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N-二甲基乙醇胺高效降解菌L2的篩
發(fā)布時間:2024-04-01 22:03
本研究從工廠污水處理池中分離得到一株能夠以N,N-二甲基乙醇胺為唯一碳氮源生長的菌株,命名為L2。依據(jù)其生理生化特性,及菌株的16S rRNA基因序列同源性對比,將菌株L2鑒定為假單胞桿菌屬(Pseudomonas sp.)。菌株L2在N,N-二甲基乙醇胺的基礎(chǔ)鹽培養(yǎng)基中生長較快,8h菌株處于對數(shù)生長期,18~28 h進入穩(wěn)定生長期。菌株生長的最適溫度為30℃,最適pH為8.0,當pH值在6.0~8.0范圍內(nèi)時,菌株均生長良好;通氣量對菌株生長影響不大;NaCl度對菌株生長影響很大,NaCl濃度在0-5 g·L-1時生長較好,10~30 g·L"1時生長受抑制;在所有供試的碳源中,菌株L2對葡萄糖利用率較高,在氮源利用方面,菌株L2對有機氮源尿素及蛋白胨利用率較高,無機氮源硫酸銨利用率較高,其他氮源利用次之。對菌株L2的降解特性進行深入研究,結(jié)果表明,菌株降解的最適pH為6.0~8.0,最適溫度為30℃;在相同時間內(nèi),隨著培養(yǎng)基中N,N-二甲基乙醇胺濃度的不斷提高,N,N-二甲基乙醇胺的降解量在逐漸增大;提高接種量,菌體的數(shù)量增加,會加快N’N-二甲基乙醇胺的降解率,當接種量為4%及8...
【文章頁數(shù)】:64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獻綜述
1.1 環(huán)境問題
1.2 N,N-二甲基乙醇胺概述
1.2.1 N,N-二甲基乙醇胺的理化性質(zhì)
1.2.2 含氮有機化合物
1.3 微生物生長的環(huán)境影響因素
1.4 有機污染物的微生物處理技術(shù)
1.5 固定化微生物技術(shù)在廢水處理中的應(yīng)用
1.5.1 共價結(jié)合法
1.5.2 交聯(lián)法
1.5.3 吸附法
1.5.4 包埋法
1.6 研究目的與內(nèi)容
1.6.1 研究目的和意義
1.6.2 研究思路
1.6.3 研究內(nèi)容及研究路線
第二章 N,N-二甲基乙醇胺降解菌L2的分離與鑒定
2.1 實驗材料與方法
2.1.1 培養(yǎng)基
2.1.2 試劑與污泥樣品
2.1.3 N,N-二甲基乙醇胺含量的測定
2.1.4 N,N-二甲基乙醇胺降解菌株的富集與篩選分離
2.1.5 降解菌株的培養(yǎng)特征及生理生化鑒定
2.1.6 降解菌株的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
2.1.7 降解菌系統(tǒng)發(fā)育地位的確定與系統(tǒng)發(fā)育關(guān)系的研究
2.2 結(jié)果與分析
2.2.1 降解菌株的富集及篩選
2.2.2 降解菌株L2降解效果的驗證
2.2.3 降解菌株L2的菌落形態(tài)及生理生化特征
2.2.4 菌株L2的系統(tǒng)發(fā)育定位
2.3 本章小結(jié)
第三章 N,N-二甲基乙醇胺高效降解菌L2的生長特性研究
3.1 實驗材料與方法
3.1.1 供試菌株
3.1.2 培養(yǎng)基
3.1.3 菌種制備與菌體生長量的測定
3.1.4 菌株L2在基礎(chǔ)鹽培養(yǎng)基中生長曲線的測定
3.1.5 環(huán)境因素對菌株L2生長的影響
3.2 結(jié)果與分析
3.2.1 菌株L2在基礎(chǔ)鹽培養(yǎng)基中的生長曲線
3.2.2 pH值對菌株L2生長影響
3.2.4 NaCl濃度對菌株L2生長的影響
