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體式催化劑活性組分負載策略及微波催化燃燒甲苯特性
發(fā)布時間:2022-02-11 11:35
針對催化劑活性組分脫落問題,采用載體預處理和添加硅溶膠的策略來強化活性組分負載,微波單模腔中催化燃燒甲苯以考察催化劑活性,并對牢固負載的催化劑進行表征分析。研究表明,常溫下采用10%鹽酸溶液對蜂窩狀堇青石(CH)載體預處理、硅溶膠添加量與載體吸水量比值為0. 125條件下所制備的Cu-Mn-Ce(硅溶膠)/CH催化劑脫落率為0. 0129%,明顯低于Cu-Mn-Ce/CH催化劑的0. 950%。Cu-Mn-Ce(硅溶膠)/CH催化劑具有更小的活性顆粒尺寸、更大的比表面積和更多樣的活性晶體,在甲苯進氣濃度1000 mg/m3、進氣量0. 12 m3/h、微波功率200 W和床層溫度350℃條件下,催化劑對甲苯的催化燃燒效率和礦化率分別為98. 5%和87. 9%;連續(xù)實驗43 h后,催化劑活性保持穩(wěn)定且活性組分脫落率低(0. 0328%)。硅溶膠的添加增強了活性組分與載體之間的相互作用力,生成的硅氧烷化學鍵提高了活性組分的結合牢固度。
【文章來源】:燃料化學學報. 2020,48(09)北大核心EICSCD
【文章頁數】:13 頁
【部分圖文】:
實驗裝置流程示意圖
將不同酸、堿溶液預處理后的載體按照1.2所述方法(不添加硅溶膠)制成Cu-Mn-Ce/CH催化劑,對催化劑表面活性組分的負載量和牢固度進行測試,結果見圖2所示。由圖2可知,40%的草酸溶液預處理后,催化劑活性組分負載量和脫落率分別為9.86%和0.632%;10%鹽酸溶液預處理后催化劑負載量和脫落率分別為9.51%和0.110%,其脫落率是所有酸、堿溶液預處理中最低的。文獻報道[20],酸處理可以潤濕載體,使其表面附著一層能提高界面結合力的物質,從而增加載體的親和力和提高活性組分的附著力。綜合比較催化劑的活性組分負載量和脫落率,認為10%鹽酸溶液預處理的效果最理想,故后續(xù)研究采用10%鹽酸溶液對催化劑載體進行預處理。2.1.2 硅溶膠添加量優(yōu)化
催化劑制備時,在活性組分浸漬液中添加一定量的硅溶膠,可增強活性組分與載體之間的結合力。以硅溶膠添加量與載體吸水量的比值(m硅溶膠/m吸水量)為變量,測試不同硅溶膠添加量下催化劑活性組分的負載量及牢固度,結果見圖3。由圖3可知,硅溶膠的添加增加了活性組分的負載量,當m硅溶膠/m吸水量=0.1時負載量最大,繼續(xù)增加硅溶膠含量,活性組分負載量反而下降;分析認為,硅溶膠中存在一定的表面活性劑,添加量過高不利于活性組分的負載[16]。當m硅溶膠/m吸水量=0.125時,活性組分的脫落率最低(0.0129%),說明此比值下硅溶膠對催化劑表面活性組分的牢固作用最強。2.2 催化劑的表征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微波催化燃燒氣態(tài)甲苯特性及床層溫度分布[J]. 賀利娜,卜龍利,都琳,寧軻,劉嘉棟. 中國環(huán)境科學. 2019(08)
[2]揮發(fā)性有機物催化氧化技術及催化劑研究進展[J]. 黃青斌. 化學試劑. 2019(02)
[3]國家頒布“十三五”VOCs污染防治方案 嚴限重點地區(qū)石油化工等高排放項目[J]. 聞?chuàng)? 上;. 2017(11)
