冬地的數(shù)據(jù),分析了黑鳶的活動生境、活動區(qū)域面積和活動規(guī)律。主要研究結(jié)果如下:1、遷徙路線和中途停歇地黑鳶的越冬地為東南亞,分別為緬甸和泰國;繁殖地為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的呼倫貝爾市。黑鳶的遷徙方式為窄面遷徙,主要沿著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大婁山...
【文章來源】:河北大學河北省
【文章頁數(shù)】:75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候鳥遷徙方式(Fig.1-1Migrationmodeofm
第一章緒論7圖1-2黑鳶亞種的分布(引自KaryakinI,2017)Fig.1-2DistributionofthesubspeciesofBlackKites(FromKaryakinI,2017)黑鳶共有7個亞種。古北界有兩個亞種:西部為黑鳶指名亞種(M.m.migrans),東部為黑鳶普通亞種(M.m.lineatus),兩個亞種在西伯利亞重疊形成很寬的過渡帶,在這有各種中間表型的黑鳶;M.m.govinda亞種主要遍布整個印度大陸,從西部的巴基斯坦到東部的印度支那,屬于留鳥,與M.m.migrans、M.m.lineatus在阿富汗和巴基斯坦西部一個地區(qū)雜交形成過渡帶;在非洲東北部和赤道南部有M.m.aegyptius和M.m.parasitus兩個亞種,它們與歐亞亞種黑鳶的表型明顯不同,M.m.aegyptius在非洲定居或短距離移動,經(jīng)常出現(xiàn)在尼羅河流域和紅海兩岸,M.m.parasitus廣泛分布于非洲,撒哈拉以南,科摩羅島和馬達加斯加地區(qū),不遷徙;M.m.affinis亞種分布于澳大利亞及鄰近島嶼,季節(jié)性的在澳大利亞大陸內(nèi)遷徙;M.m.formosanus亞種分布于中國臺灣島和海南島,不遷徙。我國黑鳶有3個亞種,即M.m.govinda亞種、M.m.lineatus亞種和M.m.formosanus亞種,其中M.m.govinda亞種分布于云南南部,M.m.lineatus亞種見于全國各省,M.m.formosanus亞種分布在海南和臺灣[47]。1.3.2黑鳶的遷徙研究現(xiàn)狀歐洲一些國家通過環(huán)志或者GPS衛(wèi)星追蹤對黑鳶指名亞種的遷徙研究報道相對較
河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8多,黑鳶在歐洲繁殖,在非洲撒哈拉以南區(qū)域越冬,起初在埃塞俄比亞,到后來的薩赫勒地區(qū)[48]。近年來隨著氣候變暖,黑鳶也出現(xiàn)在西西里島、烏克蘭、希臘、土耳其和以色列越冬,并且在土耳其和以色列越冬的黑鳶數(shù)量呈現(xiàn)上升趨勢[49-51]。黑鳶傾向于在陸地上空飛行,以盡量減少能量消耗,但它們也能通過長時間的動力飛行穿越大片水域,在秋季遷徙時有集群行為,這是因為黑鳶幼鳥第一年遷徙有很高的死亡率,所以幼鳥第一次遷徙時和成鳥一起遷徙[52-53]。從非洲到歐洲的春季遷徙路線主要有(圖1-3):(1)從尼羅河流域和紅海之間遷徙的黑鳶數(shù)量小于1000對,沿著陸地上空遷飛的黑鳶數(shù)量為2500-5000對,遷徙主要發(fā)生在3月下旬到4月上旬之間[54];(2)超過5000對左右的黑鳶從直布羅陀海峽遷徙,2月底到3月初達到高峰[55];(3)從土耳其沿著黑海東岸遷徙的黑鳶數(shù)量為2500-5000對,很少沿著博斯普魯斯海峽遷徙,5月上旬達到高峰[54];(4)從地中海遷徙黑鳶的數(shù)量為1000-2500對,屬于意大利種群,在到達西西里區(qū)后,絕大多數(shù)黑鳶沿著路徑5進行遷徙,很少沿著路徑3和4遷徙,4月下旬-5月上旬達到高峰[56-57]。圖1-3黑鳶的春季遷徙路線(引自PanuccioM,2014)Fig.1-3ThemigrationrouteofM.m.migratesinspring(FromPanuccioM,2014)從歐洲到非洲的秋季遷徙路線有(圖1-4):(1)超過5000對左右的黑鳶通過直布羅陀海峽到達非洲,8月底幾乎全部移走[58];(2)沿著地中海遷徙的黑鳶在8月底到9月初達到高峰,從西西里區(qū)穿越地中海
