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松遼盆地南部砂巖中片鈉鋁石脈的形成機制

發(fā)布時間:2018-01-29 06:21

  本文關鍵詞: 片鈉鋁石 超臨界CO_2 裂隙 自封閉效應 松遼盆地南部 出處:《吉林大學》2017年碩士論文 論文類型:學位論文


【摘要】:CO_2是溫室氣體,其在大氣中的含量過高會導致全球氣候變暖。CO_2的捕獲與封存技術(Carbon Capture and Storage:CCS)能有效解決這一問題。其中CO_2的地下封存又是這一方法最主要的技術手段。由于地質構造運動而產生的裂隙對于CO_2地質儲存安全性和穩(wěn)定性的影響是不可忽視的問題。在天然地質環(huán)境中,CO_2氣藏或CO_2曾存在過的圈閉,可以叫做CO_2地下埋存的 天然類似物‖即天然類比,對CO_2地質儲存(CGS)安全性具有重要的啟示和借鑒意義。片鈉鋁石是CO_2地質儲存的主要固碳礦物,在松遼盆地南部扶新隆起新351井泉四段發(fā)現了含片鈉鋁石脈砂巖,對于CO_2地質儲存及超臨界CO_2的自封閉效應有重要的研究意義。新351井含片鈉鋁石砂巖巖石類型為細粒長石巖屑砂巖。分布深度約1295.3-1296.8m。取1295.9m處的巖芯為研究對象。手標本觀察,片鈉鋁石集合體呈白色,放射狀、半球狀,以半充填-完全充填狀,附著于裂隙壁向裂隙內部生長,在裂隙較寬處為半充填,較窄處為完全充填。X-射線衍射分析表明,圍巖自生礦物主要有:粘土礦物(主要為伊蒙混層)、自生石英(包括次生加大石英和微晶石英)、片鈉鋁石、鐵白云石。圍巖自生礦物成巖共生序列由早到晚依次為:滲濾粘土,自生石英,片鈉鋁石,鐵白云石。碳氧同位素分析表明,裂隙內的片鈉鋁石碳同位素在0.3‰~-0.2‰(PDB)之間。圍巖中片鈉鋁石的碳同位素值在-3.41‰~-2.16‰(PDB)之間。鐵白云石的碳同位素值在-4.62‰~-4.18‰(PDB)之間。經計算,與圍巖中片鈉鋁石平衡的CO_2碳同位素分布范圍是-7.50‰~-8.74‰(PDB),為無機幔源成因CO_2。數值模擬研究結果顯示,CO_2注入后會優(yōu)先搶占裂隙,改變流體環(huán)境,進而發(fā)生更加強烈的水巖反應發(fā)生。具體表現為:CO_2開始注入一段時間里,裂隙處的超臨界CO_2濃度最高,p H降低幅度最大;主要發(fā)生溶解的礦物是鈉長石和鉀長石,且裂隙處的溶解量明顯高于圍巖;主要沉淀的礦物為片鈉鋁石,且裂隙處的沉淀量明顯高于圍巖。其次,因為泥巖的阻隔作用,砂泥巖邊界也同樣是長石溶解量和片鈉鋁石沉淀量的高值區(qū)。新351井的片鈉鋁石共有三種存在狀態(tài),即1、填充裂隙;2、填充圍巖孔隙;3、交代長石、巖屑。其中,裂隙內放射狀片鈉鋁石的形成過程為:裂隙早于CO_2的充注;CO_2注入時裂隙內飽和地層水,濕的超臨界CO_2搶占裂隙發(fā)生擴溶作用增大裂隙空間;裂隙壁處因溶解產生了離子的濃集、締和,形成片鈉鋁石結晶核,裂隙內作為反應介質的底水充足,開放環(huán)境下超臨界CO_2的持續(xù)注入保證溶解作用的進行和離子的供應。通過氧同位素計算和微晶石英形成溫度得出片鈉鋁石的形成溫度為73-85℃。圍巖中的片鈉鋁石主要表現為充填孔隙和交代長石,從片鈉鋁石含量分布來看CO_2注入的波及影響范圍較大。圍巖和裂隙中的片鈉鋁石為同一期流體作用產物。片鈉鋁石為水熱結晶礦物,片鈉鋁石脈也側面說明了在底水充足的條件下,超臨界CO_2可以封存于固碳礦物中,具有自我封閉效應。圍巖中含有大量的鐵鎂質巖屑,其溶蝕產生的離子為鐵白云石的形成提供充足的物質來源。
[Abstract]:......
【學位授予單位】:吉林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7
【分類號】:P588.212.3;X701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賀自愛;登高壯觀天地間──評《松遼盆地南部斷陷成藏體系》[J];石油與天然氣地質;2000年02期

2 ;中國石化在松遼盆地南部深層獲重大油氣發(fā)現[J];中國礦業(yè);2006年07期

3 李泰明;松遼盆地南部原油的地化對比[J];大慶石油學院學報;1987年02期

4 吳愛軍,劉福春,段鐵軍,袁玉松,吳潔;松遼盆地南部井下油氣化探應用研究[J];天然氣地球科學;2000年Z1期

5 曲福生;松遼盆地南部油氣勘探成果概述[J];石油物探;1989年03期

6 劉俊;松遼盆地南部影響儲油物性因素的初步分析[J];石油實驗地質;1982年02期

7 邵明禮,門吉華,魏志平;松遼盆地南部二氧化碳成因類型及富集條件初探[J];大慶石油地質與開發(fā);2000年04期

8 趙忠華,李國寬,田永慶,張振強;深源成礦論在松遼盆地南部可地浸砂巖型鈾礦預測評價中的初步運用[J];礦物巖石地球化學通報;2001年01期

9 高東;松遼盆地南部深部含氣性預測研究[J];吉林地質;2003年02期

10 李樹青;李和;徐偉;董志剛;;松遼盆地南部下白堊統層序構型及沉積特征[J];天然氣工業(yè);2007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9條

