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泥熱干化過程中污染物的釋放與控制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4-04-12 03:46
城鎮(zhèn)生活污水和工業(yè)廢水處理過程中相伴而產(chǎn)生的污泥,是一類對環(huán)境具有潛在危害的固體廢棄物,必需進行安全徹底處理。熱干化使污泥有效減量是污泥無害化和資源化處理的關(guān)鍵,然而在污泥熱干化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釋放出各類有害的污染物質(zhì)。本文通過實驗裝置,在120-300℃的溫度下對市政污泥、印染污泥、造紙污泥和制革污泥等4種不同類型的污泥進行了污泥干化的模擬試驗,系統(tǒng)研究了 17種主要無機和有機污染物以及微小顆粒物(PM10和PM2.5)的釋放規(guī)律和影響因素,并通過對比污泥干化前后主要污染物的含量變化,分析了污染物釋放的來源,同時結(jié)合工程實踐,探討了污泥干化過程中有害氣體的控制方法,并創(chuàng)造性的加入了分散液相微萃取技術(shù),使大規(guī)模檢測污泥樣品成為了可能。研究結(jié)果表明:(1)隨著污泥水分的蒸發(fā),H2S、SO2、苯酚、苯系物和氯苯類化合物的釋放量均隨干化溫度的升高而增加,NH3的釋放量在干化溫度為120-300℃時基本穩(wěn)定,而PM10和PM2.5的釋放量則...
【文章頁數(shù)】:152 頁
【學位級別】:博士
【文章目錄】:
致謝
摘要
Abstract
1 緒論
1.1 污泥及其危害
1.1.1 污泥的定義及產(chǎn)生
1.1.2 污泥的危害
1.2 污泥處置方法
1.3 污泥干化
1.3.1 污泥干化原理
1.3.2 污泥干化熱源
1.3.3 污泥干化工藝
1.3.4 污泥干化污染物釋放及其研究現(xiàn)狀
1.4 污染物檢測方法
1.5 本項研究的目的與研究內(nèi)容
2 實驗材料與研究方法
2.1 污泥樣品
2.2 實驗裝置
2.2.1 污泥干化模擬裝置
2.2.2 污泥干化顆粒物吸附模擬裝置
2.2.3 污泥干化尾氣凈化模擬裝置
2.3 污染物檢測方法
2.3.1 污泥干化尾氣中NH3、SO2、H2S檢測
2.3.2 污泥溶液中氨氮、HCO3
-的檢測
2.3.3 污泥中硫及其存在形態(tài)測定
2.3.4 CO2檢測方法
2.3.5 有機污染物檢測方法
2.3.6 顆粒物檢測方法
2.4 實驗質(zhì)量控制
3 污泥熱干化速率與污泥理化性質(zhì)的變化
3.1 污泥干化速率曲線
3.2 污泥濕球溫度的變化
3.3 污泥有機質(zhì)的變化
3.4 污泥體積和密度的變化
3.5 污泥PH值的變化
4 污泥熱干化污染物釋放特征
4.1 無機污染物釋放特征
4.2 有機污染物釋放特征
4.2.1 有機污染物釋放總量
4.2.2 苯酚釋放特征
4.2.3 苯系物釋放特征
4.2.4 氯苯類化合物釋放特征
4.3 顆粒物的釋放特征
5 不同干化條件對污染物釋放的影響
5.1 干化溫度對污染物釋放的影響
5.2 污泥與熱源接觸方式對污染物釋放的影響
5.3 污泥不同干化階段污染物釋放的動態(tài)變化
5.3.1 有機污染物釋放的動態(tài)變化
5.3.2 無機污染物釋放的動態(tài)變化
5.3.3 顆粒物釋放的動態(tài)變化
5.4 干化介質(zhì)流速對污染物釋放的影響
5.5 污泥球粒大小對污染物的釋放的影響
6 污泥干化污染物釋放的來源分析
6.1 無機污染物釋放來源分析
6.1.1 NH3釋放來源
6.1.2 H2S和SO2釋放來源
6.2 有機污染物釋放來源分析
6.2.1 苯酚釋放來源
6.2.2 苯系物釋放來源
6.2.3 氯苯類化合物釋放來源
7 污泥熱干化污染物釋放控制
