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西北地區(qū)表層沉積物孢粉分析
本文選題:現(xiàn)代孢粉譜 + 炭屑 ; 參考:《云南師范大學》2017年碩士論文
【摘要】:滇西北地區(qū)受印度洋西南季風和西風環(huán)流的交替影響,具有干濕季分明、年溫差較小的氣候特點,是利用孢粉數據重建晚第四紀古植被從而研究西南季風和西風環(huán)流變化的理想地區(qū)。研究現(xiàn)代孢粉組合與植被環(huán)境的關系是對化石孢粉譜作古植被與古氣候解釋的基礎,為此本研究在滇西北4個植被區(qū)(滇西北西北部高山高原云杉冷杉林、蒿草灌木草甸區(qū);滇西北中東部高中山高原云南松林、云杉冷杉林區(qū);滇西北東南部中山峽谷云南松林、高山櫟林區(qū);滇西北南部高原盆谷滇青岡林、元江栲林、云南松林區(qū))的湖泊水庫等水體共采集67個湖泊表層樣作孢粉分析,同時也對孢粉分析中所包含的炭屑和盤星藻做了簡要分析。所有樣品共鑒定出孢粉種類46科66屬,基本包括了4個植被區(qū)的優(yōu)勢種屬,如松屬、云杉屬、冷杉屬、櫟屬、栲屬等。67個湖泊表層樣中除有一個因菊科花粉異常高而作為異常樣品處理外,對其余孢粉譜作了聚類分析。聚類分析將孢粉譜劃歸為4類:第一類由33個樣品組成,它們主要來自滇西北中東部高中山高原云南松林、云杉冷杉林區(qū)及滇西北東南部中山峽谷云南松林、高山櫟林區(qū);孢粉譜以松屬、常綠櫟、禾本科為主,反映云南松林和高山櫟林占主導的植被。第二類由7個樣品組成,分別來自滇西北中東部高中山高原云南松林、云杉冷杉林區(qū)及滇西北東南部中山峽谷云南松林、高山櫟林區(qū);孢粉譜以木本花粉松屬、云杉屬、落葉櫟、常綠櫟和榿木屬為主,基本反映了區(qū)域性森林植被;孢粉譜中榿木屬含量高可能是因榿木能保持水土、改善土壤而在近幾十年的退耕還林過程中被大量種植之故。第三類由6個樣品組成,主要來自滇西北東南部云南松林、高山櫟林區(qū);孢粉譜以木本花粉松屬、常綠櫟和榿木屬為主,同時草本植物禾本科也比較多。木本花粉基本反映區(qū)域性植被中的森林植被,較多的榿木花粉是因為它是該地區(qū)森林砍伐后次生林的主要樹種,而禾本科含量高的原因也與花粉源區(qū)存在大范圍的農作物種植有關。第四類由20個樣品組成,主要來自滇西北東南部云南松林、高山櫟林區(qū);此類孢粉譜雖以松屬和常綠櫟為主的木本植物花粉為主,但出現(xiàn)較多的草本植物花粉如禾本科和藜科,不僅反映云南松林和高山櫟林為主的區(qū)域森林植被,也表明花粉源區(qū)存在范圍較廣的農作物種植區(qū)。為探討影響上述現(xiàn)代孢粉譜的環(huán)境因素,對由生態(tài)意義明確、含量較高的20個種屬組成的現(xiàn)代孢粉譜作了主成分分析。分析結果表明,前兩個主成分軸的特征值分別是4.10和2.91,說明孢粉譜數據總方差的20.5%和14.5%。在第一主成分軸上,具有正載荷的主要是耐旱的草本植物如禾本科、藜科、菊科、和耐旱寒的落葉灌木沙棘屬,而負載荷的主要是偏濕潤的森林植物屬種如云杉、冷杉、鐵杉、落葉櫟和樺木屬等,因此第一主成分軸反映了影響現(xiàn)在孢粉譜的主要環(huán)境因子是降雨。在第二主成分軸上,主要是喜暖的松屬(以云南松為主)和相對喜冷的喬木如常綠櫟(可能主要是硬葉高山櫟類)、灌叢如薔薇科和草甸成分如莎草科分別居于此軸的正負兩端,反映了溫度對現(xiàn)代花粉譜的影響。滇西北地區(qū)炭屑組合在很大程度上能反映現(xiàn)代火災的強度和頻率,同時也反映了人類生產生活等相關活動。因此,其可以為重建古森林火災提供重要依據。滇西北地區(qū)盤星藻濃度與其所在湖泊生境(湖泊面積、PH值及水深)無明顯關系,說明不同類型的湖泊對盤星藻生長的影響機制并不同,并沒有統(tǒng)一規(guī)律可言。
[Abstract]:In the northwest part of Yunnan province , there are 67 lakes , such as pine forest , spruce fir forest area and alpine valley , Yunnan pine forest , spruce fir forest area and south - west of Yunnan Province . The third category consists of 6 samples , mainly from Yunnan pine forest , spruce , deciduous oak , evergreen oak and alder .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main environmental factors affecting the modern spore powder spectrum .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ain environmental factors affecting the modern spore - pollen spectrum are the main species of forest vegetation in the region of Yunnan Province .
【學位授予單位】:云南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7
【分類號】:Q914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向曉明;冷靜看滇西北旅游市場[J];創(chuàng)造;2003年09期
2 李瑞年;杜凡;馬猛;劉洋;劉娟;劉川宇;;滇西北地區(qū)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的分布特征研究[J];西部林業(yè)科學;2012年03期
3 馮建孟;徐成東;查鳳書;董曉東;楊自忠;;長江上游滇西北地區(qū)植物區(qū)系組成及物種多樣性[J];長江流域資源與環(huán)境;2010年01期
4 李曉賢,陳文允,管開云,周浙昆;滇西北野生觀賞花卉調查[J];云南植物研究;2003年04期
5 胡靜,楊樹華;旅游業(yè)開發(fā)對滇西北地區(qū)水土流失的影響初探——以香格里拉縣三壩鄉(xiāng)為例[J];云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3年S1期
6 沐先運;;滇西北追花記[J];生命世界;2010年03期
7 白廷斌;滇西北旅游業(yè)地域發(fā)展類型劃分研究[J];地域研究與開發(fā);2000年04期
8 李燕,李兆光,楊靜全,解瑋佳,和加衛(wèi);滇西北高山園林地被植物種質資源[J];云南農業(yè)科技;2003年05期
9 彭永岸,王筱春;滇西北旅游資源及其開發(fā)研究[J];經濟地理;1999年03期
10 馮建孟;朱有勇;;滇西北地區(qū)種子植物地理分布及區(qū)系分化[J];西北植物學報;2009年1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8條
1 歐曉昆;;滇西北地區(qū)植被多樣性與保護研究[A];植被生態(tài)學學術研討會暨侯學煜院士逝世10周年紀念會論文集[C];2001年
2 范祖,
本文編號:184256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oufeilunwen/benkebiyelunwen/18425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