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淀—電絮凝-O 3 /H 2 O 2 /UV聯(lián)合處理鉆井廢水的試驗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4-06-04 02:55
鉆井廢水是石油開采過程中產(chǎn)生的廢棄物,呈現(xiàn)出COD高、鹽度高、色度高、酸度低的特性,具有復(fù)雜性、多變性和分散性等特點,因而其處理難度大,成本高,一直是石油勘探行業(yè)急需解決的問題。本文為應(yīng)對這個難題,選擇三種方法來聯(lián)合處理鉆井廢水,廢水的COD和色度作為考察指標,并且盡最大可能的降低廢水中的含鹽量。通過對各工藝的影響因素的研究,確定了各工藝最佳的操作條件,并根據(jù)研究結(jié)果設(shè)計了一套工藝流程,證明了其可行性。研究結(jié)果如下:化學沉淀工藝利用碳酸鈉與氫氧化鈉作為沉淀劑,考察了初始pH、投藥量以及反應(yīng)時間對鈣鎂離子去除率的影響。通過單因素實驗確定了最佳操作條件,初始pH在9-9.5范圍內(nèi),每升水投碳酸鈉65g和氫氧化鈉32.5g,第一步反應(yīng)時間為1Omin,第二步反應(yīng)時間為15min,此時Ca2+和Mg2+的去除率能達到99.9%以上,NH4的降解率達到了51.56%。電絮凝對多種物質(zhì)都有處理效果,實驗采用4片純鋁板作電極板,板間距為9mmm,水溫在25℃時,確定的最佳操作條件為:初始pn控制在4-6,電解時間為40min電流密度是15mA-cm-2。此時,COD的去除率達到86.23%,色度脫除...
【文章頁數(shù)】:57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1 緒論
1.1 研究背景
1.2 鉆井廢水的概述
1.2.1 鉆井廢水的來源、組成和特點
1.2.2 鉆井廢水對環(huán)境的影響
1.2.3 我國鉆井廢水的處理現(xiàn)狀
1.3 國內(nèi)外鉆井廢水處理的研究現(xiàn)狀
1.3.1 鉆井廢水處理的研究現(xiàn)狀
1.3.2 鉆井廢水處理的發(fā)展趨勢
1.4 本課題的研究內(nèi)容
2 材料方法
2.1 實驗主要儀器、試劑和材料
2.1.1 實驗主要儀器
2.1.2 材料和試劑
2.2 實驗裝置和實驗方法
2.2.1 實驗裝置
2.2.2 實驗方法
2.3 廢水的水質(zhì)及分析方法
2.3.1 廢水水質(zhì)
2.3.2 分析方法
3 實驗結(jié)果和討論
3.1 沉淀實驗
3.1.1 初始pH對鈣鎂離子去除的影響
3.1.2 藥劑的投加量對鈣鎂離子去除的影響
3.1.3 反應(yīng)時間對鈣鎂離子去除的影響
3.1.4 最佳操作條件下處理原水
3.2 電絮凝實驗
3.2.1 電極材料、極板數(shù)量、板間距和水溫的確定
3.2.2 水樣色度和pH的變化
3.2.3 初始pH和電解時間對電絮凝效果的影響
3.2.4 電流密度對處理效果的影響
3.2.5 最佳操作條件下處理沉淀出水
3.3 O3/H2O2/UV氧化實驗
3.3.1 初始pH對COD去除的影響
3.3.2 O3投加量對COD去除的影響
3.3.3 O2/H2O2比例對COD去除的影響
3.3.4 氧化時間對COD去除的影響
3.3.5 最佳操作條件下處理沉淀出水
3.4 小結(jié)
4 實驗機理探討
4.1 化學沉淀
4.2 電絮凝
4.2.1 電絮凝的反應(yīng)原理
4.2.2 電絮凝的工作原理
4.3 O3/H2O2/UV氧化
4.3.1 高級氧化技術(shù)
4.3.2 O3/H2O2/UV氧化的機理
5 工藝設(shè)計及技術(shù)分析
5.1 工藝設(shè)計
5.2 技術(shù)分析
6 結(jié)論與建議
6.1 結(jié)論
6.2 建議
參考文獻
致謝
本文編號:3988763
【文章頁數(shù)】:57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1 緒論
1.1 研究背景
1.2 鉆井廢水的概述
1.2.1 鉆井廢水的來源、組成和特點
1.2.2 鉆井廢水對環(huán)境的影響
1.2.3 我國鉆井廢水的處理現(xiàn)狀
1.3 國內(nèi)外鉆井廢水處理的研究現(xiàn)狀
1.3.1 鉆井廢水處理的研究現(xiàn)狀
1.3.2 鉆井廢水處理的發(fā)展趨勢
1.4 本課題的研究內(nèi)容
2 材料方法
2.1 實驗主要儀器、試劑和材料
2.1.1 實驗主要儀器
2.1.2 材料和試劑
2.2 實驗裝置和實驗方法
2.2.1 實驗裝置
2.2.2 實驗方法
2.3 廢水的水質(zhì)及分析方法
2.3.1 廢水水質(zhì)
2.3.2 分析方法
3 實驗結(jié)果和討論
3.1 沉淀實驗
3.1.1 初始pH對鈣鎂離子去除的影響
3.1.2 藥劑的投加量對鈣鎂離子去除的影響
3.1.3 反應(yīng)時間對鈣鎂離子去除的影響
3.1.4 最佳操作條件下處理原水
3.2 電絮凝實驗
3.2.1 電極材料、極板數(shù)量、板間距和水溫的確定
3.2.2 水樣色度和pH的變化
3.2.3 初始pH和電解時間對電絮凝效果的影響
3.2.4 電流密度對處理效果的影響
3.2.5 最佳操作條件下處理沉淀出水
3.3 O3/H2O2/UV氧化實驗
3.3.1 初始pH對COD去除的影響
3.3.2 O3投加量對COD去除的影響
3.3.3 O2/H2O2比例對COD去除的影響
3.3.4 氧化時間對COD去除的影響
3.3.5 最佳操作條件下處理沉淀出水
3.4 小結(jié)
4 實驗機理探討
4.1 化學沉淀
4.2 電絮凝
4.2.1 電絮凝的反應(yīng)原理
4.2.2 電絮凝的工作原理
4.3 O3/H2O2/UV氧化
4.3.1 高級氧化技術(shù)
4.3.2 O3/H2O2/UV氧化的機理
5 工藝設(shè)計及技術(shù)分析
5.1 工藝設(shè)計
5.2 技術(shù)分析
6 結(jié)論與建議
6.1 結(jié)論
6.2 建議
參考文獻
致謝
本文編號:398876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3988763.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