禽波氏桿菌ompA-IgY Fc融合蛋白表達及松花粉多糖對雞體免疫應答的調(diào)節(jié)作用
本文關鍵詞:禽波氏桿菌ompA-IgY Fc融合蛋白表達及松花粉多糖對雞體免疫應答的調(diào)節(jié)作用 出處:《山東農(nóng)業(yè)大學》2017年碩士論文 論文類型:學位論文
更多相關文章: IgY Fc 畢赤酵母表達 亞單位疫苗 泰山松花粉多糖 腹腔巨噬細胞
【摘要】:目前對于一些傳染性疾病,滅活苗和活苗已被廣泛應用,然而由于疫苗的滅活制備過程,使其抗原的物理及化學結構發(fā)生改變,從而影響了疫苗對機體的免疫保護能力。隨后,人們生產(chǎn)出的具有天然結構和統(tǒng)一快速生產(chǎn)特性的重組亞單位疫苗也被廣泛用于預防各種傳染性疾病,然而,由于重組亞單位疫苗在機體的快速清除等影響,使得蛋白質(zhì)或多肽通常具有較短的血清半衰期及有限的抗原刺激。因此為了更有效的控制禽類傳染病,亟需開辟新的途徑,研發(fā)新型疫苗。近年來,將哺乳動物免疫球蛋白Fc與外源蛋白連接的融合技術已經(jīng)被開發(fā)出來,這種技術中IgG Fc片段的連接賦予了融合的外源蛋白質(zhì)或多肽類似抗體的特性,不僅增強了對抗原捕獲的速度和效率,同時還增強了融合蛋白的血清半衰期。然而對于融合表達的IgY Fc是否與融合表達的IgG Fc一樣,可以有效促進動物機體的非特異性免疫應答和特異性免疫應答,目前還沒有被研究。因次,在本項研究中,實驗室以一種常見的可導致禽類呼吸道疾病的禽波氏桿菌(Borderella avium)中具有免疫原性的外膜蛋白A(ompA)為模型,使用巴斯德畢赤酵母GS115真核表達系統(tǒng),表達連接有雞IgY Fc和禽波氏桿菌ompA的融合蛋白;首先檢測ompA-Fc融合蛋白對雞腹腔巨噬細胞活性的影響,以評價連接的Fc對雞體非特異性免疫應答的影響;再將融合蛋白免疫雛雞,以評價連接的Fc對特異性免疫應答的影響;此外,本實驗室經(jīng)多年研究發(fā)現(xiàn),泰山松花粉多糖(Taishan pinus massoniana pollen polysaccharide,TPPPS)作為一些滅活疫苗及亞單位疫苗的佐劑時表現(xiàn)出良好的免疫增強效果,因此,TPPPS作為一種免疫調(diào)節(jié)劑對巨噬細胞的活化,以及用作佐劑對融合蛋白的免疫增強效果也被探究。本研究分以下三部分內(nèi)容:1.ompA-Fc融合蛋白畢赤酵母轉化子的構建,表達及產(chǎn)物分析對Gen Bank中公布的禽波氏桿菌ompA及雞IgY Fc基因序列分別設計特異性引物,以本實驗室先前分離得到的禽波氏桿菌DNA及本試驗提取的雞脾臟RNA為模板,采用SOE-PCR的方法進行重組基因的擴增。隨后對擴增后的重組基因連接轉化至pMD18-T克隆載體,同時基因測序鑒定重組克隆載體中重組基因序列,隨后利用限制性內(nèi)切酶Xho I和Not I對測序成功的重組克隆載體進行雙酶切及產(chǎn)物膠回收,隨后將回收產(chǎn)物與經(jīng)相同酶酶切后的表達載體pPIC9再次進行連接轉化。之后,將基因測序驗證正確的重組表達質(zhì)粒線性化,并轉化至畢赤酵母GS115感受態(tài)細胞中,對經(jīng)RDB板篩選的陽性轉化子進行PCR鑒定及基因測序。與此同時,以轉化的空質(zhì)粒pPIC9載體做為陰性對照。對經(jīng)PCR檢測正確的畢赤酵母陽性轉化子及空質(zhì)粒對照分別進行甲醇誘導表達。表達后的產(chǎn)物通過SDS-PAGE檢測分析,與蛋白凝膠層中陰性對照孔相比,在陽性孔中顯示有一條與目的蛋白分子量大小一致的約為47.4 kDa的條帶。