[4]Ambient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pollution in China[J]. Xinmin Zhang,Zhigang Xue,Hong Li,Li Yan,Yuan Yang,Yi Wang,Jingchun Duan,Lei Li,Fahe Chai,Miaomiao Cheng,Weiqi Zhang.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2017(05)
[5]CoCuMnOx光催化氧化多組分VOCs特性及其動力學[J]. 孟海龍,卜龍利,劉嘉棟,高波,馮奇奇,譚娜,謝帥. 環(huán)境科學. 2016(05)
[6]HZSM-5/整體式催化劑的制備及其在甲醇制汽油反應中的應用[J]. 陸彥彬,馬彪,張偉辰. 遼寧石油化工大學學報. 2015(01)
[7]雙組分甲苯、氯苯的微波輔助催化氧化及機理[J]. 楊力,卜龍利,孫劍宇,梁欣欣,虎雪姣,孟海龍. 環(huán)境工程學報. 2014(11)
[8]雙組分VOCs的催化氧化及動力學分析[J]. 卜龍利,楊力,孫劍宇,梁欣欣,虎雪姣,孟海龍. 環(huán)境科學. 2014(09)
[9]不同加熱方式下催化氧化甲苯的性能研究[J]. 卜龍利,劉海楠,王曉暉,張浩,孫劍宇,楊力. 環(huán)境化學. 2013(08)
[10]二氧化鈦復合型催化劑制備及其微波輔助催化氧化甲苯性能[J]. 劉海楠,卜龍利,王曉暉,張浩,孫劍宇,楊力,蔡力棟. 環(huán)境科學學報. 2013(06)
碩士論文
[1]上海市寶山區(qū)揮發(fā)性有機化合物排放治理效果評價與對策研究[D]. 施旭榮.新疆大學 2019
[2]TS-1/堇青石整體催化劑的制備及其催化苯酚羥基化的性能研究[D]. 陶明.浙江工業(yè)大學 2016
[3]蜂窩狀Mn-Ce/TiO2/CC脫硝催化劑的涂覆技術及性能研究[D]. 李凱.太原理工大學 2013
[4]揮發(fā)性有機物微波輔助催化氧化性能試驗研究[D]. 廖建波.西安建筑科技大學 2011
[5]金屬基不銹鋼表面上Al2O3涂層的制備[D]. 宋萬倉.大連理工大學 2010
[6]SCR脫硝催化劑的抗硫再生性能和整體化制備研究[D]. 張峰.浙江工業(yè)大學 2010
[7]磷化物整體式催化劑的制備與加氫脫硫性能研究[D]. 董亮.北京化工大學 2009
[8]中溫原位催化還原NOx催化劑的制備及性能研究[D]. 薛紅丹.哈爾濱工程大學 2006
本文編號:3620206
【文章來源】:燃料化學學報. 2020,48(09)北大核心EICSCD
【文章頁數】:13 頁
【部分圖文】:
實驗裝置流程示意圖
將不同酸、堿溶液預處理后的載體按照1.2所述方法(不添加硅溶膠)制成Cu-Mn-Ce/CH催化劑,對催化劑表面活性組分的負載量和牢固度進行測試,結果見圖2所示。由圖2可知,40%的草酸溶液預處理后,催化劑活性組分負載量和脫落率分別為9.86%和0.632%;10%鹽酸溶液預處理后催化劑負載量和脫落率分別為9.51%和0.110%,其脫落率是所有酸、堿溶液預處理中最低的。文獻報道[20],酸處理可以潤濕載體,使其表面附著一層能提高界面結合力的物質,從而增加載體的親和力和提高活性組分的附著力。綜合比較催化劑的活性組分負載量和脫落率,認為10%鹽酸溶液預處理的效果最理想,故后續(xù)研究采用10%鹽酸溶液對催化劑載體進行預處理。2.1.2 硅溶膠添加量優(yōu)化
