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太平洋海山區(qū)海盆沉積物有機碳累積速率特征研究
【學位單位】:中國地質大學(北京)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年份】:2020
【中圖分類】:X145;P736.21
【部分圖文】: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工程碩士學位論文5總體而言,海洋生物泵引起的有機質沉降與埋藏過程示意圖見圖1-1。圖1-1有機質的沉降與埋藏過程示意圖(引自Rullktter,2006)1.2.3海洋沉積物有機碳累積的控制因素研究近幾十年來有機質循環(huán)是海洋生物地球化學循環(huán)研究的熱點之一,至今仍處于爭論之中的是海洋沉積物中有機質積累和保存的主要控制因素是什么?(HedgesandKeil,1995;Rullktter,2006;Lalonde,etal.,2012;Eglinton,2012)。影響生物有機碳泵過程的各個環(huán)節(jié)控制著有機碳在海底沉積物中累積量和速率的最終結果。據(jù)此,以下因素對深海沉積物有機碳累積的控制作用不容忽視。(1)初級生產(chǎn)海洋表層生物生產(chǎn)力決定著到達海底沉積物的顆粒有機物通量(Koblents,etal.,1970;Babu,etal.,1999)。印度西海岸表層沉積物有機碳含量與上覆水體
緒論12分析。對西太海山區(qū)海盆沉積環(huán)境進行分析,并估算和闡明有機碳累積速率特征以及影響因素,與周圍海區(qū)有機碳累積速率研究成果進行對比,得出東西太平洋海區(qū)有機碳累積速率及其影響因素。圖1-2技術路線圖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工程碩士學位論文13第二章研究區(qū)域概況2.1研究區(qū)地質概況西太平洋海山地形起伏劇烈,有獨特的深海生態(tài)系統(tǒng)。在這數(shù)百至上千公里長的海山鏈上分布著很多座深水海山和盆地(圖2-1);北部是馬爾克斯-威克海山(Marcus-WakeSeamounts),西南部是麥哲倫海山鏈(MagellanSeamounts),東南部為馬紹爾群島(MarshallIslands)。西太平洋海域的海山年齡介于65~150Ma之間,均為白堊紀以來多期巖漿活動所形成,海山按形態(tài)構造因素分為平頂型海山和尖峰型海山2類(朱本鐸等,2011)。圖2-1西太平洋海山區(qū)分布圖(引自鄧義楠等,2019)麥哲倫海山鏈發(fā)育的海山均為平頂型海山,海山水深1500~6000m,通常由1個大型主體海山和1個伴生海山構成,海山頂部發(fā)育大規(guī)模的山頂平臺覆蓋較厚的第四紀有孔蟲砂和鈣質軟泥;海山山坡呈上陡下緩的形態(tài),地形陡峭。馬庫斯-威克海山是由多熱點的板塊間運動、板塊構造作用和斷層活動共同作用形成的,均與白堊紀地幔巖漿大規(guī)模噴發(fā)有關。白堊紀后期,這些海山與太平洋板塊一起穿過赤道,向北移動到現(xiàn)在的位置(Zhao,etal.,2014)。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朱坤杰;何樹平;陳芳;廖志良;王金蓮;鄧希光;;馬里亞納海溝南部海域沉積物的工程地質特性及其成因[J];地質學刊;2015年02期
2 蔣宇軒;邢磊;張海龍;姜一晴;趙美訓;;海洋沉積有機物質的降解及其模式[J];海洋地質與第四紀地質;2014年04期
3 吳金浩;劉桂英;王年斌;徐雪梅;宋倫;;遼東灣北部海域表層沉積物氧化還原電位及其主要影響因素[J];沉積學報;2012年02期
4 徐建;鄭玉龍;包更生;吳學文;張愷;金肖兵;;基于聲學深拖調查的海山微地形地貌研究——以馬爾庫斯-威克海嶺一帶的海山為例[J];海洋學研究;2011年01期
5 盧龍飛;蔡進功;包于進;李從先;楊守業(yè);范代讀;;粘土礦物保存海洋沉積有機質研究進展及其碳循環(huán)意義[J];地球科學進展;2006年09期
6 楊群慧,周懷陽;中國多金屬結核合同區(qū)近表層沉積物生物擾動作用的過剩~(210)Pb證據(jù)[J];科學通報;2004年21期
7 陳建林,馬維林,武光海,初鳳友,高水土;中太平洋海山富鈷結殼與基巖關系的研究[J];海洋學報(中文版);2004年04期
8 李學剛,宋金明;海洋沉積物中碳的來源、遷移和轉化[J];海洋科學集刊;2004年00期
9 袁華茂,呂曉霞,李學剛,李寧,孫云明,詹天榮,宋金明;自然粒度下渤海沉積物中有機碳的地球化學特征[J];環(huán)境化學;2003年02期
10 馬紅波,宋金明,呂曉霞,袁華茂;渤海沉積物中氮的形態(tài)及其在循環(huán)中的作用[J];地球化學;2003年01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路波;25萬年來西太平洋暖池核心區(qū)古海洋學研究[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呂文哲;海岸帶至深海典型海洋沉積物粒度特征研究[D];國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2017年
2 刁明亞;夏季南黃海海域顆粒有機物和浮游生物的碳、氮穩(wěn)定同位素分析[D];中國海洋大學;2015年
本文編號:286098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oufeilunwen/benkebiyelunwen/28609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