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烏拉根鉛鋅礦克孜勒蘇群五段物源分析及沉積特征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12-07 09:39
本文關鍵詞:新疆烏拉根鉛鋅礦克孜勒蘇群五段物源分析及沉積特征研究
更多相關文章: 烏拉根鉛鋅礦 克孜勒蘇群五段 物源 沉積特征 成礦關系
【摘要】:烏拉根鉛鋅礦位于新疆阿圖什市烏恰縣境內,目前是我國第二大鉛鋅礦床,主要含礦層位為下白堊統克孜勒蘇群五段,礦體呈層狀、板狀產出。前人對該礦床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礦床成因、成礦物質及成礦流體等方面,目前礦區(qū)內地質礦產研究程度已較高,積累了較為豐富的資料,但對礦區(qū)地層沉積特征及物源方面的研究很少。筆者在烏拉根鉛鋅礦及其外圍地質勘查時重點對賦礦層位克孜勒蘇群五段的沉積特征及物源進行了研究,并通過野外測量觀察和室內地球化學測試分析等手法相結合,較為詳細的研究了烏拉根鉛鋅礦研究區(qū)克孜勒蘇群五段的物源及沉積特征,并討論了物源、沉積特征與成礦的關系,并獲得了如下認識。1、研究區(qū)克孜勒蘇群五段砂礫巖百分含量、砂巖組分含量、礦物成熟度、穩(wěn)定重礦物相對含量、ZTR指數的變化及稀土配分模式曲線相似性均顯示研究區(qū)物源主要來自西南部的烏拉根隆起。2、巖屑成分特征及重礦物相關系數顯示母巖類型主要為火成巖和變質巖。稀土元素特征參數及稀土配分模式曲線圖均顯示,克孜勒蘇群五段砂巖具有輕稀土富集,重稀土虧損的特征,同時具有Eu負異常,表明源巖可能為中性巖漿巖。而Ce及Ceanom值反映古水介質為弱氧化~弱還原環(huán)境,可能處于一個海陸過渡的環(huán)境,有利于金屬成礦物質的富集。3、通過礫石的野外測量,得到了礫石成分及含量、礫石長軸礫徑、礫石圓度等反映礫石巖石學特征的參數;將礫度轉化值((?))、均值(Mz)、標準偏差(6)、偏斜度(SK1)、峰度五個參數并投入到弗里德曼等建立的投點坐標,顯示克孜勒蘇群五段地層為三角洲相沉積環(huán)境,兼具重力流和牽引流特征。4、砂巖三角圖解顯示研究區(qū)克孜勒蘇群五段砂巖主要為長石巖屑砂巖和巖屑長石砂巖兩大類型,反映了近物源堆積的特征。對研究區(qū)砂巖粒度概率累計曲線類型進行總結,得出了七種反映研究區(qū)扇三角洲相沉積環(huán)境的粒度概率累計曲線圖。5、在對研究區(qū)克孜勒蘇群五段巖石學特征、粒度特征、沉積構造特征深入研究的基礎上,將研究區(qū)克孜勒蘇群五段劃分為扇三角洲相沉積環(huán)境,發(fā)育扇三角洲平原、扇三角洲前緣及前扇三角洲三個亞相及泥石流沉積、辮狀河道沉積、水下辮狀河道、水下分流河道間及河口沙壩五個微相。6、剖面對比圖和沉積相含礦圖均顯示,礦化(體)主要賦存于扇三角洲平原的辮狀河道微相和扇三角洲前緣的水下分流河大微相中。擁有Pb、Zn等高背景金屬成礦物質的物源區(qū),遭受剝蝕后就近搬運到研究區(qū)形成礦源層。成礦流體沿斷裂運移到物性最好的克孜勒蘇群五段辮狀河道砂體和水下分流河道砂體中,經與有機質、H2S、HS-等發(fā)生化學作用后富集成礦。
【學位授予單位】:昆明理工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7
【分類號】:P618.4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8條
1 李昌存,韓秀麗;塔里木盆地克孜勒蘇群碎屑巖成巖作用研究[J];石油實驗地質;1998年02期
2 張亮;劉春;曾昌民;陳才;朱禮春;;昆侖山前白堊系克孜勒蘇群物源分析[J];特種油氣藏;2014年03期
3 郭憲璞;;新疆克孜勒蘇群的沉積環(huán)境探討——兼論塔里木盆地西部白堊系最低海相層位[J];地質學報;1991年02期
4 厚剛福;孫雄偉;李昌;劉群;曾慶魯;熊冉;曹全斌;;塔里木盆地西南部葉城凹陷下白堊統克孜勒蘇群扇三角洲沉積特征及模式[J];中國地質;2012年04期
5 石石;常志強;徐艷梅;陽建平;初廣震;;塔西南阿克莫木氣田白堊系克孜勒蘇群砂巖儲層特征及其控制因素[J];石油與天然氣地質;2012年04期
6 張英志;林暢松;高志勇;蘆剛;任宇澤;宋寧寧;霍志達;;塔西南坳陷早白堊世物源體系和沉積古地理分析[J];現代地質;2014年04期
7 ;地質學報一九九一年(第六十五卷)總目錄[J];地質學報;1991年04期
8 ;塔里木盆地自堊系中首次發(fā)現爬行類化石[J];新疆石油地質;1986年01期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條
1 何岸北;新疆烏拉根鉛鋅礦克孜勒蘇群五段物源分析及沉積特征研究[D];昆明理工大學;2017年
,本文編號:126197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oufeilunwen/benkebiyelunwen/12619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