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碳匯林的交易機制、監(jiān)測及成本價格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4-03-03 14:16
  全球氣候變暖是當前人類面臨的最大環(huán)境問題之一,也是21世紀人類共同面臨的嚴峻挑戰(zhàn)。《京都議定書》的出臺和生效給發(fā)達國家的溫室氣體減排制定了具體的目標。為了幫助發(fā)達國家完成其減排目標,《京都議定書》制定了三種靈活的減排機制,其中清潔發(fā)展機制是發(fā)達國家與發(fā)展中國家之間合作進行減排的唯一機制。根據(jù)規(guī)定,發(fā)達國家可以利用清潔發(fā)展機制下的造林、再造林項目來部分抵消其溫室氣體減排額度。 論文主要進行了以下幾個方面的研究: (1)針對人們對于清潔發(fā)展機制下造林、再造林項目所營造森林名稱的迷惑,給出了碳匯林的定義,并對其經(jīng)營管理目標、經(jīng)營原則及技術要點進行了分析,指出在進行造林設計時應該盡量使用鄉(xiāng)土樹種;避免營造純林,多營造復層林和混交林;進行森林采伐時要盡量避免皆伐作業(yè),利用生態(tài)伐的方式;利用模型、模擬決策系統(tǒng)等多種措施避免森林碳匯產(chǎn)生的泄漏問題。 (2)對森林碳匯的經(jīng)濟屬性及交易機制進行了簡要分析,并指出森林碳匯具有明確的資產(chǎn)特性,其產(chǎn)權應該分為林地產(chǎn)權、林木產(chǎn)權和碳匯產(chǎn)權。 (3)對碳匯林碳貯量的監(jiān)測方法進行了研究,指出碳匯林的監(jiān)測對象不是以木材為主,而是對其碳貯量的變化進行監(jiān)測,同時在監(jiān)測時要...