畢赤酵母表達的融合蛋白在72 h獲得最大蛋白質(zhì)產(chǎn)量(18 mg/L)。隨后對表達的蛋白經(jīng)鎳柱進行純化,并且SDS-PAGE檢測分析中同樣檢測到一條大小約為47.4 kDa蛋白條帶。分別用抗His標簽抗體,大鼠抗omp多克隆抗體和兔抗雞IgG(HRP)進行Western blot分析以確定表達后融合蛋白的免疫原性。在這三次獨立DAB顯色測定后,均觀察到一條大小約47.4 kDa的目的條帶;經(jīng)對照確定該條帶與之前在SDS-PAGE檢測的條帶分子量大小一致。結果表明,表達的融合蛋白中IgY Fc和ompA保持其各自獨立的免疫原性。此外,本試驗通過SWISS-MODEL軟件利用同源建模方法預測融合后ompA-Fc蛋白的三維空間結構,發(fā)現(xiàn)融合蛋白中兩個蛋白在柔性肽的連接下分別進行各自空間結構的折疊相互不影響。此外,本實驗室先前構建的pPIC9-ompA表達質(zhì)粒用作本研究中的陰性對照,此表達質(zhì)粒表達的ompA蛋白的免疫原性也進行了驗證。2.ompA-Fc融合蛋白與TPPPS對巨噬細胞活力影響試驗體外培養(yǎng)雞腹腔巨噬細胞,MTT法測定不同濃度的融合蛋白ompA-Fc、ompA及TPPPS對巨噬細胞的細胞毒性,以確定后續(xù)試驗最佳使用劑量。之后分別將特定濃度的ompA-Fc-TPPPS、ompA-Fc、ompA和PBS與腹腔巨噬細胞共培養(yǎng),中性紅試驗檢測腹腔巨噬細胞胞飲活性,Griess法、ELISA試劑盒分別檢測腹腔巨噬細胞NO及TNF-α分泌能力,間接免疫熒光法檢測腹腔巨噬細胞對ompA吞噬能力,流式細胞儀檢測腹腔巨噬細胞分泌MHC-II分子的能力。結果表明,ompA-Fc、ompA蛋白及TPPPS對腹腔巨噬細胞細胞毒性不明顯,并且TPPPS可劑量依賴性的增加細胞數(shù)量。同時,TPPPS也劑量依賴性的提高腹腔巨噬細胞胞飲、NO、TNF-α分泌能力。此外,連接的Fc及TPPPS佐劑也顯著提高了腹腔巨噬細胞對ompA吞噬活性及MHC-II分子的表達。以上研究表明,連接IgY Fc的融合蛋白可有效提高腹腔巨噬細胞的活性,而TPPPS為一種有效巨噬細胞激活劑。3.TPPPS對融合蛋白的免疫增強效果的研究將本實驗室經(jīng)水提醇沉法提取的泰山松花粉多糖與經(jīng)畢赤酵母表達系統(tǒng)提取的融合蛋白ompA-Fc、ompA等體積混合配比制備相應疫苗,-80°C備用。隨后對120只SPF雛雞隨機分成4組,之后分別在3、7、14 d后,對各組雛雞進行頸部皮下接種0.2 m L ompA-Fc-TPPPS、ompA-Fc、ompA亞單位疫苗和PBS。隨后在首免后的第7、14、21、28、35、42、49 d,對各實驗組隨機抽取3只雞進行心臟采血收集樣品,以檢測其血清抗體效價,白細胞介素-2、白細胞介素-4(IL-2、IL-4),外周血CD4+和CD8+T淋巴細胞含量及T淋巴細胞轉化率。同時在三免后的1周后,對各組隨機抽取的20只雞攻毒,進行動物保護試驗測定(除對照組),期間連續(xù)7 d對各組雞群臨床癥狀及保護率進行觀察并記錄。試驗結果表明,單純的ompA-Fc亞單位疫苗可有效誘導機體產(chǎn)生抗ompA特異性抗體,分泌IL-2、IL-4,提高CD4+T、CD8+淋巴細胞百分含量和T淋巴細胞轉化率,同時提供了近80%的動物保護率。值得注意的是,TPPPS作為佐劑,能顯著提高機體細胞及體液免疫反應。研究表明,連接的Fc與TPPPS組合協(xié)同促進由抗原誘導的全身性免疫應答。總體而言,本試驗的研究結果對預防家禽疾病的亞單位疫苗的研制提供了一個新的思路和方法。
[Abstract]:......
