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南蘇門答臘盆地WJ區(qū)裂陷期沉積層序及古構造控制

發(fā)布時間:2020-11-10 04:59
   南蘇門答臘盆地為印度尼西亞重要的含油氣盆地之一,擁有豐富的油氣資源。南蘇門答臘盆地為陸相斷陷盆地,裂陷期構造活動復雜,同沉積斷裂的活動影響著層序充填和沉積體系演化。厘定等時層序地層格架和沉積體系類型是盆地油氣聚集規(guī)律研究的基礎。但是目前學者們對WJ區(qū)塊同沉積構造如何影響層序充填和沉積演化特征的認識不完善,制約著區(qū)內油氣勘探深入研究。本文利用地震、測井、錄井、鏡下薄片等資料,對南蘇門答臘盆地WJ區(qū)塊裂陷期層序地層,沉積充填演化進行了研究,揭示了同沉積構造對層序、沉積的控制作用,對研究區(qū)內有利圈閉預測具有積極意義。在經(jīng)典層序地層學理論的指導下,通過搭建等時層序地層格架,以三級層序為單位進行沉積體系類型劃分并研究了其演化規(guī)律的研究。研究表明:南蘇門答臘WJ區(qū)塊古近系內部可劃分為2個二級構造層序和3個三級層序(SQ1-SQ3)。裂陷期層序(SQ1-SQ3)發(fā)育受古地貌和同沉積斷裂影響較大,進行裂陷期古地貌重建后,研究區(qū)可分為西部隆起帶、緩坡帶、局部沉降淺洼帶、東部深洼陷帶等構造單元。通過連井剖面對比,NW-SE向地層厚度受西邊古隆起和同沉積斷裂的影響,地層厚度自西向東逐漸增加。而NE-SW向剖面,層序沉積厚度基本不變。通過觀察鏡下薄片,研究測井曲線、地震反射特征和古生物資料,在層序格架內主要識別出扇三角洲、辮狀河三角洲、濱淺湖、湖底扇、近岸水下扇等5種沉積相。并對各個層序內沉積演化規(guī)律進行了研究。裂陷期層序SQ1主要以沖積扇、扇三角洲為主;在SQ2、SQ3內,陡坡帶處發(fā)育扇三角洲、緩坡帶處則發(fā)育辮狀河三角洲,洼陷中央為濱淺湖相沉積,東部洼陷邊緣陡坡帶發(fā)育近岸水下扇沉積。通過對研究區(qū)主要同沉積斷裂特征進行研究,總結了單斷-斷階半地塹結構坡折帶、緩坡具反向調節(jié)斷階型半地塹結構坡折帶和單斷-具反向調節(jié)斷層地塹結構坡折帶等三種坡折帶類型,并分析了同沉積斷裂特征對層序充填和沉積體系的控制作用。同時結合生儲蓋組合的配置關系,總結出4種圈閉類型:上傾尖滅圈閉、砂巖透鏡體巖性圈閉、構造-巖性復合圈閉、地層不整合遮擋圈閉。
【學位單位】:中國地質大學(北京)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年份】:2020
【中圖分類】:P618.13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選題目的與意義
    1.2 國內外研究現(xiàn)狀
        1.2.1 層序地層學研究進展
        1.2.2 陸相層序地層學
    1.3 研究內容與技術路線
        1.3.1 主要研究內容
        1.3.2 技術路線與研究方法
    1.4 完成的工作量
    1.5 主要成果與認識
2 區(qū)域地質概況
    2.1 區(qū)域構造背景
    2.2 構造單元劃分和構造演化特征
    2.3 研究區(qū)地層特征
3 層序地層格架建立
    3.1 層序劃分及不同層序界面的識別
    3.2 層序發(fā)育特征及對比格架
        3.2.1 單井層序劃分方案
        3.2.2 連井層序對比
    3.3 古近系層序構造樣式
    3.4 層序厚度和沉積中心分布
4 沉積體系構成及沉積充填演化特征
    4.1 地震相分類和識別
    4.2 古生物分析
    4.3 沉積體系類型
        4.3.1 扇三角洲沉積體系
        4.3.2 辮狀河三角洲沉積體系
        4.3.3 濱淺湖沉積體系
        4.3.4 湖底扇沉積
        4.3.5 近岸水下扇沉積
    4.4 單井沉積相分析
    4.5 連井沉積相對比
    4.6 沉積體系平面展布特征
5 同沉積斷裂對沉積充填演化的控制
    5.1 同沉積斷裂特征
    5.2 同沉積斷裂坡折帶類型及其對沉積的作用
        5.2.1 單斷-斷階半地塹結構坡折帶
        5.2.2 緩坡具反向調節(jié)斷階型半地塹結構坡折帶
        5.2.3 單斷-具反向調節(jié)斷層地塹結構坡折帶
6 有利區(qū)帶預測
    6.1 烴源巖條件
    6.2 儲蓋組合
    6.3 有利區(qū)帶預測
結論
致謝
參考文獻
附錄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蔡少林;唐友軍;張興陽;洪國良;;南蘇門答臘盆地J區(qū)塊中新統(tǒng)Intra-Gumai組三角洲前緣砂體精細描述[J];石油天然氣學報;2014年12期

2 田世存;劉國臣;湯磊;陳輝;孫君書;;南蘇門答臘盆地B區(qū)塊層序地層格架及有利成藏帶[J];石油與天然氣地質;2013年01期

3 張琴;朱筱敏;董國棟;張亞雄;;南蘇門答臘盆地構造演化對沉積演化及成藏條件的控制[J];油氣地質與采收率;2013年01期

4 田鑫;王緒本;呂錫敏;畢素萍;方光建;黃潔;洪亮;鄭長龍;;南蘇門答臘盆地Ripah油田弧后裂谷盆地同沉積斷裂對沉積的控制作用[J];成都理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年04期

5 袁浩;張廷山;王海峰;李柱正;崔力公;;南蘇門答臘盆地M區(qū)塊古近系烴源巖特征及評價[J];天然氣地球科學;2012年04期

6 劉亞明;張春雷;;南蘇門答臘盆地Jabung區(qū)塊油氣成藏特征與主控因素分析[J];地質與勘探;2012年03期

7 魏喜;賈承造;祝永軍;郭慶新;胡禮國;初鳳友;;夭折大洋盆地構造演化及充填特征探討——以南海雙峰盆地為例[J];石油學報;2010年02期

8 王華;廖遠濤;陸永潮;任建業(yè);王家豪;嚴德天;劉彥博;;中國東部新生代陸相斷陷盆地層序的構成樣式[J];中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年01期

9 董冬冬;王大偉;張功成;吳時國;袁圣強;;珠江口盆地深水區(qū)新生代構造沉積演化[J];中國石油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年05期

10 林暢松;;沉積盆地的層序和沉積充填結構及過程響應[J];沉積學報;2009年05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田鑫;印尼南蘇門答臘盆地油氣成藏規(guī)律研究及油氣藏精細勘探[D];成都理工大學;2016年



本文編號:2877506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oufeilunwen/benkebiyelunwen/2877506.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42962***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