催化劑制備時,在活性組分浸漬液中添加一定量的硅溶膠,可增強活性組分與載體之間的結合力。以硅溶膠添加量與載體吸水量的比值(m硅溶膠/m吸水量)為變量,測試不同硅溶膠添加量下催化劑活性組分的負載量及牢固度,結果見圖3。由圖3可知,硅溶膠的添加增加了活性組分的負載量,當m硅溶膠/m吸水量=0.1時負載量最大,繼續(xù)增加硅溶膠含量,活性組分負載量反而下降;分析認為,硅溶膠中存在一定的表面活性劑,添加量過高不利于活性組分的負載[16]。當m硅溶膠/m吸水量=0.125時,活性組分的脫落率最低(0.0129%),說明此比值下硅溶膠對催化劑表面活性組分的牢固作用最強。2.2 催化劑的表征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微波催化燃燒氣態(tài)甲苯特性及床層溫度分布[J]. 賀利娜,卜龍利,都琳,寧軻,劉嘉棟. 中國環(huán)境科學. 2019(08)
[2]揮發(fā)性有機物催化氧化技術及催化劑研究進展[J]. 黃青斌. 化學試劑. 2019(02)
[3]國家頒布“十三五”VOCs污染防治方案 嚴限重點地區(qū)石油化工等高排放項目[J]. 聞?chuàng)? 上;. 2017(11)
[4]Ambient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pollution in China[J]. Xinmin Zhang,Zhigang Xue,Hong Li,Li Yan,Yuan Yang,Yi Wang,Jingchun Duan,Lei Li,Fahe Chai,Miaomiao Cheng,Weiqi Zhang.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2017(05)
[5]CoCuMnOx光催化氧化多組分VOCs特性及其動力學[J]. 孟海龍,卜龍利,劉嘉棟,高波,馮奇奇,譚娜,謝帥. 環(huán)境科學. 2016(05)
[6]HZSM-5/整體式催化劑的制備及其在甲醇制汽油反應中的應用[J]. 陸彥彬,馬彪,張偉辰. 遼寧石油化工大學學報. 2015(01)
[7]雙組分甲苯、氯苯的微波輔助催化氧化及機理[J]. 楊力,卜龍利,孫劍宇,梁欣欣,虎雪姣,孟海龍. 環(huán)境工程學報. 2014(11)
[8]雙組分VOCs的催化氧化及動力學分析[J]. 卜龍利,楊力,孫劍宇,梁欣欣,虎雪姣,孟海龍. 環(huán)境科學. 2014(09)
[9]不同加熱方式下催化氧化甲苯的性能研究[J]. 卜龍利,劉海楠,王曉暉,張浩,孫劍宇,楊力. 環(huán)境化學. 2013(08)
[10]二氧化鈦復合型催化劑制備及其微波輔助催化氧化甲苯性能[J]. 劉海楠,卜龍利,王曉暉,張浩,孫劍宇,楊力,蔡力棟. 環(huán)境科學學報. 2013(06)
碩士論文
[1]上海市寶山區(qū)揮發(fā)性有機化合物排放治理效果評價與對策研究[D]. 施旭榮.新疆大學 2019
[2]TS-1/堇青石整體催化劑的制備及其催化苯酚羥基化的性能研究[D]. 陶明.浙江工業(yè)大學 2016
[3]蜂窩狀Mn-Ce/TiO2/CC脫硝催化劑的涂覆技術及性能研究[D]. 李凱.太原理工大學 2013
[4]揮發(fā)性有機物微波輔助催化氧化性能試驗研究[D]. 廖建波.西安建筑科技大學 2011
[5]金屬基不銹鋼表面上Al2O3涂層的制備[D]. 宋萬倉.大連理工大學 2010
[6]SCR脫硝催化劑的抗硫再生性能和整體化制備研究[D]. 張峰.浙江工業(yè)大學 2010
[7]磷化物整體式催化劑的制備與加氫脫硫性能研究[D]. 董亮.北京化工大學 2009
[8]中溫原位催化還原NOx催化劑的制備及性能研究[D]. 薛紅丹.哈爾濱工程大學 2006
本文編號:362020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3620206.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