【學位授予單位】:山東農(nóng)業(yè)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7
【分類號】:S852.61;S852.4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姚小劍,俞永新;長爪沙鼠腹腔巨噬細胞對流行性出血熱病毒的敏感性[J];病毒學報;1986年04期
2 朱國標,李素華,叢樺,張克俊;高溫及游泳對腹腔巨噬細胞的影響[J];西南國防醫(yī)藥;1994年03期
3 張蒞峽;謝錦玉;胡慶和;劉銘福;王玉萍;劉泓;張玉潔;邱金麟;;紅毛五加多糖對腹腔巨噬細胞作用的定量細胞化學研究[J];中國組織化學與細胞化學雜志;1993年03期
4 林立,沈子威,王又明,,豐美福;毛喉萜對小鼠骨髓細胞和腹腔巨噬細胞表面胰島素受體和GM-CSF受體的下調(diào)作用[J];生物物理學報;1994年03期
5 王立生,潘令嘉,鄭躍杰,張亞歷,周殿元;雙歧桿菌對裸鼠腹腔巨噬細胞NO形成的調(diào)節(jié)作用[J];中國微生態(tài)學雜志;1998年06期
6 楊林,王立生,崔忠林,孫勇,朱忠生,周殿元;雙歧桿菌對腹腔巨噬細胞ERK1/2蛋白激酶通道的影響[J];中國微生態(tài)學雜志;2005年02期
7 王立生;潘令嘉;鄭躍杰;孫勇;葉桂安;施理;張亞歷;周殿元;;雙歧桿菌對裸鼠腹腔巨噬細胞分泌功能的影響[J];現(xiàn)代消化病及內(nèi)鏡雜志;1998年02期
8 楊澤然,李繼承,張凱,蘇煥興,宓開鴻,羅依惠,高志剛,鄭一波;腹膜透析對腹腔巨噬細胞產(chǎn)生NO及腹膜形態(tài)結構變化的實驗研究[J];科技通報;1999年05期
9 楊奎,張德安,金雄杰,李巖,謝湘林,宗瑞義;白樺樹皮提取物的抗腹水型腫瘤作用及對腹腔巨噬細胞功能的影響[J];吉林大學自然科學學報;2000年03期
10 武寧;劉永哲;徐瑞明;劉揚;金順子;;X射線全身照射對小鼠脾細胞和腹腔巨噬細胞凋亡的影響[J];吉林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06年06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9條
1 王立生;潘令嘉;施理;孫勇;張亞歷;周殿元;;雙歧桿菌的完整肽聚糖對裸鼠腹腔巨噬細胞信號轉導的影響[A];中國中西醫(yī)結合學會第十二次全國消化系統(tǒng)疾病學術研討會論文匯編[C];2000年
2 王立生;潘令嘉;施理;孫勇;張亞歷;周殿元;;共焦鏡檢測雙歧桿菌刺激裸鼠腹腔巨噬細胞后產(chǎn)生的細胞毒性效應分子[A];中國中西醫(yī)結合學會第十二次全國消化系統(tǒng)疾病學術研討會論文匯編[C];2000年
3 葉亦見;嚴若峰;徐立新;李祥瑞;;重組雞IL-18對腹腔巨噬細胞免疫調(diào)節(jié)效應的研究[A];中國畜牧獸醫(yī)學會家畜寄生蟲學分會第九次學術研討會論文摘要集[C];2006年
4 王廣慶;韋多;肖仕初;夏照帆;;燙傷后腹腔巨噬細胞IkB-α表達增加[A];全國危重燒傷患者早期復蘇對策專題研討會論文匯編[C];2005年