【文章頁數(shù)】:130 頁

【學位級別】:博士

【文章目錄】:
致謝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緒論
    1.1 研究背景
        1.1.1 國際背景
            1.1.1.1 全球氣候變暖日益加劇,危害嚴重
            1.1.1.2 《聯(lián)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及《京都議定書》的簽署
            1.1.1.3 《京都議定書》之后的進展及與森林碳匯有關的主要談判進程
        1.1.2 國內(nèi)背景
            1.1.2.1 生態(tài)環(huán)境脆弱,林業(yè)發(fā)展任重道遠
            1.1.2.2 我國二氧化碳排放情況及面臨的國際壓力
    1.2 國內(nèi)外森林碳匯的研究進展及實施狀況
        1.2.1 國內(nèi)外森林碳匯測量的研究進展
        1.2.2 促進森林碳匯市場形成的研究進展
        1.2.3 國內(nèi)外森林碳匯項目的實施狀況
    1.3 研究的目的及意義
    1.4 研究的主要內(nèi)容與技術路線
        1.4.1 研究的主要內(nèi)容
        1.4.2 研究的技術路線
第二章 碳匯林的概念及經(jīng)營管理研究
    2.1 碳匯林形成的理論基礎
        2.1.1 森林碳匯的基本概念
        2.1.2 森林碳匯的固碳形式分析
        2.1.3 關于林業(yè)發(fā)展的溫室氣體減排策略
        2.1.4 清潔發(fā)展機制的形成及與林業(yè)有關的基本術語
    2.2 碳匯林的定義研究
    2.3 碳匯林的經(jīng)營管理研究
        2.3.1 碳匯林經(jīng)營的目標
        2.3.2 碳匯林的經(jīng)營原則
        2.3.3 碳匯林經(jīng)營的技術要點
    2.4 碳匯林經(jīng)營對當前我國林業(yè)發(fā)展的影響
        2.4.1 碳匯林的經(jīng)營對我國政策的影響
        2.4.2 碳匯林的經(jīng)營對我國營林技術的影響
    2.5 本章小結
第三章 森林碳匯市場的形成及交易機制的研究
    3.1 森林碳匯的經(jīng)濟屬性研究
        3.1.1 森林碳匯的物品屬性
        3.1.2 森林碳匯的資產(chǎn)特性
        3.1.3 森林碳匯的產(chǎn)權特性
    3.2 森林碳匯市場形成的要素研究
        3.2.1 碳匯交易購買者
        3.2.2 碳匯交易供給者
        3.2.3 碳匯交易第三方
    3.3 森林碳匯市場形成的過程回顧
    3.4 森林碳匯市場的交易機制研究
        3.4.1 林業(yè)碳匯交易的國際規(guī)則
            3.4.1.1 林業(yè)碳匯交易的國家資格要求
            3.4.1.2 林業(yè)碳匯交易的項目合格性要求
        3.4.2 森林碳匯交易機制的實施程序
            3.4.2.1 與森林碳匯項目實施有關的機構
            3.4.2.2 森林碳匯項目的實施周期
        3.4.3 與森林碳匯交易機制有關的定義分析
            3.4.3.1 碳匯林的基線問題分析
            3.4.3.2 碳匯林的額外性問題分析
            3.4.3.3 碳匯林的邊界與泄露問題分析
    3.5 小結
第四章 碳匯林碳貯量的監(jiān)測方法
    4.1 碳庫的定義與選擇
        4.1.1 碳庫的定義
        4.1.2 碳庫的選擇
    4.2 森林碳貯量的監(jiān)測方法
        4.2.1 森林碳匯監(jiān)測活動的抽樣設計
            4.2.1.1 抽樣設計
            4.2.1.2 樣地的設置
            4.2.1.3 樣地形狀與大小
            4.2.1.4 樣地的數(shù)量
            4.2.1.5 監(jiān)測的頻率
        4.2.2 森林各碳庫碳貯量的監(jiān)測方法
            4.2.2.1 碳匯林項目邊界的確定
            4.2.2.2 樣地的分布與調(diào)整
            4.2.2.3 碳匯林生物量的測定方法
            4.2.2.4 碳匯林土壤碳庫的碳貯量監(jiān)測
    4.3 碳匯林溫室氣體排放的監(jiān)測
        4.3.1 化石燃料燃燒引起的溫室氣體排放
        4.3.2 生物量的丟失引起的溫室氣體排放
        4.3.3 生物量燃燒引起的溫室氣體排放
        4.3.4 施用氮肥引起的溫室氣體排放
        4.3.5 碳匯林經(jīng)營中間種灌木或作物引起的溫室氣體排放
    4.4 碳匯林營造前的基線凈溫室氣體匯清除的估算
    4.5 碳匯林實際凈溫室氣體匯清除的監(jiān)測
    4.6 泄露的預測
    4.7 碳匯林人為凈溫室氣體匯清除的預測
    4.8 小結
第五章 研究區(qū)森林可認證減排量的計量分析
    5.1 研究區(qū)概況
        5.1.1 地理位置
        5.1.2 氣候特點
        5.1.3 水資源
        5.1.4 土壤植被特點
    5.2 實驗數(shù)據(jù)的收集
    5.3 立地指數(shù)模型的建立
        5.3.1 模型建立方法
        5.3.2 林分優(yōu)勢高與林分年齡的變化關系
        5.3.3 林分立地指數(shù)導向曲線
        5.3.4 基準年齡及級距的確定
        5.3.5 立地指數(shù)表的形成
    5.4 楊樹人工林林分生長模型的建立
        5.4.1 影響林分生長模型的主要因子
        5.4.2 樣地數(shù)據(jù)的整理
        5.4.3 楊樹林分生長模型的擬合
        5.4.4 楊樹數(shù)量成熟齡的確定
    5.5 楊樹生物量的估算方法
        5.5.1 林分生物量相對生長模型的建立
        5.5.2 生物量擴展因子與林分測樹因子的關系
        5.5.3 樹根生物量與地上部分生物量之比(RSR)與測樹因子的關系
        5.5.4 碳匯林生物量的估算
        5.5.5 模型的檢驗
    5.6 森林可認證減排量的計算方法
        5.6.1 楊樹林分碳貯量生長圖的制作
        5.6.2 楊樹臨時可認證減排量的計量方法分析
        5.6.3 楊樹長期可認證減排量的計量方法分析
        5.6.4 輪伐期對可認證減排量的影響
    5.7 小結
第六章 中國森林碳匯的成本價格研究
    6.1 模型構建的總體設想
    6.2 森林碳匯減排成本模型的研究
        6.2.1 森林可認證減排量的計量方法選擇
        6.2.2 到期可認證減排量的計量規(guī)則
        6.2.3 森林可認證減排量的計量
        6.2.4 關于基線與泄露的考慮
        6.2.5 森林碳匯收益的估算
        6.2.6 森林碳匯減排成本模型
    6.3 模型構建的參數(shù)分析
        6.3.1 土地的機會成本
        6.3.2 森林碳匯的交易成本
            6.3.2.1 交易成本的概念
            6.3.2.2 森林碳匯交易成本的構成
        6.3.3 營林生產(chǎn)成本和經(jīng)營管理費用
        6.3.4 森林可認證減排量
    6.4 結果和討論
        6.4.1 森林碳匯減排成本受立地條件的影響
        6.4.2 森林碳匯減排成本受交易成本的影響
        6.4.3 森林碳匯減排成本受造林面積的影響
        6.4.4 森林碳匯減排成本受造林密度的影響
    6.5 小結
第七章 碳匯林經(jīng)營的風險研究
    7.1 風險的定義及風險管理
        7.1.1 風險的定義
        7.1.2 風險管理
    7.2 碳匯林經(jīng)營的主要風險類型研究
        7.2.1 碳匯林經(jīng)營的自然環(huán)境風險
        7.2.2 碳匯林經(jīng)營的政策風險
        7.2.3 碳匯林經(jīng)營的技術風險
        7.2.4 碳匯林經(jīng)營的市場風險
        7.2.5 碳匯林經(jīng)營的資金風險
        7.2.6 其它風險
    7.3 碳匯林經(jīng)營的風險識別研究
        7.3.1 碳匯林經(jīng)營風險識別的途徑
        7.3.2 碳匯林經(jīng)營風險識別的方法
    7.4 碳匯林經(jīng)營風險的應對策略
        7.4.1 建立風險研究機構,加強信息服務
        7.4.2 加強技術培訓,提高管理水平
        7.4.3 利用森林保險,減少碳匯林經(jīng)營的風險
        7.4.4 利用多種經(jīng)營模式,應對碳匯林經(jīng)營風險
        7.4.5 其它風險管理措施
    7.5 小結
第八章 結論
    8.1 基本的研究結論
    8.2 進一步研究的建議
參考文獻
詳細摘要



本文編號:3917908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3917908.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1e577***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