1 李晶秋;李忠信;張春輝;;松遼盆地南部“低品位”資源開發(fā)的有效途徑[A];增強自主創(chuàng)新能力 促進吉林經濟發(fā)展——啟明杯·吉林省第四屆科學技術學術年會論文集(下冊)[C];2006年

2 劉柳紅;羅平;馬濤;楊式升;;松遼盆地南部扶新隆起帶泉四段高分辨率層序地層學與沉積相研究[A];第三屆全國沉積學大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4年

3 王永春;候啟軍;康偉力;趙志魁;趙占銀;宋立忠;毛超林;唐振興;;松遼盆地南部巖性油藏形成理論與高效勘探實踐[A];“十五”重要地質科技成果暨重大找礦成果交流會材料二——“十五”地質行業(yè)獲獎成果資料匯編[C];2006年

4 謝大進;莊有山;劉福春;;松遼盆地南部長嶺凹陷油氣勘探突破[A];1998年中國地球物理學會第十四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1998年

5 張萍;任玉學;李忠信;張麥艷;于忠;趙華生;;松遼盆地南部中淺層層序格架[A];增強自主創(chuàng)新能力 促進吉林經濟發(fā)展——啟明杯·吉林省第四屆科學技術學術年會論文集(上冊)[C];2006年

6 張振強;;松遼盆地南部白興吐地區(qū)油氣后生還原對鈾成礦的作用[A];中國核科學技術進展報告——中國核學會2009年學術年會論文集(第一卷·第1冊)[C];2009年

7 何興華;李永剛;;松遼盆地南部秦家屯油田油藏控制因素分析[A];“加入WTO和科學技術與吉林經濟發(fā)展——機遇·挑戰(zhàn)·責任”吉林省第二屆科學技術學術年會論文集(上)[C];2002年

8 于淼;劉立;于志超;劉娜;李福來;;松遼盆地南部紅崗和孤店油田中的孔隙流體演化特征——來自含片鈉鋁石砂巖中烴類流體包裹體的證據[A];中國地球物理2013——第四專題論文集[C];2013年

9 夏響華;姚俊梅;;遙感線性影像密度的油氣指示意義[A];地質與可持續(xù)發(fā)展——華東六省一市地學科技論壇文集[C];2003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條

1 王哲;松遼盆地南部油氣勘探全面展開[N];中國石化報;2003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郭巍;松遼盆地南部白堊紀構造沉積演化與成藏動力學研究[D];吉林大學;2007年

2 張鑫;松遼盆地南部中淺層沉積演化與油氣分布[D];中國海洋大學;2009年

3 于文斌;松遼盆地南部白堊系砂巖型鈾礦成礦條件研究[D];吉林大學;2009年

4 何興華;松遼盆地南部及其深層油氣系統形成演化與勘探潛力分析[D];吉林大學;2005年

5 毛超林;松遼盆地南部長嶺凹陷高臺子油層三角洲前緣砂體儲層特征評價[D];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06年

6 李福來;松遼盆地南部長嶺凹陷—華字井階地含片鈉鋁石砂巖成巖流體演化[D];吉林大學;2009年

7 張大偉;松遼盆地南部長嶺凹陷中淺層巖性油氣成藏條件研究[D];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06年

8 李瑞磊;松遼盆地(南部)深層構造特征及油氣富集規(guī)律研究[D];吉林大學;2005年

9 卜翠萍;松遼盆地南部十屋斷陷油氣成藏規(guī)律研究[D];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07年

10 單偉;松遼盆地南部長嶺、十屋斷陷層構造演化與沉積響應研究[D];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09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超;松遼盆地南部沉降史分析與異常沉降分離[D];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15年

2 佟玲;松遼盆地南部頁巖油氣成藏條件研究[D];東北石油大學;2015年

3 楊慧心;松遼盆地南部砂巖中片鈉鋁石脈的形成機制[D];吉林大學;2017年

4 李忠信;松遼盆地南部地層層序劃分及層序地層特征[D];大慶石油學院;2009年

5 王天煦;松遼盆地南部低孔低滲油藏流體識別技術研究[D];吉林大學;2013年

6 王文濤;松遼盆地南部中淺層油氣資源評價與勘探潛力[D];東北石油大學;2014年

7 郭瑩瑩;松遼盆地南部姚家組沉積體系分析[D];吉林大學;2008年

8 徐良;松遼盆地南部黑帝廟地區(qū)成藏機制研究[D];吉林大學;2007年

9 陳井勝;松遼盆地南部營城組火山巖成因[D];吉林大學;2009年

10 葉良文;松遼盆地南部榆樹地區(qū)深部地質構造特征研究[D];南京大學;2013年

,

本文編號:1472770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oufeilunwen/benkebiyelunwen/1472770.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All Rights Reserved | 網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cee58***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