本文編號:3003932
【文章來源】:河北大學河北省
【文章頁數(shù)】:75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候鳥遷徙方式(Fig.1-1Migrationmodeofm
第一章緒論7圖1-2黑鳶亞種的分布(引自KaryakinI,2017)Fig.1-2DistributionofthesubspeciesofBlackKites(FromKaryakinI,2017)黑鳶共有7個亞種。古北界有兩個亞種:西部為黑鳶指名亞種(M.m.migrans),東部為黑鳶普通亞種(M.m.lineatus),兩個亞種在西伯利亞重疊形成很寬的過渡帶,在這有各種中間表型的黑鳶;M.m.govinda亞種主要遍布整個印度大陸,從西部的巴基斯坦到東部的印度支那,屬于留鳥,與M.m.migrans、M.m.lineatus在阿富汗和巴基斯坦西部一個地區(qū)雜交形成過渡帶;在非洲東北部和赤道南部有M.m.aegyptius和M.m.parasitus兩個亞種,它們與歐亞亞種黑鳶的表型明顯不同,M.m.aegyptius在非洲定居或短距離移動,經(jīng)常出現(xiàn)在尼羅河流域和紅海兩岸,M.m.parasitus廣泛分布于非洲,撒哈拉以南,科摩羅島和馬達加斯加地區(qū),不遷徙;M.m.affinis亞種分布于澳大利亞及鄰近島嶼,季節(jié)性的在澳大利亞大陸內(nèi)遷徙;M.m.formosanus亞種分布于中國臺灣島和海南島,不遷徙。我國黑鳶有3個亞種,即M.m.govinda亞種、M.m.lineatus亞種和M.m.formosanus亞種,其中M.m.govinda亞種分布于云南南部,M.m.lineatus亞種見于全國各省,M.m.formosanus亞種分布在海南和臺灣[47]。1.3.2黑鳶的遷徙研究現(xiàn)狀歐洲一些國家通過環(huán)志或者GPS衛(wèi)星追蹤對黑鳶指名亞種的遷徙研究報道相對較
河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8多,黑鳶在歐洲繁殖,在非洲撒哈拉以南區(qū)域越冬,起初在埃塞俄比亞,到后來的薩赫勒地區(qū)[48]。近年來隨著氣候變暖,黑鳶也出現(xiàn)在西西里島、烏克蘭、希臘、土耳其和以色列越冬,并且在土耳其和以色列越冬的黑鳶數(shù)量呈現(xiàn)上升趨勢[49-51]。黑鳶傾向于在陸地上空飛行,以盡量減少能量消耗,但它們也能通過長時間的動力飛行穿越大片水域,在秋季遷徙時有集群行為,這是因為黑鳶幼鳥第一年遷徙有很高的死亡率,所以幼鳥第一次遷徙時和成鳥一起遷徙[52-53]。從非洲到歐洲的春季遷徙路線主要有(圖1-3):(1)從尼羅河流域和紅海之間遷徙的黑鳶數(shù)量小于1000對,沿著陸地上空遷飛的黑鳶數(shù)量為2500-5000對,遷徙主要發(fā)生在3月下旬到4月上旬之間[54];(2)超過5000對左右的黑鳶從直布羅陀海峽遷徙,2月底到3月初達到高峰[55];(3)從土耳其沿著黑海東岸遷徙的黑鳶數(shù)量為2500-5000對,很少沿著博斯普魯斯海峽遷徙,5月上旬達到高峰[54];(4)從地中海遷徙黑鳶的數(shù)量為1000-2500對,屬于意大利種群,在到達西西里區(qū)后,絕大多數(shù)黑鳶沿著路徑5進行遷徙,很少沿著路徑3和4遷徙,4月下旬-5月上旬達到高峰[56-57]。圖1-3黑鳶的春季遷徙路線(引自PanuccioM,2014)Fig.1-3ThemigrationrouteofM.m.migratesinspring(FromPanuccioM,2014)從歐洲到非洲的秋季遷徙路線有(圖1-4):(1)超過5000對左右的黑鳶通過直布羅陀海峽到達非洲,8月底幾乎全部移走[58];(2)沿著地中海遷徙的黑鳶在8月底到9月初達到高峰,從西西里區(qū)穿越地中海
本文編號:300393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oufeilunwen/benkebiyelunwen/3003932.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