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外吸收法SO 2 濃度測量煙塵干擾機理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3-11-20 17:15
當前我國經濟得到迅猛發(fā)展,但是伴隨而來的是環(huán)境的日益惡化。 工業(yè)上大量排放的SO2氣體是造成大氣污染的主要原因。為了有效地監(jiān)控SO2氣體的排放,改善我國作為硫污染最嚴重國家的現(xiàn)狀,實現(xiàn)可持續(xù)發(fā)展,需要研究一種能夠滿足工業(yè)上監(jiān)測SO2排放的測量方法。 紫外吸收法測量二氧化硫濃度具有易操作、高精度、實時在線檢測等優(yōu)點,能夠滿足工業(yè)排放煙氣監(jiān)測的要求。 采用紫外吸收法SO2濃度測量煙塵干擾機理主要研究內容如下: 比較詳細的介紹二氧化硫的危害性,各種檢測二氧化硫濃度的方法。經過分析比較各種二氧化硫濃度的方法,最終確定以紫外吸收法作為二氧化硫濃度的檢測方法這一方案。 確定紫外吸收法測量二氧化硫濃度的紫外光譜的特征吸收波長,介紹紫外吸收法檢測二氧化硫濃度的原理,介紹顆粒物濃度的檢測方法,最終確定散射法作為檢測顆粒物濃度的方法,運用Mie散射理論研究了單粒徑顆粒物、多粒徑顆粒物的光散射作用。 建立完善的數據處理模型,詳細研究顆粒物的耗散性、非耗散性、粒徑、平均粒徑、粒徑分布、散射光接受范圍對紫外吸收法測量二氧化硫濃度顆粒物的干擾機理。 通過對實驗得到的數據進行分析,從而提高了紫外吸收法測量二氧化硫濃...
【文章頁數】:77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1章 緒論
1.1 二氧化硫的危害及來源
1.1.1 二氧化硫的危害
1.1.2 二氧化硫的來源
1.2 二氧化硫的檢測方法
本章小結
第2章 紫外吸收法測量原理及 Mie 散射理論
2.1 光譜產生原理
2.2 紫外吸收法測量原理
2.2.1 紫外光譜吸收原理
2.2.2 電子躍遷原理
2.3 Lambert-Beer 定律
2.4 紫外吸收法二氧化硫特征吸收波長
2.5 顆粒物濃度的測量
2.5.1 手工監(jiān)測
2.5.2 實時在線監(jiān)測
2.6 顆粒物的光散射理論
2.7 Mie 散射理論
2.8 光散射常用的物理量
本章小結
第3章 顆粒物干擾機理研究的總體設計
3.1 顆粒物的干擾機理
3.2 煙塵顆粒干擾機理研究的總體思路
本章小結
第4章 單粒徑煙塵顆粒散射光強的研究
4.1 單粒徑顆粒數的計算
4.2 耗散性顆粒的干擾分析
4.3 非耗散性顆粒物干擾分析
4.4 不同粒徑的耗散性顆粒干擾分析
4.5 不同粒徑的非耗散性顆粒干擾的分析
4.6 散射角接收范圍不同時顆粒干擾分析
4.6.1 不同采集角的耗散性顆粒干擾分析
4.6.2 不同采集角的非耗散性顆粒干擾分析
本章小結
第5章 多粒徑煙塵顆粒散射光強的研究
5.1 耗散性顆粒物的顆粒數
5.2 散射光強的研究
5.3 耗散性顆粒群的干擾分析
5.3.1 顆粒群濃度為 20mm3/m3
5.3.2 顆粒群濃度為 40mm3/m3
5.4 非耗散性顆粒群的干擾分析
5.4.1 粉塵濃度為 20mm3/m3
5.4.2 顆粒群濃度為 40mm3/m3
本章小結
結論
參考文獻
致謝
導師簡介
作者簡介
學位論文數據集
本文編號:3865495
【文章頁數】:77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1章 緒論
1.1 二氧化硫的危害及來源
1.1.1 二氧化硫的危害
1.1.2 二氧化硫的來源
1.2 二氧化硫的檢測方法
本章小結
第2章 紫外吸收法測量原理及 Mie 散射理論
2.1 光譜產生原理
2.2 紫外吸收法測量原理
2.2.1 紫外光譜吸收原理
2.2.2 電子躍遷原理
2.3 Lambert-Beer 定律
2.4 紫外吸收法二氧化硫特征吸收波長
2.5 顆粒物濃度的測量
2.5.1 手工監(jiān)測
2.5.2 實時在線監(jiān)測
2.6 顆粒物的光散射理論
2.7 Mie 散射理論
2.8 光散射常用的物理量
本章小結
第3章 顆粒物干擾機理研究的總體設計
3.1 顆粒物的干擾機理
3.2 煙塵顆粒干擾機理研究的總體思路
本章小結
第4章 單粒徑煙塵顆粒散射光強的研究
4.1 單粒徑顆粒數的計算
4.2 耗散性顆粒的干擾分析
4.3 非耗散性顆粒物干擾分析
4.4 不同粒徑的耗散性顆粒干擾分析
4.5 不同粒徑的非耗散性顆粒干擾的分析
4.6 散射角接收范圍不同時顆粒干擾分析
4.6.1 不同采集角的耗散性顆粒干擾分析
4.6.2 不同采集角的非耗散性顆粒干擾分析
本章小結
第5章 多粒徑煙塵顆粒散射光強的研究
5.1 耗散性顆粒物的顆粒數
5.2 散射光強的研究
5.3 耗散性顆粒群的干擾分析
5.3.1 顆粒群濃度為 20mm3/m3
5.4.1 粉塵濃度為 20mm3/m3
結論
參考文獻
致謝
導師簡介
作者簡介
學位論文數據集
本文編號:386549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3865495.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