7.1 污泥低溫干化對有害氣體釋放的控制作用
7.1.1 污泥低溫干化技術(shù)原理
7.1.2 利用煙氣余熱的污泥低溫干化工藝
7.1.3 低溫干化污泥有害氣體的釋放規(guī)律
7.2 污泥儲存與污泥成品庫異味氣體控制
7.3 煙氣干化污泥對“霾”的源頭控制作用
7.3.1 熱煙氣與濕污泥直接接觸對PM10和PM2.5的吸附
7.4 煙氣余熱低溫干化污泥尾氣NH3、CO2、H2S和SO2處理方法
8 總結(jié)與展望
8.1 結(jié)論
8.2 本文的創(chuàng)新點
8.3 不足與展望
參考文獻:
攻讀博士期間主要成果:
本文編號:3951614
【文章頁數(shù)】:152 頁
【學位級別】:博士
【文章目錄】:
致謝
摘要
Abstract
1 緒論
1.1 污泥及其危害
1.1.1 污泥的定義及產(chǎn)生
1.1.2 污泥的危害
1.2 污泥處置方法
1.3 污泥干化
1.3.1 污泥干化原理
1.3.2 污泥干化熱源
1.3.3 污泥干化工藝
1.3.4 污泥干化污染物釋放及其研究現(xiàn)狀
1.4 污染物檢測方法
1.5 本項研究的目的與研究內(nèi)容
2 實驗材料與研究方法
2.1 污泥樣品
2.2 實驗裝置
2.2.1 污泥干化模擬裝置
2.2.2 污泥干化顆粒物吸附模擬裝置
2.2.3 污泥干化尾氣凈化模擬裝置
2.3 污染物檢測方法
2.3.1 污泥干化尾氣中NH3、SO2、H2S檢測
2.3.2 污泥溶液中氨氮、HCO3
-的檢測
2.3.3 污泥中硫及其存在形態(tài)測定
2.3.4 CO2檢測方法
2.3.5 有機污染物檢測方法
2.3.6 顆粒物檢測方法
2.4 實驗質(zhì)量控制
3 污泥熱干化速率與污泥理化性質(zhì)的變化
3.1 污泥干化速率曲線
3.2 污泥濕球溫度的變化
3.3 污泥有機質(zhì)的變化
3.4 污泥體積和密度的變化
3.5 污泥PH值的變化
4 污泥熱干化污染物釋放特征
4.1 無機污染物釋放特征
4.2 有機污染物釋放特征
4.2.1 有機污染物釋放總量
4.2.2 苯酚釋放特征
4.2.3 苯系物釋放特征
4.2.4 氯苯類化合物釋放特征
4.3 顆粒物的釋放特征
5 不同干化條件對污染物釋放的影響
5.1 干化溫度對污染物釋放的影響
5.2 污泥與熱源接觸方式對污染物釋放的影響
5.3 污泥不同干化階段污染物釋放的動態(tài)變化
5.3.1 有機污染物釋放的動態(tài)變化
5.3.2 無機污染物釋放的動態(tài)變化
5.3.3 顆粒物釋放的動態(tài)變化
5.4 干化介質(zhì)流速對污染物釋放的影響
5.5 污泥球粒大小對污染物的釋放的影響
6 污泥干化污染物釋放的來源分析
6.1 無機污染物釋放來源分析
6.1.1 NH3釋放來源
6.1.2 H2S和SO2釋放來源
6.2 有機污染物釋放來源分析
6.2.1 苯酚釋放來源
6.2.2 苯系物釋放來源
6.2.3 氯苯類化合物釋放來源
7 污泥熱干化污染物釋放控制
7.1 污泥低溫干化對有害氣體釋放的控制作用
7.1.1 污泥低溫干化技術(shù)原理
7.1.2 利用煙氣余熱的污泥低溫干化工藝
7.1.3 低溫干化污泥有害氣體的釋放規(guī)律
7.2 污泥儲存與污泥成品庫異味氣體控制
7.3 煙氣干化污泥對“霾”的源頭控制作用
7.3.1 熱煙氣與濕污泥直接接觸對PM10和PM2.5的吸附
7.4 煙氣余熱低溫干化污泥尾氣NH3、CO2、H2S和SO2處理方法
8 總結(jié)與展望
8.1 結(jié)論
8.2 本文的創(chuàng)新點
8.3 不足與展望
參考文獻:
攻讀博士期間主要成果:
本文編號:395161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3951614.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