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磁熱耦合作用下的超導磁體損耗評估和安全性分析
【學位單位】:四川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年份】:2020
【中圖分類】:TM26
【部分圖文】:
3面向無線電能傳輸?shù)某瑢Ь圈電磁熱耦合仿真及實驗29號發(fā)生器輸出的信號,測試信號為超導線圈兩端的電壓信號。將測試信號和參考信號輸入到鎖相放大器中,鎖相放大器就可以輸出與參考信號同頻同相的電壓值,將電壓值乘以電流值即得到交流損耗值。ACRscR2Lsc鎖相放大器信號發(fā)生器液氮虛擬信號測試信號SR865A-4MHz鎖相放大器圖3.15基于鎖相放大器的自場損耗測量原理圖實驗過程中,由于超導線圈兩端的電壓值很小,極容易收到環(huán)境中各種因素的影響,導致測量精度不高,為了更精確地測量超導線圈的交流損耗,實驗前期必須排除各種可能影響實驗結果的因素。為了抑制外來的各種干擾信號,可以采取各種措施,例如:“8”字形測量回路、使用采用雙絞屏蔽線、樣品中點接地等[88]。因此在本實驗開始前,首先,根據(jù)大量研究者對超導線圈損耗測量的經(jīng)驗,實驗中必須在帶材的邊緣焊接用于測量線材電壓的引線,并且?guī)У陌雽挾葢撌请x開帶中心的1/3處,這一步是用來確保測量過程中傳輸電流流過帶材所產生的磁場大部分被包括在電壓引線所圍的環(huán)路中。此外,為了排除外界環(huán)境中的電磁干擾,將電壓測量回路改成“8”字形,可有效地消除外部磁場變化在回路中產生的感應電壓。除此之外,實驗中,將待測樣品中點接地、將測量電壓引線進行雙絞來消除外部信號對測量的影響,如圖3.16所示。圖3.16“8”字引線連接示意圖電流引線電壓引線超導帶材
四川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30在超導帶材中,既包括電阻又包括電感,電壓引線的連接方式會影響測量精度[89]。當正弦交流電通過超導帶材時,帶材會產生兩部分電壓,一個是電阻電壓,一個是電感電壓,兩者之間的相位差是90°。實驗需要得到的是電阻電壓,將其與電流相乘,即可得到損耗功率,所以實驗過程中應該抑制感應分量。在實驗中所采取的方法是利用補償線圈進行補償,如圖3.17,將電壓測試線和一個補償線圈進行反串聯(lián),調整補償線圈的位置,盡可能地降低感應分量,并將抑制感性分量后的電壓信號傳輸給鎖相放大器。反串聯(lián)的操作主要是為了讓補償線圈產生的信號和電壓測試信號疊加,從而達到減小感應分量的目的。實驗測量時電流的測量工具是電流鉗。如圖3.18所示是實驗電路:圖3.17補償線圈示意圖圖3.18線圈交流損耗測試電路補償線圈功率分析儀超導線圈
四川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30在超導帶材中,既包括電阻又包括電感,電壓引線的連接方式會影響測量精度[89]。當正弦交流電通過超導帶材時,帶材會產生兩部分電壓,一個是電阻電壓,一個是電感電壓,兩者之間的相位差是90°。實驗需要得到的是電阻電壓,將其與電流相乘,即可得到損耗功率,所以實驗過程中應該抑制感應分量。在實驗中所采取的方法是利用補償線圈進行補償,如圖3.17,將電壓測試線和一個補償線圈進行反串聯(lián),調整補償線圈的位置,盡可能地降低感應分量,并將抑制感性分量后的電壓信號傳輸給鎖相放大器。反串聯(lián)的操作主要是為了讓補償線圈產生的信號和電壓測試信號疊加,從而達到減小感應分量的目的。實驗測量時電流的測量工具是電流鉗。如圖3.18所示是實驗電路:圖3.17補償線圈示意圖圖3.18線圈交流損耗測試電路補償線圈功率分析儀超導線圈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寧宇宏;小型超導磁體的制作[J];低溫與超導;1974年01期
2 鄭效慈,韓朔;超導線圈中的穩(wěn)定正常帶[J];電工電能新技術;1984年04期
3 陳剛,李曉航,王繼業(yè);高溫超導線圈的交直流沖擊安全性仿真[J];中央民族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5年04期
4 水野克俊;彭惠民;;釔系高溫超導線圈的開發(fā)[J];國外鐵道車輛;2020年02期
5 龔天勇;張涵;馬光同;李興田;葉常青;王志濤;周鵬博;劉坤;楊晨;;三相行波磁場中涂層超導線圈的電-磁-力特性研究[J];低溫物理學報;2016年04期
6 王川;尹蒙;張素平;呂銀龍;葛濤;崔濤;李明;殷治國;林軍;李秀麗;盛蕾;管鋒平;安世忠;張?zhí)炀?;230MeV超導回旋加速器超導線圈系統(tǒng)研制與測試[J];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年報;2016年00期
7 李渝,李曉航,宋乃浩,肖立業(yè);高溫超導線圈在大電流下穩(wěn)定性的數(shù)值仿真[J];低溫物理學報;2004年01期
8 玉燕;二硼化鎂超導線圈制造成功[J];金屬功能材料;2002年05期
9 高能;日開發(fā)成功磁場強最高的超導線圈[J];能源研究與利用;2001年02期
10 李韡;日本原研所成功開發(fā)出用于ITER的超導線圈[J];國外核新聞;1997年11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宋文娟;高溫超導復合導體及超導線圈的交流損耗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2019年
2 王亞偉;無絕緣高溫超導線圈的充放電和失超特性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16年
3 王磊;大型高溫超導線圈交流損耗計算中的多尺度模型方法[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19年
4 單新然;大型超導磁體環(huán)氧樹脂基絕緣材料低溫熱學性能研究[D];天津大學;2017年
5 梁羽;斜螺線管型超導磁體的研制[D];中國科學院大學(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2018年
6 宋敏慧;40T混合磁體外超導磁體電源的控制器研究與設計[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17年
7 關明智;低溫超導磁體復雜環(huán)境下的力磁行為實驗研究[D];蘭州大學;2012年
8 張蓉蓉;水熱耦合作用下深部巖石動態(tài)力學特性及本構模型研究[D];安徽理工大學;2019年
9 趙路;基于稀土離子4f-4f和4f-5d躍遷的光學溫度傳感[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19年
10 付堯;基于wave理論的內部熱耦合空分塔動態(tài)建模及控制方案設計[D];浙江大學;2018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曾蕾;電磁熱耦合作用下的超導磁體損耗評估和安全性分析[D];四川師范大學;2020年
2 任小龍;超導重力儀器中超導線圈有效電感與間距關系的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6年
3 趙穎;高溫超導線圈交流損耗的分析與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2011年
4 張燕;超導重力儀器中超導線圈制作工藝研究及測試[D];華中科技大學;2014年
5 肖廣大;基于超導磁體的快速換能系統(tǒng)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09年
6 李盼;Bi-2223超導線圈的設計研究[D];東北大學;2012年
7 周賢邦;高溫超導磁體冷卻系統(tǒng)熱分析[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9年
8 王闊;工業(yè)用超導磁體冷卻系統(tǒng)靜態(tài)與動態(tài)熱分析[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8年
9 侯言兵;基于REBCO涂層導體環(huán)形片的超導磁體的熱穩(wěn)定性研究[D];華北電力大學(北京);2018年
10 張磊;單晶爐超導磁場電源設計[D];西安理工大學;2018年
本文編號:286176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oufeilunwen/benkebiyelunwen/28617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