3.2.5 通氣量對菌株L2生長的影響
3.2.6 菌株L2對碳源的利用研究
3.2.7 菌株L2對氮源的利用研究
3.3 討論
3.4 本章小結(jié)
第四章 N,N-二甲基乙醇胺高效降解菌L2的降解特性研究
4.1 實驗材料與方法
4.1.1 培養(yǎng)基
4.1.2 菌種的制備
4.1.3 菌株利用N,N-二甲基乙醇胺的降解曲線
4.1.4 環(huán)境因素對菌株降解N,N-二甲基乙醇胺的影響
4.2 結(jié)果與分析
4.2.1 菌株利用N,N-二甲基乙醇胺的生長降解曲線
4.2.2 pH值對菌株降解的影響
4.2.3 DMEA起始濃度對菌株降解的影響
4.2.4 溫度對菌株降解的影響
4.2.5 通氣量對菌株降解的影響
4.2.6 接種量對菌株降解的影響
4.3 討論
4.4 本章小結(jié)
第五章 海藻酸鈉包埋法固定N,N-二甲基乙醇胺高效降解菌L2
5.1 實驗材料與方法
5.1.1 供試菌株
5.1.2 培養(yǎng)基
5.1.3 菌種固定
5.1.4 海藻酸鈉濃度對固定化菌體降解N,N-二甲基乙醇胺影響研究
5.1.5 CaCl2濃度對固定化菌體降解N,N-二甲基乙醇胺影響研究
5.1.6 固定化時間對固定化菌體降解N,N-二甲基乙醇胺影響研究
5.1.7 固定化與游離態(tài)細菌利用N,N-二甲基乙醇胺的降解曲線研究
5.1.8 包菌量對固定化菌體降解N,N-二甲基乙醇胺影響研究
5.1.9 溫度對固定化與游離態(tài)細菌處理效果影響研究
5.1.10 pH值對固定化與游離態(tài)細菌處理效果影響研究
5.2 結(jié)果與分析
5.2.1 海藻酸鈉濃度對固定化菌體降解N,N-二甲基乙醇胺的影響
5.2.2 CaCl2濃度對固定化菌體降解N,N-二甲基乙醇胺的影響
5.2.3 固定化時間對固定化菌體降解N,N-二甲基乙醇胺的影響
5.2.4 固定化與游離態(tài)細菌利用N,N-二甲基乙醇胺的降解曲線
5.2.5 包菌量對固定化菌體降解N,N-二甲基乙醇胺的影響
5.2.6 溫度對固定化與游離態(tài)細菌處理效果的影響
5.2.7 pH值對固定化與游離態(tài)細菌處理效果的影響
5.3 討論
5.4 本章小結(jié)
第六章 全文總結(jié)與展望
6.1 全文總結(jié)
6.2 創(chuàng)新點及不足
6.2.1 創(chuàng)新點
6.2.2 不足之處
6.3 展望
參考文獻
研究中獲得的相關(guān)DNA序列
致謝
本文編號:3945376
【文章頁數(shù)】:64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獻綜述
1.1 環(huán)境問題
1.2 N,N-二甲基乙醇胺概述
1.2.1 N,N-二甲基乙醇胺的理化性質(zhì)
1.2.2 含氮有機化合物
1.3 微生物生長的環(huán)境影響因素
1.4 有機污染物的微生物處理技術(shù)
1.5 固定化微生物技術(shù)在廢水處理中的應(yīng)用
1.5.1 共價結(jié)合法
1.5.2 交聯(lián)法
1.5.3 吸附法
1.5.4 包埋法
1.6 研究目的與內(nèi)容
1.6.1 研究目的和意義
1.6.2 研究思路
1.6.3 研究內(nèi)容及研究路線
第二章 N,N-二甲基乙醇胺降解菌L2的分離與鑒定
2.1 實驗材料與方法
2.1.1 培養(yǎng)基
2.1.2 試劑與污泥樣品
2.1.3 N,N-二甲基乙醇胺含量的測定
2.1.4 N,N-二甲基乙醇胺降解菌株的富集與篩選分離
2.1.5 降解菌株的培養(yǎng)特征及生理生化鑒定
2.1.6 降解菌株的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