5 王伍超;陳金萍;張岫竹;代維;劉大維;周繼紅;;CRH對腹腔巨噬細胞分泌IL-10的影響及其信號機制[A];第七屆全國創(chuàng)傷學術會議暨2009海峽兩岸創(chuàng)傷醫(yī)學論壇論文匯編[C];2009年
6 朱琪;徐霄龍;宗振平;林佳寶;鐘友剛;劉風華;許劍琴;;苦參對小鼠腹腔巨噬細胞活性的影響[A];中國畜牧獸醫(yī)學會中獸醫(yī)學分會2013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3年
7 王振亮;宋建平;鄧偉;張曉艷;田瑞曼;賈麗麗;崔慶安;;當歸四逆湯對硬皮病小鼠CD4~+、CD8~+T細胞及腹腔巨噬細胞活力的影響[A];全國第二十次仲景學說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2年
8 孫學成;余震;吳明;朱啟槐;;骨髓間充質(zhì)干細胞對大鼠急性胰腺炎后腹腔巨噬細胞活化的影響[A];2013年浙江省腸外腸內(nèi)營養(yǎng)學學術年會論文匯編[C];2013年
9 張劍;楊宏軍;侯佩莉;張亮;丁家波;宋玲玲;何洪彬;馬衛(wèi)明;;奶牛腹腔巨噬細胞的分離與鑒定[A];中國畜牧獸醫(yī)學會獸醫(yī)外科學分會第20次學術研討會暨第5次奶牛疾病學術會議論文集[C];2013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趙彩珍;正常妊娠與妊娠期高血壓疾病孕婦腹腔巨噬細胞免疫機制的實驗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6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丹;CD169~+腹腔巨噬細胞在DSS誘導的結腸炎中的作用[D];山東大學;2016年
2 黃美云;化療藥物伊立替康對腹腔巨噬細胞的毒性和機制研究[D];暨南大學;2016年
3 鄭丕苗;桔梗多糖結構鑒定及其對雞腹腔巨噬細胞免疫活性的影響[D];山東農(nóng)業(yè)大學;2017年
4 董雯雯;禽波氏桿菌ompA-IgY Fc融合蛋白表達及松花粉多糖對雞體免疫應答的調(diào)節(jié)作用[D];山東農(nóng)業(yè)大學;2017年
5 王浩;腹腔巨噬細胞表型與胃癌浸潤胃壁深度關系的實驗研究[D];青島大學;2012年
6 陳金萍;CRH對腹腔巨噬細胞分泌細胞因子的調(diào)節(jié)作用[D];第三軍醫(yī)大學;2002年
7 周玉英;朝藿定c對小鼠巨噬細胞的調(diào)節(jié)和腦缺血/再灌注損傷的保護作用[D];暨南大學;2010年
8 范家喬;腹腔巨噬細胞在急性出血壞死性胰腺炎病程演變中的作用的實驗研究[D];大連醫(yī)科大學;2005年
9 程啟平;鹽生隱桿藻胞外多糖的藥理學研究[D];安徽師范大學;2005年
10 黃堅;CRH對嚴重創(chuàng)傷后大鼠巨噬細胞吞噬功能的影響[D];第三軍醫(yī)大學;2006年
本文編號:135152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oufeilunwen/benkebiyelunwen/13515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