2.1.7 降解菌系統(tǒng)發(fā)育地位的確定與系統(tǒng)發(fā)育關(guān)系的研究
2.2 結(jié)果與分析
2.2.1 降解菌株的富集及篩選
2.2.2 降解菌株L2降解效果的驗證
2.2.3 降解菌株L2的菌落形態(tài)及生理生化特征
2.2.4 菌株L2的系統(tǒng)發(fā)育定位
2.3 本章小結(jié)
第三章 N,N-二甲基乙醇胺高效降解菌L2的生長特性研究
3.1 實驗材料與方法
3.1.1 供試菌株
3.1.2 培養(yǎng)基
3.1.3 菌種制備與菌體生長量的測定
3.1.4 菌株L2在基礎(chǔ)鹽培養(yǎng)基中生長曲線的測定
3.1.5 環(huán)境因素對菌株L2生長的影響
3.2 結(jié)果與分析
3.2.1 菌株L2在基礎(chǔ)鹽培養(yǎng)基中的生長曲線
3.2.2 pH值對菌株L2生長影響
3.2.4 NaCl濃度對菌株L2生長的影響
3.2.5 通氣量對菌株L2生長的影響
3.2.6 菌株L2對碳源的利用研究
3.2.7 菌株L2對氮源的利用研究
3.3 討論
3.4 本章小結(jié)
第四章 N,N-二甲基乙醇胺高效降解菌L2的降解特性研究
4.1 實驗材料與方法
4.1.1 培養(yǎng)基
4.1.2 菌種的制備
4.1.3 菌株利用N,N-二甲基乙醇胺的降解曲線
4.1.4 環(huán)境因素對菌株降解N,N-二甲基乙醇胺的影響
4.2 結(jié)果與分析
4.2.1 菌株利用N,N-二甲基乙醇胺的生長降解曲線
4.2.2 pH值對菌株降解的影響
4.2.3 DMEA起始濃度對菌株降解的影響
4.2.4 溫度對菌株降解的影響
4.2.5 通氣量對菌株降解的影響
4.2.6 接種量對菌株降解的影響
4.3 討論
4.4 本章小結(jié)
第五章 海藻酸鈉包埋法固定N,N-二甲基乙醇胺高效降解菌L2
5.1 實驗材料與方法
5.1.1 供試菌株
5.1.2 培養(yǎng)基
5.1.3 菌種固定
5.1.4 海藻酸鈉濃度對固定化菌體降解N,N-二甲基乙醇胺影響研究
5.1.5 CaCl2濃度對固定化菌體降解N,N-二甲基乙醇胺影響研究
5.1.6 固定化時間對固定化菌體降解N,N-二甲基乙醇胺影響研究
5.1.7 固定化與游離態(tài)細菌利用N,N-二甲基乙醇胺的降解曲線研究
5.1.8 包菌量對固定化菌體降解N,N-二甲基乙醇胺影響研究
5.1.9 溫度對固定化與游離態(tài)細菌處理效果影響研究
5.1.10 pH值對固定化與游離態(tài)細菌處理效果影響研究
5.2 結(jié)果與分析
5.2.1 海藻酸鈉濃度對固定化菌體降解N,N-二甲基乙醇胺的影響
5.2.2 CaCl2濃度對固定化菌體降解N,N-二甲基乙醇胺的影響
5.2.3 固定化時間對固定化菌體降解N,N-二甲基乙醇胺的影響
5.2.4 固定化與游離態(tài)細菌利用N,N-二甲基乙醇胺的降解曲線
5.2.5 包菌量對固定化菌體降解N,N-二甲基乙醇胺的影響
5.2.6 溫度對固定化與游離態(tài)細菌處理效果的影響
5.2.7 pH值對固定化與游離態(tài)細菌處理效果的影響
5.3 討論
5.4 本章小結(jié)
第六章 全文總結(jié)與展望
6.1 全文總結(jié)
6.2 創(chuàng)新點及不足
6.2.1 創(chuàng)新點
6.2.2 不足之處
6.3 展望
參考文獻
研究中獲得的相關(guān)DNA序列
致謝
本文編號:394537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3945376.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